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宁夏银川、石嘴山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2024-04-14·27页·1.2 M

绝密启用前

2024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普通高中学科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

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

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号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草稿纸上、超出答题

区域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卫风考槃》描述了一种隐逸之士的独乐状态:“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

谖。” 《诗经》最初的阐释者们将“考”释为“成”,而将“槃”释为“乐”,从而让这首诗成为隐逸生

活中精神愉悦状态的颂歌。老子的思想中强调“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的态度,超然于世俗的功名利禄

之外,标示着一种心灵的愉悦状态。这都肯定了在中国古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一种不受功利束缚的人的生

存的自由状态和这一自由状态所带来的非功利性的精神愉悦。到北宋哲宗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生活中

至少还有三种愉悦可以被归为非功利性的精神愉悦。

孔颜之乐源于孔门弟子颜回在安贫乐道的生活中所体现出的精神状态——“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在贫寒的生活中颜回的精神却处在一种愉悦之中,颜子为何而乐?所乐何事?这构成了宋明理学最

重要的课题之一。周敦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

之一也”。周氏认为“乐”是由于心泰,而心泰也是宋明理学阐释孔颜之乐的核心。这种“乐”可以纳入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非功利的一面,显然是通过合目的性的认识与行为所获得的愉

悦,它更偏重一种道德愉悦。之后的宋明理学关于孔颜之乐的解释大概可以整理出这样一个线条: 乐的起

点是“道,在“乐道”的基础上“安仁与安贫”,在安仁与安贫的基础上心泰,在心泰的基础上达到心

诚,在心诚的基础上能“循理”,通过循理而达到与万物一体,顺生随性,在这个状态中获得心灵的愉

悦。

舞雩之乐源于《论语先进》中所说“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曾点给出的他的人生理

想,而孔夫子非常认同——吾与点也!在舞雩之中有一种非功利性的精神愉悦,可以理解为一种“诗意生

存”,是以自由与充实的面貌展现出的人的生存。朱熹对曾点的舞雩之乐作过如下解释:“曾点之学,盖

第1页/共9页

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阙。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不过即

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

妙,隐然自见于言外。”

观化之乐,是道家思想所倡导的一种精神愉悦。“道”处在生生化化的过程中,直观这种生化过程,

会获得精神愉悦;自然也处在这种生化过程中,对自然之生化的直观也可以获得愉悦。在观化的过程中,

可以获得心灵上与道为一,与自然为一的状态,可以让心灵处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中。道家哲学,特别是庄

子学说,很在意这种愉悦。《庄子至乐》有“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通过观化与入

化,庄子甚至可以超越生死之情。无论是濠上观鱼,还是庄生梦蝶,还是藐姑射之神,在“天地一指也,

万物一马也”的齐物精神之中,贯彻着这种观化、入化之乐。这种观化之乐,小可以在观鱼、草等微物中

获得,大可以在观山、观海中获得,还可以在观历史之兴衰中获得。这种观化之乐,一直是古代士人精神

愉悦的一部分。

(摘编自刘旭光《清乐:中国古代审美愉悦的标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时期的《诗经卫风考槃》一诗,最早赞扬了隐逸生活中的精神愉悦。

B. 颜回“乐道”、故能“安仁与安贫”,进而“心泰”“心诚”,最终达到“循理”。

C. 周敦颐说“心泰则无不足”,针对的是世间的功名利禄,也是宋明理学的核心。

D. 朱熹认为“舞雩之乐”是一种非功利性、生活化、有形而上价值的精神愉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引用相关文献、气韵生动,主要是为了证明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丰富。

B. 文章第二段以时间顺序进行学理分析,既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也符合认知规律。

C. 文章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从三个角度来展开论述、条分缕析,结构清晰严整。

D. 文章诠释“三种愉悦”概念时,追本溯源,既有准确性,学术性,又有文化气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和孔子有不同的学术观念,但对不受功利束缚的精神愉悦的认识,具有相似性。

