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九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2024-04-19·14页·756.5 K

语 文 试 卷

2024.4

本试卷共10页,23 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已经讲过,户是基本经济单位。但一户中并不是全体成员都参加农业劳动;孩子只

是有时候到田地里去,女人通常也不参加农业劳动。农业主要是男人的职业。男人和女

人的这种劳动分工是产丝地区的一个特点。它说明了蚕丝工业的发展是产生这种特点的

主要因素。在家庭缫丝业兴旺时期,女人忙于缫丝时,男人正忙着准备稻田。另一方面,

从丝业得到的收入可与农业收入比拟。这也使人们有可能靠小块农地生活下去。因此农

田的大小一直保持在有限的范围内,农业所需的劳动量也相应地有所限制。

为说明村里的劳力和土地是如何恰当安排的,我可引用几个统计数字。成年男子是

实际的或潜在的农业劳动者,年龄在15至55岁之间,总数共450人。如果将2758.5亩

耕地平均分配给劳动者,每人将得6.1亩。上文我已经说明了工作速度、稻的生长所需时

间,以及得出一个人可耕种约7亩地的结论。从技术上来说,我已经表明了使用铁耙耕作

使得大部分劳动成为非常个体性的。集体工作不比个体劳动增加多少收成,效率也不会

提高很多。目前的技术已决定了这样大小的一片土地需要多少劳动量。因此,我们也有

了每个农业劳动者能种多少亩地的近似数字。这一事实对土地占有、对农田分散的制度、

对分家的频率以及对小型的户都有深远的影响。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

目前,丝业的衰落打乱了传统协调的经济活动。缫丝工业被现代工厂接收后,农田的

大小仍然同过去一样。由工业变化而剩下的妇女劳动力不能为这种小块农田所吸收。这

种失调的情况可以从妇女在村里闲暇时间较多这一情形中观察到,也可以见于妇女人口

从农村到城镇的高度流动性中。在邻近的村庄里农田较大,在适应工业变化的新情况过

程中,妇女劳力被农业所吸收。这说明传统的劳动分工是出于实践的安排,而不是由于非

经验的原因。它是经济调节的一个部分。在男子只靠自己劳动,而农田不能再扩大的情

况下,农业是不需要女劳力的。唯一需要女劳力的场合是紧急灌溉或排水的时期。控制

水有时候需要立即行动,女人便毫不犹豫地去车水。微信公众号:试卷学习会

一 户里的男子在同一农田里工作。他们之间没有特殊的分工。每个人做同 样的工

作,除在插秧时,孩子不插秧而是给成人递秧苗。所以大部分劳动是个体性的。

(江村地图)

(节选自费孝通《江村经济》,有删改。文章调查对象为20 世纪30 年代的江南村落

“江村”)

材料二

“千万工程”(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顺应人民对共同富裕的向

往,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发展和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注重在保护好自然生态和改善好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将乡村建设与乡村经营结

合起来。在强调村庄整治的同时也强调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在强调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强

调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培育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探索生态富民实现路径。不断助力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公共产品转化为民生福利,走生态

立村、美丽生财、村民共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对标未来乡村经营要求,可以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抓手,激

发未来乡村经营新动能。特别是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发展阶段,围绕产业生

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改革兴村、发展强村、经

语文试卷 第 2 页 ( 共 1 0 页 )

营富村,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着力促进生态产品价值有机实现,不断让乡间“沉睡”资源变为城乡“流动”资产,努力让

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村民。

“千万工程”的一条典型经验就是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始终坚持统筹城乡的系统

思维。从县域切入努力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自由流通的制度壁垒。深入实施“千

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浙江绿领培育行动计划”,培育一大批新农人、新农匠、新农商

和新头雁,积极推进“两进两回”行动计划,促使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

贤回农村,大力开展“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着力留住原乡人、唤回归乡人、吸引新乡人。

