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地区2024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答案

2024-04-01·20页·1.2 M

吉林地区普通高中 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

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贴好条形码。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相应区域作答,超出区域所写答案无效;在试卷上、草纸上答题无

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题3 分,共48 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1. 钱穆在《中国经济史纲》中指出:“从春秋到战国是中国史上变动最激烈之时期,经济方面主要是从贵

族御用工商及贵族私有的井田制而转变为后代的农工商兵的自由业,遂使战国时代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

新的面貌。”下面对战国“崭新的面貌”解读正确的是( )

A. 贵族政治已转化为官僚政治 B. 民营工商业完全取代“工商食官”

C. 华夏族与戎蛮夷狄完成民族交融形成汉族 D. 土地私有制逐步取代土地国有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应用于农业生产,井

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步步确立起来,D 项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标志官僚政治

取代贵族政治,排除A 项;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工商业的局面虽被打破,但民营工商业仍未取得主导

地位,排除B 项;汉族形成于汉朝建立后,排除C 项。故选D 项。

2. 汉文帝十二年三月诏令:“除关,无用传”,即诸侯国人到汉郡,汉郡之人到诸国,可自由通行而不需

要用通符。这就消弭了诸侯国人和汉民的法律身份差异,也意味着物资和人员在这两大区域之间可自由流

通了。汉文帝的这一措施( )

A. 使地方诸侯国和郡在法律地位上平等 B. 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C. 有利于强化天下统一的身份认同观念 D. 突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答案】C

【解析】

第1页/共 14页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的诏令消弭了诸侯国人与郡县人在法律身份

上的差异,即无论是诸侯国人还是郡县人都是统一的汉朝臣民,C 项正确;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地方王

国与郡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级的,共同隶属于中央政府,排除A 项;汉武帝时通过颁布“推恩令”等措施解

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B 项;中国古代一直奉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虽有时商业环境较

宽松,但说“突破”还谈不上,排除D 项。故选C 项。

3. 公元 626 年,唐太宗与大臣商议如何抑止盗贼,有谓用重刑禁之。太宗笑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

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由此可知当时( )

A. 社会治安问题非常严重 B. 政治决策带有民主色彩

C. 统治者奉行黄老无为的道家思想 D. 统治者有调整政策的愿望和要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唐太宗时期(中国)。从材料中可知,唐太宗与臣下商讨如何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是用重刑还是

从民生问题入手,说明统治者有解决现实问题、调整政策以维护统治的要求,D 项正确;唐太宗与大臣的

讨论中虽涉及“盗贼”问题,但不足以说明当时社会治安问题非常严重,排除A 项;从材料中看不到决策

中的制衡机制,体现不出民主色彩,排除B 项;西汉初期统治者奉行黄老无为的道家思想,唐朝主流思想

是儒家思想,排除C 项。故选D 项。

4. 佛教刚入中国时,被儒家批判为“无君无父”。但元代重编的 《敕修百丈清规》第一页就写着“大智寿

圣禅寺主持臣僧德辉奉敕重修”,用了“臣僧”二字,而且将称颂祷拜君主的《报恩章》置于供养佛祖的

《报本章》之前,代表着出家人彻底摆脱了不拜俗的戒条。这表明元朝时期( )

A. 佛教伦理中国化 B. 佛教成为国教 C. 佛教完成世俗化 D. 佛教儒学合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元朝(中国古代)。由题干可知,佛教刚传入中国时,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违背,而到元朝

时,本是佛教戒条的《敕修百丈清规》却体现了中国儒家的“忠君”思想,说明元朝时期的佛教已完成了

本土化或中国化,A 项正确。元朝时佛教地位虽然很高,但佛教并未被定位国教,排除B 项;宗教与世俗

是两个世界,没有宗教世俗化的问题,排除C 项;佛教和儒学的合一说的是宋明理学形成时期的现象,材

料并未提及,排除D 项。故选A 项。

第2页/共 14页

5. 明人王圻曾言:“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

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互市。”这反映了明朝( )