B. 孔颜之乐侧重道德愉悦,与“见其大”的理想追求有关,与对正义大道的恪守有关。

C. 庄子通过观化与人化,超越了生死,妻子去世时他“鼓盆而歌”是这一思想的注脚。

D. 程颢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生化的体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漫葡小镇地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长廊核心地带,与上百家酒庄毗邻。结合这样的产业资源,漫葡小镇

定位“艺术+旅游+葡萄酒产业”,并与区内多家酒庄达成合作,提供酒庄深度游。近年来,自治区文化和

第2页/共9页

旅游部门精心打造漫葡小镇,建成葡萄酒体验馆、儿童拓展区、文艺品鉴区、非遗展示区等专属区域,并

将葡萄酒元素融入其中,使葡萄酒产业链体系更加健全,进一步满足游客需求。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街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拓展

“葡萄酒+文旅”、体育、康养、生态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多产业融合、高综合产值的复合产业。到

2035 年,酒庄旅游游客量达到 500 万人次以上,建成相关产业的配套企业 20 家以上,酿酒葡萄及葡萄酒

年销售收入达 640 亿元以上,带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 1360 亿元。

(摘编自贾莉《葡萄酒与文旅的完美碰撞》,宁夏日报 2022年4月 13 日)

材料二:

和绝大多数博物馆不同,殷墟博物馆新馆将出土文物全部成组展出。殷墟博物馆新馆一楼的“探索商

文明”序厅,采用了中国考古最具特色的“探方”作为背景,以时间为轴、以重要发现为线索,全面系统

梳理殷墟自 1928 年至今取得的重要成果,追溯了整个商文明的探索历程,绵延近六百年的商代历史画卷

渐渐清晰,铺展于游客眼前。

在新馆一楼车马遗迹专题展厅中,23 辆殷墟出土的马车文物得以大规模呈现在游客面前。除了“车辀

轹、马蹄疾”的壮阔景象外,位于车马文物后方的文物打包过程同样吸引着游人的目光:工作人员将手铲

微微倾斜,轻轻刮落表层泥土,在游客眼皮子底下进行考古作业。“新鲜有趣,长见识。”来自天津的游

客周同亮说道。

位于三楼的“长从何来——殷墟花园庄东地亚长墓专题展”以揭秘的形式,通过人骨考古研究揭示了

亚长的性别、年龄、身高等基本信息,同时还展示了亚长当时的生活习俗、疾病创伤甚至死亡原因,让游

客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亚长这位商代的铁血武将悲壮的一生。

(摘编自丁艳、王胜昔《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光明日报》2024年 03月 05 日)

材料三: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广袤的地理疆域和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

源使得中国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为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供了充足动力。梁启超曾使用“北峻南

孊,北肃南舒,北强南秀,北僿南华” 来描绘中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质。

近年来,随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观念的不断深入,政府界和学界都愈发

重视文化旅游对两大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旅游产业是一个具有强烈文化色彩的

经济产业,同时也是具有强烈经济色彩的文化产业。从国际范围看,偏好文化旅游的游客占比逐年增高。

文化旅游正在作为旅游发展中的高级形式,在世界各国的旅游产业发展中受到了政府的充分重视。

(摘编自席浩男《文旅融合能否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漫葡小镇与多家酒庄合作,进行葡萄酒产业链衍生品开发,将带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3页/共9页

