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用途与转化-:三年(2021-2023)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2023-11-22·17页·788.8 K

专题四常见无机物的性质、用途与转化1.(2023全国乙卷)一些化学试剂久置后易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化学方程式可正确解释相应变化的是A硫酸亚铁溶液出现棕黄色沉淀B硫化钠溶液出现浑浊颜色变深C溴水颜色逐渐褪去D胆矾表面出现白色粉末A.AB.BC.CD.D【答案】D【详解】A.溶液呈棕黄色是因为有Fe3+,有浑浊是产生了Fe(OH)3,因为硫酸亚铁久置后易被氧气氧化,化学方程式为:12FeSO4+3O2+6H2O=4Fe2(SO4)3+4Fe(OH)3,A错误;B.硫化钠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为淡黄色固体硫单质,使颜色加深,化学方程式为:2Na2S+O2+2H2O=4NaOH+2S,B错误;C.溴水的主要成分是溴和水,它们会反应,但速度很慢,Br2+H2OHBrO+HBr,2HBrO=2HBr+O2,所以溴水放置太久会变质。但不是生成高溴酸,所以选项中的化学方程式错误,C错误;D.胆矾为CuSO45H2O,颜色为蓝色,如果表面失去结晶水,则变为白色的CuSO4,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CuSO4+5H2O,方程式正确,D正确;故选D。2.(2023辽宁卷)下列有关物质的工业制备反应错误的是A.合成氨:N2+3H22NH3B.制HCl:H2+Cl22HClC.制粗硅:SiO2+2CSi+2COD.冶炼镁:2MgO(熔融)2Mg+O2【答案】D【详解】A.工业合成氨是利用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反应方程式为N2+3H22NH3,A正确;B.工业制氯化氢是利用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的,反应方程式为H2+Cl22HCl,B正确;C.工业制粗硅是将SiO2与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粗硅,反应方程式为SiO2+2CSi+2CO,C正确;D.冶炼金属镁是电解熔融氯化镁,反应方程式为MgCl2(熔融)Mg+Cl2,D错误;故答案选D。3.(2023北京卷)一种分解氯化铵实现产物分离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其中代表或中的一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分别是B.既可以是,也可以是C.已知为副产物,则通入水蒸气可减少的产生D.等压条件下,反应、的反应热之和,小于氯化铵直接分解的反应热【答案】C【分析】分解的产物是和,分解得到的与反应生成,又可以分解得到和,则a为,b为,c为,d为。【详解】A.由分析可知,a为,c为,A项错误;B.d为,B错误;C.可以水解生成,通入水蒸气可以减少的生成,C正确;D.反应和反应相加即为氯化铵直接分解的反应,由盖斯定律可知,等压条件下,反应、反应的反应热之和等于氯化铵直接分解的反应热,D错误;故选C。4.(2023湖南卷)取一定体积的两种试剂进行反应,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试剂浓度均为),反应现象没有明显差别的是选项试剂试剂A氨水溶液B溶液溶液C溶液酸性溶液D溶液溶液A.AB.BC.CD.D【答案】D【详解】A.向氨水中滴加溶液并振荡,由于开始时氨水过量,振荡后没有沉淀产生,发生的反应为;向溶液中滴加氨水并振荡,开始时生成白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发生的反应为;当氨水过量后,继续滴加氨水沉淀逐渐减少直至沉淀完全溶解,发生的反应为,因此,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后反应现象有明显差别,A不符合题意;B.向中滴加溶液并振荡,由于开始时过量,振荡后没有沉淀产生,发生的反应为;向溶液中滴加并振荡,开始时生成白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发生的反应为;当过量后,继续滴加沉淀逐渐减少直至沉淀完全溶解,发生的反应为,因此,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后反应现象有明显差别,B不符合题意;C.向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并振荡,由于开始时是过量的,可以被完全还原,可以看到紫红色的溶液褪为无色,发生的反应为;向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并振荡,由于开始时是过量的,逐渐被还原,可以看到紫红色的溶液逐渐变浅,最后变为无色,因此,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后反应现象有明显差别,C不符合题意;D.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同样立即变为血红色,因此,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后反应现象没有明显差别,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选D。5.(2023湖北卷)工业制备高纯硅的主要过程如下:石英砂粗硅高纯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制备粗硅的反应方程式为B.1molSi含Si-Si键的数目约为C.原料气HCl和应充分去除水和氧气D.生成的反应为熵减过程【答案】B【详解】A.和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和,因此,制备粗硅的反应方程式为,A说法正确;B.在晶体硅中,每个Si与其周围的4个Si形成共价键并形成立体空间网状结构,因此,平均每个Si形成2个共价键,1molSi含Si-Si键的数目约为,B说法错误;C.HCl易与水形成盐酸,在一定的条件下氧气可以将HCl氧化;在高温下遇到氧气能发生反应生成水,且其易燃易爆,其与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HCl,因此,原料气HCl和应充分去除水和氧气,C说法正确;D.,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因此,生成的反应为熵减过程,D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B。