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联考高三考后提升卷01-语文试题+答案

2024-02-18·33页·2.8 M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一)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实施,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

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校内外教育相衔接的创新教育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研学旅行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方面有明显价值。随着国家相关政策

的陆续出台,中小学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成为研究热点。

研学旅行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明确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但由于

认识不到位,有些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只游不学,未达到教育目的。部分领导和教师认为研学旅行花费

时间,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计划,且容易使学生分心。还有教师认为开展研学旅行,只是为了应付相关教育

部门的检查。另有教师认为研学旅行类似于以往学校开展的春游、秋游活动,用于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

活。对研学旅行课程的性质、意义与价值认识不到位,影响了研学旅行的有效实施。

研学旅行虽已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但目前尚无教材,缺少连贯、系统的课程规划,研学旅行有

一定随意性。笔者对某市小学高段以及初、高中共 310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认为研学旅行存在如

表 1 所示问题。

表 1 研学旅行存在问题调查

存在问题 人数 百分比

研学课程内容不够丰富 193 63.90%

游与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125 41.40%

研学课程实施方式单一 55 18.20%

研学课程内容缺少吸引力 42 13.90%

从目前来看,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仍然以讲授为主,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其自主性与创造性没

有充分发挥出来。研学旅行课程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的研学指导教师在数量和质

量上均不能满足开展研学旅行的需求。研学基地的教师以当地的导游为主,对学生的指导停留在表层,教

育性不够。在评价方法方面,较多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

度、情感和体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由于研学旅行主题较多,评价内容需要根据不同主题进行建构,

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知识学习、意志品质和人际交往情况等进行评价,需要科学的

评价指标体系。(摘编自都琦蕾、焦芳芳《核心素养视域下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材料二: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进行科学评价的前提。研学旅行课程实

施评价指标包括准备要素、设计要素、过程要素、结果要素和反馈要素 5 个要素,不同的要素对应不同的

维度与关键评估点,在评价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时,5 个要素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其中,课程

评价是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的结果要素。拥有课程的结果要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这些信息主

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个体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研学导师的评价;二是关于课程的评价,

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者具有不同的决定价值,前者强调如何提高课程质量的决定,后者强调

是否继续使用课程的决定。如果把“课程”定义为“学生的经验”,课程评价就是对提供给学生的教育经验的

价值判断,主要评价这些教育经验是否富有教育性、挑战性和参与性,对于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否

合适、有益和安全。如果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的目标”,课程评价就是关注课程教育的学习效果,主要评

价这些学习效果是否与目标相符,如课程中学习的概念和技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学生是否

能利用学习到的内容,最大效益如何;学校是否沿用该课程的方案。

(摘编自郭璇瑄、史丽晶《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研究》)

材料三:

在“研学旅行在中国”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仪式上,几位嘉宾围绕“研学旅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发言。

甲(某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青少年长大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

程。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实践性、体验性,第二是群体性。研学旅行显著的特点是一个群体的外

出的实践、体验,这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个方式,一种途径。

乙(某文物部门负责人):游三孔,知天下。我们现在围绕研学旅行全面整合资源,针对学生推出了

成人礼、拜师礼、开笔礼、经典诵读、游圣地习六艺、寻根问祖、再现古代城市管理的晨钟暮鼓等以儒家

文化体验及国学教育为主的研学课程体系,不断打造研学旅行“曲阜模式”。

丙(某校校长):研学旅行,要把它作为课程来开发,把它当作一种没有校门、没有围墙、没有教室

的更广阔的课堂来开发,把它当作一种手段来运用,让学生在研学中去参与、去体验、去总结、去反思。

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来讲,主要是:1.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学校办学理念及育人目标,确立主题,使研学

旅行具有教育性。2.合理规划,保证它的系统性。3.强化管理,确保它的安全性。比如活动的方案及安全

预案、学生的意外伤害保险、研学旅行各环节的负责人及职责,这些必须做细,确保安全。4.自愿选择,

保证它的多样性。

(摘编自《研学旅行在中国 构建新教育新生态》,《中国教育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研学旅行是校内外教育衔接的创新活动,它把研究性学习和旅行相结合,不等同于以往开展的春游

秋游。

B.目前中小学已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在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同时,有一定的随

意性。

C.研学旅行课程重讲授,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某市超过 60%的学生认为研学课程内容不够

丰富。

D.无论是对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评价,还是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评价,都需要配有科学的评价指标

体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部分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只游不学,没有发挥重要的教育功能,这是对研学旅行课程意义与价值