B. 材料一使用具体数据,说明贺兰山东麓旅游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C. 殷墟博物馆主要以时间为轴、以重要发现为线索,脉络清晰,系统梳理了其近百年的重要成果。

D. 材料二中对考古人员现场作业的细节描写,准确真实,丰富游客认知,提升了新闻报道的质感。

5. 下列不能印证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

A. 明代庆王朱橞描绘贺兰山”万仞雪峰如画”的句子,募画出迥异于江南的雪色山光同时能印证文中梁

启超的妙论。

B. 学者杨振之认为,旅游的最高目标是自我的诗意的存在,旅游让人寻找到自我,发现自我的价值和人

存在的意义。

C. 河南省文旅厅官方抖音账号开启”绽放”模式,9 天内发布 250 余条视频,介绍许昌戏曲、少林功夫等

特色文化。

D. “大雁塔、大岳芙蓉园、大唐不夜城交相辉映,已成为西安向世界游客展示古老历史沧桑的文化之窗和

新的文化地标。

6. 在发展文旅方面,宁夏漫葡小镇和河南殷墟博物馆的做法有哪些相同点?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绿肥红瘦

孙犁

宋高宗绍兴二年季春的一天上午,南宋都城临安的一个幽静的寓所里,四十九岁的李清照看着自己刚

刚书写的“绿肥红瘦”四个字发呆。右边的“绿肥”要比左边的“红瘦”字体大、笔画粗,李清照似乎觉

得这样才协调且完美。

建炎三年,丈夫赵明诚在建康病逝后,李清照开始居无定所,一直紧紧追随着高宗的足迹躲避着金兵

的凶猛追杀。从建康出发,到镇江,到越州,到明州,到舟山岛,到台州,到温州,最后到达杭州,高宗

跑到哪里,李清照就追到哪里。高宗是中原百姓心中的真命天子,不是金兵想追杀就能追杀到的。李清照

和许多的百姓一样,坚信只要盯得住高宗的行踪,跟得上高宗的步伐,就不可能被金兵追杀到。她的身体

看上去非常柔弱,可精神却不柔弱。她的内心始终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她:还有该做的大事没有完

成。她追随高宗来到杭州后,高宗将杭州改为了临安府,变成了南宋的都城。李清照终于不用再颠沛流离

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此时,她真的感到太累了,精神上也有些支持不住了。

李清照正在端详“绿肥红瘦”时,她的弟弟李迒来看她。看到姐姐面前的“绿肥红瘦”,他差点儿将

“知否知否”说出声来。他驻足片刻,声音沙哑地说:“真没想到姐姐能一路闯过来!”

李清照看了弟弟一眼,然后斟满了两杯酒,说道:“忘了姐姐是一个爱酒的女人?来,陪我干一

杯。”

杯子一响,两人一饮而尽。

第4页/共9页

李清照大笑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好酒!”

绍兴二年仲夏的一天上午,临安城内张汝舟府的一个房间里,李清照看着自己刚刚书写的“绿肥红

瘦”四个字入神。右边的“绿肥”和左边的“红瘦”无论是字体大小,还是笔画粗细,都没啥区别。时间

仅过了一个多月,她就觉得这样才协调且完美。

李清照住进临安城后,立即静下心来继续整理《金石录》,完成赵明诚生前未竟的心愿。她和赵明诚

一生都致力于金石文物的收集与整理,让她刻骨铭心的是,她和赵明诚苦心收藏的金石文物,有十五车在

靖康二年十二月的青州战火中化为灰烬,有十五车在建炎三年十二月的洪州战火中化为灰烬。两次损失虽

然都非常严重,但她来到临安,仍然保留着一部分比较珍贵的金石文物,包括蔡襄的《赵氏神庙帖》《进

谢御赐书诗卷》、几十轴从汉代到唐代的石刻副本、十几件夏商时期的鼎等。其中,《进谢御赐书诗卷》被

称为“蔡氏帖”,上面有米芾的题跋。这些收藏无不凝结着她和赵明诚的心血。来到临安不久,朝廷官吏

张汝舟就向李清照发起了猛烈的感情攻势,说他早就倾慕于她,非常同情她的不幸遭遇,发誓要与她牵手

后半生,真心真意地照顾她。李清照被张汝舟的真情打动,她带着自己和赵明诚共同收藏的金石文物,走

进了张汝舟府。

李清照正在端详着“绿肥红瘦”,张汝舟悄悄走了进来。看到李清照面前的“绿肥红瘦”,他不由想起

了“知否知否”,脸上浮起笑意,道:“真没想到你能嫁给我。”

李清照看了张汝舟一眼,然后倒了两杯龙井,说道:“我是个爱茶的女人,喜欢生活得有滋有味。

来,陪我品一杯。”

李清照端起杯美美地品了一口,说道:“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好茶!”

