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4届新高考基地学校第五次大联考-历史+答案

2024-04-20·20页·1.2 M

2024届新高考基地学校第五次联考

历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 页,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 题第 16 题,共 16 题)、非选择题(第 17题

第 20 题,共4 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

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

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

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题,每题3 分,共计 48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东周时期,凡国之大事,已不像夏商西周那样在宗庙或社坛中首先贞问、祭祀祖神、天地神,而是在专

为国君建造的宫城政殿中由大臣议政,最后由国君裁决。这一变化说明当时各国( )

A. 原始民主得到继承发展 B. 贵族退出政治生活

C. 王权与神权进一步结合 D. 君主权力逐渐加强

2. 下图阴影部分为古代某一时期统治的核心区,据此判断这一时期是( )

A. 秦朝 B. 东汉 C. 南朝 D. 隋朝

3. 《烧尾食单》是唐朝尚书省左仆射韦巨源所设。烧尾,源于鲤鱼跃龙门时需烧掉尾巴才能化龙,故常用

于新官上任宴请同僚或新登第的士子宴请同年。食单中有“御黄王母饭”“八仙盘”“曼陀样夹饼”“婆

罗门轻高面”等菜点。这张食单折射出唐朝( )

A. 科举取士造成朋党之争 B. 饮食习惯注重健康养生

第1页/共7页

C. 佛道文化渗入社会生活 D. 盛世之下官吏贪图享乐

4. 宋初二府所掌互不关涉,枢密院长官与宰相亦互不兼任,后来,常在战时以平章事兼枢密使。南宋宁宗

以后,宰相兼枢密使遂成定制,设立“平章军国重事”这一官衔。宋代二府的 演变( )

A. 利于决策效率提高 B. 扭转了边防颓势

C. 体现权力制衡原则 D. 削弱了宰相权力

5. 明朝时,湖州盛产丝绸,而湖州一郡,又以南浔为甲。当时的南浔还流传“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

的民谚。入清以后南浔镇仍保持着“书声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的传统。作为例证,这可以用来说明明

清江南地区( )

A. 自由雇佣劳动盛行 B. 农业多种经营兴盛

C. 市镇经济文教发达 D. 科举录取比例提高

6. 下表反映了清代后期财政收入结构情况,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单位:万两)

田赋 盐税 关税厘金 杂税项收入

年份 总计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6.40 499 11.62 470 10.98 — — 4250

1891 2367 26.39 717 8 3711 41.08 — — 8968

1903 3546 33.80 1250 11.91 5340 50.90 356 3.39 10492

A. 小农经济是国家最主要税源

B. 关税主权收回提高财政收入

C. 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D.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7. 许多外国人来到陕甘宁边区参观考察,报道“另一个中国”。他们记录下的边区无乞丐、无鸦片、无贪

污、无苛捐杂税,通过豆选、燃香烧洞等投票方式保障一切阶级的选举和参政权利,“荒凉的陕北”也变

成了“牛羊满山、手工业发达的地区”。这些报道( )

A. 展示了苏维埃政权建设成果 B. 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C. 意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声誉

8. 1947 年初,中国共产党上海职员运动委员会组织了“爱用国货、抵制美货”运动。国民党反动派派遣特

第2页/共7页

务进行破坏、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九”事件。2 月 11 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发起成立“二九”

惨案后援会,各业工会、教育界也纷纷成立“二九”后援会。这表明当时( )

A. 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 B. 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高涨

C.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D. 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被摧毁

9. 1951 年 3 月 8 日在全国 26 个城市同时举行的“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

《白毛女》《陕北牧歌》等 20 部革命题材的故事片和《中国人民大团结》等 6 部新闻纪录片。此次电影新

片展览( )

A. 再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 B. 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C. 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有利于增强人民对新中国的认同

10.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我国开始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至 2012 年 9 月,全国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

法人 6950 家,全国 2103 家有改革任务的文化系统国有文艺院团有 2093 家完成改革任务。文化体制改革

旨在( )

A. 顺应市场经济发展潮流 B. 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抵御欧美国家文化渗透 D.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11. 下表为《汉谟拉比法典》内容节选,据此可知该法典( )