6.(2023山东卷)实验室中使用盐酸、硫酸和硝酸时,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稀盐酸:配制溶液B.稀硫酸:蔗糖和淀粉的水解C.稀硝酸:清洗附有银镜的试管D.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苯的磺化【答案】D【详解】A.实验室配制AlCl3溶液时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以抑制Al3+水解,A不合题意;B.蔗糖和淀粉的水解时常采用稀硫酸作催化剂,B不合题意;C.清洗附有银镜的试管用稀硝酸,反应原理为:3Ag+4HNO3(稀)=3AgNO3+NO+2H2O,C不合题意;D.苯的磺化是苯和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苯磺酸的反应,故不需要用到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7.(2023浙江卷)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铝有强还原性,可用于制作门窗框架B.氧化钙易吸水,可用作干燥剂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D.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答案】A【详解】A.铝用于制作门窗框架,利用了铝的硬度大、密度小、抗腐蚀等性质,而不是利用它的还原性,A不正确;B.氧化钙易吸水,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吸收气体中或密闭环境中的水分,所以可用作干燥剂,B正确;C.食品中含有的Fe2+等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且对人体无害,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C正确;D.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同时可吸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可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D正确;故选A。8.(2023辽宁卷)某工厂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已知焙烧后元素以价形式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焙烧”中产生B.滤渣的主要成分为C.滤液中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D.淀粉水解液中的葡萄糖起还原作用【答案】B【分析】焙烧过程中铁、铬元素均被氧化,同时转化为对应钠盐,水浸时铁酸钠遇水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中存在铬酸钠,与淀粉的水解产物葡萄糖发生氧化还原得到氢氧化铬沉淀。【详解】A.铁、铬氧化物与碳酸钠和氧气反应时生成对应的钠盐和二氧化碳,A正确;B.焙烧过程铁元素被氧化,滤渣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B错误;C.滤液中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铁酸钠遇水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溶液显碱性,所以Cr元素主要存在形式为,C正确;D.由分析知淀粉水解液中的葡萄糖起还原作用,D正确;故选B。9.(2023浙江卷)下列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A.和乙醇反应可生成B.工业上煅烧黄铁矿生产C.工业上用氨的催化氧化制备D.常温下铁与浓硝酸反应可制备【答案】D【详解】A.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可以和钠反应生成氢气,A正确;B.黄铁矿(FeS2)在空气中煅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氧化铁,B正确;C.工业上利用氨与氧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副产物水,C正确;D.常温下铁与浓硝酸会发生钝化,不能制备二氧化氮,D错误;故选D。1.(2022重庆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l2和Br2分别与Fe2+反应得到Cl-和Br-B.Na和Li分别在O2中燃烧得到Na2O和Li2OC.1molSO3与1molNO2分别通入1L水中可产生相同浓度的H2SO4和HNO3D.0.1molL-1醋酸和0.1molL-1硼酸分别加入适量Na2CO3中均可得到CO2和H2O【答案】A【详解】A.氯气和溴的氧化性都强于铁离子,都能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氯离子和溴离子,故A正确;B.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故B错误;C.无法确定1molSO3与1molNO2分别通入1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和比较所得H2SO4和HNO3的浓度大小,故C错误;D.硼酸的酸性弱于碳酸,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D错误;故选A。2.(2022福建卷)用铬铁合金(含少量单质)生产硫酸铬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浸出”产生的气体含有B.“除杂”的目的是除去元素C.流程中未产生六价铬化合物D.“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答案】D【分析】由流程可知,加入稀硫酸溶解,生成气体为氢气,溶液中含加入Na2S分离出滤渣1含CoS和NiS,不会沉淀,再加入草酸除铁生成FeC2O4,过滤分离出硫酸铬,以此来解答。【详解】A.四种金属均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A正确;B.共有四种金属,由流程可知,沉铁后分离出硫酸铬,则“除杂的目的是除去Ni、Co元素,B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流程中未产生六价铬化合物,C正确;D.