认识不到位的表现。

B.要满足现如今开展研学旅行的需求,研学旅行课程的指导教师在数量上应当有所保证,在专业水平

上也应当有所提升

C.教师采用质性评价以外的方法,可以做到既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体验,又关

注学生能力的提高。

D.如果研学旅行的主题没有明确,学生就不能围绕主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还会影响教育性,也会影

响评价内容的建构。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表 1 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的一项是( )(3 分)

A.研学旅行几乎等同于春游、秋游及夏令营活动。

B.有的研学旅行就是到此一游、拍照打卡,浮光掠影,跑马观花。

C.现在普遍的研学变成了景点+课本,景点+作业。

D.我国的研学旅行是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兴起的一种新型课程方式,起步较晚。

4.根据材料内容,依次填入下面结构图处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课程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B.课程评价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C.课程实施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D.课程实施评价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5.当疫情慢慢消去后,各地研学旅行逐渐重启。学校准备组织高二学生到佛山某革命老区开展研学旅

行,为了避免出现材料一的“研学旅行存在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就研学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提出你的具

体建议。(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还魂草

巴金

敏,五年了,我没给你写过一个字。

然而今天在林那拿到你托他转给我的短笺。你的亲切的微笑浮现在我眼前,还是 那么生动,就像你

昨天才离开我似的。

傍晚,我离开林,匆匆赶回小镇。回到家里,半睡半醒地躺了好一会儿,直到一个 小女孩清脆的声

音从楼梯上送进来。

黎伯伯,你的信来了!孩子快乐地叫着。

她略带黑色的宽脸上闪耀着一对漆黑发亮的大眼珠,嘴带笑地张开,雪白的牙齿 露在外面。她把信

递给我后,小小的手伸起来指着她的浓黑头发,得意中略含一点羞 惭,说:你看,好不好?

一只红缎子扎的大蝴蝶伏在她的乌亮头发上,映着灯光发出炫目的光彩。

好看得很,我称赞道,哪个给你戴上的?妈妈,她笑了,黎伯伯,你给我——她抿着嘴笑,

不再说下去。

你说,黎伯伯给你做什么?

你给我讲个像还魂草那样好听的故事啊!

你还想听得哭起来吗?我笑说。敏,你该记得还魂草的故事,这是我们敬爱的一 个年长朋友根据

传说改编的。我第一次听到它时,还同你住在一起。我们被感动得许 久说不出话,默默地互相注视。这

个情景我至今还不能忘记。

敏,你的短笺我反复诵读。在你忙碌的生活中,还时时在打听我的消息。可是我 却像石人一样地沉

默了。我为这件事情感到惭愧。

我预备写一封信,告诉你我最近的生活情形,应该从什么地方写起呢?

我的书桌就放在窗前,窗上玻璃被炸弹全震破了,现在补上了几块,也留着几个空 洞。只要起一阵

风,大股的尘土就会灌进房里来。你看,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

昨天早晨,我又被利莎喜悦的声音唤醒了,秦家凤也来了。两个女孩年轻的笑脸 灿烂地发亮,把我

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她们表情有点相似,只是利莎 多一点稚气,秦家凤略带一点沉静的

大人气。此外,纯洁、善良、友爱等等,两张脸上都 有,而且同样充满朝气,好像早晨刚刚开放的花

朵。

利莎望着我,央求说:黎伯伯,给我们讲个故事罢。她又看看秦家凤说:秦姐姐, 你不是来听黎

伯伯讲故事吗?

我在利莎的头上轻轻敲了一下:就你一个人花样多。

黎伯伯,不是她一个人,我也是来听你讲故事的。秦家凤忙解释道。她亲密地看看利莎。

这时我忽然想起了还魂草的故事。故事里不是也有两个这样年纪的孩子么?他 们不也是这样亲密地

过着日子么?

起初她们听我讲两个孩子的友情,还以为我在拿她们开玩笑,后来跟着我的叙述 她们看见两个孩子

长成了,两颗热烈的心连结在一起,用同样的脚步,四处去找寻那个 普照万物、永不熄灭的明灯……她

们的笑容没有了,利莎的手被捏在秦家凤的手里。

我继续讲下去:在一个寒冷的夜里,在黑暗的荒山中,两人中的一个跌在岩石上受 了重伤。另一个

人用尽方法仍然不能挽救朋友的性命。那时据说有这样一种还魂草, 要用活人的热血培养,才会长成粗

大的叶子,可以用来救人。这个人找到了,他每天早 晚用自己的血来浇这棵草,救活了他的朋友。

敏,还魂草的故事已经加进了我的感情,我随讲随编,给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 局。我看见两张年

轻的脸上都笼罩着明澈无比的微笑,一股热气进了我的心中,我全 身都感到了温暖,我感激地微笑了。

敏,这封信对你是一个意外,对我更是。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血像一层雾在我的 想象中升上来。

我无处逃避。

炸弹在小镇上空刷刷落下时,我和利莎一家人正在川康银行的防空洞里。飞机盘 旋声,炸弹下落

声,然后便是震撼山岳似的霹雳巨响。举目四顾,眼前只有黑暗。我听见利莎担心地自言自语:

秦姐姐不晓得躲在哪儿?