绍兴二年孟秋的一天上午,南宋都城临安的一个幽静的寓所里,李清照看着自己刚刚书写的“绿肥红

瘦”四个字正在沉思。右边的“绿肥”要比左边的“红瘦”字体小、笔画细,李清照似乎觉得这样才协调

且完美。

李清照嫁给张汝舟后,没过多久她所带过来的金石文物就失窃了,其中包括最为珍贵的“蔡氏帖”。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盗窃人竟然是她的现任丈夫张汝舟。原来,张汝舟并非真的倾慕于她,是听说李清照

和赵明诚收藏有价值不菲的金石文物,于是用甜言蜜语将她骗到了家。

李清照把这些金石文物看得比她的生命还重要,要求张汝舟尽快返还。可张汝舟不但拒不返还,还要

将剩下的金石文物全部攫为己有。李清照忍无可忍,一纸诉状请求官府判决离婚。张汝舟威胁说,朝廷规

定妻子状告丈夫,即使被判离婚也要入狱两年。李清照说,我若怕入狱,就不是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

鬼雄”的李易安。吏部侍郎綦崇礼接到李清照的诉状后,很快查清张汝舟不仅盗取了李清照的金石文物,

还靠虚报参加科举次数以“特奏名”资格得官。高宗得知后大怒,立即革除张汝舟的官职并发配到柳州,

而李清照被免除入狱。

李清照正在端详着“绿肥红瘦”,弟弟李迒又来看她。看到姐姐面前的“绿肥红瘦”,感觉与百日前的

第5页/共9页

那幅有着明显的区别。他驻足良久,哽咽着说:“真没想到,姐姐真的把张汝舟告倒了!”

李清照看了弟弟一眼,然后斟满了两杯酒,说道:“忘了姐姐是一个爱赌的女人?来,陪我干一

杯。”

杯子一响,两个人都一饮而尽。

李清照大笑道:“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好酒!”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标题源自经典的古典文学意象,作者赋予了”绿肥””红瘦”以新的内涵、饶有趣味。

B. 小说切入角度巧妙,以人物的三次”书写”组织情节,集中紧凑,同中见异,颇具匠心。

C. 小说以类国画技法中的“工笔”塑造人物,鲜活生动,注重作品立意深度挖掘,引人思考。

D. 小说使用比喻、象征、照应、引用等手法,叙述典雅,彰显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富有美感。

8. 小说中出现的“爱酒”“爱茶”“爱赌”,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加以分析。

9. 作家曹文轩认为“文学的根本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是说文学能帮助读者形成合理正

确的价值判断。请结合小说中的李迒、张汝舟、綦崇礼,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初建初中,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其子杀之,肃宗贳其死刑而降宥之,自后因以为比。是时遂定其议,

以为《轻侮法》。敏驳议曰:“夫《轻侮》之法,先帝一切之恩,不有成科班之律令也。《春秋》之义,子

不报仇,非子也。而法令不为之减者,以相杀之路不可开故也。今托义者得减,妄杀者有差,使执宪之吏

得设巧诈。又《轻侮》之比,浸以繁滋,至有四五百科,转相顾望,弥复增甚,难以垂之万载。可下三

公、廷尉蠲除其敝。” 议寝不省。敏复上疏曰:臣敏蒙恩,特见拔擢愚心所不晓迷意所不解诚不敢苟随

众议。臣伏见孔子垂经典,皋陶造法律,原其本意,皆欲禁民为非也。未晓《轻侮》之法将以何禁?必不

能使不相轻侮,而更开相杀之路,执宪之吏复容其奸枉。臣愚以为天地之性,唯人为贵,杀人者死,三代

通制。今欲趣生,反开杀路,一人不死,天下受敝。愿陛下留意下民,考寻利害,广令平议,天下幸

甚。” 和帝从之。

(节选自《后汉书张敏传》)

