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
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鞋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
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表、
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
有神采的作品。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
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
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
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
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
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旁,也
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
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
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观古今于须灾,抚四海于一瞬”。没有历史感,文学家、艺
术家就很难有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想。文学家、艺术家要结合史料进行艺术再现,必须有史
识、史才、史德。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
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
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戏弄历史的作品,不
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只有树立正确历史
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立之当世、
传之后人。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
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正所
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
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
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
气派屹立于世。
(选自习近平《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材料二:
在我看来,要真正使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塑造好中国文化的形象。
当我们讨论中国文化走出去问题时,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化”是指什么?作为中国文化的内核
的中国的价值观念又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念,这显然是很成问题
的。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演化,形成了一幅众多流别争芳斗艳的色彩斑斓的历史
画卷,即使是其中最主要的流派即儒释道诸家的价值观念也是各不相同的。其次,中国传统文
化毕竟是在传统农业社会土壤里生长起来的,其中还杂着许许多多的封建糟粕、甚至奴隶制的
思想残余,因而就其整体和现成形式而言是不堪其用的。再次,如果把中国文化走出去理解为
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那么,即使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们对这种文化的价值观念表示理解和
尊重,也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实现了价值论意义上的“走出去”,因为这种文化并不能完全代
表中国文化,这种文化的价值观念并不是当代中国人所真正秉持的价值观念。
我们要推动其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只能是当代中国文化,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只有这种文化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也只有对
这种文化我们才有理由寄寓充分自信。一方面,当代中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
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区别于任何其他文化的根本特征,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当代中国文化是一种科学的大众的、具有无限开放性并因而能够面向现代
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文化也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虽
然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整体和现成形式而言在今天已不堪其用,但其中有很多珍品,特别是其在