“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FeC2O4,D错误;故本题选D。3.(2022河北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aF2与浓H2SO4糊状混合物可用于刻蚀玻璃B.NaOH是强碱,因此钠盐的水溶液不会呈酸性C.溶洞的形成主要源于溶解CO2的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D.KMnO4与H2C2O4的反应中,Mn2+既是还原产物又是催化剂【答案】B【详解】A.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氟化硅和水,氟化钙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氟化氢,则糊状混合物中的氢氟酸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可用于刻蚀玻璃,故A正确;B.硫酸氢钠是强酸的钠盐,在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使溶液呈酸性,故B错误;C.溶洞的形成主要源于溶解于水的二氧化碳与岩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故C正确;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硫酸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生成的硫酸锰能做反应的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则锰离子既是反应的还原产物又是反应的催化剂,故D正确;故选B。4.(2022江苏卷)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固氮、人工固氮都是将转化为B.侯氏制碱法以、、、为原料制备和C.工业上通过催化氧化等反应过程生产D.多种形态的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形成了自然界的“氮循环”【答案】A【详解】A.自然固氮是将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不一定是转化为NH3,比如大气固氮是将N2会转化为NO,A错误;B.侯氏制碱法以H2O、NH3、CO2、NaCl为原料制备NaHCO3和NH4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NH3+CO2+NaCl=NaHCO3+NH4Cl,B正确;C.工业上通过NH3催化氧化等反应过程生产HNO3,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4NO2+O2+2H2O=4HNO3,C正确;D.氮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多种形态的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形成了自然界的“氮循环”,D正确;故选A。5.(2022广东卷)陈述和均正确但不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陈述陈述A用焦炭和石英砂制取粗硅可制作光导纤维B利用海水制取溴和镁单质可被氧化,可被还原C石油裂解气能使溴的溶液褪色石油裂解可得到乙烯等不饱和烃D水解可生成胶体可用作净水剂A.AB.BC.CD.D【答案】A【详解】A.焦炭具有还原性,工业上常利用焦炭与石英砂(SiO2)在高温条件下制备粗硅,这与SiO2是否做光导纤维无因果关系,故A符合题意;B.海水中存在溴离子,可向其中通入氯气等氧化剂将其氧化为溴单质,再经过萃取蒸馏物理操作分离提纯溴单质,另外,通过富集海水中的镁离子,经过沉淀、溶解等操作得到无水氯化镁,随后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备得到镁单质,陈述I和陈述II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B不符合题意;C.石油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进行裂解可得到乙烯等不饱和烃,从而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陈述I和陈述II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C不符合题意;D.FeCl3溶液中铁离子可发生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铁胶体,从而可用作净水剂,陈述I和陈述II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A。6.(2022山东卷)高压氢还原法可直接从溶液中提取金属粉。以硫化铜精矿(含Zn、Fe元素的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Cu粉的工艺流程如下,可能用到的数据见下表。开始沉淀pH1.94.26.2沉淀完全pH3.26.78.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X主要成分是和S;金属M为ZnB.浸取时,增大压强可促进金属离子浸出C.中和调pH的范围为3.2~4.2D.还原时,增大溶液酸度有利于Cu的生成【答案】D【分析】CuS精矿(含有杂质Zn、Fe元素)在高压O2作用下,用硫酸溶液浸取,CuS反应产生为CuSO4、S、H2O,Fe2+被氧化为Fe3+,然后加入NH3调节溶液pH,使Fe3+形成Fe(OH)3沉淀,而Cu2+、Zn2+仍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有S、Fe(OH)3;滤液中含有Cu2+、Zn2+;然后向滤液中通入高压H2,根据元素活动性:ZnHCu,Cu2+被还原为Cu单质,通过过滤分离出来;而Zn2+仍然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再经一系列处理可得到Zn单质。【详解】A.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固体X主要成分是S、Fe(OH)3,金属M为Zn,A正确;B.CuS难溶于硫酸,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uS(s)Cu2+(aq)+S2-(aq),增大O2的浓度,可以反应消耗S2-,使之转化为S,从而使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从而可促进金属离子的浸取,B正确;C.