22.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25.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

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

199.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

自由民的奴隶的骨头,应折半赔偿。

A. 突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C. 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 调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12. 葡萄牙以马六甲为中心,攫取摩鹿加群岛、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等地的丁香、肉豆蔻、胡椒等,销往

欧洲,结束了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欧洲一直靠中间商获取香料的历史,关于香料来源于天堂的观点成为谬

论。这一变化表明( )

A. 美洲的发现促进物种交换 B. 新航路开辟孕育了文艺复兴

C. 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改变 D. 奥斯曼帝国垄断东西方贸易

13. 卢梭应邀起草的《关于波兰政府机构的几点设想》中,要求儿童:10 岁时熟悉祖国的物资和产品,12

岁时知道她的地理划分,15 岁即应懂得国家的法律,熟知全部历史上的光辉业绩和伟大人物,并铭记在

第3页/共7页

心,永不遗忘。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 )

A. 适应近代民族国家发展需要 B. 注重传授近代科学知识

C. 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主张 D. 重视提高人的参政能力

14. 19 世纪中期英帝国印度诸邦的棉花种植面积急剧增加,到 19 世纪最后 10 年棉花种植已达到 1700 万英

亩。与此同时,印度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导致 1870 年代末的饥荒中 600 万到 1000 万人饿死。这一现象源

于( )

A.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C. 工业革命向印度扩展 D.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15. 1985—1991 年,苏联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了 51,但商店里柜台和货架上的各种商品空空如也,1990

年 4 月,中央银行行长格拉先科致函最高苏维埃:“许多食品供应不足,首先是畜牧业产品、糖果食品、

土豆、蔬菜等。”这表明当时苏联(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没有变化 B. 工人消费能力大幅下降

C. 市场调节在经济中的作用加强 D. 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16. 1990 年弗吉尼亚第一银行的一名黑人职员向当地法院状告自己的上司在工作生活中使用歧视性语言来

辱骂他,要求象征性地赔偿一百美元。最终法院依据 1964 年《民权法》判决这名黑人胜诉,但上司布伦

南则不在起诉范围内,不予惩罚。该案件判定结果表明美国( )

A. 联邦宪法维护黑人奴隶制度 B. 黑人民权运动取得成果有限

C. 司法实践遵循无罪推定原则 D. 法律上首次确认黑人公民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满分 52 分,其中第 17 题 16 分,第 18 题 12 分,第 19 题 12

分,第 20 题 12 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月革命爆发时,布尔什维克党大多数领导人不在彼得格勒。列宁回国后,设想通过苏维

埃“和平地”把政权转到无产阶级手中。1917年3 月,临时政府发行的纸币超过了战前两年零8 个月的总

和,造成物价飞涨,大批工厂停产、工人失业。国际劳动节当天,彼得格勒劳动人民走上街头,高呼“打

倒战争”,但临时政府对同盟国声明,保证“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彻底胜利。”6 月中旬,俄军节节败退,士

兵厌战情绪日甚。列宁告诫人们:不推翻资本的权力,就不能跳出帝国主义战争。“七月事件”后,列宁

提出了新的革命策略和方针,得到民众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员人数从 2.3 万增加到 24 万,约 600 万士兵

表示支持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维埃。10月 25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俄国历史的新时期从此

开始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旧的统治格局,战后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战后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突破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主义”的限制,缅甸、马来亚的民族独立运动也如火如荼

第4页/共7页

地开展起来。1947 年,英国先后承认印度、巴基斯坦和缅甸独立。1957 年加纳成为战后第一个独立的非

洲国家,1959 年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了世界

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助产婆。在苏联红军和

苏联政府的强力支持下,东欧各国的共产党顺利地取得了领导地位,并按照苏联模式,以和平的方式完成

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中国人民在战后不久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一摘编自汤重南、谢闻歌、段启增《战争与近现代社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十月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旧的统治格局”的表现。

(3)根据材料,简述你从中得到的关于战争与革命的认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7 世纪初,处于波斯湾、地中海和印度洋交汇处的阿拉伯半岛实现统一,阿拉伯商人开始成

为沟通东西方的信使。10 世纪以降,北方民族的兴起遮断了中原内地通往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中原与

