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月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2024-02-18·8页·924.5 K

秘密2024年2月 17日 14:45前

重庆市2023-2024 学年(下)2 月月度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

【命题单位:重庆缙云教育联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全卷共4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 45 分)

1.西汉稳固边疆、开拓疆域的重要举措之一是

A.实行盐铁官营 B.设西域都护府 C.推行察举制度 D.尊崇儒家思想

2.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 世纪人类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完成者”。这三种思潮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卢梭的政治契约论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A. B. C. D.

3.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文化中以“蛋壳陶”为代表器物的是

A.大汶口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仰韶文化 D.龙山文化

4.传统观点认为,美国是挑起冷战的罪魁祸首。冷战结束后,有学者认为冷战是战后美苏双方采取强硬政

策的结果;还有学者认为,英国对冷战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此可知,关于冷战起源的认识

A.忽视了对意识形态斗争的研究

B.时代越近越能接近历史的真相

C.随着研究视野拓宽而趋于全面

D.只能有一种科学而合理的解释

5.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 2000 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高三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共 4 页

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6.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其

主要原因是

A.皇帝昏庸腐败 B.外戚宦官专权

C.黄巾军大起义 D.地方军阀割据

7.图反映的是江西省在某一时期所属行政区划,这一时期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8.1942 年 1 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 26 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资源

进行反法西斯战争,团结合作,绝不与敌人单独停战或媾和。这标志着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9.“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现象出现,其破坏的是

A.世装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

10.宋朝时,曲辕犁、踏犁、水力筒车、脚踏内翻车、秧马等适宜水田劳作的生产工具被大量使用。占城

稻被引进、改良和推广,双季稻、稻麦连作制也得到推广。这些做法

A.增强了南方经济的优势地位 B.促进了农业劳作方式转变

C.加快了南北方农业经济交流 D.推动了南稻北粟格局出现

11.占城稻自宋初引进后,至宋代中叶各地培植出许多新品种,生长期由原先的 150 天左右(清明时节插

秧要到 9 月上、中旬才成熟),缩短为 80 至 120 天。占城稻新品种的出现

A.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B.得益于铁犁牛耕技术的进步

C.推动了“不抑兼并”政策的出台 D.使经济重心完全南移至南方

12.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 官府手工业,

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13.1875 年,洋务派开始筹办海军,随后不光李鸿章从国外购买军舰,驻南京的南洋通商大臣以及福建和

广东两省的官员也相继从国外购买军舰。至甲午战前,全国至少建立起四支互不统属的海军舰队。这一状

高三历史试卷 第 2 页 共 4 页

A.实现了海军强国的目标 B.促成了民用企业的兴起

C.导致了地方割据的出现 D.埋下了甲午战败的隐患

14.有学者指出,全部的启蒙方案就是将理性思维运用于人脑中的阴暗区域,那里潜伏着威胁性的、分裂

性的力量,它们源自偏见、宗教、迷信、不可控制的以及无法想象的情感,源自一切使自主的个体失去自

我认知、自我控制的事物。这说明启蒙运动

A.驱散了人世间的黑暗 B.旨在增强人的自主性

C.指出了情感的复杂性 D.揭露了人性的阴暗面

15.中国古代古史系统一般以“三皇五帝”作为起点,但《史记》则跳过三皇,直接从五帝中的“黄帝”开始

写起,并称“学者多称五帝,尚(久远)矣”“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规范,严谨)”。这反映出司马迁

A.以儒家视角观察、研究历史 B.“重证求信”的治史原则

C.重视平民阶层对历史的影响 D.意在树立共同的国族认同

二、非选择题(满分 55 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 70 年代,洋务派就不断提出修建铁路的主张。1872 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

章借机提出“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

就无法用兵。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

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

——摘编自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 一八七八年,唐廷枢开办开平煤矿时,为了解决运输问题,建议修筑开平至北塘的铁路,由于

李鸿章的支持而获批准。旋因守旧派的反对,清政府又收回成命。唐廷枢被迫改为开挖运河,由于开挖运

河失败,再获批准。一八八一年六月,在英人金达指导下,铁路终于通车。

但守旧派又群起攻击,清政府进以“震动皇陵”、“伤害庄稼’为由下令查禁,经李鸿章多方努力,铁路

才得以保留。修一条九公里长的铁路,竟然几起几落,中国铁路产生之艰难,实难想象。

——摘编自李开第《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 2019 年中国高铁总里程突破 3 万公里,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营最繁忙的国家。

