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Ⅴ)-语文试题+答案

2024-02-28·14页·1.1 M

河北省2024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V)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共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中国文论有古代和现代两大系统,概念(或曰“范畴”)也存在着两个系统。由于这两个系统风马牛不相

及,故而,作为理论筋骨的概念差异极大,很多概念几乎无法找到融通乃至对应的点。例如,作为古代文论重

要概念的“风骨”,现代文论就没有可以与之对应的概念,即便想找一个意涵相近的也很难。至于比兴、文气、

应感、气韵等,虽然与现代文论中的概念如隐喻、象征、性格、灵感、风格等意涵部分相近,但通约性也极差,

无法找到真正可以衔接的点。这就给人们整体性地认识与评价中国文论带来很大的困难,更为构建中国特色当

代文论话语体系带来了空前的挑战。

当下,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古代文论和现代文论已经是中国文论的两个传统,一个是古代文化造就的

古典传统,一个是“五四”以来引进的外来文化造就的现代传统。这两个传统之间没有血缘,不存在根本性的

传承关系,不仅不能通约,甚至还对立、冲突,主要是因为它们言说的文化背景不一样,面对的文学艺术形式

也不一样,因而体系不一样,概念不融通。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为中国文论的一个难题。

虽然古今文论是两种没有血缘关系的文论,但现代文论毕竟在中国存在了将近百年的时间,很多概念被长

期运用,已经有了一些根基,如艺术真实、艺术形象、典型、风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再加上 20 世纪

的西方文论概念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接受美学、叙事学、文学性等,都具备与中国古代文论融会的资本。

很多概念是可以互释的,它们能够共同作用于文学批评,推动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设。

中国文论要发展,真正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必须要实现古代文论和现代文论的融会。现代文论

是从外国直接拿来的,没有经过认真改造,直接派上用场,会有很多不适应。例如,今天我们再用阶级性的观

念评价古今文学作品会显得可笑,那是因为文学的美是超越阶级的,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诸如此类的概念理应

抛弃。同时,现代文论还有许多好的东西,如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主导作用,淡化作者的主导性,就是一种

科学的理论。中国古人说的“诗无达诂”,莎士比亚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都是接受

美学的观念。这说明,现代文论有许多合理的理论、概念。古代文论和现代文论是可以融会的,在经过完美的

融会之后,就会生成一种新的文论,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因此,古今文论的融会,一种重要的途

径就是概念的融会。

深入开展古代文论的理论研究,尤其要对它的概念进行现代阐释。理论研究要求学者以中西文化、文学的

宽广视野去阐释古代文论的概念,发掘它们可以与当下衔接的独特意义,并将之运用于现代文学创作和批评。

因为概念是理论的筋骨,抓住概念就抓住了最核心的理论。

现代文论已经成为另一种传统,即新的传统。这一传统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还是有些好的东西值得发扬,

比如文学性、陌生化、误读、语言批评、叙事学、阐释学等相对成熟的概念。对西方的概念,必须进行重新阐

释、改造,拿来适应中国理论意涵丰富、审美价值较高的概念,舍弃对中国文学批评与审美没有意义的概念。

就像南宋的严羽改造佛教的悟(顿悟、渐悟)成为妙悟、兴趣一样,把西方文论的理论、概念改造成为自己的

理论、概念。

自 20 世纪初以来,很多人都在努力,试图找出中西文论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如王国维试图通过对古雅

的研究,找出古雅与西方的优美、宏壮、形式美、艺术美、功利与非功利的关系;试图通过对境界的研究,探

究境界与西方的理想、写实、优美、宏壮、主观、客观之间的关系。因此,古雅和境界都成为现代文论概念。

钱锺书研究西晋陆机的“应感”,称“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际,来不可遏,去不可止”“已近后世‘神来’,

‘烟士披里纯’之说”。“烟士披里纯”即英文 inspiration 的音译,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灵感。无论王国维还

是钱锺书,对中西文论概念的研究并不是比较研究,而是互释,即让中西文论概念可以相互解释、相互申发。

因此,对中西文论概念的研究,互释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通过互释,着重发掘中西文论概念的可通约的理论内