根据流程图可知:用NH3调节溶液pH时,要使Fe3+转化为沉淀,而Cu2+、Zn2+仍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结合离子沉淀的pH范围,可知中和时应该调节溶液pH范围为3.24.2,C正确;D.在用H2还原Cu2+变为Cu单质时,H2失去电子被氧化为H+,与溶液中OH-结合形成H2O,若还原时增大溶液的酸度,c(H+)增大,不利于H2失去电子还原Cu单质,因此不利于Cu的生成,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7.(2022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透雾能力强、射程远,可用于道路照明C.氧化铝熔点高,常用于制造耐高温材料D.用石灰石-石膏法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同时可得到石膏【答案】A【详解】A.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晶体管、集成电路等,而二氧化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A错误;B.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可用作透雾能力强的高压钠灯,B正确;C.耐高温材料应具有高熔点的性质,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C正确;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过程中发生反应:CaCO3CaO+CO2,SO2+CaCO3=CaSO3+CO2,2CaSO3+O2=2CaSO4,得到了石膏,D正确;答案选A。8.(2022湖南卷)铝电解厂烟气净化的一种简单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宜用陶瓷作吸收塔内衬材料B.采用溶液喷淋法可提高吸收塔内烟气吸收效率C.合成槽中产物主要有和D.滤液可回收进入吸收塔循环利用【答案】C【分析】烟气(含HF)通入吸收塔,加入过量的碳酸钠,发生反应,向合成槽中通入NaAlO2,发生反应,过滤得到和含有的滤液。【详解】A.陶瓷的成分中含有SiO2,SiO2能与烟气中的HF发生反应,因此不宜用陶瓷作吸收塔内衬材料,故A正确;B.采用溶液喷淋法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收塔内烟气吸收效率,故B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合成槽内发生反应,产物是和,故C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的主要成分为,可进入吸收塔循环利用,故D正确;答案选C。9.(2022浙江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与碘反应易生成碘化铁B.电解ZnSO4溶液可以得到ZnC.用石灰沉淀富镁海水中的Mg2+,生成碳酸镁D.SO2通入BaCl2溶液中生成BaSO3沉淀【答案】B【详解】A.I2属于弱氧化剂,与Fe反应生成FeI2,A错误;B.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锌溶液,Zn2+在阴极得电子析出Zn,B正确;C.石灰沉淀Mg2+生成的沉淀是Mg(OH)2,C错误;D.SO2通入BaCl2溶液中不能生成BaSO3沉淀,因为H2SO3酸性比HCl弱,该复分解反应不能发生,D错误;故答案选B。10.(2022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镁合金密度较小、强度较大,可用于制造飞机部件B.还原铁粉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氯气、臭氧、二氧化氯都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D.油脂是热值最高的营养物质【答案】B【详解】A.金属镁的密度较小,镁合金的强度高、机械性能好,是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故A正确;B.还原铁粉能吸收氧气,可用作食品脱氧剂,故B错误;C.氯气、臭氧、二氧化氯都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都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故C正确;D.油脂在代谢中可以提供的能量比糖类和蛋白质约高一倍,油脂是热值最高的营养物质,故D正确;选B。1.(2021重庆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g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MgOB.Fe2O3与Al发生铝热反应可生成FeC.BaCl2溶液与CO2反应可生成BaCO3D.Ca(OH)2溶液与Cl2反应可生成Ca(ClO)2【答案】C【详解】A.Mg在空气中点燃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故A正确;B.Fe2O3与Al在高温条件下发生铝热反应生成氧化铝和Fe,故B正确;C.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钡中不反应,故C错误;D.Ca(OH)2溶液与Cl2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故D正确;故选:C。2.(2021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铁粉能与O2反应,可用作食品保存的吸氧剂B.纳米Fe3O4能与酸反应,可用作铁磁性材料C.FeCl3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CuD.聚合硫酸铁能水解并形成胶体,可用于净水【答案】B【详解】A.因为铁粉能与O2反应,所以可用作食品保存的吸氧剂,A正确;B.纳米Fe3O4具有磁性,可用作铁磁性材料,B错误;C.FeCl3与Cu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主要利用其氧化性,C正确;D.聚合硫酸铁能水解并形成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D正确;故选B。3.