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2024-04-24·28页·1.2 M

2024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考籍号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

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

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

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的身体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睡觉?是你大脑深处的 24 小时生物钟发射出的信号。生物钟会制造出

循环的昼夜节律,让你在夜晚和白天的常规时段感到疲倦或清醒。但它也控制着其他的节奏模式,包括你

偏好的饮食时间、你的心情和情绪、产生的尿量、核心体温、代谢率,以及多种激素的释放。很显然,在

比赛中打破奥运会纪录的可能性与一天中的时间段有关,这并非巧合。破纪录的可能性会在人类昼夜节律

的自然高峰(下午的早些时候)达到最大极限。即使是出生和死亡的时间也证实了昼夜节律的存在,因为

维持生命的关键代谢、心血管、体温和激素水平等波动过程,都是由昼夜节律这个生物起搏器所控制的。

早在我们发现这个生物起搏器的很久以前,就有一项巧妙的实验得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果:时间

静止---至少对于一株植物来说。含羞草的叶子会在白天追随天空中太阳的弧形轨迹,到了夜晚会像枯萎

了一样垂下。第二天早晨,叶子又会像伞一样张开,如往常般茁壮。这种特别的植物吸引了法国地球物理

学家德梅朗的注意。当时许多人认为,植物的舒张和收缩行为完全由对应的日出日落决定,但这个设想被

德梅朗推翻了。他将含羞草放置在户外环境中,叶子在白天的光照下舒张,并随着黑夜的降临而收起。将

含羞草置于一个封闭的盒子里,白天,尽管植物不能接收到自然光照,它仍然表现得好像沐浴在阳光下一

样,叶子扬扬得意地舒展着;而夜幕降临时,即使没有收到任何日落的讯号,它也垂头丧气地收起叶子,

整夜保持着叶子下垂的状态。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发现:生物实际上有自己的时间节律,并不是单纯听从太

阳的节奏性指令。

人类也有类似的体内昼夜节律。1938 年,芝加哥大学的纳塞尼尔克莱德曼教授与他的研究助理布鲁

斯理查森共同进行了一项较为极端的科学研究。他们去到肯塔基州的猛码洞里,这是地球上极深的洞穴

之一——事实上,由于过于深邃,它的最深处完全无法探测到阳光渗透。他们一共在黑暗中度过了 32

第1页/共9页

天。除了积攒了浓密的面部须发外,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了两大突破性的发现。第一个发现是,人类会

在阻绝外界阳光的情况下,形成自己的内源性昼夜节律,也就是体内自我生成的节奏。克莱德受和理查森

都没有随机地醒来和入睡,而是表现出了一种可预测的、重复性的模式,即有较长时间的清醒状态(约 15

个小时),并伴随有大约9 个小时的睡眠。第二个出乎意料且意义更重大的发现是,他们规律性循环的

“睡眠—清醒”周期并不是精确的 24 小时,而是始终确切地超过了 24 小时。这就像一块计时不准、走得

时间较长的手表,随着外界时间每过一天,他们都会通过体内形成的更长的计时法开始计时。在这项开创

性实验的八十多年后,我们确定了一个成年人的体内生物钟平均持续时间大约是 24 小时 15 分钟。它与地

球的 24 小时自转周期相差得不算太多,但也不是任何一个有职业自尊的瑞士钟表匠能够接受的精确计

时。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生活在类似的黑暗环境中。我们通常会感受到来自太阳的光线,调

整我们不精确的、运行时间过长的生物钟。阳光就像转动走时不准确的手表侧面旋钮的食指和大拇指,每

天有条不紊地重置我们不准确的内部时钟,将其“调”回精确的 24 小时。24 小时生物时钟坐落在大脑中

央一处被称为“视交叉上核”的地方。在这一位置上,视交叉上核会对从每只眼睛沿着视神经传送到大脑

后部进行视觉处理的光信号进行“抽样分析”,利用可靠的光信号来校准不准确的内在时间,将其重置为

精确的 24 小时周期,从而防止任何偏差。它是整个生命体生物节律交响乐的中央指挥。对于白天活动的

量行性物种来说,昼夜节律会在白天激活大脑和身体的许多机制,使你保持清醒和警觉。这些过程会在夜

间逐渐变得低缓,从而消除产生警觉性的影响。日光是我们所处环境中最可靠的重复性信号。大多数生物

会发展出昼夜节律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使自己的身体和行为活动——不管是体内活动(例如温度)还是

