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100 分,时间:75 分钟)
一、选择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45分)
1. 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来限制君权的思想主张出现于
A. 秦汉时期 B. 魏晋南北朝 C. 隋唐时期 D. 明末清初
2.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这一规定出自于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1787 年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3. 为经略台湾,元朝设置了( )
A. 台湾府 B. 安抚司 C. 台湾省 D. 澎湖巡检司
4. 下面是春秋战国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部分)表格。其中搭配正确的是
选项 思想家 基本观点
A 孟子 提出五行“相生相胜”理论
B 老子 主张“兼委”“非攻”“尚贤
C 荀子 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D 庄子 崇尚逍遥自由
A. A B. B C. C D. D
5.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
事件是
A. 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重庆谈判
B. 北伐战争——长征——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C. 国民党一大召开——南昌起义——北平谈判
D. 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
6. 张之洞掌管湖北期间,重点发展汉阳当地工业,建设长江中游交通网;左宗棠掌管福建期间,大力发展
当地沿海区域的航海及船舶工业,并建立了厦门这一近代化城市。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A. 成立了总理衙门 B.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创办了新式学堂 D.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7. 汉武帝设刺史,职权为“奉诏六条察州”。西汉中期后,京房(人名)曾经向皇帝奏报新的对官吏考核
的方法,皇帝“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考核官吏政绩的事宜),刺史复以为不可”。由此可见,在汉
代中后期
A. 刺史制度渐趋完善
B. 刺史地位显著提高
C. 刺史监察范围扩大
D. 刺史职权有所异化
8. 加亚尔等在《欧洲史》中说:“这次航行是航海家的双重胜利,因为他克服了形形色色的自然障碍与人
为的障碍。在这次壮举以后,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海洋与大陆的分布状况,能够更精确地确定地球的形状和
体积。”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A. 迪亚士 B. 麦哲伦 C. 哥伦布 D. 达伽马
9. 鸦片战争前,买办之盛,以广东香山为最;五口通商后,早期活跃于上海的 买办“半皆粤人为之”。这
主要反映了当时
A. 粤商很善于把握商机
B. 中国沦为列强的市场
C. 传统经济形态的瓦解
D. 外贸重心转移的趋势
10. 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宣
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这说明,当时( )
A. 景德镇开始成为制瓷中心 B. 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
C. 我国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D. 瓷器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
11. 古希腊《荷马史诗》记载:“阿伽门农侵害阿喀琉斯的财产、女奴和个人尊严,引起阿喀琉斯的冲天
愤怒。阿喀琉斯为个人的荣誉和自尊,置整个希腊民族的利益于不顾,不仅愤而退出战斗,而且祈求宙斯
让希腊人流血牺牲。他眼看着自己的同胞一批批死去而无动于衷”。材料反映了作者
A. 肯定“人是万物的尺度”准则
B. 对阿喀琉斯行为表示认可
C. 对过度膨胀的个人意识的忧虑
D. 有比较强的国家民族意识
12. 如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 开展
C. 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D. 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13. 汉代有妻冠夫姓、妻从夫姓的习惯,姓氏成为官方管控编户民的手段,户籍和官方文书中姓氏的登记
具有法律效力。这一做法旨在
A. 贯彻法家治国策略 B. 建立起完整的户籍管理制度
C. 弱化传统宗法观念 D. 加强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控制
14. 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土地政策,在部分省区(主要是接近战
区的地方)切实推行“二五减租”,即由原租额减去百分之二十五。这一做法
A. 功利性较强,实际的作用不大 B. 团结广大农民和地主共同抗日
C. 真正推行“耕者有其田”政策 D. 与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调整完全一致
15. 英国人包令(1849—1859 年在华),曾在厦门亲眼看见掠卖华工的情况“几百个苦力(华工)……胸前各
自按照准备把他们送去的地方,分别打上‘C’(加利福尼亚)、‘P’(秘鲁)或者‘S’(山德维治群岛,即
夏威夷群岛)等印记。”这一批华工( )
A. 为提升中国一战后的地位作出贡献 B. 赴加利福尼亚从事太平洋铁路建造
C. 在各地形成唐人街传播着中华文化 D. 自愿签署契约出国获取了巨额利润
二、非选择题(满分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旌表”一词源于《尚书毕命》的“旌别淑恳,表厥宅里”,意为识别善和恶,标志善人所
居之里。旌表制度滥觞于先秦,到明代发展为较为完善的旌表制度体系。明初天下州县各邑里普建申明、
旌善二亭,民有善恶,里老书之亭侧,教之于民,以示劝惩。洪武元年颁布诏令:“凡孝子顺孙、义夫节
妇、志行卓异者,有司正官举名,监察御史、按察司体曩,转达上司,旌表门闾。”明代政府详细规定了
旌表规范,如对妇女守节年龄的规定:“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
闾,免除本家差役。”洪武初年,政府为表彰新乐县刘孝妇对婆婆的悉心照顾,遣中使“赐衣一袭、钞二
十锭”。根据相关历史资料统计,明代由中央政府下诏旌表的节烈女性就达三万五千余人,占历代旌表节
烈女性人数的百分之七十。
——摘编自张晓辉《明代旌表制度初探》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城乡妇女广泛投入到国家建设中来。1950 年,以梁军名字命名的新中国第
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成立,纵情驰骋在北大荒的原野上。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们研究出了多种切实可行的
工作方法,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开垦出了 22500 亩土地。梁军光荣地出席全国第一届工农兵战斗英雄劳动
模范代表大会。1959 年,梁军驾驶新中国建造的第一台拖拉机的英姿被永久地定格在第三套人民币的一元
纸币上,成为几代中国人共同的记忆。
——摘编自朱宝辉《绽放在拖拉机上的铿锵玫瑰》
材料三 2005 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不仅完善了“劳动”的概念,进
一步承认了管理、服务、科技等劳动形式的价值创造功能,而且也丰富了劳动者的主体构成,私营业主、
