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高考仿真卷(一)-语文试题+答案

2024-01-20·11页·667 K

广西名校2024届新高考高三仿真卷(一)

语 文

本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在 5G、AI、物联网、大数据、VR 等领域持续发力,促进措施接续出

台,进一步丰富拓展 5G 应用场景。以 5G 为代表的各类数智应用已逐步融入各领域,智

慧生活已来到我们身边。

_________

“以往,上下班高峰期,总是人多车少,公交要等很久。”福建厦门市民李红告诉

记者,近期,高峰时公交车频次增多,等车时间明显缩短。

“聪明的车开上智慧的路。”据厦门鹭城巴士集团有限公司品牌服务中心负责人董

丹丹介绍,厦门公交集团联合福建移动打造 5G智慧“公交大脑”,为 3500 多辆公交车

装上“5G 安全节能智慧诱导系统”,实现“5G 智慧公交”规模化运营。

根据平台“流量、流时、流向”实时分析,厦门公交在上下班高峰期人流密集区域智慧

投放“区间灵活公交”450 余辆,改变此前固定线路、固定班次模式,实现“人多车多、

人少车少”高效运营。

新技术助力,不但提高出行效率,还提升了市民乘车体验。同时,新技术也给市民

生活带来了新方便。

_________

走进莫高窟第 285窟 1:1 复制洞窟,戴上AR 眼镜,以九色鹿为原型的数字导览员

“敦敦”数智形象正将游客带入 1400 多年前的西魏时期。

古典华丽的穹顶,五彩斑斓的彩绘壁画,在 5G与AR 技术结合运用下,洞窟立体重

现在游客眼前。在“敦敦”引领下,真实世界和数智世界相互交融,眼镜里原来静态的

壁画“活”了起来。

今年1 月,由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等机构联合研发的“敦煌AR 智能导

览”系统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敦煌艺术展中投入使用,备受游客追捧。AR 眼镜结合AI

引擎、图片识别、3D 场景展陈与互动等技术,让游客得以 360 度全景式、沉浸式“走入”

敦煌壁画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中。

_________

从西北大漠,到东南沿海,数智技术的拓展应用,让更多人感受到跨越时空界限的

全新体验,也让人感受到新兴经济的向上之势。

脚踏沙滩上柔和的细沙,侧耳倾听海浪拍打礁石。手机屏幕里,“数智人”形象置

身于环境优美的鼓浪屿。

“我们搭建起一个 1.88 平方公里大的映射物理时空的鼓浪屿场景。”据中国移动咪

咕新空总经理廖智勇介绍,厦门市联合咪咕公司,基于 5G+算力网络,通过数实融合创

新技术打造的元宇宙鼓浪屿已上线测试,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年轻人参与。

元宇宙鼓浪屿街道两旁各色店铺里,中国结、新式旗袍等商品格外显眼。“不少本

土潮牌已入驻,中国元素融合新技术,这里成为创业试水的前沿。”廖智勇说。

_________

2022 年以来,福建移动在武夷山区建设 5G 站点 100 余个,并在部分茶园建立 5G智

能化监测体系,通过物联网数据卡+网络专线助力茶园视频监控图像传输。

福建省瑞泉茶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逸轩表示,借助移动物联网数据采集和传输,

可实时监控空气温湿度、检测土壤 pH 值,助力科学管理茶树生长环境,提升茶叶产量

与品质,茶园管理效率提升约 20%。

同时,借助 5G+AR 技术,福建南平推出“南平茶旅智慧地图”小程序,游人可通过

AR 实景了解当地茶文化。类似的新技术也在浙江农田里“大显身手”。

稻飞虱是水稻安全生产的最大生物威胁。目前,大部分病虫测报依靠人工,工作效

率低。而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病虫测报站田里,记者看到,技术人员戴着AR 眼镜,

拿起田里粘满虫子的粘板,眼镜里的辅助AI 帮技术人员逐一辨识虫子种类。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刘淑华表示,去年,研究所联合

北京蜂巢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 AR+AI 智能眼镜设备、AI 识别模型和多终端检测预

警平台。眼镜可识别稻飞虱等 20 多种靶标。据预估,该设备的投入使用可节省测报人

力成本约 50%,测报效率提高 60%左右。

“5G、AI与AR 等技术的结合,应用潜力巨大。”蜂巢科技 CEO 夏勇峰说,更多更新

数智技术应用的落地,将为更多行业注入新活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智慧生活就在身边》)

