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绘图题突破类型19 区域地理之世界地理 (解析版)

2023-11-19·13页·1.5 M

类型19区域地理之世界地理1.(2022福建宁德高二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初期,位于法国、西班牙交界处的比利牛斯山南侧河谷大量弃耕,当地牧民开始进行转场游牧(下图)。后来随着河谷水库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牧民的游牧范围发生改变,主要畜种由绵羊转为肉牛。(1)在图中绘制20世纪初春末夏初的游牧路线,并简述绘制依据。(2)简述休憩场所对维持转场游牧系统运转的意义。(3)目前高山草场严重退化,请对此现象作出解释。【答案】(1)游牧路线:依据:春末夏初,气温升高,随着海拔增加,冰雪融化逐渐推迟,牧草丰盛区逐渐上移,因此20世纪初春末夏初的游牧路线为由山下到山上。(2)有利于缩短牧民和牲畜在高山草场、河谷的停留时间,减轻牧场压力;有利于恢复牧民和牲畜的体力;可利用这些地区的草场资源,提高区域资源利用率。(3)与绵羊相比,肉牛在同等数量情况下消耗的饲料量更大;在高山草场停留时间延长,肉牛消耗饲草速度逐渐超过草类再生速度;高山草场海拔较高,热量不足,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较弱。【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温较低时不利于牧草的生长。春末夏初,随着气温升高,牧草丰盛区由海拔较低处向海拔较高处移动,牧民会赶着牲畜跟随牧草丰盛区迁移。(2)读图可知,休憩场所位于高山草场和河谷中间,休憩场所的存在会减少牧民和牲畜在高山草场、河谷的停留时间,减轻牧场压力。同时,牧民和牲畜到达此处时可作休整,恢复体力,为再次转场补充体力。休憩场所牧草资源较丰富,牧民和牲畜再次修整时可利用该地区的草场资源,提高区域资源利用率。(3)由材料可知,主要畜种由绵羊转为肉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绵羊相比,肉牛在同等数量情况下消耗的饲料量更大。随着河谷水库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牧民的游牧范围发生改变,在高山草场停留时间延长,肉牛消耗饲草速度逐渐超过草类再生速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山草场海拔较高,热量不足,牧草生长时间长,遭到破坏后恢复能力低,久而久之,山草场严重退化。2.(2022北京丰台高二期末)读图“南美洲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甲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2)根据下表数据,绘制圣地亚哥降水统计图,指出其降水特征并简述原因。圣地亚哥四季平均降水量(mm)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圣地亚哥161244122图中地为阔叶林景观,地为荒漠景观。(3)说明、两地自然景观差异的形成原因。(4)智利有一百多座活火山,简述智利多火山的原因。【答案】(1)甲海域沿岸有寒流经过,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层冷水带着海底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2)绘图如下。由图表可知,圣地亚哥年均降水总量约为310毫米,较少,冬春季降水多,夏秋季降水少,降水季节变化大。圣地亚哥冬春季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控制,多雨;夏秋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3)地位于来自太平洋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湿润气流被山地抬升,降水丰富,形成阔叶林景观;地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不易形成降水,形成荒漠景观。(4)位于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频繁。【解析】本题以区域地理地图为背景,涉及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成因特征、自然景观的非地带性以及地壳运动等相关内容。综合考查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1)读图可知,甲海域位于中低纬度南太平洋东部,有秘鲁寒流流经。该洋流是在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吹拂下,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层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使表层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形成著名的大渔场,秘鲁渔场。(2)依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图:圣地亚哥年均降水总量约为310毫米,年总降水量较少。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春季降水多,夏秋季降水少。形成原因是,圣地亚哥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冬春季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控制,降水多,形成多雨季节;夏秋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形成干季。(3)读图可知,、位于40S~60S大陆西岸,处于盛行西风带。