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ABJQqEggigQJIAABhCEQGACAKQkBGACAoGgAAMIAIAyQFABAA=}#}
{#{QQABJQqEggigQJIAABhCEQGACAKQkBGACAoGgAAMIAIAyQFABAA=}#}
{#{QQABJQqEggigQJIAABhCEQGACAKQkBGACAoGgAAMIAIAyQFABAA=}#}
{#{QQABJQqEggigQJIAABhCEQGACAKQkBGACAoGgAAMIAIAyQFABAA=}#}
{#{QQABJQqEggigQJIAABhCEQGACAKQkBGACAoGgAAMIAIAyQFABAA=}#}
{#{QQABJQqEggigQJIAABhCEQGACAKQkBGACAoGgAAMIAIAyQFABAA=}#}
{#{QQABJQqEggigQJIAABhCEQGACAKQkBGACAoGgAAMIAIAyQFABAA=}#}
{#{QQABJQqEggigQJIAABhCEQGACAKQkBGACAoGgAAMIAIAyQFABAA=}#}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A C A B D D A D D B C C B A
1.D【解析】据材料,陶寺遗址的南墙、东墙以及大型“王墓”、礼乐重器及高等级的夯
土建筑等发现,这些发现不仅证明了陶寺地区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也揭示
了当时社会可能存在较为严密的社会组织,D 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单一的陶寺遗址,无
法据此推断出多元一体,排除 A 项;陶寺遗址在山西,没在长江流域,排除 B 项;通过
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阶级分化,但无法看出“贫富分化加剧的发展趋势”,与材料主旨
不符,排除 C 项。
2.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由于息不是嫡长子而成为鲁国国君,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不符
合礼制,因此谧号为“隐公”,这说明鲁国保留了浓厚的宗法制传统,故选 C 项。A 项
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被削弱、治国理政方式发
生变化的信息,排除 BD 两项。
3.A【解析】唐朝以观察使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系统的形成,体现了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
是中央对地方州县加强管理的表现,A 项正确、D 项错误;材料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
能说明君主专制的加强,排除 B 项;地方行政系统的调整不是监察体系的完善,排除 C
项。
4.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强调加深对万物的探究和认识,与材
料“还要亲自到自然当中去体会种种景致,有了亲身体验的情感积累后,才能够下笔作
画”相近,反映了理学对绘画的影响,C 项正确;商品经济发展在绘画上的表现是民家
风情画的产生等,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绘画的题材,排除 B 项;
材料强调的是实践,而非理论,排除 D 项。
5.A【解析】明代沿海地区的大规模海防所城建设逐渐形成布局框架。材料呈现了明代各
防区海防所城总量示意图。这种海防布局反映出政府海防意识逐渐增强,其背后是明代
东南地区海疆形势严峻,A 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政府放松对海外贸易的限制,排除 B
项;材料并未反映出政府海防意识开始增强,排除 C 项;材料呈现的海防布局,不能反
映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即使是经济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海防城所也并非最多,
排除 D 项。
6.B【解析】四川大学师生连续发表宣言,利用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力量迫使省政府收回变
卖成都皇城地产成命,反映出社会舆论对时局产生了影响,B 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国
民政府与四川地方政府的关系,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大学师生结成了反封建统一战
线,排除 C 项;仅此一个事例不足以说明知识阶层主导了社会走向,排除 D 项。
7.D【解析】依据材料的时间信息及茂新厂“通过设在烟台的批发处扩大对东北地区的销
售”可知,茂新厂快速发展是因为 1904-1905 年日俄在我国东北交战,东北地区对面粉
的需求大幅增加这一市场因素,D 项正确;“奖励实业”政策和“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是长期的,是重要原因,不是直接原因,排除 A、C 两项;一战爆发于 1914 年,并非
1904-1905 年,排除 B 项。
历史(一中)答案 (第 1 页,共 4 页)
{#{QQABJQqEggigQJIAABhCEQGACAKQkBGACAoGgAAMIAIAyQFABAA=}#}
8.D【解析】据题意可知,抗战时期中共对地主、富农、私营企业主等社会群体的利益也
进行了维护,这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因此适
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D 项正确;工农苏维埃政权是在土地革命时期,与题意时间
不符,排除 A 项;这些措施主要是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并没有发生工作重心的
转移,排除 B 项;这些措施并不是在延续土地革命的路线,排除 C 项。
9.A【解析】据材料宣传画中“支援三线,建设祖国”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为三线建设,
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线建设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
会发展,故选 A 项;三线建设的指导方针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并非“备荒、备战、
为了现代化”,排除 B 项;三线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没有东北地区,排除 C 项;
三线建设主要出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战略布局考虑,并非生态建设战略布局考虑,排
除 D 项。
10.D【解析】由表格可知,1990—1996 年间,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发展较快,这表明 90
年代以来的市场化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故选 D 项;对外开放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一说
无法涵盖整个材料,且国有企业年均增长率是表格中各类企业中最低的,所以也不能说
对外开放增强了国有企业活力,排除 A 项:“初步显现”这一说法错误,因为公有制经
济从新中国成立就显现出了活力,排除 B 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于 1984 年,
排除 C 项。
11.D【解析】根据材料“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构成要素大多在苏美尔文明早期就已形
成”可知,原生文明指的是完全自主,没有受到其他文明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文明,材料
内容体现了苏美尔文明属于原生文明,D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然环境对苏美尔文明的
影响,A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苏美尔文明对其他区域的影响情况,也不能
得出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排除 B 项;材料未体现苏美尔文明的多元性,排除 C 项。
12.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500 年前后新航路开辟,率先开辟新航路的是西班牙和
葡萄牙,他们率先前往亚洲海域进行贸易,但随着西葡殖民霸权的衰落,他们前往亚洲
海域的船只数量下降,所以甲国应该是西班牙或者是葡萄牙;西葡殖民霸权衰落后,荷
兰兴起,所以荷兰前往亚洲的船只数量上升,但后来英国取代了荷兰的霸权地位,所以
荷兰的船只数量下降,英国的船只数量上升。综上所述可知,甲、乙、丙三国应该是葡
萄牙、荷兰、英国,B 项正确;ACD 项对应有误,排除。
13.C【解析】A 材料现象杜绝不了贪污。B 材料现象不能体现出政治民主的广泛性。C 每个
人只领取本职工作的工资,从事更多的其他工作,没有工资,体现了奉献精神。D 当时
的这种现象不是由于财政困难。
14.C【解析】据材料中“一批富有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具有民主、民族性质的奋
斗目标,和改造现行制度的设想与方案”可知,这一变化是指主张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可知,19 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当地社会生产力的不
断发展,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C 项正确;19 世纪中叶的反抗运
动属于旧式的反抗斗争,此时基本没有政党,到了 19 世纪末各殖民地和半殖民政党才
逐渐产生,但此时影响力也相对有限,不是主要原因,加之材料中还有涉及半殖民地地
区,排除 A 项;斗争救国方案的变化是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不属于原因范畴,排除 B
项;西方启蒙思想对民族民主运动有推动作用,但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 D 项。
历史(一中)答案 (第 2 页,共 4 页)
{#{QQABJQqEggigQJIAABhCEQGACAKQkBGACAoGgAAMIAIAyQ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