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质量监测-历史试题+答案

2024-03-03·14页·2 M

渝北中学2023—2024 学年(下)高三2 月月考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商族的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玄鸟卵而生,周族的始祖母姜嫄在

野外践“巨人迹”感而生弃。这些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某些特征。下

列文化中具有上述特征的是

A.龙山文化 B.良渚文化

C.二里头文化 D.仰韶文化

2.西周时期的社会伦理关系一般适用于同族和亲戚;春秋时期,社会伦理关系不仅

适用于宗族和亲戚,在血缘人伦外还增添了异邦、异族的“道路之人”。这一变化反

映出春秋时期

A.社会人员可自由流动 B.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C.儒家思想影响力扩大 D.地缘社会逐渐形成

3.据《岳麓秦简(三)》记载,秦王政二十五年,州陵县的癸、琐等人在移交罪犯时,

因徇私而被告发,州陵县守绾、丞越在审讯后判处癸、琐等人“赎黠”。监御史认为

判决不当,后经郡廷复审,对癸、琐的处罚不变,同时绾、越等人被追责而各赀罚一

盾。这表明秦国

A.法律制度细密严苛 B.司法审判程序繁复

C.官僚体制运转有序 D.基层治理体系完善

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共 11 页

4.研究表明,两汉时期人口总数大体在 5000 万上下波动,其峰值约为 5600 万;经三国到西

晋统一时期人口总数约 2000 万;到隋朝初年人口增长到 3500 万左右。从魏晋到隋初三百余年间

人口的回升,主要得益于

A.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B.南方地区的持续开发

C.南北对峙局面结束 D.均田制度的全面推行

5.唐代官僚体系中有“散官”与“职事官”之分:职事官“随才录用”而迁徙不定,

散官则有官阶而无实际职任,二者各有品阶高下之别。唐太宗“只取今日官品、人才

作等级”、授予关陇贵族功臣以高级散品,武则天时期也大幅提高科举入仕人员的散

官品阶。唐朝前期统治者的做法,意在

A.完善人才考选制度 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打击门阀士族势力 D.改变官吏冗滥现象

6.1125 年,宋使许亢宗奉命赴金,途经“契丹东寨”,记录道:“当契丹强盛时,虏

获异国人,则迁徙杂处于此……故此地杂诸国风俗。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不能相通

晓,则各为汉语以证,方能辨之。”这表明

A.通用语言具有重要作用 B.民族交往促进语言融合

C.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D.民族团结推动边疆稳定

7.晚清时期,投资者不论企业的经营状况,即依惯例享有获取固定利率的股息即“官

利”或“官息”的权利。1914 年北洋政府《公司条例》明确规定“(公司)开业前分

派利息于股东”,1929 年修订的公司法保留该项规定,将年利从最高六厘降为五厘。

这说明

A.官利制在近代中国有其合理性 B.官利是企业利润分配的一部分

C.近代工业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D.北洋政府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

历史试卷 第 2 页 共 11 页

8.下图为 1931 年《申报》刊登的某外国品牌汽车广告。这反映出当时

A.民族工商业受到了排挤 B.西方消费观念得到传播

C.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9.某一时期,中共中央审时度势,从革命老区抽调新闻、财经、公安等各方面的干

部力量,组织动员背年学生等组建了诸如“平津南下工作团”“冀鲁豫南下干部支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等随军干部队伍。这一重大举措应是施行于

A.抗战大反攻时期 B.全面内战爆发前夕

C.三军挺进中原时 D.三大战役胜利后

10.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国有、集体、民营、个体工商户和外资企业实行“多轨税

制”。从 1994 年起,国家将按所有制性质区分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为一个,税率

统一为 33%,与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相当。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形成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11.研究表明,古波斯地区羊毛纺织品众多,也是金银线与麻、毛混纺技术的源头。

萨珊朝(公元 224—651 年)末年,中国桑蚕丝织技术传到波斯,波斯人以粗丝辅以

金银线和宝石,采用斜纹组织和纬线起花,饰以精美的神话人物、动植物图案,是为

历史试卷 第 3 页 共 11 页

“波斯锦”。隋唐时期,波斯织锦技术传入中国。由此可知

A.中国与波斯的交往始于隋唐 B.丝路交通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

C.波斯锦凸显了中华文化风格 D.波斯毛纺织技术得到全面革新

12.14 世纪以来,拜占庭商人纷纷失去国外贸易市场,拜占庭金币的国际地位逐渐被

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金币所取代。传统的谷物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也大多沦人突厥人

和保加利亚人之手。造成上述局面的重要原因是

A.蒙古西征的影响 B.陆上丝绸之路的衰退

C.奥斯曼人的冲击 D.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13.孟德斯鸠指出,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

存在......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

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据此

推断,孟德斯鸠主张

A.加强君主专制 B.实施君主立宪制

C.建设民主共和 D.权力制衡的原则

14.下图是 1953 年苏联画家库克雷尼克创作的《片面的经济》漫画。其创作背景是

历史试卷 第 4 页 共 11 页

A.经济大危机蔓延

B.斯大林模式形成

C.两大阵营的对峙

D.法西斯侵略扩张

15.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减少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日美两国签订了多个限制

