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双基检测 语文

2023-11-20·9页·454.5 K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三次双基检测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

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们一直说中国乡土小说的黄全年代是鲁迅先生一手实践、一手缔造的。它以深广的历史内容、

高超的艺术手法和人性的呐喊,高度凝练地阐释了五四文学精神。这是中国新文学发轫期铸就的现代乡

土文学现代性的基石。这样一种写作规范至今不能逾越,其生命力昭示着乡土文学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中都是在这一框架中运行的真理。

时代在变,山乡巨变更是毋庸置疑的,但重要的是,旧的乡土中国社会的崩溃所造成的乡土社会

中人的文化身份认同已无处可依,新的乡土秩序尚不健全,因此,乡土人在失去土地的空巢里的生活状

况应该成为乡土文学,尤其是乡土小说描写的焦点。然而,令人感到沮丧的是,乡土小说反映当下尖锐

生活矛盾的作品越来越少了,从历史题材切入的越来越多了,我们当然知道一个机智聪明的作家是要回

避什么。所以,当你看到那些皮相描写乡土题材的小说时,只能哀叹百年乡土小说的沉沦。

迟子建曾说:“我们熟悉的乡土,在新世纪像面积逐年缩减的北极冰盖一样,悄然发生着改变。

农民工大军一批又一批地离开故土,到城市谋生,他们摆脱了泥土的泥泞,却也陷入另一种泥泞。乡

土社会的人口结构和感情结构的经纬,不再是我们熟悉的认知。农具渐次退场,小城镇建设让坎烟成了

凋零的花朵,与人和谐劳作的牛马也逐次退场了。供销社不复存在,电商让商品插上了翅膀,直抵家门。

这一切的进步,让旧式田园牧歌的生活成为昨日长风。”作为一个带有浪漫主义书写气质的作家,对于

日益衰败的田园牧歌的深刻眷恋,成为其乡土文学创作永远不能抹去的抒写内容,当然,这样的抒写可

以是颂诗般的浪漫描写,也可以是悲情浪漫主义的长歌抒写,这完全取决于作家审美风格和题材的选择。

我们无法避开的是:面对沉沦的乡土社会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选择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去

还原当下的真实世界,如何给文学的真实性一个满意的答案。

当间进科把乡土火学又拉回到一个沉重的话题之中时,我又一次感到了乡土文学的危机感时听在

最打着作家和批评家的灵魂。我们能够在历史的、人性的、审美的维度上为乡土文学世界勇献些什久

呢?

润迹料在列举和检视中外古今,尤其是这儿十年来许许多多抒骂乡土的作家和作品时,访问:

“乡土把‘聊斋’丢到哪儿了?”其中之奥妙的确发人深省:

“我所理解的(聊斋)的想象和浪漫,不能简单说足孤仙妖异、劝物植物可以幻史为人到人间束,

而是《聊斋志异》中非人的人和人的互动、共生和对人的苦难的拯救与抚慰,这才是聊斋的独有和精

髓。当格里尚尔一夜之间突成甲虫后,我们看到了埃梅、博尔赫斯、马尔克斯、卡尔维诺们的写作中,

东方与西方、现代与古典的相通和相连,也看到了中国的《山海经》《搜神记》《聊斋志异》等,尤其

《聊斋志异》的491篇小说中,有一百八十余篇鬼为人,八十余篇弧为人,将近二十篇的其他动物、

植物、虫害定为人的‘史形记’。这种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的‘变形记’,彼此联系的不仅是蒲松

龄让幼物武鬼成为了人,卡夫卡们让人在几百年后又返祖成为动物的反怜与文学圆环的对接或对应,

更是在这千年的写作中,我们从来都没有断绝过的——文学的不真之真之写作。蒲松龄恣意汪洋地写出

了属于他和整个中国文学的不真之真实。而世纪那些充满探求精神的作家们,在他们诸多的探求中,

有一条隐秘的隧道北是不真之真之探求。是这种不兵之真把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无形无踪地串联

起来了。说今天的文学丢失了聊斋的精神,是说我们的写作除了从生活的经验走向故事的真实,从想象

的真实走向文学感受的真实外,我们忘记了还有一条文学的路道是——写作是可以从究全的‘不真’走

向兵实的。”(阎连科《乡土把聊斋丢到哪儿了?))