促进城市非农产业向乡村辐射、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资源要素向

乡村流动,不断提升乡村发展人气、活力与水平。

对标未来乡村发展要求,可以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为主线,构

建未来乡村发展新格局。特别是要以县域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把城市和乡村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

促进作用,着力破除土地、资本、户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制约,积极推

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

城乡关系。

(节选自郑淋议《“千万工程”开启未来乡村新实践》,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江村的孩子有时候去田地里劳动,妇女则通常不参加农业劳动,这说明一户中并不

是全体成员都参加农业劳动。微信公众号:试卷学习会

B.江村男女分工的特点主要受当地特有的经济构成影响,家庭缫丝业兴旺时期,女子忙

于缫丝事业,男子忙于准备稻田。

C.江村农业使用铁耙耕作使得大部分劳动成为非常个体性的劳动,而且这种技术使得

集体工作也根本无法增加收成。

D. 材料一第三段“失调的情况”,指的是丝业的衰落打乱了传统协调的经济活动,妇女

在村里闲暇时间多,或流动到城镇。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一第一段内容可以看出,江村人有可能依靠小块农地活下去,是因为家庭缫

丝业可以带来跟农业差不多的收入。

B.从材料一的地图可看出,密布的河流是江村水稻种植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但这种地

理条件不利于蚕丝业的持续发展。

C. “努力让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村民”,是因为人民有共同富裕的向往,

同时也是“千万工程”意义所在。

D. 目前县域之内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千万工程”的制约性因素,譬如土地、资本、户

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

语文试卷 第3页(共10页)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贵州杂交水稻制种大户陈良东流转村民闲置的土地进行杂交水稻制种,每年可带动

周边100多户村民就业。

B. 大学生袁孝鑫回到家乡,创办“下庄布谷”植物扎染工坊,在家乡大力发展扎染产业,

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微信公众号:试卷学习会

C.浙江省湖州市人栾金祥,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回国后在家乡创办农业科技有限

公司,带动广大蟹农创收。

D. 新疆阿勒泰地区禾木村,利用当地特有乡村风光资源,成立观光马队农民专业合作

社,村民人均纯收入达4.4万元。

4.简述材料一第一段的论证思路。(4分)

5.结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谈一谈应该如何振兴江村经济。(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看龙船

沈从文

吃饭时隔溪有人喊过渡,翠翠抢着下船,到了那边,方知道原来过渡的人,便是船总顺

顺家派来作替手的水手, 一见翠翠就说道:“二老要你们一吃了饭就去,他已下河了。”见

了祖父又说:“二老要你们吃了饭就去,他已下河了。”

祖父同翠翠到城里大河边时河边早站满了人。细雨已经停止,地面还是湿湿的。祖

父要翠翠过河街船总家吊脚楼上去看船,翠翠却以为站在河边较好。两人在河边站定不

多久,顺顺便派人把他们请去了。吊脚楼上已有了很多的人。早上过渡时,为翠翠所注意

的乡绅妻女,受顺顺家的款待,占据了最好窗口, 一见到翠翠,那女孩子就说:“你来,你

来!”翠翠带着点儿羞怯走去,坐在他们身后条凳上,祖父便走开了。

翠翠虽被那乡绅女孩喊到身边去坐,地位非常之好,从窗口望出去,河中一切朗然在

望,然而心中可不安宁。挤在其他几个窗口看热闹的人,似乎皆常常把眼光从河中景物挪

到这边几个人身上来。还有些人故意装成有别的事情样子,从楼这边走过那一边,事实上

却全为得是好仔细看看翠翠这方面几个人。翠翠心中老不自在,只想借故跑去。 一会儿

河下的炮声响了,几只从对河取齐的船只,直向这方面划来。先是四条船皆相去不远,如

四枝箭在水面射着,到了一半,已有两只船占先了些,再过一会子,那两只船中间便又有一

只超过了并进的船只而前。看看船到了税局门前时,第二次炮声又响,那船便胜利了。这

时节胜利的已判明属于河街人所划的一只,各处便皆响着庆祝的小鞭炮。那船于是沿了

河街吊脚楼划去,鼓声蓬蓬作响,河边与吊脚楼各处,都同时呐喊表示快乐的祝贺。翠翠

眼见在船头站定摇动小旗指挥进退头上包着红布的那个年青人,便是送酒葫芦到碧溪衄

语文试卷 第4页(共10页)

