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2024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答案

2024-06-20·17页·1.8 M

兰州一中2023-2024-2 学期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

说明: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所有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

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5 小题。

材料一

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中文全称为生成型预训练

变换模型,这款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通过海量数据存储和高效设计架

构理解和解读用户请求,可以以近乎人类自然语言的方式生成具有“较高复杂度的回应文

本”,甚至能完成撰写、视频脚本、文案、机器翻译、分类、代码生成、对话 AI 等任

务,将人机对话推向了新的高度。ChatGPT 具备自学习和自优化能力,可以通过对海量数

据的处理不断改进自身算法和模型,实现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搜索,这对传统搜索引擎

的商业模式构成了挑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AI 逐渐在一些具有简单规则

性、应用经济性、技术实现性的工作领域替代人类。ChatGPT 已深度嵌入到全球互联网和

数字媒介的环境中,在国际传播和跨境信息流动的过程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技术驱

动的知识和话语权力结构层面理解 ChatGPT 的出现,对于人工智能语境下的国际传播和中

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具有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面对 ChatGPT 带来技术驱动下国际传播话语权和传播机制的转型,我们需要在国际传

播层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关注和应对。首先应提高人工智能媒介素养,避免路径依赖,警惕

意识形态渗透。ChatGPT 在其人工智能的技术包装背后,存在着算法歧视和内容操纵的风

险,同时这种风险伴随着意识形态的偏见。若全球互联网用户在未来对此应用形成资料收

集与处理的路径依赖时,“西方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必将在中文学习规模扩大后或缺乏

监督的情况下形成渗透。因此,需要对 ChatGPT 为代表的西方人工智能应用保持警惕,避

免陷入技术包装的意识形态渗透的陷阱中。其次,在解构西方话语权力陷阱,掌握在国际

传播中的“麦克风”方面,应积极引导中国互联网企业主动纳入国际视野,开发本土全语

种智能语言模型应用。目前,中国主要互联网企业都接连宣布未来将测试并推出人工智能

驱动的聊天机器人应用。但大多旨在构建面向本土受众的中文服务,忽视了更大规模的国

际用户。应当引导和鼓励本土互联网企业在绘制产品服务蓝图时主动纳入全球视野长线布

局,在全球多语言舆论场中构建中国自主技术体系,纠正“西方中心主义”的偏颇话语生

态。最后,作为新兴的媒介传播形态,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尚处

于混沌未开的状态中。全球范围内围绕技术标准、技术伦理等问题的讨论则方兴未艾。作

为国际传播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规则层面的话语权亦具有相当分量。政府和互联

网企业应当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领域的国际对话,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技

术能力,提高内容生成的准确性和速度。同时尽快开放 API 接口,引导国内外数字平台接

入使用。一方面在技术能力上实现与西方国家的接近与并轨,另一方面注重参与相关技术

规则和伦理标准的建立,为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未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提供

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摘编自王沛楠、邓诗晴《内容、算法与知识权力:国际传播视角下 ChatGPT 的风险

与应对》,有删改)

材料二

人工智能风险是指因人工智能技术自身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人类经济结构、社会秩

序、伦理道德乃至生存安全等方面的可能性后果。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人

工智能的复杂性和社会影响度都将大大增加,由于涉及一系列不易定义衡量、多样化的社

会需求及相关利益的博弈,制定相关政策时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包括在决策过程中应考

虑哪些类型的风险,如何平衡多重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政府如何确保人工智能将使多数

人受益而不是少数人。但是由于政策制定者一方面对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

政策风险”的认知存在着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政策制定者预测未来所需的各种信息和

知识的不足,以及人类认知理性的不足,使预期与未来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差,因而风险不

可能完全避免。对于上述问题,并不能通过某种机械过程加以解决,而需要对政策目标、

国家和公民社会的作用和责任进行民主反思。

人工智能风险已然成为社会和政策关注的焦点。当技术的快速发展已超越政策制定群

体所能把握其内涵、评估其风险的能力之时,政策制定过程中人工智能风险已不再是一个

技术知识问题,而是技术社会化后所产生的经济社会问题。对于决策者而言,以上种种由

人工智能的运用所引发的风险并不是被发现而是被建构出来的,需要从伦理准则、治理模

式、决策机制等多层次构建体系化的风险治理机制。

(摘编自刘丹鹤、孙嘉悦《人工智能规制政策制定的风险与治理》)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ChatGPT 以近乎人类自然语言的方式生成较高复杂度的回应文本,是通过人工智能技

术驱动,依托海量数据存储和高效设计架构理解和解读用户请求。

B.对 ChatGPT 为代表的西方人工智能应用要保持警惕,从而避免互联网用户陷入技术包

装的“西方中心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陷阱中。

C.政策制定者对人工智能及其政策风险认知存在着不确定性,预测未来的信息、知识及

人类认知理性不足等原因,使得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

D.政策制定过程中人工智能风险在技术的发展超越政策制定群体所能把握其内涵、评估

其风险的能力之时,成为不同于技术知识问题的经济社会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ChatGPT 给传统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因其拥有学习能力,可不断改