阎连科在农村的日常生活里,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巨变中那未变的部分,在小说《黑猪毛白猪毛)

中用一个变形故事作放体,再现了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传统,用黑色幽默的笔触又一次掀起了“鲁迅

风”。但这决不是简单的话语重复。当作品的人物已经变成比阿Q还要麻木,还要悲哀,还要可怜,还

要不争,还要不幸的“虫鸟”时,人们还能保持那份写作的矜持与阅读的潇洒吗?还能沉潜于纯客观的

“零度情感”的冷漠游戏之中吗?说句老实话,阎连科在谈“聊斋”的文学真实性指向的潜台词,仍

然是曲不离口的作家人性深处的良知问题,发出的是人性的呐喊。

这让我想起了廖润柏的中篇小说《瓦城上空的麦田》。主人公李四是什么?李四深游在城市与乡村

之间,他想融入这个高度物质文明的“现代的”都市里去,成为安装在这庞然大物中的一颗小小的齿轮

与螺丝钉。但是,这个被物质所麻木了的城市却永远拒绝了他。李四真正看清了这个城市是拒绝亲情、

友情和爱情的,尤其是传统的‘乡村情感’只能遭到嘲笑、谩骂与拒斥。廖润柏思考的是:同时失去了

城市和乡村双重文化认同的人,该怎样寻找自己灵魂的栖居地。

20年过去了,这样深刻思考乡土文学反映生活本质的作家作品还有多少呢?风景画的天空已然失

色、我们的作家在画布面前彷徨徘徊,我们将向何处去?

(摘编自丁帆《面对乡土,如何选择——从作家对乡土文学的观念视角谈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先生以深广的历史内容、高超的艺术手法和人性的呐喊缔造了五四文学精神,也铸就了中国

现代乡土文学现代性的基石。

B.“炊烟成了凋零的花朵”“与人和谐劳作的牛马也逐次退场”等语言体现了迟子建的浪漫主义书

写气质,并流露出悲情色彩。

C.阎连科所说的《聊斋》中“非人的人”,可以指狐仙妖异、动植物、鬼神变幻成的“人”,他们

与人互动共生,并拯救、抚慰人。

D.阎连科笔下比阿Q更麻木、更可怜的形象能让其他作家打破写作的矜持,让人无法沉潜于纯客观

的“零度情感”的冷漠游戏中。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身份认同可谓一个人灵魂的仰仗。在旧乡土中国社会崩溃,新乡土秩序尚未健全的当下,

“李四”仍然具有典型性。

B.在当下的乡土小说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仅仅止于皮相描写,既回避触及生活的真相,也回避师

尖锐生活矛盾的反映。

C.无论是阎连科的《黑猪毛白猪毛》还是廖涧柏的《瓦城上空的麦田》,都在人性和审美维度上为

乡土文学世界做出了贡献。

D.作者认为“从生活的经验走向故事的真实”与“从想象的真实走向文学感受的真实”均不如“从

完全的‘不真’走向真实”。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迟子建说:“作家命定的乡土只有一小块,但深耕好它,你会获得文学的广阔天地,它就像你名

字的徽章,不会被岁月抹去印痕。”

B.肯尼斯克拉克说:“我们可否通过再创造一个封闭的花园来逃避我们的惧怕感呢?不能。艺术

家可以逃避战争和瘟疫,但他不能逃避思想。”

C.《百年孤独》中连下四年十一个月的大雨冲刷了记忆,使人们忘却大罢工和被屠杀的三千人,作

者用魔幻手法反映了人类容易忘却的真实本性。

D.在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世界里,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狗儿理解人,禽兽在做梦,草木能

谈吐,大自然的“神性”成为乡土世界沉默的主宰。

4.迟子建说“农民工大军一批又一批地离开故土,到城市谋生,他们摆脱了泥土的泥泞,却也陷入

另一种泥泞”、请结合文本分别分析此处两个“泥泞”的含义。(4分)

5.虽然文章结束时作者发出疑问“我们将向何处去”,但文中仍流露出作者对于乡土文学创作所持

的观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文本一:

第一个借给我《红楼梦》的人

孙犁

我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十岁左右还在村里上小学的时候。我先在西头刘家,借到一部《封神演