体外活动(例如进食)与地球每日绕轴自转,也就是形成规律性白天(太阳出现)和黑夜(太阳隐藏)的

轨道力学同步。

热而,日光虽然不是大脑重置生物钟时可抓住的唯一信号,但只要日光存在,它就仍然是最主要的也

是最优先的信号。大脑也可以利用其他可靠的重复外部信号,比如食物、运动、温度波动,甚至定时的交

流互动等。这就是为什么失明的人不会完全失去他们的昼夜节律的原因。任何大脑用于时间重置的信号都

被称为授时因子,因此,虽然光是最可靠的也是最主要的授时因子,但还有许多其他因子可以用于日光的

辅助调节,或者在没有日光的情况下用来调节蛋夜节律。

(摘编自马修沃克《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昼夜节律有强大的影响力,它既可以控制人体的休息时间,也可以控制人的代谢率等节奏模式。

B. 德梅朗通过含羞草叶片的对比实验,证明了生物体内有自己的时间节律,并不完全由日出日落决定。

C. 人体内的生物钟平均持续时间约为 24 小时 15 分,其不精确性促使阳光每天对其进行重置和调整。

D. 人体之所以和地球每日绕轴自转的轨道力学同步,是因为日光是大脑重置生物钟时的重要信号。

第2页/共9页

2.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第一段中,不同时间段破纪录的可能性,出生和死亡的时间等,都可以证明夜节律的存在及其作

用。

B. 生物的时间节律和人类的昼夜节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前者也对后者的探索研究具有启发意

义。

C. “人类也有类似的 体内昼夜节律”一句引出下文,芝加哥大学教授确定了人体内自我生成的节奏的平均

持续时间。

D. 文末用“最主要”“最优先”“最可靠”三个词语强调光作为授时因子的 重要性,但也不否定其他授

时因子的存在。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在除夕,中国人往往会熬夜守岁,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过了十二点再睡,以迎接新一年到来。

B. 先秦古歌《击壤歌》中有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

C. 衡水中学学生讲述高三生活,高三学子努力学习,有人早上 5:20 就已经起床,有人学到忘记吃饭。

D. 2017 年 9 月 9 日,中国女排姑娘时隔十六年以五场全胜的成绩再次站到了大冠军杯的最高领奖台上。

4. 德梅朗的含羞草实验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简要说明。

5. 本文是如何体现“科学性”和“通俗性”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离别

【俄】弗索罗金

轻盈、透明的雾在东方突然变得粉红了,闪出一片黄色的火花来,几分钟迅速地飞驰而过,太阳的边

缘从森林的顶端露了出来。

康斯坦丁从他坐着的那只腐烂的大树桩上站起身来,树桩的底部在夜间会闪出非常神奇的亮光。他裹

紧大衣,走到悬崖边。

一条宽阔的河在下方流淌,两岸长满了一丛丛墨绿色的芦苇。

河面非常平静,既没有涟漪,也没有水流的痕迹。只是在那碧绿的水底,勉强可以看到一些不住摆动

的水草,就像是些神秘的生物。

康斯坦丁掏出一盒烟,打开了烟盒。香烟就像清晨那样干燥,在他冰冷的手指间噼啪作响。他抽了一

口。烟雾是柔和的,不太浓烈。

第3页/共9页

看着从森林中冉冉升起的太阳,康斯坦丁笑了笑,疲惫地揉了揉腮帮。“不管怎么说,离开故土,这

可让人感到难以置信的沉重,”他忧郁地想到,“那是你长大的地方,每一株小草、每一棵树木你都熟

悉……而我昨天还在谢尔盖面前吹牛,说我挥挥手就能一走了之。远方的道路,新的城市,新的人

们……”

他抖了抖烟灰,于是,灰色的小圆柱便落到了芦苇丛中。

河的中央泛起了波浪。一条大鱼激起了浪花——一下,两下,三下。三道不断扩大的涟漪荡漾着,涌

向两岸。

“可能是条狗鱼。你瞧它是怎么翻身的,连尾巴都弯了过来。可能有4 公斤重。个头小的是游不到这

里来的……”