进自身算法和模型,有使搜索不断智能化、人性化等优势。

B.中国互联网企业推出的人工智能驱动聊天机器人产品服务缺少全球视野,忽视了更大

规模的国际用户,不利于纠正“西方中心主义”的偏颇话语生态。

C.政府和互联网企业需积极参与国际对话,创新发展生成内容技术能力,提高生成的准

确性和速度,促进国内外接轨等,以争取技术规则层面的话语权。

D.因人工智能技术自身有的不确定性导致的可能性后果称为人工智能风险,会对人类经

济结构、社会秩序、伦理道德乃至生存安全等方面产生影响。

3.结合材料一内容,下列评论中不能佐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自然》:避无可避,立下规矩。 B.查理芒格:AI 发展喜忧参半。

C.吴瑛:提升中国声音的国际影响力。 D.王艺明:充分准备,在克服风险中前进。

4.面对风险,唐代吴兢在《贞观政要》中言“若能思其所以危,则安矣;思其所以乱,则

治矣”,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认识进行阐述。(4 分)

5.两则材料对于“人工智能风险与应对”的认识有何异同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

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 ?”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

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

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

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

时也输,一般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

我把板凳抱在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士’支得有毛

病。”到了家,父亲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

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

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

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士的用法。

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

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

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

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

了,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

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

革履,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

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

衣服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

了,还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

你,我们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

西。挂,就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

房子、金子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

道而来别的话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

三盘棋算你赢,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

要拜父亲当师傅,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

得起我就当个朋友,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

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

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

亲四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

做生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

了,只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

场下棋。

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

人,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

着围着的人,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

说:“朋友,如果你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父

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

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

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 ?”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

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士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镜也笑了,说:“行嘞,我让

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眼镜蹲下,我把板

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士、象,被我三车闹士赢

了。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钢笔水,可以

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亲,把

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 ?”父亲说:“不下

了,说过的话当然是真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

不好。在学校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

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开头母子之间的对话,间接表明父母的关系已因父亲痴迷于下棋而变得紧张。

B.父亲下棋多在街头,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

C.“我”拒绝“眼镜”让马,表现的是孩子下棋时的心理,既充满自信,又在意输赢。

D.“眼镜”是个温和友善的人,又是个和父亲一样的棋痴,他们相互理解彼此尊重。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写回忆父亲教“我”用士的“那个夜晚特别长”,表述虽然平淡,却写出了

“我”的心理感觉,以及对父子雪夜论棋那一场景深深的怀念。

B.本文在“眼镜不是第一个”话头之后,插入一段下棋人众生相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的

“大师”形象,为下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做了铺垫。

C.父亲评价儿子的棋“走得太软”,但又说这样也好,看似不无矛盾的态度中,包含着

父亲对儿子下棋之道及处世之道的指点。

D.本文的叙述整体而言沉静克制,偶尔出现的幽默语句,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写出了追

忆中的少年时光那不乏温情轻松的一面。

8.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4 分)

9.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小题。

材料一: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

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

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复履,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于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

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节选自刘蓉《养晦堂文集》)

材料二: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

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

矣。然人有坎壤,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

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

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皇甫谥二十,

始受《孝经》《论语》,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

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梁世彭城刘绮,

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获尺寸折之,然明夜读。孝元初出会稽,精选寮寀,绮以才华,

为国常侍兼记室,殊蒙礼遇,终于金紫光禄。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好学家贫无

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

军,为孝元所礼。此乃不可为之事,亦是勤学之一人。东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

《汉书》,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1]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

以《汉书》闻。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1]客刺:名刺、 名片。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字母标号。(3 分)

好 A 学 B 家 C 贫 D 无资 E 累日 F 不爨 G 乃时吞纸以实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堂,指房屋正厅。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堂上启阿母”中的“堂”意思不同。

B.寤,本义为睡醒,如《诗经关雎》中“寤寐思服”的“寤”:后引申为觉悟、认

识到,文中即为此义。

C.婚冠,既指婚礼和冠礼,也可以指婚冠的年龄。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文中以

“婚冠”指年纪偏大。

D.孤,指幼而无父,与“鳏寡孤独”中的“孤”相同。“孤”还可用于古代王侯自

称,如《孙权劝学》中的“孤常读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刘蓉书房里有一块洼地,开始踩上去,总会被绊倒;时间久了,却习以为常;后来

填平了反而感到不适应。

B.材料一从读书之思到人生之悟。因“思有弗得”而“绕室以旋”,由“旋”引出下

文在生活小事中得到的感悟。

C.材料二以皇甫谧、刘绮等为例,告诫子孙应当努力学习,这样才能官至高位,进而

受到皇帝的赏识。

D.材料二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如耕种时带上经书、手抄《汉书》等突出了古人

求学之勤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然人有坎壤,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2)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14.从上述两段材料中,你读出了哪些“学习之道”,请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7 小题。