中国高铁行业的技术创新,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中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优化了出口贸易结构。

中国高铁“走出去”,使中国进入“新陆权”时代,由此必然带来世界海权与陆权格局的变迁,从而产生巨大

的地缘政治效应,同时还推动了沿线国家在核心价值同一性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形成彼此尊重、交融、互相学习的“朋友圈”与“文化圈’。

——摘编自徐飞《中国高铁的全球战略价值》

高三历史试卷 第 3 页 共 4 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主张修建铁路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铁路修建艰难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中国高铁迅速发展的意义。

17.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一切其他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罗马人将工商业看成卑贱的职业,那些在对外征服中获得巨额财富的高级官员和新兴骑士利

用一切机会扩大其地产。贵族依仗权势采用各种手段,加紧对小农土地的兼并。由于奴隶劳动排挤了自耕

农经济,无业游民进入城市,为大地产出售商品粮提供了市场。罗马共和国时期,出现了一种拥有数千犹

格土地的“拉蒂芬丁”型地产。

——摘编自隋竹丽《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农业结构的遽变》

材料二 客观地看,工厂主颁布严厉的规章制度,推行苛刻的工厂纪律,对工人实施规范化和制度化管

理,以强制其适应机器大生产方式,这一点值得肯定。历史学家艾什顿指出:“显然,如果 18 世纪的工人

在工作时拒绝服从统一的管理,那么就不会有工厂制,不会出现生产增长,因此,实际上也不会出现 19 世

纪那样的生活水平。”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古罗马“拉蒂芬丁”型地产形成的原因,指出与这种地产直接相关的农业劳

作方式。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围绕“工厂规章制度”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表述清晰)。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都城的变迁模式

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经历了从“长安时代”到“北京时代”的转

移。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迁的原

因。(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高三历史试卷 第 4 页 共 4 页

秘密2024年2月 17日 14:45前

重庆市 2023-2024 学年(下)2 月月度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答案及评分标准

【命题单位:重庆缙云教育联盟】

试卷视频讲解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 45 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A D C C B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B A A B

题号 13 14 15

答案 D B B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统治,B 项正确;A 项是经济

上的措施,排除;C 项是选官制度,排除;D 项是思想上的措施,排除。故选 B 项。

2.马克思主义主要有三个来源,分别是德国的古代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A 正

确;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并不构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排除 B、C、D。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蛋壳陶”属于精美的黑陶,它是龙山文化的代表性成就,故选 D;大汶口文化、河姆渡

文化、仰韶文化均没有“蛋壳陶”,故排除 ABC。

4.对冷战的认识,由“美国是挑起冷战的罪魁祸首”,到“冷战是战后美苏双方采取强硬政策的结果”和“英国对冷

战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说明对冷战起源的认识随着研究视野拓宽而趋于全面,故 C 项正确;冷战本身就是

体现了意识形态的斗争,故 A 项错误;B 项不符合史实,时代越近不一定越能接近历史的真相,故 B 错误;D.

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

5.结合所学,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而不是明太祖,C 项符合题意,C 项正确; 秦始皇首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政体,被后世沿用 2000 多年,A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唐太宗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分相权,相互监督

牵制,有利于皇权独尊,B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B 项;雍正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 项不符

合题意,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戚和宦官专权是东汉政治腐败的主要表现,也是其衰落的主要因素,B 正确;ACD 不

高三历史答案 第 1 页 共 4 页

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选 B。

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一级的行政区划是在唐朝时期出现的,B 选项符合题意。ACD 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8.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

项正确;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排除 A 项;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排除 B 项;1942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处于战争阶段,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

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禅让制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传袭制度,禅让制实际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选举首领制

度,而题干“天下为家”揭示的是世袭制,破坏了禅让制,B 项正确;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君王

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题干“天下为家”揭示的是世袭制,但不符合题意,A 项错误;分封制是

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明显与题干要求不符合,C 项错误;礼乐制是周代维护分封制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

可以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与

题干要求不符合,D 项错误。

10.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宋

朝时,曲辕犁、踏犁、水力筒车、脚踏内翻车、秧马等适宜水田劳作的生产工具被大量使用。占城稻被引进、

改良和推广,双季稻、稻麦连作等两作制也得到推广。”可知,宋朝时期,适合南方水田劳作的生产工具被大量

使用,占城稻被引进、改良和推广,双季稻、稻麦连作等两作制也得到推广,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增强了