(2021江苏卷)N2是合成氨工业的重要原料,NH3不仅可制造化肥,还能通过催化氧化生产HNO3;HNO3能溶解Cu、Ag等金属,也能与许多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N2与O2反应生成NO,NO进一步氧化生成NO2。2NO(g)+O2(g)=2NO2(g)H=-116.4kJmol-1。大气中过量的NOx和水体中过量的NH、NO均是污染物。通过催化还原的方法,可将烟气和机动车尾气中的NO转化为N2,也可将水体中的NO转化为N2。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A.NO(g)HNO3(aq)B.稀HNO3(aq)NO2(g)C.NO(g)N2(g)D.NO(aq)N2(g)【答案】C【详解】A.NO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A错误;B.稀HNO3与Cu反应得到硝酸铜、水和NO,得不到NO2,B错误;C.NO有氧化性,CO有还原性,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二者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无毒的N2和CO2,C正确;D.O3有强氧化性,不能作还原剂将硝酸根离子还原,D错误;答案选C。4.(2021福建卷)明代《徐光启手迹》记载了制备硝酸的方法,其主要流程(部分产物已省略)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eSO4的分解产物X为FeOB.本流程涉及复分解反应C.HNO3的沸点比H2SO4的低D.制备使用的铁锅易损坏【答案】A【详解】A.据图可知FeSO4分解时生成SO2和SO3,部分S元素被还原,则Fe元素应被氧化,X为Fe2O3,A错误;B.H2SO4与KNO3在蒸馏条件下生成HNO3和K2SO4,为复分解反应,B正确;C.H2SO4与KNO3混合后,蒸馏过程中生成HNO3,说明HNO3的沸点比H2SO4的低,C正确;D.硫酸、硝酸均可以和铁反应,所以制备使用的铁锅易损坏,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5.(2021辽宁卷)含S元素的某钠盐a能发生如图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可能为正盐,也可能为酸式盐B.c为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C.d为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D.反应中还可能生成淡黄色沉淀【答案】C【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盐a与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d,d能使KMnO4溶液褪色,故d为SO2,则盐a为Na2SO3或者NaHSO3,也可能是Na2S2O3,盐a与足量Cl2反应后将生成,与BaCl2溶液反应得到沉淀c,故c为BaSO4,据此分析解题。【详解】A.由分析可知,盐a为Na2SO3或者NaHSO3,也可能是Na2S2O3,故a可能为正盐,也可能为酸式盐,A正确;B.由分析可知,c为BaSO4,故c为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B正确;C.由分析可知,d为SO2,由SO2易溶于水并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d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C错误;D.由分析可知,盐a为Na2SO3或者NaHSO3,也可能是Na2S2O3,当Na2S2O3+2HCl=2NaCl+S+SO2+H2O,反应中还可能生成淡黄色沉淀,D正确;故答案为:C。6.(2021山东卷)工业上以SO2和纯碱为原料制备无水NaHSO3的主要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吸收过程中有气体生成B.结晶后母液中含有NaHCO3C.气流干燥湿料时温度不宜过高D.中和后溶液中含Na2SO3和NaHCO3【答案】B【分析】根据工艺流程逆向分析可知,以二氧化硫和纯碱为原料,得到结晶成分为NaHSO3,则母液为饱和NaHSO3和过量的二氧化硫形成的亚硫酸,溶液呈酸性,所以加入纯碱进行中和,涉及的反应为:H2SO3+2Na2CO3=Na2SO3+2NaHCO3,NaHSO3+Na2CO3=Na2SO3+NaHCO3,所以调节pH为8进行中和后得到Na2SO3和NaHCO3,通入二氧化硫气体进行混合吸收,此时吸收过程中发生反应为:Na2SO3+SO2+H2O=2NaHSO3,SO2+NaHCO3=CO2+NaHSO3,此时会析出大量NaHSO3晶体,经过离心分离,将得到的湿料再进行气流干燥,最终得到NaHSO3产品,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吸收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A正确;B.结晶后母液中含饱和NaHSO3和过量的二氧化硫形成的亚硫酸,没有NaHCO3,假设产物中存在NaHCO3,则其会与生成的NaHSO3发生反应,且NaHCO3溶解度较低,若其残留于母液中,会使晶体不纯,假设不成立,B错误;C.NaHSO3高温时易分解变质,所以气流干燥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C正确;D.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中和后溶液中含Na2SO3和NaHCO3,D正确;故选B。7.(2021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硅酸钠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硅酸盐B.镁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C.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D.常温下,铝遇浓硝酸或浓硫酸时会发生钝化【答案】A【详解】A.硅酸钠是溶于水的硅酸盐,故A错误;B.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与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故B正确;C.钠具有强还原性,能与冷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C正确;D.