涵,正视其不可通约的合理性存在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美美与共。

中国文论概念经历了一个奇特的古今之变。这种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伴随着中国文化发展的沧桑。

古代文论的价值是彰显了理论的民族性和审美的独特性,局限是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文学创作与批评;现代文

论的价值是紧跟现代世界的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试图与世界接轨,局限是民族特色不鲜明,创新性不足。这

说明,僵守古典和生吞活剥的拿来主义都不是正途。唯一的途径是让古今融会,通过概念的深入研究和中西互

释实现通约,从而实现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话语体系的目的。

(摘编自李健《中国文论概念的古今之变及其融会策略》)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文论有古今两大系统且差异巨大,因而概念无法融通甚至找不到衔接点,这对整体认识与评价中国文

论带来困难。

B.现代文论在中国存在已将近百年,其中很多概念被长期运用,有了一定的根基,已具备了与中国古代文论

融会的资本。

C.对中西文论概念的研究,王国维和钱锺书的方法不谋而合,他们发掘了中西文论概念的通约之处,试图找

出中西文论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

D.古代文论和现代文论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自身的局限性,古今融会才能实现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话语体

系的目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现代文论传统产生的文化背景和古代文论不同,它由“五四”以来引进的外来文化造就,并非传承自

古代。

B.因为文学的美超越阶级,所以用阶级性的观念评价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荒谬的,这种理念是糟粕,要及时

抛弃。

C.概念是理论的筋骨,抓住核心概念才能抓住最核心的理论,重新阐释古今文论的概念是建构中国当代文论

体系的关键。

D.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论概念经历了独一无二的古今之变,古代文论和现代文论只有融会发展,

才能实现美美与共。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中西文论都提到“节奏”,朱光潜论中国诗的节奏,集中讨论“顿”,英文诗通过“步”来表现轻重相间的

节奏,而法文诗用“顿”来表现略微停顿。

B.宗白华认为文艺复兴以来,近代艺术给予西洋美学以“生命表现”和“情感流露”等问题,而中国艺术的

绘画,则给中国画学以“气韵生动”“虚实”等问题。

C.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西概念融会的推动性著作,它激活了一些古代文论概念,使之具有现代意义,

朱光潜的《诗论》甚至构建了现代文论的话语体系。

D.古代文论的研究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已经取得不小的成就,郭绍虞等人开辟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

朱自清等人对“诗言志”“赋比兴”等范畴开展了深入研究。

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3 分)

A.

B.

C.

D.

5.论文发表时,一般会在正文前加一段摘要,以便读者迅速了解文章的关键内容。请为本文写一段摘要,简

要说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不超过 120 个字,格式不作要求。(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共 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张品成

晚饭时分,各家早已上灯。松明火在狭小的屋子里灿灿地燃亮。田野里蛙噪虫鸣,热浪裹挟蚊群,在浓黑

的夜幕里四处骚扰。

瘦小寻思要去祠堂里识字班听那穿长衫便服的红军官长讲学问道理,讲“天地人口手”……长衫先生的话

讲得十分在理,他疤胖不就是仗着能识文断字,能玩几分花样,才越发明火执仗地欺压咱穷苦人吗?这样,识

字就尤其重要了。识了字便能明白许多道理,再不是睁眼瞎糍粑团任人欺任人捏了。

瘦小一边想,一边就踏上那架子桥。

突然,瘦小听到前面什么地方喧响一片,扭头望去,晒坪方向通亮的一片火光。瘦小便疑惑了,他在桥帮

上站住,为好奇心驱使,于是反转身,急切切朝晒坪走去。

第一眼看见的便是疤胖那张恶脸。

疤胖被人五花大绑地捆缚在那棵古樟树上,周边围了许多人,举着火把,吵嚷一片。隐约看见几个汉子朝

疤胖喊叫,最响亮的是赤卫队队长老耿的大嗓门。

瘦小朝人群挤去,有人却扯住他。他回头看,认出是木崽。瘦小说:“这是做什么?”

木崽说:“做什么?开心的事情,轮到咱有事做了。瘦小,你要真是好汉,就用烂泥糊疤胖的脸!”

瘦小说:“到底是桩什么事?”

