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ABSYYUogioQABAAAhCQwHiCAMQkACCCAoOBAAMsAABABNABAA=}#}
{#{QQABSYYUogioQABAAAhCQwHiCAMQkACCCAoOBAAMsAABABNABAA=}#}
{#{QQABSYYUogioQABAAAhCQwHiCAMQkACCCAoOBAAMsAABABNABAA=}#}
{#{QQABSYYUogioQABAAAhCQwHiCAMQkACCCAoOBAAMsAABABNABAA=}#}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D(A“比西方的思维方式更先进”于文无据;B“主要是由‘救世’的现实诉求这
一历史情境决定的”强加因果;C“并不符合推理论证的形式有效性”违背文意)
2.(3分)D(“核心载体”推断错误)
3.(3分)C(第段主要谈的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一脉相承”。A说的是中国古代逻辑代
表受诸子学说影响,BD说的是诸子学说与中国古代逻辑的关系,C说的是墨家逻辑在国
际上的重要性)
4.需要科学合理地应用中西比较的研究方法,看到中西逻辑思想的异同,这是交流互鉴的
前提;需要立足中华经典文献研究中国古代逻辑的自身特点,力图实现中西逻辑思想的
交流对话与互补共进。(4分。每点2分,从“异”“同”两方面分析,意思对即可;从避
免问题角度答题,最多得2分)
5.从运用中西比较方法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从对中华文献典籍梳理研究工作的困
难分析得出;从对中华话语体系的底层思维逻辑梳理分析得出。(6分。每点2分,意思
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B(B“包含着作者对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思考”错)
7.(3分)D(“夸张”错)
8.进入连绵起伏的唐古拉山脉后心生激动;迎着漫天雨雪行进时感觉战战兢兢;
看到雪野生灵冒雪前行时倍感惊奇。弃车前行,攀登高坡时的渴望与坚定。
(4分。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9.“小”既指文章的篇幅小,也指着眼大江源这一小处选材,风雪、细流等细小景物入文;
“大”指文章有大气象,包含着对基因密码、时间伟力、生命源泉等的思考,底蕴丰富,
意境高远;“小”中见“大”,深化了主旨,“小散文”的格局里融入了“大文化”的
气象,在大江源的山水描绘中浸润了寻根文化、生命哲思。(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ACF(得柏耆,口授其词,使耆执笔书之,持以入镇州。)(3分。每断对1处,
得1分)
11.(3分)C(用法相同,都是名词作状语)
12.(3分)C(A项,“上疏奏请免除百姓的徭役与田租”错;B项,“裴度未采用建议,被
李愬抢夺功劳”错;D项,于文无据)
高三语文答案(A)第1页(共3页)
{#{QQABSYYUogioQABAAAhCQwHiCAMQkACCCAoOBAAMsAABABNABAA=}#}
13.(1)《资治通鉴》也仅仅说柏耆凭借计策求见韩愈,韩愈替他禀告裴度,写了一封信派柏
耆前去镇州。(4分。干,干谒,求见;为,替;白,告诉;每处1分,句意1分)
(2)惟独韩文公从平民中崛起,谈笑着指挥他们,天下人都响应跟从他,(使道德和文风)
又回到正道。(4分。状语后置,从平民崛起;麾,指挥;靡然,草木顺风而倒貌,
喻望风响应,闻风而动;每处1分,句意1分)
14.洪迈认为韩愈因直言进谏遭受贬谪,苏轼认为韩愈因遭受小人诽谤而被贬谪。(3分。答出一
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C(“渔人对自己‘生来不读书’的不满和无奈”错)
16.对秀丽江山的赞美之情;还朝途中的轻松愉悦之情;面对大好江山,笔力衰退,不
能写诗赞美的惭愧之情。(6分。每点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3)示例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示例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示例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