她们一定在城里躲防空洞的。我安慰她。利莎默默地捏住我的手,她的手在微微颤动。听见解除警

报,她脸上还挂着愁云,低声说:黎伯伯,我们先到秦家去。

我拉着她的手走出银行,转眼便是横街,前面显得异常拥挤。街的右边高坡上,一排平屋变成了大堆

瓦砾,人们就站在坡上挖掘。利莎丢了我的手疯狂地往前跑去。我跟着她跑。那里原先有一棵枝叶繁茂的

大树,现在树上只剩下几根光秃的空枝,树下 连接地摊开两张草席,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

席子旁边,秦家凤的父亲埋着头在那里痛哭。一切的疑惑都是多余的了。死吞食 了那个垂着双辫的

瓜子脸的小姑娘和那个瘦弱的中年妇人。利莎鸣鸣地哭起来。

天色突然暗起来,太阳落到天外去了。

我们走上野草丛生的土坡,利莎的哭声停止了。她弯下身子,拔起一棵叶子粗大颜色碧绿的草,捏在

手里,出神凝视。

黎伯伯,这是什么草?

这是野草,我叫不出名字。

我要带它回去,拿针刺出手指头的血来培养它。她庄重自语道。

这种野草?有什么用?我惊奇地问。

那么这不是还魂草了。她失望地说。

黎伯伯,你给我找一根还魂草来,我会培养它,要我流多少血,我都不怕

她的脸颊上还留着泪痕,这个平时脸上永远带笑的孩子现在却有这么多的眼泪, 我不能再开口了,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有删改)

【注】《还魂草》写于 1941 年,以抗战时期大后方重庆为背景,是作者根据自己的 见闻创作的一

篇书信体小说。小说共六封信,本文节选自第一封和第五封。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小说中两个小女孩的笑多次出现,把我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 给故事增添了一抹亮

色。

B.盘旋的飞机、刷刷落下的炸弹、残破的窗户、弥漫的尘土,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 着的,这是战时

重庆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C.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画面触目惊心,强烈控诉了日军滥杀无 辜妇女儿童的暴行。

D.结尾处,不能再开口是因为利莎受到伤害,我悲愤难言;不能再写下去是因 为我对友人敏感到

惭愧自责,欲言又止。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黎伯伯给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故事新编中蕴含着作者对社会的思考。B.本文以自然、流畅的

语言,以及细致生动的描写,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B.通过我与敏的互诉心曲,情节由此逐步展开,叙述方式可谓别开生面。 D.小说虽然写的是小人物

的悲惨遭遇,但更容易唤起大众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

8.小说以还魂草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 分)

9.小说以书信的形式讲故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庄公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故晏子见公。公曰:

“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

以行其礼义也。汤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诛暴不避强,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

也。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今上无仁义之理,下无替罪诛暴之行,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

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足走千里,手裂兕虎,

任之以力,凌轹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今公自奋乎勇力,不

顾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身立威强,行本淫暴,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反圣王之德,而循灭

君之行,用此存者,婴未闻有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材料二: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

王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

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

《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

天下之民。”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

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

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

【注】汤,商汤,商朝的创建人。葛,葛伯,葛国的国君。葛国是商紧邻的小国。昆夷,周朝初

年的西戎国名。太王,周文王的祖父。獯鬻,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 分)

轻死以行礼 A 谓之勇 B 诛暴 C 不避强 D 谓之力 E 故勇力之 F 立也 G 以行其礼 H 义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义理,指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与儒家“仁政”的施政主张相通。

B.“旅”,指旅客,与《论语先进侍坐章》中“加之以师旅”的“旅”词义不同。

C.“安”为使动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知止以安人”的“安”用法相同。

D.衡行,“衡”通“横”,指恶人胡作非为,与“男儿本自重横行”中的“横”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晏子见齐庄公矜夸勇力,忽视道义,导致众多社会问题,于是有理有据地进谏,可见晏子关心国