他贪婪地吸了口气,回忆起自己是怎样在 10 岁时抓到第一条狗鱼的。那也同样是一个晴朗无云的夏

日的清晨。河里一个人都没有。他等了很久,可是一条鱼也没咬钩。他已经准备听从老渔夫米赫依爷爷的

建议,把挂着他贴身钢十字架的布条拴在鱼钩上,这时,浮子突然不见了,钓线带着响声在水面上滑动,

鱼竿弯成了拱形。于是,在一个长着一头乱蓬蓬的浅色头发的少年和一条看不见的鱼之间,开始了一场斗

争。他把它拽了出来,他浑身湿漉漉的,因为激动而发抖,他把它拽出来,甩在沙地上,那时,沙地上还

没长出芦苇……

他又吸了一口烟,之后慢慢地从鼻孔里把烟吐出来。

“是啊,这一切多么熟悉。上帝啊,要知道我在这里住了 37 年。青年时代,我喜欢在这里坐着,读

一些描写遥远的国家和无谓的旅行者,描写爱情的书籍。后来,我自己也恋爱了。我爱得热烈、疯狂而又

坚定。就在这里,在这片白桦林里,我第一次亲吻了自己心爱的人……”

他和塔尼娅就是在那里见面的,他是多么爱她啊,爱这个身材匀称、穿一件轻盈的花布连衣裙的姑

娘,她纤细的手臂晒得黝黑,散发着稻草和草地花朵的芬芳。

“你就像只雄鹰。”她经常一边抚摸着他的脸颊,一边微笑着对他说。

“像只雄鹰?”康斯坦丁笑了,“那就是说,我长了身羽毛!”

“你别笑,”她打断了他,“别笑……”

这一切都曾发生过。发生在这里……

康斯坦丁把没抽完的烟头扔了下去,他双手抓住大衣的领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清晨这凉爽的空气

散发着河水的气味,它那淡淡的雾霭能让人感到非同寻常的兴奋。“故乡,它到底是什么呢?是国家?是

人民?也许,是光着脚丫的童年以及那根核桃木钓鱼竿和那罐鲫鱼?或者,就是那位梳着淡褐色辫子的姑

娘?”他又吸了一口气。充盈着光线的空气迅速变得暖和了,燕子在透明的水面上方鸣叫。

一个明亮的夏日的清晨。

是的,是的。一个明亮的夏日的清晨。

第4页/共9页

这样的清晨过去有,今天有,将来还会有。

(有删改)

文本二:

散文化小说是小说的某些特征被弱化,融入了一些散文元素的创新性小说。它打破了传统小说结构模

式,不以充满故事情节的硬性结构组装事件和人物,而是以诗情画意的软性结构调动生活片段、呼唤心

灵、升华情感、创造意境。散文化小说极少有对人物性格细致的刻画,人物大多数是被简单意念塑造出来

的扁平、单纯的形象,被虚化的人物作为一种意象放入片段式的叙述中,与小说的抒情氛围相融,表现特

有的情感、意境,渲染一种人情美。散文化小说注重语言的艺术,有选择地描写环境,结构开放而自由,

呈现出和谐柔性的艺术之美。这类小说往往能表现作者的一种强烈的感受,打破了小说的某些桎梏,自由

地发挥自己的思想。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康斯坦丁“掏出”“打开”烟盒,“冰冷的手指”和“噼啪作响”等细节都显示着他内心的不平静。

B. “森林中冉冉升起的太阳”反衬出康斯坦丁内心“难以置信的沉重”,这说明他对离开故乡这一决定后

悔了。

C. 小说结尾两次出现“一个明亮的 夏日的清晨”,强调了这样明亮的夏日清晨承载着康斯坦丁对家乡的美

好回忆和眷恋。

D. 结尾处“这样的 清晨过去有,今天有,将来还会有”,其中“还会有”表现出康斯坦丁对自己的未来满

怀希望。

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既展现康斯坦丁过去的生活,又表现他对故乡深厚的

情感。

B. “河的中央泛起了波浪”一段引出了下文康斯坦丁回忆自己小时候在河里第一次抓到狗鱼的相关内容。

C. 小说叙述颇具特色,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与现实情景交织,虚实相生,给读者以时空变换的感觉。

D. 小说在叙述时运用第三人称便于客观表现人物心理与情感,而在回忆某些情景时运用第一人称便于全

方位展现人物活动。

8. 文本一插入了康斯坦丁小时候捕鱼和青年时恋爱的情景,请简析其作用。

9. 请结合文本二的内容,简要分析文本一具有散文化小说的哪些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第5页/共9页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