材料二:

8 个月欠停车费 6000 多元,却未收到任何提醒。近日,上海市民胡女士偶然登录

“上海停车”App 发现自己大额欠费后,表示“整个人都不好了”。胡女士的遭遇并非孤

例,许多车主也有类似困惑和不满,质疑智慧停车系统存在问题。有记者在胡女士停车

的芳芯路上做了一次实地调查,停车 14 秒被收费 15 元,也没有收到任何缴费提醒。

数字化时代,智能技术覆盖的场景越来越多,百姓生活应该越来越舒适便捷才对。

然而,为智慧生活添堵的“降智”行为却屡见不鲜。就拿“扫码消费”来说,到餐厅落

座后,扫码点餐成了很多人的习惯动作;车辆驶出停车场前就扫码完成缴费,给有车一

族带来“无感出场”的便利……扫码成“标配”,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

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是扫码后的强制关注、弹窗广告、操作繁琐、误导消费等问题,让

扫码变成了“扫兴”,消费者备受困扰。

再比如,在网购投诉、银行办业务、机票退改签等众多消费场景中,智能客服的身

影随处可见,可是,答非所问、千篇一律、循环重复等情况,想必很多人都碰到过,聊

天机器人变“机气人”。有的商家为了节省成本,干脆取消了人工客服,没有取消的,

转接起来也很麻烦,需要等候很长时间。而一些老年人更是不习惯线上服务,但线下服

务越来越少,智能化成了他们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想起这样一则报道,有位老人

冒雨去交医保,被告知不收现金,只能扫码支付,老人在柜台前手足无措的样子令人心

酸。

技术手段明明已经很先进了,老百姓却依然有很多不好的生活体验,这说明相关机

构、商家的工作不到位、目的不单纯,把好事办成了坏事,既损人,又伤己。种种“降

智”行为,不但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还存在被误导消费、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数字化、智能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合理有效地发挥其优势,

更好地助力消费、服务民生,兼顾使用体验和服务效率,才能不断造福社会。

(摘编自赵威《谁在给智慧生活“降智”?》)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厦门公交采用“5G 智慧公交”规模化运营,改变以往固定路线、模式,有效解决了上

下班高峰期等车时间过长的问题。

B.AR 眼镜可以为游客提供全景式、沉浸式的体验过程,将敦煌壁画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展现在游客面前,深受游客的喜爱。

C.在一些生活场景中,由于没有全面的、妥善的配套服务,部分老年人容易在智能化的

“鸿沟”面前显得无所适从。

D.扫码点餐、扫码缴费等本该高效的行为,由于机构、商家的工作不到位、目的不单纯,

存在风险、容易“降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两则材料都对智慧生活的发展持有积极的态度,不过二者论述重心并不相同。

B.两则材料都通过了大量实例来反映“智能”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很有说服力。

C.材料一展现了数智应用在不同领域的融入,可以预见数智应用将彻底改变人类生活。

D.材料二肯定了智能技术的效率优势,也关注到其带给人们的不良体验,具有思辨性。

3.下列观点,最能体现材料一内容的一项是(3 分)

A.智能的应用使得许多重复、繁琐的任务可以被自动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和效率,

使得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精准。

B.建立智能伦理规范,明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界限,防止技术滥用和伦理冲突的发生,

是确保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C.政府和企业需要确保AI 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建立严格的数据隐私政策,保障用户数

据的安全使用。

D.建立有效的智能技术监管机制,确保技术安全性和稳定性,是预防技术失控和过度依

赖的有效方式。

4.请结合内容,在材料一四处,各拟一个小标题。(4 分)

5.如何进一步推动“智慧生活”的发展与完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木辞

杨紫烟

花香撵着季节,不几日便到了月末。四下觅香,始见不远处的青砖地上早炸裂了一

地果实。急忙奔去察看,只见满地蜜汁飞溅,蜜蜂嗡嗡,蚂蚁奔劳,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抬头望天,一株老树满目翠色,绿荧荧的梢头缀满了若拇指般白亮亮的果实,几乎遮蔽

