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北七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答案

2024-03-23·21页·2 M

扬州市2024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 页,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75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

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 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题,每题3 分,共计48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最符合题目要求。

1. 郑国子产参照夏、商、周三代之法令铸刑书,让百姓遵从郑令、野令,按照礼仪行事,从而彰显美德,

抑制邪恶。 子产铸刑书体现了( )

A. 轻视礼制的变革思想 B. 以刑促礼的治国路径

C. 由礼至德的治理方略 D. 礼主刑辅的基层教化

2. 汉初,国家以编制的户籍为主要依据,授予民众田宅,没有立户占有田宅是违法的。民众按照遗嘱获得

的田宅可以先行占有,到每年八月户口登记核查之日,必须立户并把所分田宅登记在户籍之上。这一举措

( )

A. 源于土地兼并严重 B. 便于国家赋役征发

C. 变革农业劳作方式 D. 健全基层里甲制度

3. 汉代士人在忠孝之间往往选择先忠后孝,到魏晋南朝时,士人忠君观念逐渐淡化,重孝道而忽视忠君,

形成了“孝先于忠”的观念。与士人忠孝观的转变密切相关的是( )

A. 选官注重孝廉 B.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

C. 门阀士族形成 D. 律令儒家化的推动

4. 下图反映的是宋代冬季无雪时,地方官府组织祈雪活动的区域分布。影响两宋祈雪活动区域分布出现差

异的因素是( )

第1页/共7页

A. 两宋经济上依赖南方 B. 南宋尊崇程朱理学

C. 南宋按田亩征收地税 D. 小麦种植区域扩展

5. 明中后期,除下层文人外,士大夫阶层中的一些人加入通俗文学的创作队伍中来。晚明时期,很多士大

夫还将“三言二拍”等市民小说摆到了床前案头。这些士大夫的行为促进了( )

A. 心学出现 B. 科举发展

C. 私家藏书 D. 文化下移

6. 同治初年,曾国藩主持重刻了王夫之的《船山遗书》,使之得以传遍海内。他亦十分关注魏源的著作,于

同治七年(1868 年)专折奏请以魏源入祀江南名宦祠。这表明曾国藩( )

A. 认同经世致用 B. 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C. 主张民主平等 D. 意在改变封建统治

7. 武昌起义爆发后,英美报刊均以更为务实审慎的态度向西方报道中国局势,并不多见关于“宪政”“共

和”等政府形式的讨论,而是注重分析南北割裂的局面,并表达出对孙中山政府实际治理能力的担忧。这

些报道反映出英美两国( )

A. 支持南方革命政府 B. 期望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C. 注重维护在华利益 D. 意图促成军阀割据局面

8. 下表是 1947-1949 年东北解放区地方流通券发行数额的大致统计。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发行额(单位:万元) 比上一年的增长率(%)

上 半

1947 2882032 76

下 半 10212606 254

第2页/共7页

上 半

32860127 222

1948 年

下 半

350000000 965

1949年 1206620000 245

A. 解放区的物价持续下降 B. 流通券发行额的增长率上升

C. 战场胜利缓解财政困难 D. 东北通货膨胀问题得以解决

9. 下图为 1972 年出版的年画《贫下中农的好医生》,描绘了一位女医生到社员家中出诊的场景。该画旨在

宣传( )

A. 社员卫生健康意识得到强化 B. 妇女积极投身精神文明建设

C. 社会主义医疗体系的优越性 D. 农业合作社的医疗保障完善

10. 1980年 12 月,谷牧副总理在全国第二次进出口工作会议上指出:“世界银行的一些专家在中国调查后,

写了一个考察报告,准备在征求我们意见后正式提出。我花了两个晚上仔细看了这份考察报告的摘要。他

们的意见很有参考价值。”这表明( )

A. 世界银行促成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

B. 中国深层次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

C. 国际贸易组织期待中国融入全球化

D. 中国重视对外部经验的参考和借鉴

第3页/共7页

11. 据考古学家研究,位于埃及和赫梯贸易线上的 城市麦吉多出土了许多象牙制品,象牙是经埃及从非洲引

入;其中一块象牙制品上雕刻了赫梯神灵和符号,而且雕刻技艺和艺术风格具有赫梯特征;这块象牙制品

原来归驻扎在麦吉多的埃及官吏所有。这一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

A. 希腊文化的中心东移 B. 波斯帝国的区域扩张

C. 古代区域文明的交流 D. 欧非贸易与文化传播

12. 9 世纪末,法兰西地区的宗教会议,多次号召封建主和武士不劫掠教会财产。到 11 世纪中叶,此号召在

欧洲其他地区得到推广,封建武士被要求去支持教会,每周三日落至周一日出期间停止一切争战。这反映

出西欧( )