政,且富有善于进谏的智慧和敢于直谏的勇气。

B.晏子具历史的纵向眼光,借古夏桀、商纣因残暴勇力,哪怕有推侈、大戏、费仲、恶来之类贤士,

也终至衰亡,讽今以警示君王须遵圣王之德。

C.孟子倡导的“交邻国有道”,仁德之君虽国强,也能达观地侍奉小国,不以强凌弱;智慧之君身处弱

势,能敬畏地侍奉大国,求生存发展之道。

D.从晏子与孟子观点来看,商汤既会用兵征伐,吞并他国,又能善待弱小国家,不恃强凌弱,两种行

为看似矛盾,其实统一于“仁”的思想根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

(2)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14.两文分别倡导怎样的“勇”,反对怎样的“勇”?(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注】

寒食寄郑起侍郎

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杨徽之与郑起二人均负诗名,同为五代后周的宰相范质所赏识,擢任台省之职。宋太祖代周称帝之

初,二人被贬为外官。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寒食后两日为清明,首联第一句“清明”后缀以“时节”二字,即将寒食包括在内;“山城”,点明诗

人出游的地点;“寂寂”,用叠词渲染周围的环境气氛。

B. 颔联二句二景,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如画家构图,色调淡雅,风物凄清,与“寂寂山城”相

呼应,较为直接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

C. 颈联即景抒情。“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酒薄”,暗示诗人心有愁绪,饮而无

味,不能成欢。

D. 尾联之妙,在以问句作结。诗人本有一腔心绪,喷涌欲出,这里以“向谁言”出之,仍不失为唱叹

之音,与全诗的基调和谐一致。

16. 请结合全诗分析颈联“易断魂”的原因。(6 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感叹“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是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意象之一,但有些文人在诗文中不爱直说“酒”,喜欢用酒的别称雅号或

与酒有关的器皿来指代“酒”,借此抒发丰富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走进四川博物院,《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正在展出。头戴斗笠,脚穿木屐,双

手撩起衣摆,展厅起点处明代朱之蕃所绘的苏轼像轴,让不少观众对苏轼有了直观印象。这是苏轼流放儋

州时的生活写照,尽管极其艰苦,他仍 ,以著书为乐。以《苏轼宦游图》为引,展览利用大量

文物、图像和诗文串联起苏轼人生中的亮点。陕西凤翔 是苏轼政治生涯的起点,他深入民间与百姓一起

抗旱救灾,著名的“喜雨亭”“凌虚台”皆有图文展示,生动直观。借助视频技术,西湖一角被“搬进”

展厅,苏轼两入杭州赈灾放粮、疏浚运河的故事娓娓道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了

解苏轼在密州惩治盗贼、整顿军政的事迹后,观众重读这首词,内心激荡,豪情 。( )

中年以后苏轼接连被贬,远至海南岛。四海飘零中,他进入创作高峰。展览展出了明代许光祚书《记承天

寺夜游》、清康熙款青花后赤壁赋笔筒等文物,苏轼影响之深远, 。展览还围绕苏轼的爱好

专设了一个单元,穿行在展厅中,看苏轼纵情山水、饮茶品酒、制作美食,琳琅满目的展品叙说着“此心

安处是吾乡”。

宋代四川的产业兴旺,催生了文化昌明、人才辈出的局面。本次特展将背景介绍贯穿始终,通过一件

件文物向观众揭示出苏轼成长的时代风貌,能够走近他丰盈的精神世界。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19.下列句子中的“让”与文中加点的“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之后,众兄弟让我为头领

B.公共场所不让吸烟。

C.事情发生太突然了,让他不知所措。

D.他让自行车给撞了。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B.“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C.“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口袋公园,顾名思义,指那些规模较小、形状多样,能巧妙利用城市中的边角空间, ,也为

群众活动提供更多便利的公园绿化场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绿色生活空间提出更多需

求,这些选址灵活、因地制宜的口袋公园正好可以弥补城市老城区、人口高密度区域等绿色空间不足、分

布不均衡等问题。

口袋公园虽小,却能“绣”出城市方寸之美,充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顺应新时代改善人

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在口袋公园建设上持续用力,下足“绣花”功夫,更好地满足

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绿色生活的期待。

口袋公园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其优劣的标准。从公园选址到规模大小,

再到设施配备、设计风格,都要充分考虑 ,如为老年人提供适老化设施, ,为上班一族

提供更多户外休息区等。在细节和功能上更多考虑便民性、实用性,满足居民休闲、健身、娱乐等需求。

在景观设计上,也可更加突出地域特点、历史文化等元素,注重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树木,优先选用乡土

植物等。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