了大半个天空。踮起脚尖,欢喜地去够那枝条,风狡黠地袭来,一颗透熟的果实却“啪

嗒”掉落肩头,摔成一摊烂泥,湿哒哒地黏在衣衫上,忍不住用手指去蘸了那泥,送入

口中,甜蜜的滋味瞬间将舌尖湮没。是的,塔里木的桑葚熟了。

塔里木向来多桑,田间、地头、阡陌之间,多有植桑,桑树易长,三五年便枝叶婆

娑,虬枝如盖,农人若耕作劳累,正好坐在树下,饮上几口冷茶水,再背靠着树身小憩

一会儿,消暑亦解乏。因桑音同“丧”,中国民间惯有“前不栽桑,后不栽柳”之说,

故寻常人家门前是鲜见栽桑的,然而,塔里木的当地人却不屑此说,其栽桑习俗沿袭迄

今仍初心不改。在新和县的乐器之乡加依村,栽桑的习俗更是被传承到极致,村里的桑

树简直稠密到“叶绿掩柴扉,户户桑葚香”,不足三里的一条小路,入眼处皆为桑,且

色彩缤纷,红桑、白桑、黑桑,花样百出,滋味更各有千秋。曾有人戏谑,若是初夏时

节在加依村漫游,根本无须用手去摘桑葚,只需将头仰起,张嘴,保有熟透的桑葚自投

罗网。

关于桑树的起源,曾众说纷纭,各持己见。但可以断定的是,桑树确是中国最古老

的原生树种之一。它的历史往前甚至可追溯到商,在河南安阳市商都城殷墟遗址出土的

甲骨文中,就曾发现“桑”字的象形文字。民间亦曾有黄帝元妃嫘祖为蚕桑之母的传说,

足以证明华夏植桑历史之悠久,几乎可与中国五千年历史比肩。桑树更因其超强的繁衍

能力与顺应自然能力,在华夏大地数千年不绝,才引嫘祖就地取材发明养蚕缫丝技术,

使人类衣可蔽体,安度寒冬。

当目光穿过历史的林樾,复归三千年前,亦是一个明月皎皎的夏夜,兰花的香气如

海水涌动,一位青年男子独自徘徊在一株老桑树下,等候他的爱人。阵阵晚风,吹得桑

叶惊悸地婆娑,发出“沙沙”的呻吟,皎洁的月光映在青年的双眸中,他的心和风中的

桑叶一般悸动。相思情浓,青年不由将满腹情丝化为诗韵,写下一首诗歌以寄相思,这

便是《诗经》《国风鄜风》里的《桑中》一文。诗中,男子以对话的方式热忱地表达

了他的相思之意:“爱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

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一问,一答,遣词优美,寥寥数语,便将一对情侣于桑树下

相悦的故事,娓娓道来,纵使千年后品读,仍觉美好如斯。而此情,此景,皆因桑为媒。

这是桑的生命力。无桑亦无罗敷女,无桑亦无诗千首,桑树可福荫,桑葚以酿酒,

桑叶更伺蚕,蚕缫丝,丝成绸缎,终予人以锦衣,“春日照九衢,春风媚罗绮”,丝绸的

华丽,娇艳了千百年来的每一个春天。后来,诗人白居易也写下了一首诗《缭绫》,将

以蚕丝而编织的缭绫之美赞美到极致:“缭绫缭绫何以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

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这也是一株桑树

的力量,它以身伺蚕,造就了蚕丝的辉煌时代,奠定了中国在世界丝绸史上的地位,并

因此为引擎,成就了一个叫张骞的人。

张骞的一生,是与桑结缘的。公元前 138 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但很

不幸,在穿越河西走廊时,被匈奴强行扣留。可怜的张骞,足足被匈奴软禁了十年。这

十年,他夜夜梦回长安,“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后来,这个心志高远的

男人设法逃出王庭,但他并未回乡,而是再次踏上西去的征途。那时节,西域天高地远,