木崽晃晃头,朝那边一指:“你看!”

瘦小望去,老耿正抡了那厚重巴掌,在疤胖脸上造出一声脆响。随之,声音严厉地说:“好你个胆大劣绅,

你竟敢破坏红军的标语!”

疤胖可怜兮兮地嚅动嘴巴。

另一个汉子就吼道:“什么?!还说没有!你看!”汉子拿火把照照那标语,火光映着那粗笔大字。瘦小看

见那“土豪”的“豪”字周围一片泥糊,着实将那“豪”字完整封住。瘦小霎时明白了是桩什么事,可是那些

泥巴不是白天自己胡乱扔上墙去的吗?

汉子嚷道:“疤胖!你这黑心恶霸!你这不是成心戏弄红军赤卫队吗!打‘土豪’,咱要打的就是你!”

响起一片嚷“打”声,就有拳头雨点般朝疤胖身上擂去,又有痰涎飞泻到疤胖那丑陋的面孔上。那本来就

哭丧走样的面孔就更不成人样了,瘦小心里那复仇欲望拱动了一下。

这时,一只手从黑暗中探过来捏住瘦小的小手。那是木崽,他另一只手捧了大团稀泥。

“你瞄了他脸上那疤扔,试你眼力行不行。”木崽说。瘦小接过那泥,在掌心不断抓捏着,念头上来时,

却被另一种东西压下去,他弄不清那东西是什么……

瘦小惶然,但看到长衫的红军官长,他立刻镇定下来,手心一使劲,稀泥就全从指缝间挤出来。这情形让

木崽发觉,不由得瞪大惊疑的眼睛。瘦小却不理会,他从人缝里往前挤,挤到那穿长衫的红军官长面前。

那边汉子们还在拷打疤胖:“快说,是你不是?”

突然,听到身后有个细小的嗓音回答:“不是!”

众人回头,愣住,惊疑的目光都烙在瘦小脸上,四周顿时静了下来,只听得竹篾火把燃烧时“噼啪”的轻

微声响。穿长衫男人的眉毛紧拧在一起,突然又舒展开来,他和气地问瘦小:“瘦小,你说不是这土豪所为,

那是哪个?”

旁边有个汉子紧接着喊:“瘦小,你昏了脑壳吧?”瘦小对长衫男人说:“是我!”

众人又是一愣。木崽在人堆里喊:“瘦小,你发癫啦?”

瘦小不做理会,依然仰头望着高个长衫红军官长的那张脸,“是我!真的是我!”瘦小说,“晒谷时我觉得

烦腻无聊,就抠了田泥打那树疤。”他指了指疤胖身后,“有些就打歪了,不小心弄坏了标语。”

那边壮汉猛地顿了一下脚,“嘿!”他怨怨地朝瘦小喝了一声。

长衫男人俯下身,在瘦小耳边轻声笑了两声,说:“我答应过给你安个名的,我会给你个好名字!”

瘦小弄不懂这笑里话里的意味,他低着头,呆呆地看一块火光照亮的滚圆卵石,他听到长衫朝人喊:“把

人放了……大家去祠堂上课……”随之响起四散的脚步声。

众多的脚杆在瘦小眼前晃动,步子懒软,显出失望和扫兴。

木崽爷才要返身,却冷不丁听到崖边树林里蹦蹿出说话声。听听,听出是木崽和瘦小。木崽说:“你哑啦?

你哑了!你说话呀,你怎么做出那事?你不是在帮疤胖忙吗?”瘦小说:“我做错什么啦?我……”

木崽说:“你忘了是疤胖害死了你爹你娘还有你叔?……”瘦小说:“他该千刀万剐,可标语不是他涂的,

不能无中生有冤枉人……”木崽说:“疤胖不是常冤枉好人?那回他家少了只鸡,不是栽赃到你头上,把你一

顿死打?”瘦小说:“所以疤胖是坏人恶人……”木崽说:“反正你今晚不该吭声,让疤胖吃点苦头……”瘦小

说:“木崽,你让我也做疤胖那种坏人?”

木崽声音小下去:“你……你不恨疤胖……”

瘦小立即答道:“恨!恨得能吃他一钵肉……可……可我不想做他那样的坏人!”