18.A.丑陋的脸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
B.由思想的力量创造起来的脸孔(4分,每处2分)
19.“如果”和“读者”互换位置改为“旨在……”或“以……为目的”(4分。每处
2分,序号对1分,改对1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2分)
20.逗号让画线处成为四个独立短句,起到强调作用;逗号停顿时间较长,将人的动作、
状态缓慢而又自然的特点呈现出来,表现了过客身心舒畅、怡然自得、关系和谐的场景。
(4分。每点2分)
21.(1)涤去纤尘,展现青春的模样。(2)即便遭遇挫折,难阻青春蓬勃之势。
(3)积蓄力量,沉淀自我,绽放最美青春。(6分,每点分)
22.材料一中的“当然”表示肯定,材料二中的“当然”表示转折。(2分。每点1分)
四、写作(60分)
略
高三语文答案(A)第2页(共3页)
{#{QQABSYYUogioQABAAAhCQwHiCAMQkACCCAoOBAAMsAABABNABAA=}#}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韩文公(韩愈谥号)自监察御史贬到阳山(今属广东),新旧两部《唐书》都认为是因为论宫
市而得罪。按文公《赴江陵途中诗》说:“这年京师大旱,田地不收。官吏只顾向百姓勒索,
百姓连孩子也养不起,弃在水沟里。我亲眼看到饥饿的人群拥挤在大道上。当时我刚刚被任命
为监察御史,实在是我应当直言进谏的时候。我写好奏疏时,想为国尽忠就不能为个人打算。
我在奏疏前面陈述酷吏剥削、人民苦难,要求让百姓存活下去。在奏疏后面提出京师是国家根
本,对京师的百姓要加倍体恤,眼下的瑞雪预兆明年的丰收,请宽限到明年蚕熟麦收时再收租
税。天子看了奏疏感到悲伤,司空也叹息应早作安排。我一心以为朝廷将采取应急措施,没想
到反把我放逐到南方。”皇甫湜为他作的神道碑写道:“关中大旱饥荒,饿殍遍地,官吏仍苛
索百姓以求恩宠。先生上疏说京师为天下根本,京师百姓遭灾如此严重,请求朝廷放宽徭役,
免去田租。执政者为此很憎恶他,便将他贬谪下去。”这样看文公被贬不因论宫市之事是很明
白的。神道碑又写了三件事说:“文公任河南(今洛阳)令时,魏州(今河北大名、魏县)、郓州
(今山东郡城县)、幽州(今北京市)、镇州(今河北正定)四藩镇各设留守藩邸,蓄养暗中调来的
士兵并窝藏逃犯,意图不轨,文公要揭发他们的违法行为,便布署官吏,事先自断他们与人民
的往来,等天明就公布,留守官员十分害怕,立即停止活动。这件事后郓州留守藩邸果然谋反。
等到文公跟随统帅裴度任行军司马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时,曾建议裴度,派精兵千人从小路进
入蔡州,必能擒拿吴元济。裴度未及采行,李愬已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
擒得吴元济。三军谋略之士,无不为文公惋惜。文公又对裴度说:如今凭借平定淮西的声势,
镇州王承宗可用言辞说服,不必使用兵力了。于是找到了布衣柏耆,亲自口授了致王承宗书信,
叫柏耆执笔写下来后,带上书信进入镇州晓喻王承宗,王承宗摄于兵威,就请求割德、棣二州
献上。”李翱作文公行状,所记载的与上述事迹大致相同。新旧《唐书》都未记载此事,而且
把收服镇州,一概归功于柏耆,岂不是未曾见皇甫湜的文集吗?《资治通鉴》亦仅仅说柏耆以
计策进见韩愈,韩愈替他禀告裴度,写了一封信派柏耆前去镇州去了。
材料二:
自东汉以来,道德丧失,文风败坏,异端邪说一起兴起。惟独韩文公于崛起平民,谈笑着
指挥古文运动,天下人纷纷跟从他,使道德和文风又回到正道。有人曾经议论过天道和人事的
分别,以为人是什么事都能做的,只有天不容许人作假。人的智慧可以欺骗王公,却不可以欺
骗小猪和鱼;人的力量可以得到天下,却不可以得到普通百姓的心。所以,韩公的一片真诚,
能够拨开衡山的乌云,却不能挽回唐宪宗的执迷不悟;能够驯服凶暴的鳄鱼,却不能消除皇甫
鏄、李逢吉的诽谤;能够在潮州的人民中得到信任,百姓都享受庙堂祭祀,却不能使自己在朝
廷上有一天的安身。大概由于韩公能遵从的,是天道;他不能屈从的,是人事!
高三语文答案(A)第3页(共3页)
{#{QQABSYYUogioQABAAAhCQwHiCAMQkACCCAoOBAAMsAABAB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