南方经济的优势地位,A 项正确;农业劳作方式的变化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以偏概全,排除 B 项;材料描述

的信息是有关南方经济发展,未重点描述南北农业交流,排除 C 项;南稻北粟格局出现是在新石器时代,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1.宋代培植出许多生长期大大缩短的占城稻新品种,可以极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A 项正确;“铁犁牛耕技术”

不是占城稻新品种出现的原因,B 项错误;“不抑兼并”政策是宋代水稻改良和农业发展的背景,不是结果,C 项

错误;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与占城稻新品种的出现关系不大,D 项错误。

12.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由题目中的“秦常”、

郎中令、“少府”、“宗正”等官员的具体职能可知国事和家事并未完全分离,且维护的皇权的至高无上,故古代中

国政体具有“家国一体”“君权至上”的特征,B 项正确;“职分细化,各负其责”说的是这一制度的特点,并不是古

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排除 A 项;材料体现的是化国为家,君权至上,没有体现选贤举能,排除 C 项;材料未体

现官员众多,政务繁杂得相关内容,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3.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及地方官员筹建了四支互不统属的海军舰队,这样的局面导致四支海军

高三历史答案 第 2 页 共 4 页

各行其是,缺乏统一指挥,作战时不能协同支援,为甲午战败埋下了隐患,故选 D;洋务运动筹建海军,使清

政府海军初具规模,但并未达到“海军强国”的目标,故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筹建海军,与民用企业无关,故排

除 B;洋务运动筹建海军并未导致地方割据,故排除 C。

14.根据材料“全部的启蒙方案就是将理性思维运用于人脑中的阴暗区域”可知,启蒙运动就是运用理性把人脑中

的阴暗区域驱散,而“人脑中的阴暗区域”指的是“使自主的个体失去自我认知、自我控制的事物”,综上可知,启

蒙运动的目的是运用理性使人能够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即旨在增强人的自主性,B 项正确;启蒙运动为人类认识

世界提供了理性方法,不能说是驱散了人世间的黑暗,排除 A 项;材料的主旨不是指出情感的复杂性,而是强

调增强人的自主性,排除 C 项;启蒙运动有利于揭露了人性的阴暗面,最终为增强人的自主性服务,故 D 项不

是目的,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5.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跳过历史久远的三皇,并指出传统史学在介绍黄帝等五帝时不够规范、严谨等,

反映出司马迁“重证求信”的治史原则,B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司马迁以儒家视角观察、研究历史,A 项错误;

重视平民阶层对历史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司马迁意在树立共同的国族认同,D 项

错误。

二、非选择题(满分 55 分)

16.(1)提升用兵能力,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抵御俄国对西北的侵略;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军事渗透。

(2)顽周派的阻挠:缺少政府的支持;技术依赖西方;封建思想的阻碍。

(3)促进人口流通,刺激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升级,优化出口结构;推动世界格局改变,提升地缘政治影响力;

推动各国合作交融,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7.(1)原因:传统重农观念的影响;对外扩张的推动;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贵族政治的保障。

劳作方式:庄园式劳作。

(2)示例观点:规章制度的实施推动了经济发展。

论述:明确的规章制度是工厂制发展的产物。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机械化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发

挥机器的效能,充分发挥劳动者的潜力,从而促进生产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活水平。总之,规范

化和制度化的管理推动生产有序进行,使工厂制进一步发展。

18.长安和北京分别代表了中国历史前期和后期都城的典型,这种转变可称之为从“长安时代”到“北京时代”的转

移。从“长安时代”到“北京时代”的转换,意味着作为历史主要舞台的生态环境区域,从农牧交错带转移到沿海地

带。贯穿欧亚大陆的交通干线,由内陆的陆路向沿海的水路、海路移动,相比于受大陆生态环境极大制约的长

安,北京通过利用水运和海运,逐渐超越生态环境制约,显得更具优越性。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主要谷仓地区由华北平原向江南移动,长江下游成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产地,北京所处位

置使其能够直接通过人工大运河与长江下游的粮食产区连接。

高三历史答案 第 3 页 共 4 页

游牧地区出现了新的强大游牧民族,这些民族势力范围与北京相邻。非汉族政权主要据点由西北移到东北,与

农业地区主要政权据点的移动发生联动,从而使农牧两地区政权进行交流的主要舞台从中国大陆西北部的长安

移向了东北部的北京。

中国都城经历了从“长安时代”到“北京时代”的变迁模式,是由军事、经济、交通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三历史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