A. 奉行海禁政策下的朝贡贸易 B. 民间贸易从属于官方朝贡贸易

C. 注重发展与周边民族的 边疆贸易 D. 政府重视并主持对外贸易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朝(中国)。由题干中“非入贡即不许互市”可知,明朝,不向朝廷纳贡的不允许在中国进行

贸易,反映出民间贸易是以朝贡贸易为前提的,民间贸易从属于官方朝贡贸易,B 项正确;A 项说法本身

正确,但并不是材料本身反映的,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 项;材料说的是对外贸易,而不是与少数民族

的边疆贸易,排除C 项;D 项说法符合史实但也不是材料本身反映的,排除D 项。故选B 项。

6. 早在 1890 年,孙中山就曾写文章指出,中国“农桑不振”,应该效仿欧美国家,成立农会,以促进农业

技术的推广、研究。同时,清朝的一些地方官员,比如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也上奏折,请求成立农会。上

述材料表明( )

A. 组织和发动农民是实现农业近代化的根本

B. 变法图强成为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的共识

C. 民族危机加深有识之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D. 先进中国人对西方的学习停留在器物层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晚清(中国)。材料提及的是孙中山和张之洞等人对当时的中国如何发展农业的主张,实质上代

表的是有识之士对强国之路的探索,C 项正确;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应是发展生产力,排除A 项;材料只能

反映部分知识分子和官员对发展农业的认识,所以达成共识的说法不准确,排除B 项;农会是社会组织,

应是制度层面而不是器物层面了,排除D 项。故选C 项。

7.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强推近代族学,鼓励各地宗族用祭祀产业兴办近代初等小学。各省成

立督学视察制度,督导各地族学的建设。这些学校还是聘用私塾老师,课程也是四书五经。近代族学的兴

办( )

A. 说明中国乡村社会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 体现南京国民政府致力于教育近代化

C. 说明中国学校仍以儒学为主要教育内容

第3页/共 14页

D.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乡村初级教育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 年(中国)。近代族学以宗族组织为依托,兴办的是近代初等小学,所以客观上有

利于中国乡村教育的发展,D 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倡导兴办近代族学有利于教育近代化,是历史的进

步,不能说明宗法观念根深蒂固,排除A 项;从材料看不出国民政府兴办近代族学的宗旨和目的,排除B

项;材料只是提及中国部分乡村的学校教育内容仍是四书五经,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学校都是以儒学为主要

内容,排除C 项。故选D 项。

8. 1941年1 月皖南事变后,当时位于重庆的美国使馆给美国政府写了报告,认为这一事件是破坏抗战的举

动,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派特使居里到重庆进行交涉。此外,当时美国知名驻华记者斯诺和斯特朗也在美

国媒体上对皖南事件作了详细报道。这种形势( )

A. 有助于巩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 促使美国中断了对中国的军事援助

C. 有利于中共借助国际舆论进行斗争 D.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 1941 年的中国。根

据材料可知,皖南事变后,国际舆论谴责国民党,这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采取以斗争求团结的方法维护抗战

大业,C 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 1942 年初,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 项;中国抗战期间尤其是

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美国在军事上给予了中国大量援助,选B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 项;皖南事

变是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不利于抗日民族统一的巩固和扩大,排除D 项。故选C 项。

9. 1961 年,在刘少奇等人提议下,经毛泽东同意,中央重新成立了中央财经小组,由陈云任组长,陈云上

任后,第一项工作就是对 1962 年计划进行大幅度调整,采取关厂、并厂,缩小规模等办法调整工业,加

强农业,增加粮食生产。这些措施( )

A. 纠正了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B. 在我国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C. 致力于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 D. 是对“大跃进”运动的完全否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1961 年中国。根据所学可知,1959--1961 年是中国国民经济最困难时期,材料反映中央制