草木稀落,白昼日光毒辣如火,夜里风沙乍起乍歇,前有漫漫长路,后有绵绵追兵,张

骞一行饥渴难耐,眼看就到黄昏,还未寻到心仪的宿营地。走着走着,忽然,前方一片

绿荫遥遥,张骞惊喜交加,跌跌撞撞直奔那绿荫而去——毋庸置疑,那当然是一片桑林。

也恰巧,正是桑葚熟时,张骞有幸饱食了一顿蜜甜的桑葚,而后心满意足地倚在一株老

桑树下,昏昏欲睡。那晚,西域的月光格外明亮,天幕黛蓝,星辰如海,夜风飒飒地吹,

桑叶沙沙地私语,张骞嗅着桑葚的甘香,沉沉地睡去。那夜,他梦回长安,那条他常常

走过的街巷边,几株桑树比邻而立,那洁白的桑椹,正散发出诱人的气息……后来,张

骞二次出使西域时,特意来到这片桑林前,深深地拜了一拜,而后,策马扬鞭,一路向

西,最终贯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张骞已远,历史已为云烟,昔日的丝路仍如纽带接续各地,而与它息息相关的桑,

在张骞故去两千年后,仍在每一个初夏挺立在塔里木的乡村和城市的道路旁,依旧散发

着醇厚的香气,如同当年张骞嗅过的那缕香……那些桑,披荆斩棘,前赴后继,穿越历

史的尘烟,见证商的兴替,春秋的繁芜,汉的盛大,唐的绮丽,以及塔里木新城的崛

起……

五千年来,一场场有关桑葚的盛事,在已远去的西域和今天的塔里木重演,从未消

声。就譬如我的窗外,一株新桑正在塔里木的夏风中摇曳,桑叶绿得发黑,洁白的桑葚

正垂挂在枝头,酝酿翌日的甜蜜。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交代了桑葚成熟的时间,描写了桑葚成熟的盛况,引出下文对塔里木当地人

种桑习惯的介绍。

B.文章中用“叶绿掩柴扉,户户桑甚香”一句形容桑树之稠密程度,说明了新和县加依村

将栽桑的习俗传承到极致。

C.文章中提及关于桑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桑树是中国最古老的原生树种之一,在

河南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曾发现“桑”字的象形文字。

D.文章记叙了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特意来到一片桑林前深深地拜了一拜,是为了表

达他对桑林的感激和志得意满。

7.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说古论今,将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向读者展示了桑树的生命力以及作者

对历史的怀想和对未来的展望。

B.文章题为“草木辞”,表达了作者对生于天地间的草木的欣赏,同时也借草木展示丰富

的精神世界。

C.文章中用雄浑的笔调描绘出戈壁苍茫的景色和恶劣的环境,也从正面表现出开辟丝绸

之路的艰辛和伟大。

D.文章结尾处描写“一株新桑正在塔里木的夏风中摇曳”,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未来

的期待与展望。

8.文中多处引用了古诗词,有何艺术效果?请简要概括。(4 分)

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尾画线句的内涵。(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人。少警敏,有异才。年二十,举乡试。嘉庆十六年进