的二老,心中便印着三年前的旧事,“大鱼吃掉你!”“吃掉不吃掉,不用你管!”“狗,狗,你

也看人叫!”想起狗,翠翠才注意到自己身边那只黄狗,已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便离了座

位,在楼上各处找寻她的黄狗,把船头人忘掉了。

她一面在人丛里找寻黄狗, 一面听人家正说些什么话。

一个大脸妇人问:“是谁家的人,坐到顺顺家当中窗口前的那块好地方?”

一个妇人就说:“是砦子上王乡绅家大姑娘,今天说是来看船,其实来看人,同时也让

人看!人家命好,有福分坐那好地方!”

“看谁人?被谁看?”

“嗨,你还不明白,那乡绅想同顺顺打亲家呢。”

“那姑娘配什么人?是大老,还是二老?”

“说是二老呀,等等你们看这岳云,就会上楼来看他丈母娘的!”

另一个女人便插嘴说:“事弄妥了,好得很呢!人家有一座嶄新碾坊陪嫁,比十个长年

还好一些。”

有人问:“二老怎么样?可乐意?”

有人就轻轻的说:“二老已说过了,这不必看。第一件事我就不想作那个碾坊的

主人!”

“你听岳云二老亲口说吗?”

“我听别人说的。还说二老欢喜一个撐渡船的。”

“他又不是傻小二,不要碾坊,要渡船吗?”

“那谁知道。横顺人是‘牛肉炒韭菜,各人心里爱’,只看各人心里爱什么就吃什么。

渡船不会不如碾坊!”

当时各人眼睛对着河里,口中说着这些闲话,却无一个人回头来注意到身后边的

翠翠。

翠翠脸发火发烧走到另外一处去,又听有两个人提到这件事。且说:“一切早安排好

了,只须要二老一句话。”又说:“只看二老今天那么一股劲兒,就可以猜想得出这劲兒是

岸上一个黄花姑娘给他的!”

谁是激动二老的黄花姑娘?听到这个,翠翠心中不免有点兒乱。

翠翠人矮了些,在人背后已望不见河中情形,只听到敲鼓声渐近渐激越,岸上呐喊声

自远而近,便知道二老的船恰恰经过楼下。楼上人也大喊着,杂夹叫着二老的名字,乡绅

太太那方面,且有人放小百子鞭炮。忽然又用另外一种惊讶声音喊着,且同时便见许多人

出门向河下走去。翠翠不知出了什么事,心中有点迷乱,正不知走回原来座位边去好,还

是依然站在人背后好。只见那边正有人拿了个托盘,装了一大盘粽子同细点心,在请乡绅

太太小姐用点心,不好意思再过那边去,便想也挤出大门外到河下去看看。从河街一个盐

店旁边甬道下河时,正在一排吊脚楼的梁柱间,迎面碰头一群人,拥着那个头包红布的二

语文试卷 第5页(共10页)

老来了。原来二老因失足落水,已从水中爬起来了。路太窄了一些,翠翠虽闪过一旁,与

迎面来的人仍然得肘子触着肘子。二老一见翠翠就说:“翠翠,你来了,爷爷也来了吗?”