漫长演进中沉淀下来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革故鼎新的发展观、刚健有为的人生观、知行合一
的实践和认识理论、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集中地体现着传统社会里中国人的生命体验和独特
智慧,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正是在利用这些宝贵思想资源的过程中,当代中
国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也使自身的民族特色不断增强。
(摘编自汪信砚《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华民族以强大的创造力铸就了悠久灿烂的文艺历史,诗经、楚辞、唐诗等都是其中杰出
的代表。
B.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以滋养和想象空间,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也深刻影响着世界上每
个民族。
C.中国传统文化生长于有天然缺陷的传统农业土壤,杂着许许多多封建的糟粕和奴隶制思想
残余。
D.当代中国文化利用传统文化的珍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不断增强自身的民
族特色。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坚定文化自信,既关乎国运,也是作家创作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作品的重要前提
B.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既需要我们以史为鉴,也需要我们与之交流,汲取智慧
C.中国传统文化中众多流别争芳斗艳、色彩斑斓,作为其主要流派的价值观念也难以统一
D.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文化,就不能够成为科学的大众的、具有无限开放性的先进文化。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现代化之路——共和国的七十年”展览,向全世界展现新中国文化
建设等方面的伟大成就。
B.玄幻电视剧《长相思》故事取材于古籍《山海经》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独
具中国特色的“虚构世界”。
C.三星堆遗址祭区考古发掘的文物“跪坐石虎”造型奇特,超出常人想象,具有三星堆文化
的“新、奇、特”特点。
D.台湾40 余座妈祖宫庙赴福建进香,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两岸宗教文化交流盛事,推
进了中国妈祖文化的交流。
4.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选项对相关词语解说的逻辑顺序不符合文本的一项是(3 分)
A.文化自信:文化重要作用 文化自信内涵 坚定文化自信
B.民族精神:杰出创造活动 产生不朽作品 感受自信自豪
C.历史传承:树立正确史观 依托艺术规律 经受历史检验
D.中华文艺:扎根民族土地 屹立世界之林 转化学习超越
5.如何塑造好中国文化的形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橘颂
张炜
老文公等待儿子一家从海外归来,独自住了很久。陪伴他的是一只叫“橘颂”的猫。
冬日将尽,春天就要到了。入夜之后,屋里有些冷。“我是一个老家伙了,身上没有火力,
所以更需要火炉。”他这样说时,橘颂跳到了膝上,“你就是我的火炉。”
他坐在桌前,拥着橘颂,把灯苗捻大。端详了一会儿屋子,觉得墙上光光的,应该贴点什
么。“我要写一张大字了。”他说着,起身弓腰,下巴压在橘颂额上,去一个角落翻找笔墨和
宣纸。蘸了饱墨,想想要写的字。最后写了八个字:“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署上名字,盖了印章。贴在墙上,退远些看。意犹未尽,再写一张:“青黄杂,文章烂
兮。”橘颂站在刚贴好的大字下面,仰脸看着。老文公念了两遍,对它说:“这是楚国大诗人
屈原的诗啊,他在赞美一棵橘树。”
入睡前大洋那边来了电话。因为诸多原因,一家人的归期又要拖延。
一夜睡睡醒醒。总是响着孙子纯稚的声音。梦中有一双小手搂住颈部,睁眼一看是橘颂。
上午九时,太阳好极了。老文公站在门前,看对岸那片石屋。它在阳光下变幻,从山腰到岸边,
高高低低呈现不同色泽,向阳的一面金色闪烁。“我如果是个画家,会一遍遍画这个村
子。”
他一想起幢幢石屋都是空置的,就一阵沮丧。他不会原谅那些离去的人。
身上晒暖了,他要回屋了。
每天十至十二时,是老文公最好的工作时间。他在日历上标出醒目的周末,这一天如果无
风无雨,就要去河岸游走。这是橘颂最愉快的时刻。
他一想到这条河、这片山地属于自己的祖居地,就有一种异样的亲近感。这是一代接一代
开垦出来的。他不明白为什么老辈人选中了这里。为什么筑起这么大一片石屋。屋子从河的南
岸盖起,一直爬向高坡,幢幢相挨,全由一块块石头垒成。那需要多少血汗劳苦,还有耐心。
他从来没有进入十字街口那些高大的石屋内部。那是自己的家族老宅,是太爷爷亲手设计修建
的。
老文公背着橘颂,在一条条石板路上走着。穿行宽街,迈进窄巷。不知踏向多少石阶,钻
过多少胡同,它们曲折回环,让人迷路是很容易的。“我如果在小时候,会多么迷恋这种地
方。”他对橘颂感叹。
现在也不算晚。他觉得只要胸和腰没有发出抗议,还能在这里钻进钻出。这些拱门、石柱、
门上的雕刻,真是关极了。这全是用凿子一下下琢出来的。
一只壁虎在石缝间蹿动,橘颂跳过去。石墙上垂下一棵小蓟,它的刺叶掩护了壁虎。再过
一段时间,小蓟粉茸茸的丝瓣就绽放了。
高高的梧桐,桐花正含芭待放,它们垂直向上,每一束都像待燃的灯烛。榆树生出了密密
的榆钱,可惜太高,无法采摘。“那是真正的关味。”他仰脸看着树冠说。
橘颂跟在身后,并不跑远。老文公早就迷路了,只好不时抬头看看太阳。街巷多得数不清,
因为全是石头全成,所以极陈旧极结实,面日相似。石块被一代代抚摸和踩踏,许多地方泛
着瓷亮。
身上出汗了。转出一个巷口,老文公一眼看到了那个瘦高的老人,他依旧站在台阶上,身
边按紧了那个小男孩。他呼唤一声:“蛛拐老哥!”