日本纺织品出口的协定,而随后日本彩电对美出口激增;在美国压力下,日本限制了

彩电出口,但此后日本汽车出口到美国的数量暴涨。该时期日美贸易情况()

A.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 B.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根本变化

C.说明了日本国内市场的扩大 D.奠定了国际合作的全新基础

历史试卷 第 5 页 共 11 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 小题,共 55 分。其中 16题 23分,17题 20分,18题 12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 分)

材料一

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是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身处其中的稷下先

生们留下了《管子》,内容包括反映黄老之学的《宙合》、阴阳家学说的《五行》、兵

家思想的《兵法》、儒家思想的《小称》、法家学说的《法禁》等篇。稷下先生们都有

人数相当多的弟子,又都喜欢辩论,比如孟子人称“好辩”,邹衍人称“谈天衍”。在

辩论中,各家思想相互诘难、相互影响。

——摘编自孙开泰《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与相互影响》

材料二

宋代民间有书院及依附于社区的家塾与社学。书院往往有自己的田产,或由官方

指拨,或由私人捐赠。书院即一家学派的讲论与传布的学术中心,不同学派的学者也

会访问他地的书院。书院不仅有言教以道问学,也有身教以尊德性。宋代书院,盛时

不下二百余所,其中颇有历数百千年还存在的著名书院,如朱熹主讲的白鹿洞书院,

陆九渊主讲的象山书院。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三

1884 年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点石斋画报》,到 1898 年终刊共发行 528 期,刊

出了 4600 余幅配有文字的手绘石印画。创刊之初,美查认为“画报盛行泰西,盖取

各馆新闻事迹之颖异者,皆为绘图缀说,以征阅者之信。俾乐观新闻者有以考证其事,

而茗余酒后,展卷玩赏,亦足以增色舞眉飞之乐”。学者将《点石斋画报》的图像分

历史试卷 第 6 页 共 11 页

为“战争凤云”“中外交涉”“声光电化”“舟车便利”“仁医济世”“租界印象”“西洋

奇闻”“文化娱乐”等类型。以下是摘选自《点石斋画报》的两幅作品及其配文。

兴办铁路

五月下旬,天津来信云,创办

铁路一节,朝廷业已允准,由大沽

至天津,先行试……将来逐渐推广,

各省通行,一如电线之四通八达,

上与下利赖无算,向不禁拭目俟之

矣。

(部分文字摘录)

迎迓李傅相

中日失和已有一年,各埠生意清

淡,故泰西各国从中劝和。特来电音

恳请傅相至东瀛议和。倭主派外务大

臣伊藤引舆迎迓。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1)阅读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稷下先生们传播思想的途径。(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书院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朱熹的文化贡献。(8

分)

历史试卷 第 7 页 共 11 页

(3)根据材料三概括《点石斋画报》的作品特色,并分析其史料价值。(11 分)

历史试卷 第 8 页 共 11 页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英国第一帝国开拓了广阔的市场,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和利润,但在美国革命中解

体了,这是对英国殖民体系的重大打击。恰在此时,工业革命在英国已开始起步。工

业革命的几十年间,既是英国确立全球经济霸权的时期,同时也是英国在自由主义指

导下重建帝国的时期。这一时期帝国重建的主旨之一,是将自由贸易强加于世界,从

而保证英国对世界贸易的控制。为实现这一目标,“炮舰外交”必不可少。1815年,

英国第二帝国出现了,殖民地数量也随之增加。19 世纪中叶前后,英国稳居世界头号

工业强国。与此同时,由于“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英国人以和平、渐进的方

式变革了自己的政治制度。但英国在它最强盛的时候就隐藏着严重的问题,1870 年后

就开始从绝对领先的地位上跌落下来。

——摘编自齐世荣等《15 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卷)》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

局。……1919年1 月,一战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建立起世界新秩序一一凡尔赛体

系。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

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法国陆军元帅福煦在听到和约内容后就作出了神奇的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

20 年休战。”

结果不到 20 年,凡尔赛体系就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

最终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

——摘自范主《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20 世纪后

半期的世界大部分时间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度过。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是在二

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基础上建立的。而后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

继并最终瓦解,但三大制度支柱依旧留存下来,关贸总协定后来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

与其他两大国际经济制度一起为当今世界经济正常运行提供基本的制度规范与保障。

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而传统发达国家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当前国际

政治经济秩序以及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安排已难以适应这一结构性转变,改革在

所难免。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政府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历史试卷 第 9 页 共 11 页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左凤荣等《世界百年大变局》

(1) 根据材料一,概括 19 世纪中叶前后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主要原因,

结合所学,列举 19 世纪 50 年代英国维护其“绝对领先的地位”的重要事件。(6分)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划时代的改变,简

析导致凡尔赛体系仅 20 年就“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6分)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制度支柱”。综合材料

一二三,分析“共同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合理性。(8分)

历史试卷 第 10 页 共 11 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