A. 王权和教权的长期并立 B. 国王与教会冲突不断

C. 基督教会强化社会教化 D. 封建主义秩序的混乱

13. 美国内战爆发前,在妥协派议员的呼吁下,美国国会匆忙通过了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规定:禁止未来

制定任何宪法修正案授权国会废除或干涉各州的内部制度,包括奴隶制度。这一事件体现的是( )

A. 国会通过立法应对国家危机 B. 黑人公民权利得到承认

C. 英美法系强调国家权力制衡 D. 南北方的矛盾得以缓和

14. 据英国社会观察家亨利梅休统计,19 世纪上半叶伦敦每年煤炭消费量达 350 万吨,由此产生的燃煤

垃圾高达 90 万吨。他发现,伦敦垃圾承包商还要定期从纽卡斯尔和其他北部城镇搜集燃煤垃圾运往伦敦,

才能满足本地建筑市场的需求。垃圾承包商的活动说明伦敦( )

A. 城市建设的发展 B. 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C. 能源供给的改善 D. 煤炭利用效率低下

15. 卡德纳斯执政期间,成立了墨西哥夏季语言培训班,致力于在土著社区普及西班牙语,强化国民教育,

此外还建立了合作社与车间学校,推动土著社区工业化发展。这些措施( )

A. 阻碍了印加文化的独立发展 B. 强化印第安人的国家认同

C. 促成墨西哥基本实现工业化 D. 加速墨西哥的半殖民地化

16. 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颁布了以下法律。这些法律的 颁布( )

设立卡特尔局,对各类限制竞争的行为进行监督。将竞争自由同竞

《卡特尔法》 争

秩序二者联系起来,为市场竞争的有关各方规定了一个法律范围。

联邦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执行机关,负责调节货币流通和经济企业

《 联 邦 银 行

法》

信贷供给,“保卫货币”。

第4页/共7页

A. 推动社会结构变化 B. 力促市场良性运作

C. 适应欧盟发展需要 D. 强化贸易保护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其中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

20题1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承明制,除将明代的南直隶、陕西和湖广各一分为二,其他 12 个省级政区幅员基本不动。

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清代前中期,朝廷与省督抚的关系更加

紧密,省制更为有机地融入国家对全国疆域的整合与地方社会的治理机制之中。清末,在内忧外患的冲击

和压力下,清廷不得不整体上放松对各省督抚大员的控制,一些封疆大吏趁机掌握省级兵权和财权,呈现

省区逐渐疏离中枢的趋势。随着近代边疆危机日益加深,形势逼迫清政府对省区进行划设、调整与整合,

省制仍具有加强国家统一和国家领土安全的强大制度功能。

材料二 辛亥鼎易之后,各省实力派都督在清末离心潜伏的积累后乘机走上前台,分离态势日益明显。

皖系、直系、奉系轮流坐庄,地方军间各霸一方,省区力量取得主导地位,央地关系倒挂。省制变革在南

京国民政府时期仍未能得到解决,冯系、阎系、桂系等地方实力集团与蒋介石集团各为其利仍纷争不断,

亦不得其解。大革命面临严峻危机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在重要省区先后设立省委,是对省制的创造性运用。

抗日战争结束后,随着革命战争形势快速发展,东北、华北、中南等行政区先后在解放区建立起来,各自

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解放战争时期的区划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时期的最高发展

阶段,克服了近代省区位置失序的弊端,为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摘编自翁有为《近代中国之变轴:军阀话语建构、省制变革与国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省制建设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省制的演化历程。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省制变革的积极作用。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 世纪 30 年代初,国际范围内自由主义的失势也影响到中国知识界。 中国知识界掀起了一股谈

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热潮。知识界谈论和主张社会主义的人虽然不少,但真正像李大钊等人那样信仰社会

主义的并不多,其中就包括了胡适等一批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上发表了不少

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文章,希望当局能向苏联学习,迅速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他们看

到了苏联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却未能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施实际上是长期的渐进过程。1933

年初《东方杂志》的“新年梦想”征文中,虽然有 20 多篇文章不同程度表现出对社会主义的集体诉求,但

几乎没有一篇从学理的层面加以阐述的。与五四时期比较,30 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思想明星则寥寥无几。其

第5页/共7页

后,由于民族主义思潮高涨,30 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思潮逐渐趋向没落,并最终被掩盖于抗日战争的浪潮之

下。

——摘编自郑大华、谭庆辉《20 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 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简评 20 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实现工业化,必须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

集中起来,就需要一个周密翔实的计划。当时,朝鲜战争、国内剿匪和解放台湾的任务,也给新中国的经

济发展走向规定了一个有限的选择空间。“一五”时期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的 156 个工业项目,实际施

工的有 150 项,这些项目后来都成为我国工业的骨干企业。尽管新中国最初一段时间,照抄照搬了苏联的

一些建设和管理经验,但仍然是注意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有些方面还有所创造。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党领