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

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

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

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武王问于太公曰:“贤君治国何如?”对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

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不因喜以赏,不因怒以诛;害民者有罪,进贤

举过者有赏:后宫不荒,女谒不听;上无淫,下不阴害:不兴宫室以费财,不多观游台池以罢民,不雕文

刻镂以逞耳目;宫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此贤君之治国也。”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于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何也?”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不法法,以其所善

为法者也;故令出而乱,乱则更为法,是以其法令数更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材料二:

公问晏子曰:“贤君之治国若何?”

晏子对曰:“其政任贤,其行爱民,其取下节,其自养俭;在上不犯下在治不傲穷从邪害民者有罪进

善举过者有赏。其政,刻上而饶下,赦过而救穷;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以加罚:不从欲以劳民,不修怒

而危国;上无骄行,下无谄德;上无私义,下无窃权:上无朽蠹之藏,下无冻馁之民;不事骄行而尚司,

其民安乐而尚亲。贤君之治国若此。”

(节选自《晏子春秋》)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在上不犯A下B 在治不C 傲穷D 从邪E 害民者有罪F 进善G 举过者有赏。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爱,指爱护,与《过秦论》中“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爱”意思相同。

B. 夺,指掠夺,与《陈情表》中“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的“夺”意思不相同。

C. 谒,文中指请求,与《荆轲刺秦王》中“臣愿得谒之”的“谒”意思不相同。

D. 劳民,使百姓辛劳,“劳”与《鸿门宴》“劳苦而功高如此”中“劳”用法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公认为治理好国家的根本是爱护百姓,对其勿杀、勿夺、勿害、勿扰,使其生活安乐。

B. 太公认为贤明的君主对待百姓当如对待家人,能够真切关心百姓吃穿劳作等方面的问题。

C. 太公认为贤明君主治理之下的国家往往政治清平,法度严明,官吏不严苛,百姓不流浪。

D. 晏子认为国君若能宽严有度,不喜怒无常、不自私骄横,便能使其治下的百姓安乐团结。

第6页/共9页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

(2)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不法法,以其所善为法者也。

14. 关于贤君如何治国的问题,太公与晏子有哪些相同看法?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释】杜荀鹤:晚唐诗人,曾历黄巢之乱。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诗人对弟侄“居穷道不穷”的做法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颔联“虽在”“常修”,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

C. 颈联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

D. 此诗的语言亲切自然、质朴无华,诗句表达对后辈的劝勉,情味息直,旨意深切。

16. 此诗蕴含哪些深刻的道理?请结合全诗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秦警唐,讽喻唐朝统治者

若不能吸取前人之教训,必将重蹈覆辙。

(2)李煜在《虞美人》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赋予美好事物以浓烈的主

观色彩,希望它们早点结束,以免反添其愁。

(3)中国传统乐器与中国古典诗歌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古代不少文人将乐器写入诗歌中创作出了

无数经典诗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 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7页/共9页

山与水,是有灵性的。有句俗语不是说“万物皆有灵”吗!然而,我们又有了一个新的说法,叫山高

人为峰。是说一个人只要肯攀登,就能达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其实,山高人为峰这句话出自画