浓硫酸和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铝在浓硫酸和浓硫酸中会发生钝化,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故D正确;故选A。8.(2021广东卷)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可与反应生成B.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C.可将加入浓碱液中制得的胶体D.可存在的循环转化关系【答案】C【分析】图中所示铁元素不同化合价的物质:a为Fe,b为FeCl2、FeSO4、Fe(NO3)2等Fe(II)的盐类物质,c为Fe(OH)2,e为FeCl3、Fe2(SO4)3、Fe(NO3)3等Fe(III)的盐类物质,d为Fe(OH)3。【详解】A.Fe与Fe(III)的盐类物质可发生反应生成Fe(II)的盐类物质,如Fe+2FeCl3=3FeCl2,故A不选;B.Fe(II)为铁元素的中间价态,既有还原性也有氧化性,因此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故B不选;C.Fe(III)的盐类物质与浓碱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制备Fe(OH)3胶体操作为: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故C选;D.转化如,故D不选;综上所述,答案为C。9.(2021河北卷)关于非金属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H2SO4具有强吸水性,能吸收糖类化合物中的水分并使其炭化B.NaClO、KClO3等氯的含氧酸盐的氧化性会随溶液的pH减小而增强C.加热NaI与浓H3PO4混合物可制备HI,说明H3PO4比HI酸性强D.浓HNO3和稀HNO3与Cu反应的还原产物分别为NO2和NO,故稀HNO3氧化性更强【答案】B【详解】A.浓硫酸能使蔗糖炭化,体现的是其脱水性,而不是吸水性,A错误;B.NaClO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离子方程式为:,pH减小,则酸性增强,会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氧化性更强的HClO,在酸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氯气、二氧化氯等气体,增强氧化能力,B正确;C.HI的沸点低,易挥发加热与浓混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利用的是高沸点酸制备低沸点酸的原理,C错误;D.相同条件下根据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可知,浓硝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硝酸的氧化性,D错误;故选B。10.(2021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铁粉与氧化铝发生的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铁轨B.镁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信号弹和焰火C.熟石膏与水混合成糊状后能很快凝固,常用于制作模型和医疗石膏绷带D.工业上可用氨水消除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答案】A【详解】A.铝粉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生成的铁是液态的,其可以将两段铁轨焊接在一起,故其可用于焊接铁轨,但是,铁粉与氧化铝不能发生铝热反应,A说法不正确;B.镁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可以照亮黑暗的夜空和地面,因此,其可用于制造信号弹和焰火,B说法正确;C.粉末状的熟石膏与水混合成糊状后能很快凝固转化为坚固的块状生石膏,因此,其常用于制作模型和医疗石膏绷带,C说法正确;D.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其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而氨水属于碱性的溶液,因此,工业上可用氨水吸收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从而削除污染,D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A。11.(2021浙江卷)下列“类比”合理的是A.Na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H2,则Fe与H2O反应生成Fe(OH)3和H2B.NaClO溶液与CO2反应生成NaHCO3和HClO,则NaClO溶液与SO2反应生成NaHSO3和HClOC.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NH4Cl,则Mg3N2与盐酸反应生成MgCl2和NH4ClD.NaOH溶液与少量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2O和NaNO3,则氨水与少量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2O和NH4NO3【答案】C【详解】A.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Fe与冷水、热水都不反应,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H2,A不合理;B.NaClO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NaClO溶液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SO2被氧化成,ClO-被还原成Cl-,B不合理;C.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NH4Cl:Na3N+4HCl=3NaCl+NH4Cl,Mg3N2与盐酸反应生成MgCl2和NH4Cl:Mg3N2+8HCl=3MgCl2+2NH4Cl,C合理;D.氨水与少量AgNO3反应生成[Ag(NH3)2]+:Ag++2NH3H2O=[Ag(NH3)2]++2H2O,D不合理;答案选C。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