、两地之间分布着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地位于来自太平洋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湿润气流被山地抬升,降水丰富,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丰富,形成阔叶林景观;地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不易形成降水,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植被退化形成荒漠植被,表现为荒漠景观。(4)读图可知,智利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在南极洲板块向美洲板块俯冲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频繁,形成著名的火山分布带。3.(2021浙江绍兴高二阶段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2等深线判断,甲地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并阐释其成因____。(2)当图1地区为枯水期时,请画出该季节半岛的主导风向。(3)图3是图1所在半岛中部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简述该半岛的地形特征(4)图1中半岛所在国是世界重要的棉花生产国,试分析其棉花主要生产地区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1)海沟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2)东北季风(3)地形以高原为主;东、西、北三侧地势较高,有山地分布;高原面地势起伏较为和缓;海岸线平直。(4)热量充足;降水较少,光照充足;地势起伏较为和缓,有利于农业生产;河流流经,灌溉水充足。【解析】本题以区域地图和局部区域的地形剖面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海底地形及成因、季风气候、地形特征的判断以及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1)读图可知,图2甲处的等深线数值大于6000米,而且等深线密集,数值变化大,因此甲地海底地形类型为海沟;甲处位于台湾岛的东面海域的海底,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海沟。(2)读图,图1为印度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6~9月为雨季,10~交年5月为旱季,也是河流的枯水期,此时由于亚洲高压的影响,此地受东北季风的影响。绘图如下:(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半岛为印度半岛,由图1可知,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再读图3可知,该半岛中部的两侧有山脉分布,海拔较高,而且起伏较大;内部地区波状起伏,但相对平缓,海拔在500米左右,因此表现为边缘陡峻,内部平坦的高原地形;缺少岛屿、半岛、海湾、海岸线平直。(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半岛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因此该岛种植棉花热量充足;分旱雨两季,旱季为10月~次年5月,旱季时间长,降水较少,光照充足,且有利于棉花后期的采摘;半岛以高原为主的地形,地势起伏较为和缓,耕地面积广,有利于农业生产;有河流流经,河流较多。4.(2022浙江长兴县教育研究中心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全长约1035公里的中老昆万铁路于2021年12月3日全线通车运营,昆万铁路作为中老两国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下图为东南亚局部区域略图。(1)河流在甲处的外力作用主要为____,画出甲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横剖面示意图____。(2)梯田是云贵高原最常见的耕作方式,梯田主要改造的自然条件是____,其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____、____。(3)简析昆万铁路在推动沿线区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答案】(1)流水侵蚀绘图如下:(2)地形减少水土流失增强保水保肥性能(3)促进人员流动,加速和扩大了信息、知识、技术传播: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缩短出行时间:加强区域联系。【解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外力作用、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云贵高原、人类活动对区域的影响、交通布局对区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1)观察图中信息可知,伊洛瓦底江在甲处主要是河流侵蚀作用,因为甲处位于河流中上游,河流流速快,地势起伏较大,因此河流下蚀作用强烈,形成V字形河谷。如图:。(2)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云贵高原的梯田主要位于坡上,由于地形的原因导致种植庄稼,需要开垦坡地为梯田,因此主要改造的是地形。这个改造方式,有利于集中水源,保护土壤,减少地表径流的而流失,且可以在农民施肥后,保持田中土壤的肥力。(3)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铁路的修建,将带动沿线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缩小沿线城乡之间的差距;带动沿线地区人员流动量的增加,加快区域之间的文化、技术、知识的传播和融合;减少了区域之间的交通出行时间,增加办事效率;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等。5.