义》,又到东头刘家偕了这部书。

东头刘家有兄弟四人,三个在少年时期就被生活所迫,下了关东。家里只留下老大,他娶了一房童

养媳妇,算是成了家。老四在将近中年时,从关东回来了。这人走起路来,“蛇摇担晃”,这种姿势,

常常引起家长们对孩子的告诫,说这种走法没有根柢,所以他会吃不上饭。

他叫四喜,我对他的印象很好。有时,他坐在旷荡的院子里,拉着板胡,唱一段清扬悦耳的梆子,

听起来很是入迷。他知道我好看书,就把他的一郎《金玉缘》借给了我。

哥哥嫂子,当然对他并不欢迎,在家里,他已经无事可为,每逢集市,他就抉上他那把锋利明亮的

切肉刀,去帮人家卖肉。那把刀,在他手中熟练而敏捷地摇动着,那煮熟的牛肉、马肉或是驴肉,切出

来是那样薄,就像木匠手下的刨花一样,飞起来并且有规律地落在肉案边缘。他是远近知名的“飞刀刘

四”,现在是英雄落魄,贺时又有用武之地。他尚大的身材,在一层层顾客的包围下,顾盼神飞,谈笑

自若。

等到集市散了,主人请他到饭铺吃一顿饱饭,还喝了一些酒。他就又挟着他那把刀回家去。在路上,

他有些醉了,走起来,摇晃得更厉害了。

对面来了一辆自行车。他忽然对着人家喊:

“下来!”

“‘下来干什么?”骑自行车的人,认得他。

“把车子给我!”

“给你干什么?”

“不给,我砍了你!”他把刀一扬。

骑车子的人回头就走,到集市上的派出所报了案。

他若无其事地回到家里,当晚睡得很香甜,第二天早晨,就被捉到县城里去了。

那时正是冬季,农村很动乱,每天夜里,绑粟的枪声,就像大年五更的鞭炮。专员正责成县长加强

治安,县长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他枪毙,作为成绩向上级报告了。他家里的人没有去营救,也不去收尸。

一个人就这样究结了。

他那邮《金玉缘》,当然也就没有了下落。看起来,是生活决定着他的命运,而不是书。而在我的童

年时代,是和小小的书本同时,痛苦地看到了严酷的生活本身。

(有删改)

文本二:

《红楼梦》杂说

孙犁

清兵的入关,使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新的畸形变化。

《郎潜纪闻》记载:每年只京城一地,旗人的奴仆,因不堪虐待,自杀身死,巾报到刑部的,就

数以千计。其隐瞒不报,或贫病而死的,还不知有多少。这一广大的奴隶群,身价之低残,命运之悲惨,

走投之无路,已可见一斑。

族人除强占土地、财产以外,还将大量的奴隶,收入他们的府内。这些奴隶,也把他们的社会关系,

生活习惯,民间语言和传说,带进宫廷,如此就大大丰富了像曹雪芹这些人的生活知识和语言仓库。

雍、乾时期,皇帝限制旗人与汉人文士交接往来,但他们却非要吟诗作赋,写字画画不可。他们不

事生产,养尊处优,在中国文化美丽奇幻的长江大河之中,畅游不息。于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出现

了那么多的八旗名士。

这一部分人,对于他们面临的现实生活,政治设施,社会现象,有较深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也

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而曹雪芹无疑是这些人中间的佼佼者。

当然,曹雪芹感受最深的,是他本阶级的叙据以及他家庭的突然中落。大家知道,在雍、乾两期,

像曹家这种遭遇,是司空见惯的。雍正刻薄寡思,利用奸民家奴,侦察倾陷大臣,用朱批谕旨,牵制封

盘,用圣谕广训,禁锢人民思想,使朝野上下,日处于惊悭恐怖之中。

曹雪芹面对这种现实,他思考、探讨,并企图得到答案:什么是人生?人生为何如此?

他从现实生活中,归站出一个普遍的规律:决定人生命运的,不是自己,而是外界的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有时可知,有时不可知。他痛感身不由主,“好”“了”相寻,谋求解脱,而又处于无

可条何之中。

在命运的轮转推移中,遭逢不幸,并不限于底下压,也包括那些最上层——高官命妇,公子小姐。

曹雪芹的思想是入世的,是热爱人生的,是赞美人生的。他认为世界上有如此众多的可爱的人物和性格,

他为他们的不幸,流下了热泪,以至汨尽而逝。

只有完全体验了人生的各种滋味,即经历了生离死别,悲欢离合,兴衰成败,贫富荣辱,才能

了解全部人生。曾雪芹是知道全部人生的,这就是“红书”上所谓“过来人”。

历史上,“过来人”是那样多,为什么伟大的作品,却寥若辰星,很不相称呢?这是因为“过来人”