声音哑下去,四周又归于平静。

到半夜暑气还未消散,星星却缀满了天空。

补记

两年后,红军撤离江西苏区开始长征。瘦小参加了少共国际师随队伍远征。过雪山草地,枪林弹雨,经历

无数战斗。一九四一年九月,在著名的百团大战中,瘦小消灭了三个鬼子,肉搏中被日本兵刺穿胸脯而牺牲。

烈士簿上,记下他的名字,这名字叫董真,这个“真”字,是那长衫红军官长为瘦小取的。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瘦小接过木崽递给的大团稀泥,在掌心不断抓捏着。“抓捏”这个细微的动作真实地刻画了他此时犹豫、

顾虑、矛盾的心理

B.村人们因为不能再对疤胖进行审判而显出失望和扫兴,内心也怀有对瘦小承认弄坏标语的事是自己所为的

疑惑和抱怨。

C.小说中的“长衫红军官长”有文化,有信仰;为人襟怀坦荡,做事实事求是;有勇有谋,履职尽责,是我

党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

D.本文属于革命题材的小说,以孩子的视角进行叙述,展现了血与火的年代里人性的挣扎与闪光,构思巧妙,

意旨深远。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以小题材写大时代,以小故事写大内涵,精选典型材料反映中国人民的情感与理性,这与《大战中的

插曲》中的艺术追求是一致的。

B.小说多处使用对比,如瘦小的诚实善良与疤胖的作恶多端,瘦小的清醒理智与木崽的意气用事;善与恶、

成熟与幼稚,映照之间突出了人物特征。

C.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句子简短而意味深长,“星星缀满了天空”一句,赞美了瘦小身上体现的美好人性

给世间带来的希望和光明。

D.小说中“红军”“土豪”“百团大战”等词语,都展现了战争时期复杂严峻的形势,富有时代气息,以此作

为背景叙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8.小说中有关审判疤胖的文字写出了瘦小的多重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选自张品成小说集《赤色小子》,书中的每篇小说后均附有“补记”,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本文“补记”

的作用。(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共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衣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民恃衣食,犹鱼之须水;国之恃民,如人之倚足。鱼无水,则不可

以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国失民,亦不可以治。先王知其如此,而给民衣食。

雕文刻镂伤于农事,锦绩蔡组害于女工。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工害则寒之源也。饥寒并至而欲禁人为盗,

是扬火而欲无炎,挠水而望其静,不可得也。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故建国者必务田蚕之实,弃

美丽之华。以谷帛为珍宝,比珠玉于粪土。何者?珠玉止于虚玩,而谷帛有实用也。假使天下瓦砾悉化为和璞,

砂石皆变为隋珠,如值水早之岁,琼粒之年,则壁不可以御寒,珠未可以充饥也。虽有夺日之鉴,代月之光,

归于无用也。何异画为西施,美而不可悦,刻作桃李,似而不可食也?衣之与食,唯生人之所由。

先王治国,有九年之储,可以备非常、救灾厄也。尧、汤之时,有十年之蓄,及遭九年洪水、七载大旱,

不闻饥馑相望、捐弃沟壑者,蓄积多故也。谷之所以不积者,在于游食者多而农人少故也。夫螟螣【注】秋生而

秋死,一时为灾而数年乏食。今一人耕而百人食之,其为螟螣,亦以甚矣!是以先王敬授民时,劝课农桑,省

游食之人,减徭役之费,则仓廪充实,颂声作矣。

(节选自《刘子贵农》,有删改)

【注】螟螣:蛀食禾苗的害虫。

材料二: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

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

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

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

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

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

殍。此甚可叹也!