大食的陆路贸易已掌握在西夏和辽朝手中。中原地区只好转而走上海洋发展路径。两宋时出口商品生产基

地更加靠近东南沿海港口,为规模性海外贸易的成长提供了历史机遇。与骆驼商队不同,远洋海舶载重量

多在 200 吨以上,中国海商组建庞大商队,将丝绸、瓷器等大宗出口商品贩运至日本、东南亚、印度西海

岸以及东非沿岸等地,逐渐取代阿拉伯人居于主流地位。在海上丝路贸易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拉动下,宋代

手工业和商业迅速扩展,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主体的“城廓户”数量持续上升。至北宋中叶,中国开始步

入“农商社会”,在这一时期的历史舞台上,出现了游牧、农耕和工商业三种文明同台竞争的共时性结

构。

一一摘编自柳平生、葛金芳《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上丝路贸易勃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上丝路贸易勃兴的影响。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 12月 23 日广东女界联合会成立大会召开,提出:唤醒妇女们的意识,确保妇女在商

业和工业改革中的经济独立。12月 27 日女界联合会草拟了题为《呈国会要求妇女参政权》的提案,提出

女性生来具有和男性平等的天赋权利。1921年3月 28 日,广东省议会讨论“县议员选举条例”,女界联合

会派以邓惠芳为首的 10 多名代表前往省议会请愿,要求在省宪中明定女子选举权,遭到保守派议员反

对,双发爆发了冲突。第二天,数千名妇女向南方护法政府所在地进发,孙中山发表了讲话,指出妇女参

政是《临时约法》的有机组成部分。4月1 日省议会通过的县自治选举条例,规定“年龄在 20 岁以上之男

子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引起了轩然大波,妇女活动家们开始了长达数星期的游说。4月 18 日,广东

第5页/共7页

省主席陈炯明发布命令:“凡本县住民年满 20 岁以上者为选民。”随后的选举中,黄碧魂当选为香山县

议员。随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广东的妇女运动进入了新阶段,全国形成妇女参政高潮。

——摘编自(澳)李木兰《性别、政治与民主——近代中国的妇女参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广东妇女参政运动兴起的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广东妇女参政运动的历史意义。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医疗健康领域里的那些“第一”

成就 概况 贡献

1959 年,为了应对脊髓灰质

成功阻断了“脊灰”野病

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疫情,

毒,是世界公共卫生史上

1962 年研制成功糖 国家派董德祥等四位科学家赴

的又一重大成就,成为全

丸减毒活疫苗 苏联考察。回国后,历经三年

中国孩子们心中永远的

改进,终于成功研制出室温条

甜。

件下延长保质期的糖丸疫苗。

1963 年应阿尔及利亚政府邀

中国第一支援外医疗队,

请,中国派出援外医疗队,因

1 963 年向阿尔及利 在两年半时间里,诊治

阿尔及利亚政府3 次强烈挽

亚派出援外医疗队 37 万次,未发生一次医

留,医护人员一再延期,直到

疗事故。

1965年 10 月才回国。

1958 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项

目被列为国家机密研究计划。

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具

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采用了

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

1965 年人工合成牛 “大兵团作战”,仅中科院上

质,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

胰岛素 海分院就集中了 300 多人的科

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重

研队伍。正逢国家经济困难时

要一步。

期,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了鼓

励和支持。

1969 年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 青蒿素的发现不仅增加一

1972 年发现青蒿素

疾防治项目“523”办公室任 个抗疟疾新药,还在于发

第6页/共7页

务,开始征服疟疾的艰难历 现这一新化合物的独特化

程。她和课题组于 1972 年分 学结构,为合成设计新药

离得到青蒿素单体,并与中科 指出方向。

院协作,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

结构。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新中国医疗健康领域里的那些“第一”》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

文。)

第7页/共7页

2024 届新高考基地学校第五次大联考

历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 页,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 题第 16 题,共 16 题)、非选择题(第 17题

第 20 题,共4 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

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

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

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题,每题3 分,共计 48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东周时期,凡国之大事,已不像夏商西周那样在宗庙或社坛中首先贞问、祭祀祖神、天地神,而是在专