材料二:

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法者,所以正不法也。明书禁令曰法,诛杀威罚曰刑。天地成岁

也,先春而后秋;人君之治也,先礼而后刑。治世之民,从善者多,上立德而下服其化,故先礼而后刑

也。乱世之民,从善者少,上不能以德化之,故先刑而后礼者。

(节选自《傅子法刑》)

第6页/共9页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特见拔擢[A]愚[B]心所不晓[C]迷[D]意所不解[E]诚[F]不敢苟[G]随众议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与《劝学》“ 以为轮”的中“以为”用法不同。

B. 《春秋》,儒家经典,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师说》中“六艺”之一。

C. 敝,损害,与《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中的“敝”含义不同。

D. 从善,文中是追随善行的意思,与成语“从善如流”中的“从善”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被人侮辱后,儿子杀死侮辱者,结果受到宽大处理。这成为典型判例,朝廷据此要制定《轻悔

法》。

B. 张敏认为,虽然《春秋》认可为父报仇的行为,但法律并不会给为父报仇者减免刑罚,这是因为“相

杀之路不可开”。

C. 张敏关注现实,善于进谏,在给皇帝的奏章中进言,朝廷制定法律要以人为贵,权衡利弊,广开言

路。

D. 仲玄认为 ,在乱世中从善将少,君主不能以德化民,所以应“先礼而后刑”,在天下太平时,君主应

“先刑而后礼”。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下三公、廷尉蠲除其敝。议寝不省。

(2)禁非立是谓之法。法者,所以正不法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东坡八首其四》

宋苏轼

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

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

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

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

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筥。

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

[注]针水:稻种发芽后,其尖如针,露出水面;筐筥:盛物之器。

第7页/共9页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毛空”“针水”两句,描绘春雨细密,农夫相语稻针已出,表达了作者对风调雨顺的期盼。

B. 第六句写出了秧苗的挺拔葱茏,一个“举”字与周邦彦的“一一凤荷举”有异曲同工之妙。

C. 舂好新稻,入锅便兹,米粒洁白如玉,而自己之前所领的官家陈米色泽暗红,食之如同泥土。

D. 本诗与白居易的《观刈麦》同为描写劳动的诗,两诗的后几句均表达了对尸位素餐者的批判。

15. 本诗序中提及作者在黄州种田的实况:地荒天旱、精力殆尽,因此寄希望于来年丰收“可忘其劳矣”。

全诗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表现“忘其劳”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李白《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 极写山路之弯曲,表现了诗人的惊叹。

(2) 白居易《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 描摹月色的 朦胧迷离,恰似诗人离别时的心

境。

(3) 春晚爆火的歌曲《上春山》,以杨柳、春水等意象唱出了春天的美丽。在古代诗文中借助“杨

柳”表现春天生机盎然的诗句有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 。

六、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普摄影可以讲述有趣的事情。由于跃出水面的草鱼,努力的去咬食浮在水面的莲花,使人觉得甚

是惊奇。其真相是,啃食莲花的鱼大多是食草鱼类,莲花由于花瓣富含营养而成为它们的最爱。身上披

着草蔓“迷彩服”的一头麋鹿,看上去很是怪异,殊不知,这正是雄麋鹿发情时的一种行为。更有意思的

是,树叶上有一坨“鸟粪”,其真实身份是蓑蛾用于藏身的“睡袋”,是它用植物叶片黏合制作而成的,

它正是用这种骗术躲避天敌,甚至骗过小鸟的眼睛。有的昆虫可以将自己的蛹“变成”一节树棍,形态与

其藏身的环境一致,从而达到避害的目的,这让人们记住了“拟态”的知识点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引号作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树叶上有一坨“鸟粪”。