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等首次纳入评选范围。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新闻办举行 2005 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新闻发布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旌表制度体系的特点,并对该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军”们大量涌现的背景及其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3)概括材料三中劳动模范评选标准的新内涵,并简析其意义。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金鸡纳树及奎宁全球流动
在青蒿素被发现和应用以前,奎宁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它是从金鸡纳树皮分离出的生物碱。
材料一 近代金鸡纳树及奎宁全球流动的时间表。
——整理自靳技科《从金鸡纳树的全球流动看资本主义全球扩展》
材料二 由于欧洲市场对奎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从 19 世纪 50 年代开始,英、荷等欧洲国家开始有
组织地收集和运输金鸡纳植物种子,从南美洲森林移到各殖民地植物园。19 世纪末,南亚、东南亚金鸡纳
种植园发展迅猛。
——整理自王林亚《改变世界的奎宁》
材料三 19 世纪 20 年代,在西非海岸,欧洲军队死亡率为士兵 48.3%,军官 20.9%。到 19 世纪末,由
于奎宁的大量使用,这一比例已降为 7.6%和 5.3%。
——【美】菲利普科廷《白人的坟墓:想象与现实》
材料四 19 世纪中叶,单就秘鲁而言,每年就有 2. 5 万棵金鸡纳树被毁……1866 年锡兰就清理了 10
万英亩的森林,1862—1929 年爪哇被砍伐的森林面积高达 20 万英亩。森林砍伐造成土壤流失加剧,为提
高土壤肥力,欧洲进口大量化学肥料,这又造成土壤板结。
——【英】克莱门茨马卡姆《秘鲁树皮:印度金鸡纳种植记录(1860—1880)》
(1)分析金鸡纳树从南美洲的“民间土方”逐渐成为“全球性”商品的原因。
(2)金鸡纳树的全球流动带来哪些影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华文明的特性作了五个方面的概
括总结: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多元一体”演
进过程中形成的“家国观”“中国观”保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多元一体”演进过
程中形成的“天下观”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和平性。只有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基础上形成的
“天下观”,才能做到“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
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摘编自江林昌《中华文明史上的“多元一体”格局及其深远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中华文明特性”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
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 2024 届高考模拟监测(一)历史试题
(分数:100 分,时间:75 分钟)
一、选择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45分)
1. 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来限制君权的思想主张出现于
A. 秦汉时期 B. 魏晋南北朝 C. 隋唐时期 D. 明末清初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主张限制君权,属于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主张,故 D 项正确;其他时期思想家均没有类似
思想主张,排除。
2.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这一规定出自于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1787 年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的《权利法案》中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
法律的执行。”故 A 项正确;BC 是美国的,D 项是德国的,排除 BCD 项。
3. 为经略台湾,元朝设置了( )
A. 台湾府 B. 安抚司 C. 台湾省 D. 澎湖巡检司
【答案】D
【解析】
【详解】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D 项正确;清朝设置台湾府和台湾省,排除 A、C 项;安抚司是
宋朝的地方机构,排除 B 项。故选 D 项。
4. 下面是春秋战国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部分)表格。其中搭配正确的 是
选项 思想家 基本观点
A 孟子 提出五行“相生相胜”理论
B 老子 主张“兼委”“非攻”“尚贤
C 荀子 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D 庄子 崇尚逍遥自由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主张崇尚逍遥自由,D 项正确;提出五行“相生相胜”理论是阴
阳家,而孟子是儒家代表,排除 A 项;墨子主张“兼委”“非攻”“尚贤,排除 B 项;荀子儒家代表,而主张
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是法家,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5.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
事件是
A. 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重庆谈判
B. 北伐战争——长征——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C. 国民党一大召开——南昌起义——北平谈判
D. 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1924 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国民革命统一
战线领导下开展北伐战争;1927 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双方走向了对峙,长
征是这一时期发生的事,此时为对立关系;在 1937 年抗日战争中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双方逐渐走向了
合作,故答案为 B 项。
点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根本原因在于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是代表大地
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工农群众利益的政党。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两党关系相应地发生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时,两党能暂时放弃对抗走向合作;当阶级矛
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时,两党的合作关系就会破裂而走向对抗。对于两党关系的演变过程,一定要结合
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分析。
6. 张之洞掌管湖北期间,重点发展汉阳当地工业,建设长江中游交通网;左宗棠掌管福建期间,大力发展