翠翠脸还发着烧不便作声,心想:“黄狗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二老又说:“怎不到我家楼上去看呢?我已要人替你弄了个好位子。”

翠翠心想:“碾坊陪嫁,稀奇事情咧。”

二老不能逼迫翠翠回去,到后便各自走开了。翠翠到河下时,小小心中充满了一种说

不分明的东西。是烦恼吧,不是!是忧愁吧,不是!是快乐吧,不,有什么事情使这个女孩

子快乐呢?是生气了吧, ——是的,她当真仿佛觉得自己是在生一个人的气,又象是在生

自己的气。她挤到水边去, 一眼便看到了自己家中那条黄狗,同顺顺家一个长年,正在去

岸数丈一只空船上看热闹。翠翠锐声叫喊了两声,黄狗张着耳叶昂头四面一望,便猛的扑

下水中,向翠翠方面泅来了。到了身边时狗身上已全是水,把水抖着且跳跃不已,翠翠便

说:“得了,装什么疯。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

(选自沈从文《边城》第十章,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头借顺顺家水手之口,告诉二老请翠翠和爷爷去他家看赛龙船,暗示二老对

翠翠有好感,也突出顺顺热情好客。

B. 乡绅女孩虽然与翠翠是“竞争对手”,但她主动邀请翠翠坐上好位置欣赏赛龙船,这

是因为乡绅家有碾坊作为陪嫁。

C. 翠翠看到顺顺家请乡绅太太小姐享用点心,就“不好意思再过那边去”,表明她性格

纯朴善良,又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D. 翠翠认为“碾坊陪嫁”是“稀奇事情咧”,暗示了她对这种“陪嫁”的不解,也突出了

《边城》赞美纯真爱情的主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赛龙船的过程写得比较简单,是因为赛龙船只是翠翠与二老故事的相交点,这体现

了沈从文小说详略得当的叙事特点。

B.第三段写二老在赛龙舟中的精彩表演,既与前文二老“已下河”情节相呼应,又引出

下文街坊妇女讨论二老的内容。

C. 选文部分通过翠翠的心理活动描写,补叙了三年前与二老邂逅的故事,交代了这场爱

情的渊源,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D.文章事件集中,无论是正面描写翠翠、二老,还是通过其他人来侧面描写,都突出了

两人的爱情这个中心。微信公众号:试卷学习会

8.选文部分多次提到翠翠的“黄狗”,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黄狗在文中的作用。(4分)

9.沈从文认为《边城》“对人类‘爱’字一度作了恰如其分的说明”,请结合教材内容与选文

部分,谈谈你对这些“爱”的理解。(6分)

语文试卷 第6页(共10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

而晚,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皖,大夫之簧

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

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

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选自《礼记》)

华而皖:华美,光滑。箦(z):席子。

材料二: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

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

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

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

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

“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

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

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

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

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

百余年不绝。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滑稽:此处指能言善辩,言语流利。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尔之爱A 我也不如B 彼C 君子之爱D 人也以德回细人之爱回人也以姑G 息团吾何

求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病,指病重,与“故病且怠”(《种树郭橐驼传》)中的“病”意思不同。

B.诸,兼词,之乎,与“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中“诸”意思相同。

C.可以,可以用来,与“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中“可以”意思相同。

D.然后,这样以后,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中“然后”意思相同。

语文试卷 第7页(共10页)

12.下列对有关材料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子春制止童子说“华而皖,大夫之箦与”,是担心曾子知道这件事情,又要换席子,这

对病危的曾子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B. 齐景公赞赏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点,是因为他需要这样的秩序来维护自

己的地位,使自己可以安心享受奢侈浮华的生活。微信公众号:试卷学习会

C. 晏婴反对重用孔子,理由之一是自从圣君贤相相继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礼乐残

缺有一段时间了,孔子的主张不合时宜。

D. 曾子为了维护礼制,临死也要换掉超出自己身份的席子;齐景公也极力推崇礼制,

所以用“季孟之间”的地位来对待孔子。

1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2)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14.用自己的话,概括晏婴对儒者的负面评价。(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经五丈原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注:诸葛亮率军伐魏,病逝于五丈原。得鹿: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比喻在