定了压缩工业产生、加强农业生产的计划,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C 项正

第4页/共 14页

确。这些措施有利于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改革开放时期才纠正了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家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未涉及工业体系,排除 B 项;“完全否

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0. 到 1993年3 月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同年 11 月召开的中

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议》均写入了“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市场经济”才在中国变成一个不敏感的词。这表明我国( )

A. 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思想解放和理论建设的成果显著

C. 民主法制逐步健全和完善 D.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议》均写入

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市场经济’才在中国变成一个不敏感的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解族了人们的思想,邓小

平理论进一步展,人们对新兴事物“市场经济”也逐步接受了,B 项正确;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是在 21 世纪初,排除A 项;民主法制的健全与完善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两个事件就能体现的,排

除C 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突破指的是 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增强国有企业活力,而不是建立

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问题,排除D 项。故选B 项。

11. 威尔斯的《世界史纲》记载,公元前 6500 年,苏美尔人开凿渠道引水肥田,他们逐渐成为精通水利的

工程师;他们有牛、驴、绵羊、山羊,但没有马;他们的土屋集聚而成城镇,他们还为自己的宗教兴建起

塔式的庙宇。由此可以判断两河流域( )

A. 已进入文明时代 B. 生产力出现飞跃

C. 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D. 诞生了最早的农耕文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根据

材料“他们有牛、驴、绵羊、山羊,但没有马;他们的土屋集聚而成城镇,他们还为自己的宗教兴建起塔

式的庙宇”可知,这一时期的苏美尔人已经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C 项正确;人类进入文明时

代的标志是国家的出现,材料中看不到阶级分化和国家的形成,排除A 项;材料中也未提及苏美尔人使用

什么样的生产工具,虽有水利技术但不足以说明生产力出现巨大飞跃,排除B 项;农业诞生于1 万年前,

但究竟最早诞生于何地迄今无定论,排除D 项。故选C 项。

第5页/共 14页

12. 早期罗马的统治权大部分事实上是集中在一个称作元老院的团体手中。元老院是一个指派的团体,在

早期它只从贵族中间指派;在有国王的时候,由国王指派;执政官掌权时,就由执政官指派。元老院的设

置( )

A. 开创了西方政治文明代议制的先河 B. 正式结束了古代罗马君主专制政体

C. 体现了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分权制衡 D. 说明早期罗马政体是贵族寡头政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罗马)。从材料中元老院成员“只从贵族中间指派”,而元老院又是罗马最高权力机构,可

以判断罗马是贵族掌权的寡头政治,D 项正确;早期罗马是共和政体但不是民主政体,而代议制是民主政

体,排除A 项;元老院设置时罗马还是王政时代,排除B 项;材料中看不出罗马政体中存在分权与制衡机

制,排除C 项。故选D 项。

13. 法国学者培尔问伏尔泰:“一个无神论的社会能否存活?”伏尔泰回答:“可以,如果他们都是哲学

家的话,但是世上少有哲学家。一个村庄,要想治理好就必须有宗教。如果不存在上帝,那就有必要创造

一个。”这说明( )

A. 启蒙运动确立了无神论的主导地位 B. 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统治被彻底推翻

C. 伏尔泰认识到宗教信仰的社会价值 D.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交锋非常激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法国)。从材料中的“如果不存在上帝,那就有必要创造一个”可以判断,伏尔泰认识到

一个社会需要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有利于社会稳定,C 项正确;神论主导地位的确立究竟起于何时没有定

论,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还没有对有神论造成最后一击,因为生物进化论还没有确立,排除A 项;法国

还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天主教会的统治还未推翻,排除B 项;材料只是提到了一个学者与伏尔泰在探讨

宗教问题,无法判断出法国学术界思想交锋激烈与否,排除D 项。故选C 项。

14. 材料说明当时的英国( )