家张大千的友人所赠对联“海到尽头天是岸,山至高处人为峰”,是对于精神层面而言的。

八百里洞庭之水是“母性”的,它的慈悲水波,一直与远方天际相连接。它不仅为千万生灵提供生命

之泉,还生出数不尽的神话故事。譬如,著名的爱情之岛:君山岛。至今盛传舜帝与妃子的动人传说。这

里的水鸟成千上万,翱翔于碧波之上,自由之态与婉转鸣叫,让人顿感祥和。再者,白眉白须的古老太

行,像一位游僧,守候于华北板块的中部,风云几万年,一身布衣,一双草鞋,不改初衷,为劳苦大众,

除疾纳福。有一年,我们一群诗人游走于太行深处,并未依恋杏花村的诱人酒香,而是去瞻仰千丈悬崖上

的悬崖菊。那些蝴蝶般的小小金菊,神奇地贴在悬崖之上,灿然盛放,像神话,也像梦境。

18. 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

A. 有句俗语不是说“万物皆有灵”吗

B. 就能达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

C. 山高人为峰这句话出自画家张大千的友人所赠对联“海到尽头天是岸,山至高处人为峰”

D. 八百里洞庭之水是“母性”的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如何描写太行山的?请简要分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 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教育家夏可尊先生曾经说过: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单解作红

色,“夜”不单解作昼的反面。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

。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我们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语感就是

。叶圣陶先生把语感的对象由文字扩展为语言文字。叶老特别强调:“不了解一个字一个

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

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

感’。”

外国留学生会说出“太阳升起在浩荡的草原上”“尽管天塌下来,我也能顶得住”这样的句子,中国

人听到这些句子,会感到别扭,觉得有些地方不像中国话。因为我们心底有一种“像”中国话的感觉,这

就是语感。

总之,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是个体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具有浓厚

的经验色彩的。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

字。

第8页/共9页

21. 下列选项中的“像”与文段中加点的“像”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他长得很像他的母亲。

B. 金菊灿然盛放,像神话,也像梦境。

C. 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

D. 远远地看见一座椭圆形的建筑,像是体育馆。

22.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熬过黑夜,便是旭日初升。”熬是一种坚持。

“熬过了最难的日子,以后的日子就会更加容易。”熬是一种磨练。

“多年媳妇熬成婆。”熬是一种忍耐。

有人熬着熬着就出众了,有人熬着熬着就出局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第9页/共9页

2024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考籍号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

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

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

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的身体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睡觉?是你大脑深处的 24 小时生物钟发射出的信号。生物钟会制造出

循环的昼夜节律,让你在夜晚和白天的常规时段感到疲倦或清醒。但它也控制着其他的节奏模式,包括你

偏好的饮食时间、你的心情和情绪、产生的尿量、核心体温、代谢率,以及多种激素的释放。很显然,在

比赛中打破奥运会纪录的可能性与一天中的时间段有关,这并非巧合。破纪录的可能性会在人类昼夜节律

的自然高峰(下午的早些时候)达到最大极限。即使是出生和死亡的时间也证实了昼夜节律的存在,因为

维持生命的关键代谢、心血管、体温和激素水平等波动过程,都是由昼夜节律这个生物起搏器所控制的。

早在我们发现这个生物起搏器的很久以前,就有一项巧妙的实验得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果:时间

静止---至少对于一株植物来说。含羞草的叶子会在白天追随天空中太阳的弧形轨迹,到了夜晚会像枯萎

了一样垂下。第二天早晨,叶子又会像伞一样张开,如往常般茁壮。这种特别的植物吸引了法国地球物理

学家德梅朗的注意。当时许多人认为,植物的舒张和收缩行为完全由对应的日出日落决定,但这个设想被

德梅朗推翻了。他将含羞草放置在户外环境中,叶子在白天的光照下舒张,并随着黑夜的降临而收起。将

含羞草置于一个封闭的盒子里,白天,尽管植物不能接收到自然光照,它仍然表现得好像沐浴在阳光下一

样,叶子扬扬得意地舒展着;而夜幕降临时,即使没有收到任何日落的讯号,它也垂头丧气地收起叶子,

整夜保持着叶子下垂的状态。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发现:生物实际上有自己的时间节律,并不是单纯听从太

阳的节奏性指令。

人类也有类似的体内昼夜节律。1938 年,芝加哥大学的纳塞尼尔克莱德曼教授与他的研究助理布鲁

斯理查森共同进行了一项较为极端的科学研究。他们去到肯塔基州的猛码洞里,这是地球上极深的洞穴

之一——事实上,由于过于深邃,它的最深处完全无法探测到阳光渗透。他们一共在黑暗中度过了 32

第1页/共 19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