瘦高的老人转过脸来,拐杖捣捣石阶,算是应答。
橘颂一看到水根,就爬到了老文公的背上。
他和橘颂跟上爷孙俩,一起往前走着。老文公不再担心迷路了。
走了一会儿,一连下了几个台阶,看到了前边的十字街口。“我答应过,要领你看你太爷
爷盖起的大屋,这就去吧。”老棘拐往前指指,从腰上摸出一串钥匙。
随着近那儿,老文公的脚步也在变快。他一直盯着老棘拐手中那串长长短短的钥匙。
门打开了。门板很厚,门槛很高。院内是石板地,磨得很亮。一进院就是长长的厢房,有
雕花小窗,窗前有一棵正在变绿的苍老石榴树。从小窗往里望,什么都看不清。
正屋高敞。屋内梁木很粗,颜色有些深。老文公想在屋里待一会儿,吸着淡淡的松脂气味。
老林拐先一步走出,站在阳光里等他。院里是彩色卵石铺成的图案,那是大丽花瓣,还有一只
凤凰。院子左右各有一个月亮门,通向分开的两个小院。这里栽了海棠和丁香,还有不认识的
树。太静,花香太浓。
“这两个小院,再加前边的大屋,以前做过学校。”老棘拐声音沉沉的,看着水根。
老文公明白,水根该上学了。
老棘拐一连打开几间屋子,里面都是堆积的桌凳。墙上有黑板。老文公走到跟前,看着
上面残留的几个大字:天、地、山、水。
老文公报紧橘颂的两只胖爪,转身对老棘拐说:“如果您不嫌弃,我可以每周抽出两个下
午,教水根识字。还有,简单的算术。”
老棘拐的眼睛变得尖亮:“真是这样?”
老文公点头。
老蛛拐把水根揪紧,让他站到老文公对面,说:“鞠躬!”
出了小院是长长的有顶盖的回廊,曲曲折折通向不同的石屋。“我走糊涂了,这又是一个
捉述藏的好地方。”老文公惊奇于这座建筑,也惊奇于一直走在前面的老棘拐:这人比自己大,
腿脚还这么灵便。
从院里出来,老棘拐告诉老文公:村头儿是自己的远亲,所以才将大石屋的钥匙留给他
“人都去了镇子和城里。我不走。村子有几百年了,这里才是家。”
老文公点头:“村里还有李转莲。”
老棘拐的目光转向西南方。那边的高坡上,一幢幢石屋在阳光下闪亮。他点点头:“一个
好人。”
“一直是她自己?”
“她十八岁,男人去支边,一走再没音信。后来有个弹棉花的男人,一走又没音信。”
“她的命真苦。”
老棘拐的目光从石屋那儿收回,看着他:“是那两个男人命苦。他们走了,再也喝不到
这儿的好水了。”
老文公低下头。他在想李转莲,想那个田垄整齐的小院、海棠树、鸡和鹅。“那两个男人
再也看不到这些了。”他在心里说。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老文公在石头村书写大字,穿街走巷,入访祖屋,与留守村民李转莲、老棘拐及其重孙水
根多次交流。
B.石头村幢空置的冷清石屋、欣欣向荣的早春风光和那些已经背井离乡的村民,这使老文公
感到沮丧。
C.老文公祖居地的这一大片石屋是老辈人的杰作,他在这里探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村子的
古老与新生。
D.文章通过老文公的见闻折射石头村的变迁,平缓的叙述中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
的多重哲思。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句子梦境与现实结合,老文公梦见了孙子,醒来却只有橘颂,突出他生活的孤单和对亲
人的想念。
B.句子中石块“泛着瓷亮”的细节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村民留下的生活痕迹,使村庄有浓
厚的历史感。
C.句子中黑板上的大字象征着村民对自然的敬畏,表达了老辈人对子孙远高城市、回归田
园的期望。
D.句子表达的语气坚定,与前文老文公的感叹形成对比,反映了老棘拐对待去留问题的价
值取向。
8.屈原在《九章橘颂》中赞美了橘树“深固难徒,更登志兮”的精神,请结合文本解读小说
标题“橘颂”的内涵。(5 分)
9.作者认为“比较明显的、强烈的诗性,这极有可能是当代所有好小说所必备的品格”,请结
合文本分析小说的“诗性”是如何体现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凡行兵之法,斥候为先。平易用骑,险阻用步。每五人为一甲,人持一白旗,远则军行前
后左右,接续候望。若见贼兵,以次转近,告白主将,令众预为之备。法曰:“以虞待不虞者
胜。”
汉宣帝时,先零诸羌叛,犯边塞,攻城邑,杀长吏。时后将军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使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上遗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
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预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然羌戎小夷,逆
天背叛,灭亡不久,愿陛下属之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充国至金城,须兵满万
骑,欲渡河,恐为虏所遮。即夜遣三校街枚先渡,渡辄营阵。会明,遂以次尽渡。羌数十百骑
来,出入军傍。充国曰:“吾士马新至困倦,不可驰逐。此皆骁骑难制,又恐为其诱兵也。击
羌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令军中勿击。遣骑候望四望峡中,无羌。夜半兵至落都,召诸