(选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一夫之A力B 督之C 必尽其所D任E 一日之F用G 节之H 必量其所I入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比,指等同,与《过秦论》“度长絜大,比权量力”中的“比”的词义不相同。

B.值,指遇到,与《出师表》“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中的“值”的词义相同。

C.非常,指意外的情况,与《鸿门宴》“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非常”的用法不相同。

D.饥馑,泛指饥荒,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因之以饥馑”的“饥馑”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刘子认为雕琢刻镂妨碍农业生产,农事受损会使粮食歉收;绣彩织锦影响纺纱织布,纺织业受害会使百姓

受冻。

B.刘子认为不可御寒的和氏璧、不能充饥的隋珠,正如画中西施和雕刻的桃李一样,只能用来把玩却无实际

用途。

C.欧阳修认为如今的为官者鄙夷谈论农业,忽视农业发展,却把征收赋税当成重要的事,这是错误的做法。

D.材料二从“民无遗力”至“使不相困”一连五句,反复强调了“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施行王政的基础”

这一观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劝课农桑,省游食之人,减徭役之费,则仓廪充实,颂声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关于造成粮食短缺的原因,两则材料的认识有何不同?(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呀鹘行

杜甫

病鹘孤飞俗眼丑,每夜江边宿衰柳。

清秋落日已侧身,过雁归鸦错回首。

紧脑雄姿迷所向,疏翮稀毛不可状。

强神迷复皂雕前,俊才早在苍鹰上。

风涛飒飒寒山阴,熊罴欲蛰龙蛇深。

念尔此时有一掷,失声溅血非其心。

【注】此诗是诗人于大历三年(768)在公安时所作。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离开蜀地到荆楚一代的公

安县暂住。鹘:鸷鸟名,即隼。熊罴:熊和罴,皆为猛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二句交代了本诗的主要描写对象,一只孤单的病鹘,它在世俗人们的眼中十分丑陋,每夜孤单地宿于

江边的衰柳之上,隐隐包含悲凉之意。

B.日落时分,虽然病鹘歪斜着身子,但过往的大雁和归巢的乌鸦还是被病鹘吓得频频回首,侧面衬托出病鹘

虽病在外形,但仍有力气抓捕猎物。

C.五至八句通过对比写出病鹘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雄姿,羽毛稀疏得不可名状,之前它的威猛在苍鹰之上,现

在强打精神也无法飞到皂雕前面。

D.末尾四句描写此时风涛飒飒寒山阴沉,熊罴潜伏、龙蛇深藏,更衬托出病鹘垂垂病死之前的状态,想奋力

拼搏,但失声溅血,已无力回天。

16.有人说杜甫此诗实为自况之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病鹘”与诗人的相似之处。(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我国古代,统治者的智慧和决策将直接影响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________________”一句对统治者提出了告诫,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对统治者

提出忠告。

(2)《赤壁赋》中,正面描写客吹洞箫的声音凄切婉转、悲咽低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在写诗作词时常使用“千”或“万”这样的数字来描摹景物,以达到夸张的效果,从而增强艺术表

现力,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小题,共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美拉德”近期在穿搭界悄然走红,成为以棕色为主色调的穿搭风格的代名词。 A ,“美拉德反

应”得名于法国早期研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生物化学家路易美拉德,他偶然发现了氨基酸和糖的混合物在加

热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褐变。

美拉德反应是食物美妙的“颜色”和“香气”的重要来源。比如烤熟的面包的金黄色泽和煎熟的牛排的

香味,其实都源自于这个神奇的反应。如今,已经成为烹饪界和时尚界的重要参考指标。研究显示,人

体每天在饮食中摄入约 75 毫克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其中 30至 80可以被消化系统吸收,其余的会在细

胞和器官内积累。这些没有被吸收的产物会积聚在细胞内和细胞外的蛋白质、脂质和核酸上,触发高血糖和

高脂血症等病理变化。美拉德反应产物还会与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其他大分子上的氨基发生反应,导致血

管壁逐渐硬化。过量的美拉德反应产物会使人体受到侵害。因此, B 。注意合理控制高碳水、高热量

饮食和高温加工食品的摄入。同时,吸烟和久坐不动等生活习惯也会加速美拉德反应产物的产生和积累,可能

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皮肤老化。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8个

字。(4 分)

19.文中第二段标序号处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

变原意。(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 小题,共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

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

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

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地在水边玩耍了。

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有时疲倦

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地替祖父把路

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

嗾使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

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做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

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横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

“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地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

20.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

力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句子中的“如”与文中加点的“如”,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请你如实回答问题

C.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D.唐代有许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22.“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处B.处C.处D.处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介绍了他参与:乡村调解(评理)的经历。调解是由乡里的长老和