经过一番活劫之后,容易产生消极思想,心有余悸,不敢正视现实。成逃于庄,或遁于禅。而曹雪芹虽

亦有些这方面的影子,总的说来,振奋多了,所以极为可贵。

因此,《红楼梦》绝不是出世的书,也不是劝诚的书,也不是暴露的书,也不是作者的自传。它是经

历了人生企过程之后,在丰密的生活基础上,产生了现实主义,而严肃的现实主义,产生了完全创断的

艺术。

我们可以用陈旧的话说:《红楼梦》是为人生的艺术,它的主题思想,是热望解放人生,解放

个性。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到西头刘家借《封神演义》,到东头刘家借《红楼梦》,说明他对古典文学兴趣浓厚。

B.四喜从关东回来后,走路的姿势“蛇摇姐晃”、引发周围人的不屑,认为他生活没有根柢。

C.“飞刀刘四”帮人卖肉,切肉时,顾盼神飞,用刀技艺高超,这让“我”对他最初的印象很好。

D.四喜挟刀抢夺自行车并被枪毙的命运,和当时的历史环境、特殊的家庭关系状况有关联。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潜纪闻》中记载的内容.,以鲜活的历史案例印证了明清之际的阶级关系变化。

B.曹雪芹家族飘摇、中落的命运,深受雍正时期执政特点的影响,具有时代典型性。

C.借助孙犁总结的普遍规律,读者能更好地把握《红楼梦》中《好了歌》的思想情感。

D.哲皆芹作为“过来人”,却没有其他“过来人”的消极思想与惱弱,这是极其可贵的。

8.诮结合文本二概括分析,哪些条件有助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4分)

9.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写作侧重点分别是什么?两则材料有什么内在关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乎尊君,

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严罚。罚严令行,則百吏皆恐;罚不严,令不行,则百吏皆喜。故明君察于治

民之本,本英要于令。

为上者不明,令出虽自上,而论可与不可者在下。夫伯上令以为成,则行治于已以为私,百史

奚.术毒之有?且炎令出致自上,而论可与不可者在下,是成下系于民也。成下系于民,而求上之毋危,

下可得也。令出而留者无罪,则是救民不敬也。令出而不行者毋罪,行之者有罪,是皆教民不听也。

出而论可与不可者在官,是成下分也。益损者毋罪,则是教民邪途也。如此,则巧佞之人,将以此成私

为交;比周之人,将以此阿党取与;贫利之人,将以此收货聚财;懦弱之人,将以此阿贵便辟;代

价之人,将以此买誉成名。故令一出,示民邪途五衢,而求上之毋危,下之毋乱,不可得也。

(节选自《管子重令》)

材料二:

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民智之不可用,犹婴儿之心也。矢婴儿不别首则腹痛,不摇痊

則定益,婴儿子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今上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而以上为酪;修刑重罚以

为禁邪也,而以上为严;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敕饥馑、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境内必知介而无和

解,并力痰斗,所以禽虏也,而以上为暴。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也。夫求圣逊之士者为民

知之不足师用昔禹决江济河而民聚瓦石子产开亩树桑而郑人谤訾。禹利天下,子产存.郑,皆以受湾,夫

民智之不足用亦明矣。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

对一处给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分)

夫求圣逊之士者A为民知之B不足师用C昔禹决江济河D而民聚E瓦石F子产开亩C树桑而郑人H

谤訾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意思为统治,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君人者”的“君”字的意义是相同的。

B.奚,疑问代词,指哪里,与《归去来兮辞》中的“奚惆怅而独悲”的“奚”字的意义不同。

C.伐.矜.指自我夸耀,与《老子》中“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伐”“矜”意义不同。

D.存,意为使……得以保全,这与《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的“舞”字的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子认为法令是最重要的治国工具,其通过正反对比强调法令的威势与君主尊严、国家安全之间

的密切关系,以此提醒明主应严令治国。

B.管子认为即使法令由上层制定,但若将评定法令是否可行的权限下放,将会让法令难以推行,并

且百官玩忽职守,君主也陷入危险之中。

C.韩非子认为治理国家时不可依靠百姓的见识,因为国家政策会损害百姓的利益而受到抵制,就如

同婴儿不能理解吃小苦会带来好处一样。

D.韩非子为增强观点的说服力,先列举促耕、定法、征税、征兵四个举措不受百姓欢迎的现状,再

用大禹和子产受百姓诽谤的事例加以强调。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懦弱之人,将以此阿贵便辟。(4分)