横吹曲辞关山月

[唐]翁绶

裴回汉月满边州,照尽天涯到陇头[1]。

影转银河寰海静,光分玉塞[2]古今愁。

笳吹远戍孤烽灭,雁下平沙万里秋。

况是故园摇落[3]夜,那堪少妇独登楼。

注释:[1]陇头:陇山,借指边塞。[2]玉塞:玉门关。[3]摇落:草木凋落。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汉月”以汉写唐,营造出辽远的时空感,寄托了深沉凝重的情感。

B.“影转”一句,通过影的变化写出了月的移动,与首句的“裴回”呼应。

C.“笳吹”二句,从听觉角度和视觉角度突出了形势的紧张与战争的惨烈。

D.本诗与《春江花月夜》均以月来统摄全篇,月作为意象丰富了诗歌意蕴。

16.本诗最后两句使用了对写手法,即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对方角度入手,进行悬想

测,从而曲折地表情达意。下列没有使用对写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

《八声甘州》)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夜雨寄北》)

C.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7.第七句中的“况是”二字颇具意味,请联系全诗加以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9 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有光《项脊轩志》中,以声写静,描写作者端坐室内,静听大自然美好音响的

句子是: , 。

(2)在《项脊轩志》中,“ , , ”是文章

的点睛之笔,又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承上写轩中读书生活的喜悦,又开启下文写家道衰

落、亲人相继亡故的悲哀。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日光暗淡、日将西沉,诗人流连孤松,象征诗人的

耿介之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由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联想到自身,感叹大自然的生

生不息和人生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苏轼《赤

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文字运用(16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9-20 小题。

紫禁城建造之初,就对排水系统进行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紫禁城

地面顺应地理环境,整体走势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紫

禁城内的排水沟渠全部()内金水河,内金水河又与紫禁城城墙外侧 52 米宽的护城

河相连,之后同周边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形成一个庞大的自然排水网络。在

紫禁城内部,则用干沟、支沟、明沟、暗沟等排水设施沟通各宫殿院落的排水系统,营造

了一个主次分明、明暗结合的人工排水网络。雨水降落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

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之后再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

径流,顺地面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明沟若遇有台阶或建筑物,则()

“沟眼”,汇入暗沟。地下暗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雨水排入暗沟以后,再由支沟

()到干沟,经干沟排入内金水河。历史上整个系统定期进行淘挖养护,近年来,又

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保护工作,所以无论雨量多大,故宫都无积水之弊。可以说,故宫排

水系统沉淀着世代传承的“工匠精神”,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下,才造就了今

天强大的排水防灾功能。

19.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精准流向经过汇聚

B.精准通向穿过汇集

C.精巧通向经过汇集

D.精巧流向穿过汇聚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工匠精神”世代传承,沉淀在故宫排水系统中,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

下,才拥有了今天强大的排水防灾功能。

B.世代传承的“工匠精神”积淀在故宫排水系统中,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

下,才造就了今天强大的排水防灾功能。

C.故宫排水系统沉淀着世代传承的“工匠精神”,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

下,才拥有了今天强大的排水防灾功能。

D.沉淀着世代传承的“工匠精神”的故宫排水系统,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

下,才造就了今天强大的排水防灾功能。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每年的 5 月 20 日或 21 日,当太阳运行到黄经 60 度时,就是小满节气了。关于小满

节气名称的来历,主要有两种说法。________________。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但

还未成熟,只是小满。其二是和降水有关。过了小满,降水就开始变得频繁起来,尤其是

偏南方的地区,暴雨开始增加。

那么为什么小满之后的节气名称,________________?对这个疑惑,后人也做过分

析。中国古人用“芒种”取代“大满”作为节气名称,主要是受传统的儒道观念影响。在

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里,________________,因为事情太过圆满就要向不好的方向转

变。这一取代,也旨在提醒农民不能满足,而是要继续努力劳作,这样下半年才会丰收。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22.请以“传统的儒道观念”为开头,改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适当增减词语,但

不得改变句子原意。(4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新湘评论在 2024 年新年贺词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的一切都在逐光;2023,整个世界都在逐光。因为,这一年,世界最大的痛点汇成

四个字:变乱交织!……这一年,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

开,迅速而激烈。2024 年,放眼世界大势,百年变局仍在演进。

你我正一同站在时光的交叉点上,作为一名高中生,如何应对这些“变”?请结合材料

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兰州一中 2023-2024-2 学期月考答题卡(高二语文)

姓名 班级

选择题(每题3 分,用 2B 铅笔填涂)

01[A] [B] [C] [D] 07[A] [B] [C] [D] 15[A] [B] [C] [D]

02[A] [B] [C] [D] 10[A] [B] [C] [D] [E] [F] [G] 16[A] [B] [C] [D]

03[A] [B] [C] [D] 11[A] [B] [C] [D] 19[A] [B] [C] [D]

06[A] [B] [C] [D] 12[A] [B] [C] [D] 20[A] [B] [C] [D]

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4.(4 分)

5.(6 分)

8.(4 分)

9.(4 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3.(8 分)

(1)

(2)

14. ( 3 分)

( 分)

17. 6

18.(9 分)

(1) , 。

(2) , ,

(3) , 。

(4) , 。

21.(6 分)

22. (4 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