B. 其真实身份是蓑蛾用于藏身的“睡袋”。

C. 有的昆虫可以将自己的蛹“变成”一节树棍。

D. 这让人们记住了“拟态”的知识点。

18. 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均存在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

原意。

19. 请结合语段的 内容,为“拟态”下定义,不超过 48 个字。

第8页/共9页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关于立春,南方有南方的习俗, 。比如在遥远的云南边疆,春天的时候,乡亲们会

在自家的堂屋里铺上绿色的松毛。于是,松香和初春的气息,齐齐地洋溢在农家的堂屋里,一脚踏上去,

润滑中有一种莫名的欣喜。而北方要吃春, 。春饼不同于油饼,更不是馅饼。北方的春

饼烙制时一层层抹上黄油,若干张放在一起烙,还有的把它们放在一起蒸。无论是 ,春

饼散发出的都是春的气息。既然叫春饼,春饼里边一定要有特殊的内容,比如白色的豆芽、绿色的蒜苗、

金黄色的炒鸡蛋,还有喷喷香的肉块。吃春饼的时候和烙春饼的时候,都是孩子们最欢迎和最期盼的时

刻。因为他们都知道,吃完了春饼,满足了自己肚子里小馋虫的欲望之后,就可以开心地到阳光下去游

戏、去嬉闹、去和小狗们玩耍、去和小猫们逗趣,或者拿着一把玩具枪在院子里互相追逐,或者戴着孙悟

空的面具,轮流表达自己对英雄的崇拜之情。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

字。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是如何表现孩子的快乐的?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光潜说,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

其实,不只是艺术家,这种“两半精神”对每个人都有积极的意义。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抄袭,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第9页/共9页

绝密启用前

2024 届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普通高中学科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

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

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号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草稿纸上、超出答题

区域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卫风考槃》描述了一种隐逸之士的独乐状态:“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

谖。” 《诗经》最初的阐释者们将“考”释为“成”,而将“槃”释为“乐”,从而让这首诗成为隐逸生

活中精神愉悦状态的颂歌。老子的思想中强调“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的态度,超然于世俗的功名利禄

之外,标示着一种心灵的愉悦状态。这都肯定了在中国古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一种不受功利束缚的人的生

存的自由状态和这一自由状态所带来的非功利性的精神愉悦。到北宋哲宗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生活中

至少还有三种愉悦可以被归为非功利性的精神愉悦。

孔颜之乐源于孔门弟子颜回在安贫乐道的生活中所体现出的精神状态——“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在贫寒的生活中颜回的精神却处在一种愉悦之中,颜子为何而乐?所乐何事?这构成了宋明理学最

重要的课题之一。周敦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

之一也”。周氏认为“乐”是由于心泰,而心泰也是宋明理学阐释孔颜之乐的核心。这种“乐”可以纳入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非功利的一面,显然是通过合目的性的认识与行为所获得的愉

悦,它更偏重一种道德愉悦。之后的宋明理学关于孔颜之乐的解释大概可以整理出这样一个线条: 乐的起

点是“道,在“乐道”的基础上“安仁与安贫”,在安仁与安贫的基础上心泰,在心泰的基础上达到心

诚,在心诚的基础上能“循理”,通过循理而达到与万物一体,顺生随性,在这个状态中获得心灵的愉

悦。

舞雩之乐源于《论语先进》中所说“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曾点给出的他的人生理

想,而孔夫子非常认同——吾与点也!在舞雩之中有一种非功利性的精神愉悦,可以理解为一种“诗意生

存”,是以自由与充实的面貌展现出的人的生存。朱熹对曾点的舞雩之乐作过如下解释:“曾点之学,盖

第1页/共 18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