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象床宝帐:祠庙中神龛里的陈设。谯周:诸葛亮死后蜀

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想象蜀汉雄壮的铁骑,举着战旗,遮天蔽日,冲出柳树掩映的军营,飞速北进,

威震中原。

B. 颔联既点明清秋时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紧急,在这危急时刻,死亡之星却降临

在诸葛亮身上。

C. 前四句描写气势雄浑,后四句抒情含蓄沉重。温庭筠的诗常以恻艳为工,而此诗能

以风骨遒劲见长。

D. 前四句写景,叙事概括诸葛亮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历史;后四句叙议结合,含蓄地

表明褒贬。

16.此诗后两联意蕴含而不露,沈德潜曾评价其“诮之比于痛骂”,请简要分析。(6分)

语文试卷 第8页(共10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齐国最终被秦所灭,是因为“ _ ”,而

“ ”则加速了赵国的灭亡。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 ”,看似闲适恬静,背后却

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3)“春风”是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常用来抒情咏怀,比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沈先生的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他大都是学生的作业,就这些作业讲一些问题

沈先生读很多书,但从不引经据典,他总是凭自己的直觉说话, ,从来不说亚里

士多德怎么说、福楼拜怎么说、托尔斯泰怎么说、高尔基怎么说。沈先生的讲课是非常谦

抑、非常自制的。他不用手势,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

他讲得很天真,甚至很诚恳;听“懂”了他的话你是会受益匪浅,也会终生受用的。听沈先

生的课,要像孔子的学生听孔子讲话一样,

沈先生教创作有一种方法,就是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

,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记得我写

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

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

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 ,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

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

(节选自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18.下列句子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新的国家领导人就职典礼开始了!

B. 他住了三天就走了,我来不及见他。

C. 我们就事论事,不作过度发挥。

D.就算他亲自来了,我也是这个意见。

19.“举一隅而三隅反”这句古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 处 B. 处 C.处 D.处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在标点符号使用及表述等方面有三处错误,请进行修改,并将修

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3分)

语文试卷 第9页(共10页)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鼻内口罩”是一种嵌合细胞囊泡的温度敏感型凝胶。它由表面高表达病毒受体的

微米级细胞囊泡,嵌合在携带正电荷的温敏型水凝胶中构成。在室温状态下,它呈现液态

并可以喷雾的方式进入鼻腔中。液态的“鼻内口罩”进入鼻腔后,在人体温度的作用下

可以很快地由液态转化为凝胶态,从而在鼻腔中

相比于普通口罩,“鼻内口罩” :在使用部位上,普通口罩是佩戴在面部

的,“鼻内口罩”是施加在鼻腔内部的;在防护机理上,普通口罩主要发挥物理阻隔作用

将病毒拦截在呼吸道以外,但不能使黏附在口罩上的病毒失活;“鼻内口罩”

而且还能进一步使被拦截的气溶胶中的病毒失去感染能力,降低病毒感染细胞的可能性。

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者可以将“鼻内口罩”与普通口罩联合使用。普通口罩用以物理

阻隔大部分病毒气溶胶颗粒,而“鼻内口罩”能够进一步将通过口罩缝隙吸入的病毒进行

拦截、捕获并使其失活。对于经常出入高浓度病毒气溶胶区域的医务人员来说,这种保护

作用尤其重要。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微信公众号:试卷学习会

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包含“医务人员”要素,使用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

准确流畅,不超过50 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天的郊外,花桃、果桃竞相绽放,游人如织。果桃美慕地对花桃说:“同是桃花,你花

朵硕繁,娇艳无比,而我的花朵却浅浅淡淡,无人问津,真是惭愧啊!”花桃枝叶低沉:“可

是你能结出甜美的果实,我只会消散在风中……”看花人停下脚步,认真说道:“无论如

何,你们都对得起这个春天!”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人生思考,请以此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 字。

语文试卷 第10页(共10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