(2022福建宁德高二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大分水岭盆地(下图)位于美国怀俄明州中南部地区,平均海拔约2100米,由地质历史时期造山运动而形成。盆地内年平均降水量1203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大于750毫米。盆地内发育河流R(原为外流河,现为时令内流河),地壳继续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1)用箭头分别画出R河、N河的流向。(2)从气候和沙源的角度,分析盆地内沙丘发育的原因。(3)分析沙丘广泛发育对阻止R河外流的作用。【答案】(1)R河自西向东,N河自南向北。(如下图)(2)山脉阻挡西风气流,降水少,蒸发强,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地表物质风化作用强,形成丰富沙源,经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而发育为沙丘。(3)盆地东北侧的沙丘覆盖增大了地表高度,进一步阻碍河水外流;沙丘使地表水下渗损失增多,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小,流速降低,侵蚀能力下降,使流水切穿出口处高地的可能性降低。【解析】本题以大分水岭盆地地形地貌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河流的水系特征,地貌形成以及地貌对水文水系条件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的核心素养。(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发源于山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因此R河,河流自西向东流;N河河流自南向北流。绘图如下:(2)根据图示等高线可知,大分水岭盆地位于美国西部高山区,整体海拔高,而盆地地区地势周围高中间低。由材料“盆地内年平均降水量1203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大于750毫米”可知,山脉阻挡西风气流,降水少,蒸发强,气候干旱;该地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地表物质风化作用强,形成丰富沙源,经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而发育为沙丘。(3)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R河处等高线向西弯曲,河流自西向东流。在流经沙丘时,使地表水下渗量增加,盆地东北侧的沙丘覆盖增大了地表高度,进一步阻碍河水外流;由材料“地壳继续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可知,沙丘使地表水下渗损失增多,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小,流速降低,侵蚀能力下降,使流水切穿出口处高地的可能性降低,河流无法外泄,形成内流河。6.(2022福建三明高一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巽他大陆架位于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及马来群岛之间。末次冰期时(距今约11.7千年110千年)海平面下降,特别是末次盛冰期(距今约19千年23千年),巽他大陆架海平面与现代海平面相比下降约123米。左图为马来群岛区域图,图中的两条实线区间为现代热带雨林分布范围,两条虚线区间为末次冰期热带雨林分布范围。右图为加里曼丹岛区域图,加里曼丹岛上的最高峰海拔4101米,分布着热带山地雨林、低山雨林、低地雨林。(1)指出末次冰期热带雨林与现代热带雨林位置的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原因。(2)与图示现代热带雨林相比较,末次冰期热带雨林面积更大。说明末次冰期热带雨林面积更大的原因。(3)请在右图中用“......”画出岛上主要山脉____,并说明热带山地雨林在末次冰期的变动方向____。【答案】(1)差异:末次冰期热带雨林更集中于赤道(低纬度)地区分布。气候原因:末次冰期时气温降低;降水减少。(2)海平面下降,巽他大陆架广泛出露,岛屿面积扩大,末次冰期热带雨林面积更大。(3)绘图如下:热带山地雨林在末次冰期向山麓方向迁移。【解析】【分析】本题以马来群岛地区热带雨林变迁为载体,考查马来群岛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植被的影响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1)读图可知,图中两条实线区间为现代热带雨林分布范围,两条虚线区间为末次冰期热带雨林分布范围。对比分析后,可知:末次冰期热带雨林分布的纬度范围变小,更集中于靠近赤道地区分布。而现代热带雨林分布的纬度范围更大一些。从气候角度分析:对比现在热带雨林分布的气候区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由此推断末次冰期时由于气温降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有些地区不适合热带雨林生长,从而造成了末次冰期时热带雨林分布的纬度范围变小。(2)由上一题并结合此题可知,虽然末次冰期时热带雨林分布的纬度范围变小,但末次冰期时的热带雨林实际面积却更大。分析原因如下:由材料可知,有可能是末次冰期时,海平面下降,特别是末次盛冰期,巽他大陆架海平面与现代海平面相比下降约123米。导致巽他大陆架广泛出露,岛屿面积扩大,使末次冰期时适合热带雨林生长的陆地面积变得更大。因此与图示现代热带雨林相比较,末次冰期热带雨林面积更大。(3)关于山脉的位置,可抓住山脉是河流的发源地,是不同河流水系的分水岭这一点来画。具体如下图:由于末次冰期出现,原来山地的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降低,不能满足热带山地雨林生长的热量需求,从而导致热带山地雨林在末次冰期向气温较高的山麓方向迁移。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