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联考语文真题完全解读与考后提升

2024-02-18·35页·1.4 M

2024九省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解析+教材衔接+教学建议+真题关联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整体命题思路】

文本有两则材料,分别选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陈胜前《燕山—长城南北地

区史前文化的适应变迁》,属于信息类文本,涉及历史地理文化知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

核心价值,“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关联学习任务群“科学

与文化论著研习”“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可关联的高考阅读题有 2022 年全国乙卷实用类文

本。本次命题和以往高考题的区别为选择题增加了一个,主观题减少为一个,共 4 个选择题

加 1 个主观题,加大了对学生信息筛选提取比对推断能力的考查。

【文本解读思维导图】

解析:

1.A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科普学术著作类读物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概括能力

以及论证推断能力。

【选项分析】

A:

(1)、选项内容:从产生的时间先后来看,原始农业早于游牧型畜牧业,后者又早于放

养型畜牧业。

(2)、原文相关信息:材料一第 4 段:“萌生于原始农业的畜牧业,并不具备迁移特

征,属于放养型畜牧业,游牧型畜牧业(游牧业)则晚于放养型畜牧业。”

(3)、分析:原文是“游牧型畜牧 业 晚 于 放 养 型畜牧业”,选项变成了“游牧型畜牧

业”早于“放养型畜牧业”。曲解原意。

B:

(1)、选项内容:依赖步行的狩猎采集者在草原、沙漠、高原、极地都很难维持生计。

(2)、原文相关信息:材 料 二 第 2 段 :“ 沙 漠、高原、极地等并列为狩猎采集的边缘

环境”“ 狩猎采集者依赖步行是很难维持生计的” 。

(3)、分析:转述符合原文,正确。

C:

(1)、选项内容:对于游牧者来说,金属工具、纺织品和 粮食属于难以自给自足的生活

资料。

(2)、原文相关信息:材料二第 4 段“但游牧并不是一种完全自给自足的生计方式,而

是需要通过交换从农耕者那里获得金属工具、纺织品、粮食等必需生活资料。”

(3)、分析:转述符合原文,正确。

D:

(1)、选项内容:在驯化、种植大豆之前,燕山—长城南 北地区旱作农业系统尚未完全

建立。

(2)、原文相关信息:材料二第 4 段“正因为有大豆的种植,传统的旱作农业系统得以

完成。”

(3)、分析:转述符合原文,正确。

【失分点预判】信息筛选不全,比对不仔细,对各个选项的转述判断错误。

2.C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科普学术论著类读物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概括能

力,推断能力。

A:

(1)、选项内容:大兴安岭处于西辽河流域与欧亚大陆的草原地带之间,导致西辽河流

域不具备“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条件。

(2)、原文相关信息:对应材料一第 1 段:“中国境内属于游牧地带的范围很广,除了

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西辽河流域外,几乎北纬 40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地带也都可以

成为游牧民族的家园。”

(3)、分析:选项前半句曲解原意,后半句“导致西辽河流域不具备‘逐水草而居’的

游牧生活条件”强加因果。

B:

(1)、选项内容:全新世温暖期结束后气候普遍变得干冷,使得游牧业一经产生就从中

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扩散到整个欧亚草原。

(2)、原文相关信息:对应材料一第 2 段:“距 今 35003000 年欧亚大陆气候转入冷

期,正是冷期的出现,使得畜牧业在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方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并在

草原环境下发展为游牧方式。”

(3)、分析:选项“使得游牧业一经产生就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扩散到整个欧亚草

原”于文无据,曲解原意。

C:

(1)、选项内容:北美西北海岸印第安人突破了“两小时步行圈”内资源的承载力的限

制,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复杂社会。

(2)、原文相关信息:对应材料二第 1 段:“狩猎采集者步行的活动范围大多在两小时

步行圈内,一旦人群的规模超过了这个范围内资源的承载力,就会导致饥荒……海岸地带则

拥有季节规律不同于陆生资源的水生资源,且有舟楫之便,有条件聚集大量人口,能够形成

如北美西北海岸印第安人那样的复杂社会。”

(3)、分析:选项转述与推论和原文意思相符合,正确。

D:

(1)、选项内容:黍比粟更适应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干旱与寒冷的环境,因此这一地区

的游牧者从农耕者那里换取粮食时更看重黍。

(2)、原文相关信息:对应材料二第 4 段:“这一地区种植的作物以黍、粟为主,尤以

黍为重因为黍比粟更适应干旱与寒冷的环境。

(3)、分析:选项“因此这一地区的游牧者从农耕者那里换取粮食时更看重黍”于文无

据。

【失分点预判】信息筛选不全,比对不仔细,对各个选项的转述推断判断错误。

3.B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科普学术论著类读物的论点、论据、论证的理解分析

能力。

【选项分析】

A:

(1)、选项内容:《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随畜牧而转移, ……然亦各有分

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2)、分析:描述的是畜牧业的生活方式。

B:

(1)、选项内容: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距今 3000 年左右的一处遗址中,考古学家既发

现了大量牛羊骨骼,也发现了不少农具。

(2)、分析:选项内容符合材料一关于游牧业“交错带”“气候”“控制牲畜”等特征描

述。

C:

(1)、选项内容:降雨量的等值线不能证明游牧业的起源,可以作为观察农耕文明与游

牧文明交叉地带的现象的材料。

(2)、分析:降雨量的等值线不能证明游牧业的起源,可以作为观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

明交叉地带的现象的材料。

D:

(1)、选项内容:《辽史地理志》记载,辽上京一带为“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

海,……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

(2)、分析:辽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情况,与题干谈及的“起源”关系不

大。

原文信息:材料一涉及游牧业起源的观点有第 1、2 段谈 及的地域 气候条件,第 3 段的

“交错带”,第 4 段“迁移是游牧生活的基本特征”“驯化马匹,发明控制牲畜行动、适应频

繁迁徙的用具,是摆脱定居农业,迈向游牧生涯的关键”。

【失分点预判】不能准确概括材料一关于游牧业起源的相关观点,或以偏概全,用其中

某一个特点对应选项内容就做出错误判断。

【13 题可关联课标理念】

发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

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

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可关联高考真题举例】

近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和老高考“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选项的设置。

【可关联教材内容】

教材“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建议】

加强学生信息筛选、信息比对及推断能力的训练,训练学生的文本转述能力。在二轮复

习阶段每周至少保证一套题的训练量。

4.D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科普学术论著类读物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概括能

力,推断能力,以及读图能力。

【选项分析】

A:

(1)、选项内容:文化 I 存续期内大部分时间里气温偏暖。

(2)、原文相关信息:对 应 材 料 一 第 2 段 :“ 距 今 35003000 年欧亚大陆气候转入

冷期,正是冷期的出现。”

(3)、分析:文化 I 时间段不属于冷期,气温偏暖,表述正确。

B:

(1)、选项内容: 文化 I 存续期内传统的旱作农业系统尚未完成。

(2)、原文相关信息:对应材料二第 4 段:“1100 年左右,燕 山—长城南北地区则可能

是最早驯化、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正因为有大豆的种植,传统的旱作农业系统得以完

成。”

(3)、分析:文 化 I 存 续 期 还 不 到 1100 年左右,传统的旱作农业尚未完成,表述正

确。

C:

(1)、选项内容:文化存续期内存在着劳动力的分化。

(2)、原文相关信息:对应材料二第 4 段:“畜牧意味着社会中进行农耕和负责放牧的

劳动力的分化。”

(3)、分析:文化存续期存在劳动力的分化。

D:

(1)、选项内容:文化存续期内人们主要利用草原环境维持生计。

(2)、原文相关信息:对应材料二第 4 段“燕山—长城南北地区生计方式的分化不仅表

现为农牧并重的经济与游牧业的产生。”

(3)、分析:文化存续期属于“农牧并重”。

【失分点预判】无法将图表与原文内容关联,并仔细对比,从而判断错误。

【可关联课标理念】

发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

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

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可关联高考真题举例】2022 年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第 4 题。

【可关联教材内容】

教材“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科学与

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建议】

在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时,加强对图文转换、图表转换的复习,运用高考真题进行能

力提升训练。

5.答案:

气候波动:欧亚大陆转入冷期,推动与原始农业结合的放养型畜牧业产生;农牧交

错带的环境敏感性:容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转变其自然带属性;马的驯化与马具的发明:

人类对马的利用,使畜牧业进一步与原始农业分离,成为游牧型畜牧业。

【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

情给分。

【命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类文本的信息筛选、提炼、概括能力,根据两则材料概括“欧亚大

陆游牧业的产生因素”。

【解析】

根据文本解读思维导图,可以提炼出“气候波动”“农牧交错带”“马的驯化”等因素对

欧亚大陆游牧业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失分点预判】因素概括不全,表述不够准确。

【可关联课标理念】

发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

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

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可关联高考真题举例】

概括题是信息类文本的常规题,如 2022 年全国甲卷第 6 题概括“杂交水稻培育的成功的

意义”。

【可关联教材内容】

教材“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科学与

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建议】

平时阅读教学多训练学生信息筛选、提炼、概括能力,高三复习对各类论述文本、信息

文本做思维导图的概括能力训练。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7 分)

【整体命题思路】

文本选自《范小青短篇小说精选集:人间信息(1991 年—1997 年第 2 辑)》。课程标准指

出,学生需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

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

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从教材角度来看,如必修下册《林教头风雪山

神庙》《促织》中都有多处细节对下文情节的发展具有暗示作用。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老人与海》(节选)中全知视角和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的转换,选择性必修下册《氓》中也

有女子对男子一系列称呼的变换。可关联的高考阅读题有 2017 年全国卷《窗子以外》。

作者介绍:

范小青,女,江苏省苏州市人,1978 年初考入苏州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留校担任文

艺理论教学工作。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裤裆巷风流记》《费家有

女》《城市之光》等,文集《范小青文集》等;散文随笔《花开花落的季节》《中国当代文学

百家--范小青散文精选集》等。

文本分析:

范小青《牵手》一文引领学生走进日常生活,用自然而平静的目光打量现实中的一切,

《牵手》中的刘主任自己已经失明还热情地为曾明疏导,仍积极、乐观地生活。然后将一个

物语的世界说给学生听,让学生从中体会世界的真相。

6.D

【命题思路】考查整体感知、信息提取、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等内容。

【选项分析】

A 项,曾明主动给电视台主持人打热线电话是因为“金属板翻倒在地”引发的“争议”,

他觉得凡事总有个道理,想给电视台打电话诉说心中的不快,不能说此时“他已经意识到自

己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

B 项,选项说“刘主任并没有改变自己调解纠纷时的惯常做法”,从原文来看,刘主任日

常调解是对双方进行现场劝导,而面对曾明,他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

C 项,小说的基调虽然略显哀伤,但小说的主题确是温暖向上的,并不是选项说的对于

痛苦的思考。

【可关联高考真题举例】

2022 新高考卷《到橘子林去》第 6 题,C 选项:赶大车的人让“我”感到可亲近、可

信任,除了他们“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还因为他们为抗战作出了贡献。

【教学建议】

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以及纪实文学、书信等作品的基本特征、一般体例和主要

艺术手法,培养基本的阅读能力,加强审题能力训练。

7.D

【命题思路】考查整体感知、信息提取、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等内容。

【选项分析】

本题属于本套题中争议点最大的一题,老师们的观点很可能不同,这里提供两种观点大

家探讨。

选项说“小说语言平实、质朴、简洁”,文中有多处对话细节,语言描写比较仔细,说

不上“简洁”。

“这种语言风格体现着作者对盲人世界的认识,看似平淡,实则很有韵味”错误,文

本展现出的作者对盲人世界的理解是丰富而深沉的,有点像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看似平

淡,实则暗流涌动,用“韵味”来说不太恰当。

【失分点预判】

估计会有部分同学选 B,B 项说小说通过偶发事件,具体展现了“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

去”的现实问题,这算不算过度解读呢?老师与学生可以一起讨论。

【可关联高考真题举例】

2021 年全国乙卷《秦琼卖马》第 7 题:小说语言比较独特,用语考究,古朴典雅,对话

不用日常口语,有种舞台味道,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极为相符。

【教学建议】

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以及纪实文学、书信等作品的基本特征、一般体例和主要

艺术手法,培养基本的阅读能力,加强审题能力训练。

8.解析:

刘主任说:“我……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曾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

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后,做梦吗?”“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梦,这是事实

呀。”“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

的失明更痛苦?”“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刘主任说:“我已经听到了你的脚步声。”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

【命题思路】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细节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解析】

刘主任说:“我在……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此处,刘主任好一阵没有说

话,如果刘主任看得见,曾明进办公室他就应该知道曾明的情况,看出曾明是盲人。曾明

愣了一下,摇了摇头。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后,做梦吗?”对于曾明摇头的动作,

如果刘主任看得见,他就不会追问了。“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梦,这是事实呀。”对于

“盲人不做梦”这个事实刘主任非常肯定。“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

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此

处,可以推断刘主任想表达自己也是盲人,而且还是先天失明。刘主任说:“我已经听到

了你的脚步声。”盲人看不见,但对声音特别敏感。如果刘主任是正常人,他应该是说看到曾

明。

【失分点预判】学生概括不完整,语言不够简练。

【可关联课标理念】

在理解语言时,能提取和概括主要信息,分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能利用获得的信

息解决实际问题。在表达时,能做到观点明确、内容完整、结构清楚。能运用书面语言传达

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可关联高考真题举例】

2022 年新高考卷《到橘子林去》(李广田)第 9 题: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

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6 分)

【可关联教材内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如林冲刚到草料场,“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说明

矛盾冲突的浪头开始涌起;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着紧张气氛在逐渐增浓;怒杀仇

敌前,那雪“越下得紧了”,气氛便推向了极致。

【教学建议】

“引导教学”是高考命题应坚持的重要原则。高考试题与教材的衔接主要有三种基本形

式:一是直接考查教材和教学中的基本知识,这是早年较多采用的一种方式;二是以基础阅

读所获得的能力为考查重点设题,也就是所说的材料在课外,能力在课内;三是与教材相关

联,有时也以教材知识作为答题的参照,这是采用得比较多的一种形式。教师应深研语文课

标,熟悉统编教材,了解所教学情,勤做高考试卷,把握高考方向,才能在备考中,设定出

最科学的复习方向。在今后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更加注重真正读懂文本,少些套路式

教学,能够因文解题、因境解题,坚持基础性和开放性并行。

9.答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