第6页/共 14页

A. 木材价格始终保持平稳 B. 煤炭受市场的影响较大

C. 价格革命彰显较大威力 D. 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大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英国)。从示意图可知,木材价格的波动还是很大的,而煤炭价格波动较小,再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产能大大提高,物价会随之下降,从示意图可以看到 1800 年前后,木材和煤炭价

格有所下降,这应是工业革命的影响,D 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木材价格曲折上升,排除A 项;根据材

料信息,可知煤炭价格长时间稳定在 2-4 单位之间,在工业革命之后其价格在 4 单位左右,说明煤炭受市

场的影响较小,排除B 项;价格革命使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但煤炭价格波动并不大,可见价格革命对其影

响还是较小的,排除C 项。故选D 项。

15. 1948 年美国联邦政府的一项法案规定:联邦政府的经费 15%用于安置退伍军人。截止 1995 年,已有二

百二十五万退伍军人在法案资助下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五百六十万退伍军人进入技术学校接受职业培

训。该法案的实施( )

A. 旨在建立保障退伍军人的福利制度

B. 有助于培养一定数量“的中间阶层”

C. 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的重要表现

D. 致力于实现美国战时经济的转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第7页/共 14页

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材料中提及在联邦法案的帮助下大量退伍军人进入大学和技术学校接受

教育,可以培养高素质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有助于培养一定数量的“中间阶层”,B 项正确;福利制度是

一整套社会保障体系,是不可能通过一个法案就能建立起来的,排除A 项;题干中法案并不是针对经济方

面的,不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排除C 项;1948 年已经是二战结束后了,此时美国已不是战时经济了,

排除D 项。故选B 项。

16. 20 世纪 70-80 年代期间的中东地区,伊斯兰教规范着文化、石油,主宰着经济、阿以对抗,影响着政

治,而这些特点都与美苏冲突没有直接关系。事实上,面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挑战,石油价格的攀升和

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的仇视,两个超级大国常常回天乏力,束手无策。这说明( )

A. 美苏争霸下的两极格局逐步瓦解 B. 发展中国家力图建立国际新秩序

C. 国际秩序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D. 中东地区摆脱了美苏争霸的威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20 世纪 70-80 年代(亚洲)。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国家主宰着中东地区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而且美、苏也束手无策,这应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重要表现,C 项正确;阿拉伯世界的

做法可能会冲击两极格局,但不至于促使两极格局瓦解,排除A 项;材料中并未提及阿拉伯国家建立国际

新秩序的措施,排除B 项;在两极格局瓦解前,发展中国家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威胁,排除D 项。故选

C 项。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4 道小题,第17题16 分,第18题12 分,第19题12 分,第20

题12 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驿站是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方通信工具之一。

这是一种以“接力”方式传递物资和信息的方法。驿站在秦汉时期趋于成熟,设置了官方交通路线——驿

道,驿传为要政。到唐朝时,驿站已经广布全国各地,正如诗人岑参写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到了宋代,驿站已经发展出不同的等级,最高级的驿站可以充当“迎宾

馆”,招待来自四邻的国家使节。驿站的这个功能一直延续下去,除了提供设备,驿站在明朝还负责护送

外国使节。然而,中国古代的驿递体系虽然发达,但不向民间开放。从功能上来看,它完全是为军事、政

治和统治阶层服务,几乎不承担商业和社会功能。

——出自王笛著《碌碌有为:人、日常和文化》

材料二 民信局是专门传递民间邮件的服务组织,产生年代远远晚于驿站。民信局的出现填补了民间

通信的空白。近代以后,民信局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逐渐分布于中国各境。建立了遍及全国经济发

第8页/共 14页

达和较为发达地区的通信网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更快发展,民信局的弊端亦逐渐显露出来。“从整个国