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 98 家央企的核心部分,绝大多

数都是计划经济年代建成的。 陈云在谈到四个现代化如何实现时曾明确提出,“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技

术水平,应该来之于这些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水平的技术骨干。”如果以 1952 年和 1992 年作为计划经济

体制的起始和终止时间,那么,只要看看在这 40 年里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就会十分清楚在这个过程

中,计划经济体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摘编自朱佳木《正确认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坚定新中国的历史自信》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我国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贡献。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西方学者绘制的一幅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历史信息。

第6页/共7页

提取地图中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

成文。)

第7页/共7页

扬州市 2024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 页,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75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

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 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题,每题3 分,共计48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最符合题目要求。

1. 郑国子产参照夏、商、周三代之法令铸刑书,让百姓遵从郑令、野令,按照礼仪行事,从而彰显美德,

抑制邪恶。子产铸刑书体现了( )

A. 轻视礼制的变革思想 B. 以刑促礼的治国路径

C. 由礼至德的治理方略 D. 礼主刑辅的基层教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郑国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筑在金属器皿

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且按照礼仪行事,从而彰显美德,抑制邪恶,故子产铸刑书体现了

通过刑法来促进礼制的实现,B 项正确; “轻视礼制”与材料“按照礼仪行事”相矛盾,排除A 项;材料

并非体现由礼至德的治理方略,排除C 项;子产铸刑书体现的是刑主礼辅,排除D 项。故选B 项。

2. 汉初,国家以编制的户籍为主要依据,授予民众田宅,没有立户占有田宅是违法的。民众按照遗嘱获得

的田宅可以先行占有,到每年八月户口登记核查之日,必须立户并把所分田宅登记在户籍之上。这一举措

( )

A. 源于土地兼并严重 B. 便于国家赋役征发

C. 变革农业劳作方式 D. 健全基层里甲制度

【答案】B

第1页/共 14页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户籍制度是古代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

役的重要依据。通过将田宅登记在户籍之上,国家可以更方便地了解民众的土地和财产情况,从而更准确

地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B 项正确;土地兼并是指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的现象,在汉初并没有出

现这一现象,排除A 项;农业劳作方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所采取的劳动组织形式和作业方

法,材料中并没有提到与农业劳作方式相关的信息,排除C 项;里甲制度是明清时期的基层社会组织制

度,与汉初的情况不符,排除D 项。故选B 项。

3. 汉代士人在忠孝之间往往选择先忠后孝,到魏晋南朝时,士人忠君观念逐渐淡化,重孝道而忽视忠君,

形成了“孝先于忠”的观念。与士人忠孝观的转变密切相关的是( )

A. 选官注重孝廉 B.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

C. 门阀士族形成 D. 律令儒家化的推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汉代到魏晋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到魏晋南朝时期忠孝观念的变

化,主要是因为魏晋时期世家大族势力发展,门阀士族形成,更加强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利益,因

此更加注重孝道,C 项正确;魏晋时期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注重家世门第,排除 A 项;佛教和道教的

发展和忠孝观念变化关系不大,排除 B 项;律令儒家化和忠孝观念变化没有关系,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 下图反映的是宋代冬季无雪时,地方官府组织祈雪活动的区域分布。影响两宋祈雪活动区域分布出现差

异的因素是( )

第2页/共 14页

A. 两宋经济上依赖南方 B. 南宋尊崇程朱理学

C. 南宋按田亩征收地税 D. 小麦种植区域扩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两宋(中国)。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宋祈雪活动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而南宋祈雪活

动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南方地区;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小麦种植区域的扩展,小麦是北方的主要农作

物,对降雪的需求较大,因此北方地区祈雪活动较为频繁;随着南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小麦种植逐渐

扩展到南方地区,因此南方地区也开始出现祈雪活动,D 项正确;材料中北宋的祈雪活动主要在北方,不

能推出其经济依赖南方,排除A 项;材料中的祈雪活动与程朱理学无直接关系,排除B 项;北宋和南宋税

收制度差别不大,且税收制度的变化,与祈雪活动的区域分布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 项。故选D 项。

5. 明中后期,除下层文人外,士大夫阶层中的一些人加入通俗文学的创作队伍中来。晚明时期,很多士大

夫还将“三言二拍”等市民小说摆到了床前案头。这些士大夫的行为促进了( )

A. 心学出现 B. 科举发展

C. 私家藏书 D. 文化下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中后期(中国)。根据材料“士大夫阶层中的一些人加入通俗文学的创作队伍中来。”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崛起,他们对通俗文学的需求带动了文人士大夫参与到

通俗文学的创作中,促进文化下移,D 项正确;心学出现于宋朝,排除A 项;本题主旨为“明代市民文

第3页/共 14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