(2)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4分)

14.《管子》和《韩非子》在论证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刘朝英进斋

杨万里

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

惟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

莫笑云竭树,初如涧底针。

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到做学问非常辛苦,但是每天能够与诗书、古琴相伴,也不失雅乐的情趣。

B.颔联采用了比喻手法,诗人委婉表明了虽然前路漫漫,但也不能停止学习的观点。

C.尾联显现出:诗人真心希望学子刘朝英努力上进,耗尽半生心血去争取科举成功。

D.这首诗平易直白、通俗易懂,却清晰地展现了诗人对后辈的殷切希望与人生指导。

16.这首诗含有关于学习和人生追求的道理,谐结合诗句和现实生活简要分析。(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杜牧的《阿房宫赋》一文中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两句是:

“,。”

(2)《陈悄表》用“,”两句写出李密身份虽低但却得

到重用。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朓诗句,色彩明丽,点面结合,描写金陵山水图景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餐桌礼仪,中西都有一套。外国的餐前祈祷,家长心怀虔诚,低头闭眼,口中,感恩

主的赐予。我们极少有宗教观念,但小时候也不敢在碗里留下饭粒,怕长大了娶麻子媳妇;不敢把饭粒

落在地上,怕不敬粮食惹怒上天,遭。

其实,要认真追溯起来的话,我.们.古代的餐桌礼仪也是有颇多讲究的。《礼记》有“毋啮骨”之诚,

大概包括啃骨头的举动在内。大块的骨头上所带着的肉若是用牙齿生生咬断下来,那龇牙咧嘴的样子一

定是不大雅观的。所谓“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食”,大抵说的也是如此。欧洲中古时代,餐桌上的

刀叉是奢侈品。据说在酷嗜通心粉的国度,市虚道旁随处都有贩卖通心粉的摊子,食客都是伸出右手,

像五股钢叉一般把粉条一卷就送到口里,干净利落。不要耻笑西方风俗鄙陋,我们泱泱大国自古以来也

是双手万能。《礼记》:“共饭不泽手。”吕氏注曰:“不泽手者,古之饭者以手,与人共饭,摩手而有

汗泽,人将恶之而难言。”樊哙把一块生猪肘子放在铁桥上拔剑而啖之,那是鸿门宴上的精彩项目,可

立从吃相上看,大约也很可观的了。我们不愿意在餐桌上挥刀舞又,吃饭工具主要是筷子。细切的

自根竹还人损在手上,运动自如,能抵、能失、能损、能扒,神乎其技。但即使运用筷子,也不能不有

相当的约束,若是频频失取,如金鸡乱点头;成,在盘碗里翻翻开开,如坡草寻蛇,也足不

甚雅观的。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特点突出,试分析其精妙之处。(4分)

0、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语和文中加点的“我们”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阿呀.我的太太!你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

B.我们不是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是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于我们适用的东西。

C.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有些傻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D.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读书与不读书,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差别也不明显;但是从五年十年看,

。有人说读书无用,那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尝到过读书的甜头。也有人说读过的书什么也没记住,

但其实知识像每天摄入的营养一样已经融入身体,滋补着灵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士別三日,当刮目相看,非复足下阿袋”,这是鲁肃对读了书后的吕袋的评价。“人之气质,由于

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曾围簿写给儿子的家信亦是如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鸭子凫水时的真实模样。一般情况下,人们只看到鸭子在水面上悠闲安逸地

游动的样子。但潜入水下后才会发现,原来它的鸭蹼,,没有一刻停歇。生活就像鸭子凫水,

每一个光鲜亮丽的身影背后,都隐藏着无法想象的坚持和拼搏。哈佛学翁詹青云说:“使唐僧成为唐僧

的,不是经书,而是取经的那条路。”行走在人世间,哪有什么捷径可言!就像暗中使劲的尖毛草,当

你刨开泥土时才会明白:平步青云终是侥幸,厚积薄发方是人间正道。所谓的成功和奇迹,追根溯源不

过都是脚踏实地的努力。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

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胡适在《中学生的修养与中学生的择业》演讲中,将“勤谨和竣”四个字看作做人、治学的秘诀。

其中“和”,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武断,而要虚心,要和和平平。“缓”,意思是不要忙,不轻

易下一个结论。如果没有“缓”的习惯,“和”字就不容易做到。

“和”“缓”这两个字在做人、治学方面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