为国君建造的宫城政殿中由大臣议政,最后由国君裁决。这一变化说明当时各国( )

A. 原始民主得到继承发展 B. 贵族退出政治生活

C. 王权与神权进一步结合 D. 君主权力逐渐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东周时期(中国)。根据材

料东周时期,国之大事直接在政殿中由大臣商议,君主裁决,而非通过占卜祭祀等活动来决定,说明周代

神权逐渐让位于君权,国君的权力在逐渐加强,D 项正确;国君裁决,说明集权发展,而非民主发展,排

除 A 项;东周时期,贵族并未退出政治生活,排除 B 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与国之大事“由大臣商议,君

主裁决”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下图阴影部分为古代某一时期统治的核心区,据此判断这一时期是( )

第1页/共 13页

A. 秦朝 B. 东汉 C. 南朝 D. 隋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南朝中国。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阴影区域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时期,各

个政权的统治核心区域在长江流域中下游,C 项正确;秦朝、汉朝和隋朝的统治中心在黄河流域,排除

A、B、D 项。故选C 项。

3. 《烧尾食单》是唐朝尚书省左仆射韦巨源所设。烧尾,源于鲤鱼跃龙门时需烧掉尾巴才能化龙,故常用

于新官上任宴请同僚或新登第的士子宴请同年。食单中有“御黄王母饭”“八仙盘”“曼陀样夹饼”“婆

罗门轻高面”等菜点。这张食单折射出唐朝( )

A. 科举取士造成朋党之争 B. 饮食习惯注重健康养生

C. 佛道文化渗入社会生活 D. 盛世之下官吏贪图享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根据食单中

“御黄王母饭”“八仙盘”“曼陀样夹饼”“婆罗门轻高面”等菜点名称,其中有道教和佛教的称呼出

现,这说明佛道文化渗入社会生活,C 项正确;朋党之争并非科举制导致的,排除A 项;材料中的食单并

不能体现出饮食的健康倾向,排除B 项;食单本身并不能说明当时官吏贪图享乐,排除D 项。故选C 项。

4. 宋初二府所掌互不关涉,枢密院长官与宰相亦互不兼任,后来,常在战时以平章事兼枢密使。南宋宁宗

以后,宰相兼枢密使遂成定制,设立“平章军国重事”这一官衔。宋代二府的演变( )

A. 利于决策效率提高 B. 扭转了边防颓势

C. 体现权力制衡原则 D. 削弱了宰相权力

【答案】A

第2页/共 13页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选项用词用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宋初为了限制相权,二府所掌互不关涉,枢密院长官与宰相亦互不兼任,但是

随着宋代战争频繁,宰相兼枢密使遂成定制,这说明相权有集中的 趋势,这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A 项正

确;相权集中并不能扭转边防颓势,排除B 项;相权集中是对权力制衡的破坏,排除C 项;相权集中加强

了相权,而非削弱相权,排除D 项。故选A 项。

5. 明朝时,湖州盛产丝绸,而湖州一郡,又以南浔为甲。当时的南浔还流传“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

的民谚。入清以后南浔镇仍保持着“书声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的传统。作为例证,这可以用来说明明

清江南地区( )

A. 自由雇佣劳动盛行 B. 农业多种经营兴盛

C. 市镇经济文教发达 D. 科举录取比例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湖州地区丝织业发达,与之伴随的是当地文教事业成绩斐

然,社会重学风气浓厚,说明江南地区市镇经济文教发达,C 项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出雇佣劳动的

流行情况,排除A 项;材料涉及的是丝织业,不属于农业,排除B 项;文教事业成绩斐然并不意味着当地

的科举录取比例提高,排除D 项。故选C 项。

6. 下表反映了清代后期财政收入结构情况,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单位:万两)

田赋 盐税 关税厘金 杂税项收入

年份 总计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6.40 499 11.62 470 10.98 — — 4250

1891 2367 26.39 717 8 3711 41.08 — — 8968

1903 3546 33.80 1250 11.91 5340 50.90 356 3.39 10492

A. 小农经济是国家最主要税源

B. 关税主权收回提高财政收入

C. 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第3页/共 13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