校、司马,谓曰:“吾知羌戎不能为矣。使彼发数千人守杜四望峡中,兵众岂得入来!”充国
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先计而后战。遂平先零。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先零、罕、开皆西羌种,各有豪,数相攻击,成仇。匈奴连合诸羌,使解仇作约。充国料
其到秋变必起,宜遣使行边预为备。
初,罕开豪靡当儿使弟雕库来告都尉曰:“先零将反。”后数日,果反。雕库种人颇在先
零中,都尉赵充国即留雕库为质。充国以为亡罪,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毋取并灭,能
相捕斩者,除罪:斩大豪有罪者一人,赐钱四十万,中豪十五万,下豪二万,大男三千,女子
及老小千钱。又以所捕妻子财物与之。”兵至罕地,令军母燔聚落刍牧田中。罕光闻之,喜曰:
“汉果不击我矣。”靡忘来自归充国赐饮食遣还谕种人时关降者万余人。
(节选自《智囊全集》)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豪靡忘来A 自归B 充国赐饮食D 遣还E 谕种人F时G 降者万余人。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老,文中指“认为……年纪大”,与《兰亭集序》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的
“老”
用法不同
B.金城,文中指前线,与《过秦论》中“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的“金城”意思
不同。
C.出入,文中指出没,与《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的“出入”
意思相同。
D.质,文中指人质,是古代被一方派到另一方或者被一方扣留的人,用以保证或迫使履行某
项条件。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兵法强调要根据地形安排相应的侦察兵,彼此互相配合,把信息传递给主将,让军队预先
做好准备。
B.宣帝询问平息先零诸羌叛乱的人选时,赵充国推荐了自己,表现他对国家的忠诚和无与伦
比的自信。
C.四望峡易守难攻,羌人却没派兵把守,让汉军得以由此进入落都谷,赵充国由此认为羌人
不善用兵。
D.先零、罕开等羌族内部纷争不断,后来匈奴人解除他们与羌人之间的仇恨,并订立盟约,
对抗汉朝。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然羌戎小夷,逆天背叛,灭亡不久,愿陛下属之老臣,勿以为忧。
(2)大兵诛有罪,毋取并灭,能相捕斩者,除罪。
14.请结合材料,概括赵充国成功平定先零作乱的主要原因。(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木返,消息海云端。
注闽国:指今福建一带。渭水:发源于甘肃,横贯陕西,流经长安郊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写诗人望月怀远,“闽国”点明与友人分别之地,“亏复圆”强调了分别时间之长。
B.五、六句转入虚写,诗人回顾长安聚会的情形,“寒”字兼写自然环境与诗人内心感受。
C.结尾“未返”与开头“去”相照应,突出了诗人因友人音讯全无只能遥望海云的无奈。
D.全诗围绕标题中的“忆”字反复勾勒,内容高度集中,笔墨厚重饱满,语言生动自然。
16.《唐诗成法》称赞本诗的三、四句为“盛唐佳句”,试作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 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对唐太宗提出了要善于用人和纳谏的策略
“ , ”,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两句,形象地描绘
出诗人四处奔波之后容颜的苍老。
(3)舞龙表演是当涂县大陇孙村春节期间重要的民俗活动,古诗中也有很多对中国传统节日
民俗活动的描写,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 小题,9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龙年春晚舞台上,明星演绎“汉之庄严”“唐之绮丽”“宋之风
雅”“明之端庄”,吸睛无数。越来越多时尚博主、穿搭达人一袭华服亮相各大旅游景点,成
为网友们 的话题。新国潮崛起下的“东方关穿搭”,俨然成为新一轮流量密码,相关
话题发布数量与搜索热度同步上涨,“龙年战袍”格局被迅速打开。
(甲)这股穿搭热潮彰显着新一代年轻人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乙)在生活水平极大
提高的今天,复兴衣文化是中华民族行为规范与道德观念的时代呼唤。(丙)精彩纷呈的中国
故事和 的传统文化,是中式时尚厚植的土壤。(丁)挖掘传统服饰内涵,塑造中式
品牌,对本土设计师提出了高维挑战——对中国服饰演变及传统文化精华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才能让“新中式”风潮行稳致远。中式美学逐渐蔓延开来,比如文化博主爆改剪纸打造“最美
披风”,传统皮影“飞”上年轻人戴的 3D 艺术头饰里……新中式热潮甚至从服饰穿搭“卷”到