权威参加的,主持调解的乡绅总是以将双方骂一顿作为开始:“这简直是丢我们村子里脸的事!你们还不认了

错,回家去!”然后教训一番或者发一顿脾气,依着他认为“应当”的告诉他们。经过这一番“教化”,双方经

常就和解了。这种调解被称为“东方经验”。

材料二 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

的。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

量。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依法治国得到全面贯彻。有人认为,这些基于传统“东方经验”处理民间纠纷的“和

事佬”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就你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河北省 2024 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V)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号 1 2 3 4 6 7 10 11 12 15 21 22

答案 A C B B C B BEG C D B C D

1.A 【解析】“概念无法融通甚至找不到衔接点”错误。原文的表述为“很多概念几乎无法找到融通乃至对

应的点”,其中有限定词语“很多”“几乎”;另外,根据第七段钱锺书研究“应感”“神来”“烟士披里纯”可

知,古今文论有些概念是可以融通或有衔接点的。

2.C 【解析】“重新阐释古今文论的概念是建构中国当代文论体系的关键”表述错误,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

论话语体系的关键是古今文论的融会,而不是重新阐释古今文论的概念。

3. B 【解析】B 项,宗白华讨论的是美学和艺术问题,并非文本的中心话题“古今文论”。A 项,讲的是中

西文论对于“节奏”这个概念的阐释运用,有相通之处。符合文本第四段“古代文论和现代文论是可以融会的”

这一观点。C 项,符合中西文论可以融会这一观点。D 项,符合文本第五段“理论研究要求学者以中西文化、

文学的宽广视野去阐释古代文论的概念,发掘它们可以与当下衔接的独特意义,并将之运用于现代文学创作和

批评”这一观点。

4.B 【解析】 B 项,“古典传统造就中国古代文论”表述错误,原文的相关表述是中国古代文论“是古代文

化造就的古典传统”。

5.(6 分)文章指出了古今文论概念差异大且不能融通的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2 分)进而指

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即古今文论概念的互释能够作用于文学批评。(2 分)这一研究可以推动中国当代

文论话语体系建设,实现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话语体系的目的。(2 分)

【解析】摘要以提供文章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准确地概括说明全文的主要内容、目的、

方法、结论等信息。撰写论文摘要、需要对文本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把握要点,做到语意连贯、并且注意字数

的限制。文章开篇指出了古今文论概念差异大且不能融通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展示

意义。结合内容概括完整即可,

6.C 【解析】小说中并没有着力展现出长衫红军官长“有勇有谋”的形象。

7.B【解析】在是否要报复疤胖的问题上,瘦小与木崽的态度确实形成了对比,但这不是“成熟与幼稚”的

对比,木崽一开始并不了解疤胖是冤枉的,而且在瘦小解释原委之后,木崽也认可了他的做法

8.(5 分)看到疤胖被捆缚在古樟树上接受审判,他复仇的欲望被激起;想到弄坏标语的事是自己所为而冤

枉了疤胖,他觉得违背良心,心中有愧;看到长衫的红军官长,他镇定下来,理性战胜了仇恨,决定承认错

误,磊落做人;面对木崽的疑惑抱怨,他内心清醒而坚定。(每点1 分,答出4点5 分)

【解析】 “心理变化”类题目一般按照以下思路展开作答:首先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等切分层次;

本题要求针对“有关审判疤胖的文字”作答,所以首先就这段文字进行情节切分,可分为四个层次,即看到疤

胖被捆缚在古樟树上接受审判、想到弄坏标语的事是自己所为、看到长衫的红军官长、解释木崽对他的疑惑抱

怨。其次要抓住对推进情节或对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并进行提炼、概括,由

“瘦小心里那复仇欲望拱动了一下”,得出其此时的心情是有“复仇的欲望”;由“念头上来时,却被另一种东

西压下去”,得出此时其“心中有愧”;由“瘦小惶然,但看到长衫的红军官长,他立刻镇定下来”及其后来的

言行举止可知,此时瘦小“理性战胜了仇恨”“决定承认错误,磊落做人”;由“木崽,你让我也做疤胖那种坏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