当地沿海区域的航海及船舶工业,并建立了厦门这一近代化城市。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A. 成立了总理衙门 B.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创办了新式学堂 D.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军事及民用工业,发展交通运输业,促进了中国城市近代
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D 项正确;总理衙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设立的,与材料无关,排除 A 项;B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 B 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创
办学堂,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7. 汉武帝设刺史,职权为“奉诏六条察州”。西汉中期后,京房(人名)曾经向皇帝奏报新的对官吏考核
的方法,皇帝“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考核官吏政绩的事宜),刺史复以为不可”。由此可见,在汉
代中后期
A. 刺史制度渐趋完善
B. 刺史地位显著提高
C. 刺史监察范围扩大
D. 刺史职权有所异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西汉中期后”刺史可以对皇帝提出的“新的对官吏考核的方法”“复以为不可”,可知其除了监察外,
有了对政务干预的权利,D 项正确。因为不是监察事务、职能和体系的发展,A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事件
后续比较,B 项错误。
8. 加亚尔等在《欧洲史》中说:“这次航行是航海家的双重胜利,因为他克服了形形色色的自然障碍与人
为的障碍。在这次壮举以后,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海洋与大陆的分布状况,能够更精确地确定地球的形状和
体积。”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A. 迪亚士 B. 麦哲伦 C. 哥伦布 D. 达伽马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题中“更精确的确定地球的形状”可知这次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麦哲伦船队完成
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B 项正确;迪亚士的航线主要集中在非洲西海岸,不符合题意,排
除A 项;哥伦布穿越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与题干“能够更精确地确定地球的形状和体积”的表述不
符,排除C 项;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与题中“形形色色的自然障碍”等信息不符,排除D 项。
故选B 项。
9. 鸦片战争前,买办之盛,以广东香山为最;五口通商后,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这
主要反映了当时
A. 粤商很善于把握商机
B. 中国沦为列强的市场
C. 传统经济形态的瓦解
D. 外贸重心转移的趋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外贸重心从广东转移到了上海,即主要反映了当时外贸重心转移的 趋势,选 D 是符合
题意的,正确;选项 A 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外贸重心转移而非中国沦为列
强的市场,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形态的瓦解问题,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
题选 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外贸重心从广东转移到了上海。
10. 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宣
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这说明,当时( )
A. 景德镇开始成为制瓷中心 B. 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
C. 我国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D. 瓷器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的生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工序复杂,制造的御
窑瓷器堪称经典等,说明当时瓷器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D 项正确;景德镇开始成为制瓷中心是在北宋时
期,排除A 项;材料不能说明当时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排除B 项;我国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在材料
中并未体现,排除C 项。故选D 项。
11. 古希腊《荷马史诗》记载:“阿伽门农侵害阿喀琉斯的财产、女奴和个人尊严,引起阿喀琉斯的冲天
愤怒。阿喀琉斯为个人的荣誉和自尊,置整个希腊民族的利益于不顾,不仅愤而退出战斗,而且祈求宙斯
让希腊人流血牺牲。他眼看着自己的同胞一批批死去而无动于衷”。材料反映了作者
A. 肯定“人是万物的尺度”准则
B. 对阿喀琉斯行为表示认可
C. 对过度膨胀的个人意识的忧虑
D. 有比较强的国家民族意识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并不涉及到“人是万物的尺度”,作者对阿略琉斯行为并不认可,是在反对阿略琉斯过度膨胀的
个人意识的行为,是在对过度膨胀的个人意识的忧虑,材料涉及到个人意识问题并不涉及国家民族意识的
问题,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C。
12. 如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 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D. 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片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图片材料中时间 1920 以及 1936 年说明
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此时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曾使民族经济快速发展,故选 B 项。其他选项时间
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经济结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3. 汉代有妻冠夫姓、妻从夫姓的 习惯,姓氏成为官方管控编户民的手段,户籍和官方文书中姓氏的登记
具有法律效力。这一做法旨在
A. 贯彻法家治国策略 B. 建立起完整的户籍管理制度
C. 弱化传统宗法观念 D. 加强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控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汉代姓氏成为官方管控编户民的手段,户籍和官方文书中姓氏的登记具有法律效力,这样有助于
加强政府对民众的管控,进而强化社会控制,D 项正确;汉代并非法家治国,排除 A 项;B 项错在“完
整”,排除 B 项;“妻冠夫姓、妻从夫姓”体现了宗法观念,因此 C 项的“弱化”错误,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4. 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土地政策,在部分省区(主要是接近战
区的地方)切实推行“二五减租”,即由原租额减去百分之二十五。这一做法
A. 功利性较强,实际的作用不大 B. 团结广大农民和地主共同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