了美妆、餐饮、养生、家居等领域,日渐形成了整体风格和气质表达,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
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人们去触摸文明脉搏,履行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当然,眼下这股热湖,只
是带热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新起点,“新中式”的发展仍然 。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19.下列选项中的“热度”和文中加点的“热度”,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学习知识需要持之以恒,只有三分钟的热度肯定是不够的。
B.冰敷以后,病人身上的热度已经减退不少,很快就能康复了。
C.如果建筑物存在热度过高的风险,就要考虑使用热反射产品。
D.一夜成名很容易,但是想要一直保持热度不减却是相当困难。
20.“仓康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 分)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小题,11分)
近期,一段由人工智能秒写的“土味情话”,在网上迅速流传:“当我看着你的笑容时,
我的心就像阳光般明亮;当我听着你的声音时,我的心就像鸟儿般自由。你是我生命中的一道
彩虹,你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风景。”这段文字辞藻华丽,花团锦族, 。
但是,也有不少网友指出,“爱”是人类与人工智能最大的不同。一声亲人的呼唤,一次
临别的握手,一滴雨中的眼泪…… ,才是“爱”存在的证明,而这也是人工智
能无法想象和表达的。
作为“人”本身,我们是有血有肉的,是有情的,有灵魂的。人类与人工智能的角力,说
到底是人炎自己的角力一不做“假人”,要做“真人”。 ,都只是一种冷冰冰的工
具。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22.简述人工智能撰写“土味情话”的特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
不超过 35 个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中,一些村民离开惯常的生活,奔赴未知;老棘拐等几人选择留守石
屋,一生不变。文学世界的“变与不变”引人遐想,现实世界的“变与不变”也无处不在。有
的时候,人们渴望稳定的状态;有的时候,人们又希望寻求变数。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1.C
2.D
3.A
4.D
5.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珍品,重视传统社会里中国人的生命体验和独特智慧。
(每点2 分,共6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6.D
7.C
8.小猫橘颂每日与老文公相伴相守、形影不离,它是老文公重要的心灵伙伴。
老文公的老辈人一代接一代地开垦建设石头村,他们是坚忍不拔的开拓者。
老文公展开对家族精神的追寻,以老棘拐为代表的村民留守故土,他们是家园守护者。
(答对一点1 分,答对两点3 分,答对三点5 分。意思对即可。)
9.多处描绘了石头村古朴又富有生趣的典型风物,充满诗情画意。
文中引用了屈原的诗句,语言雅致,简约淡然,具有诗性韵味。
展现时代变迁下石头村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情感,真挚美好。
(每点2 分,共6 分。意思对即可。)
10.BDF
11.C
12.D
13.(1)但是先零羌是个小部族,它违背天意而发动叛乱,离灭亡之日不远了。希望陛下把平
叛的任务交给我,不要再为此事担忧了。(夷属”各1 分,语句通顺2 分。)
(2)朝廷军队是来诛讨有罪之人的,并不是要将羌人都消灭,谁能够抓捕斩杀叛乱的人,就
可以免除罪罚。(“并除”各1 分,语句通顺2 分。)
14.打探消息,知己知彼。步步持重,小心谨慎。善用谋略,分化瓦解。
(每点1 分,共3 分。意思对即可。)
15. A
16.意象典型。诗人选取了秋风、落叶、渭水等意象,营造了凄凉孤寂的氛围。
动静结合。秋风吹拂渭水,落叶铺满长安,两相结合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感。
情景交融。作者描摹秋天萧瑟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每点2 分,共6 分。意思对即可。)
17.(1)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2)尘满面 鬓如霜
(3)千门万户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句1 分,共6 分。错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