家的观点来看,它却有一个严重的缺点,那就是它只发展了利益优厚的路线,而忽视了那些不敷开支的路

线”。鸦片战争后,西方的邮递形式大规模进入中国,据1907 年的统计,各口岸设立的的“客邮”达 76

所,这些“客邮”,不但侵我主权,而且,有些外国人从事走私活动,损害中国利益。所以,到晚清时

期,多种邮递方式并存,出现了“官办驿站既贪污腐败,又不传递商民邮件;民信局虽然活跃,但又各自

为政,过于分散;各国在华客邮既侵犯中国主权,又任意走私”的局面。这样,在建立国家邮政的呼声

中,“西方近代邮政始终作为一个成功的范本被反复引用,是中国改革传统邮政的范本”。20 世纪初,随

着中国近代邮政制度的确立,传统的驿站体系失去了价值遂被放弃。

——出自徐建国《赫德与近代中国邮政制度的确立和初步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驿站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邮递方式的新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答案】(1)历史悠久,成熟较早;范围广,形成全国体系;不断发展,形成不同的级别;政府主导,维

护统治;主要为政治和军事服务,不面向社会和民间;(答出3 点即可)

(2)新特征:面向民间的邮递服务组织兴起和发展;邮递形式多样化;具有半殖民地化特征;建立了近代

化的邮政制度;(答出2 点即可得满分)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近代工业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在欧美工业文明的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清末“新

政”的推动;(答出3 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古代。根据材料一“驿站在秦汉时期趋于成熟”可得出历史悠久,

成熟较早;根据材料一“到唐朝时,驿站已经广布全国各地”可得出范围广,形成全国体系;根据材料一

“到了宋代,驿站已经发展出不同的等级,最高级的驿站可以充当‘迎宾馆’,招待来自四邻的国家使

节”可得出不断发展,形成不同的级别;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驿递体系虽然发达,但不向民间开

放”“从功能上来看,它完全是为军事、政治和统治阶层服务,几乎不承担商业和社会功能”可得出政府

主导,维护统治;主要为政治和军事服务,不面向社会和民间。

【小问 2 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二“民信局是专门传递民

间邮件的服务组织,产生年代远远晚于驿站。民信局的出现填补了民间通信的空白”可得出面向民间的邮

递服务组织兴起和发展;根据材料二“到晚清时期,多种邮递方式并存”可得出邮递形式多样化;根据材

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的邮递形式大规模进入中国,……这些‘客邮’,不但侵我主权,而且,有些外

第9页/共 14页

国人从事走私活动,损害中国利益”可得出具有半殖民地化特征;根据材料二“20 世纪初,随着中国近代

邮政制度的确立,传统的驿站体系失去了价值遂被放弃”可得出建立了近代化的邮政制度。第二小问原

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文明的传入、城市化的发展及

政府的改革等方面分析。如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工业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在欧美工业文明的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

变迁;清末“新政”的推动。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欧洲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

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

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

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马克斯韦伯撰写了大量著作。韦伯和马克思都着迷于解释资本主

义怎样、为何在欧洲且只在欧洲得到发展,但是韦伯的解释却与马克思不同。韦伯没有像马克思那样集中

于“唯物主义”的解释,而是瞩目于西方价值和文化的方方面面,他尤其认为源自新教的理性主义和工作

伦理对资本主义的兴起至关重要。韦伯没有把他的西方的兴起的思想仅仅建立在研究西方的基础上,他实

际上还考察了中国和印度社会,把它们与欧洲比较,最终得出结论,至少这两个社会——实际上涵盖了所

有非欧洲社会——都缺少资本主义所必需的文化价值。

——【美】马立博《现代世界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资产阶级”活动的影响。

(2)提炼材料二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答案】(1)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欧洲资产阶级也传播

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原有的社会结构解体;资本主义也在缓慢地成长和

发展起来。(答出3 点即可)

(2)观点:文化价值是欧洲资本主义兴起至关重的因素。

说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确立了理性的主导地位,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

动力。科学革命破除了神学迷信,也为欧洲资本主义的技术革命提供理论基础。

结论:在坚持唯物史观统领的前提下,看待历史事件可以存在多元视角。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由材料“欧洲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

第 10页/共 14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