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典江西、云南乡试,分校会试。迁御史,未几,出为杭嘉湖

道,修海塘,兴水利。道光元年,闻父病,引疾归。二年,起授淮海道,未之任,署浙

江盐运使。迁江苏按察使,治狱严明。四年,大水,署布政使,治赈。寻丁内忧,命赴

南河修高家堰堤工,事竣回籍。六年,命署两淮盐政,以未终制辞,服阙,补陕西按察

使。十二年,调江苏巡抚。吴中游饥,奏免逋赋,筹抚恤。前在藩司任,议定赈务章程,

行之有效,宿弊一清。

考藏属吏,疏言:“察吏莫先于自察,必将各属大小政务,逐一求尽于心,然后能

以验群吏之尽心与否。如大吏之心先未贯彻,何从察其情伪?臣惟持此不敢不尽之心。

事事与僚属求实际。”诏嘉之,勉以力行。

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请禁鸦片烟,下中外大臣议。则徐请用重典,言:“此祸

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宣宗深韪之。授钦差大臣,赴广

东查办。二十一年五月,诏斥则徐在粤不能德威并用,褫卿衔,遣成伊犁。浚水源,辟

沟渠,垦田三万七千余顷,请给回民耕种,改屯兵为操防,如议行。二十七年,授云贵

总督。逾年,文宗嗣位,叠诏宣召,未至,以广西乱,授钦差大臣,督师进剿,并署广

西巡抚。行次潮州,病卒。则徐威惠久著南服,贼闻其出,皆震悚,中道遽殁,天下惜

之。遗疏上,优诏赐恤,赠太子太傅,谥文忠。

则徐才识过人,而待下虚衷,人乐为用,所莅治绩皆卓越。道光之季,东南困于漕

运宣宗密询利弊疏陈补救本原诸策上畿辅水利议,文宗欲命筹办而未果。海疆事起,时

以英吉利最强为忧,则徐独曰:“为中国患者,其某国乎!”后其言果验。

(节选自《清史稿》)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东南A 困于漕运B 宣宗密询C 利弊D 疏陈补救E 本原诸策F 上畿辅G 水利议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治狱,文中指执法断案,其中的“治”与成语“励精图治”中的“治”意思不同。

B.丁内忧,“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忧,居丧也”。“丁内忧”,即遭逢母亲

去世,归家居丧。

C.贯彻,指彻底实现或体现(政策、精神、方法等),文中意义与此不同,指全面透彻

了解大小政务。

D.次,指到达,停留,与《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的“次”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林则徐年轻时学业顺利,二十岁通过乡试,嘉兴十六年考取了进士,进入翰林院。

B.林则徐任官履历丰富,曾在多地主持乡试、兴修水利,也曾赈济灾民、筹饷练兵。

C.林则徐因查禁鸦片一事被贬官,后被起用为云贵总督,一年后又转任广西巡抚。

D.林则徐在沿海战事爆发以后,曾提出某国是中国的隐忧,这个看法后来被证实。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则徐请用重典,言:“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

宣宗深韪之。

(2)贼闻其出,皆震悚,中道遽殁,天下惜之。

14.林则徐是中国古代优秀官员的代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理由。(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古铜剑

苏 轼

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

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

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演壁长遭骂。

不嗔不骂喜有余,世间谁复如君者!

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芒。

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

[注]芒角:指人的锋芒或锐气。槎(ch)牙:不整齐、不顺畅。演(w):

被泥、油弄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诗关键在一“醉”字,既画出了醉态,又传出了诗画之神,使人叹为观止。

B.这首诗开头的四句发奇思怪语,如异军突起,写了诗人在郭家醉后作画的情景。

C.中间四句写苏轼“长遭骂”的经历,实际上是他直言敢“骂”的负面社会反响。

D.结尾以己诗与古铜剑作辉映,以喝问作结,更有一种逼人的豪气,留下铿锵的余韵。

16.《唐宋诗醇》评价苏轼这首诗的前四句:“画从醉出,诗特为醉笔洗剔精神。读起四

句,森然动魄也。”请结合前四句诗分析其中令人“森然动魄”之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古诗文今用彰显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春联中的“松柏后凋岂畏寒”就化用了《论

语子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逍遥游》中提到“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亦以“御风”来表达泛舟游赤壁之感。

(3)多彩的颜色词语可以给古诗词中的场景增添意趣,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 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盐碱地是耕地“提质、扩容、增效”的重要来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显示,

2019 年末我国盐碱地共 1.15 亿亩。立足国情农情,因地制宜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

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

治理盐碱地,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以地适种”,即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____,

即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过去,一些地方依赖单一方式进行治理,取得了一定成

效,但受到水资源等条件制约,面临改造成本高、维护难等诸多问题。

如今,更多地方打开思路,坚持“两条腿走路”,进行土壤改良的同时,____:

找到了更多治理改良盐碱地的有效方法。比如,山东省庆云县实施暗管排灌改良土质,

提升地力,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土地成方连片,并试种高粱等耐盐碱新品种,良

法、良种让昔日盐碱地变丰产田。我国盐碱地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因地制宜施策,

分区分类进行治理改良,____。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4 分)

19.“两条腿走路”原本是领导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形象概括,现在这一方针广泛

应用于各个领域,请结合材料简述“两条腿走路”的含义,并举出一个生活中能体现“两

条腿走路”的例子。(6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 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A 作为视听兼备、____的艺术形式,B 作为“舶来品”的音乐剧 20 年发展,C从

引进原版剧目,到将经典剧目改编成中文版,再到打造原创剧目,D 实现了“本土化”

的转变,E 已成为当下文艺创作讲好中国故事的热门选项。F 截止目前,G 音乐剧《三星

堆》已在四川成都、广东广州、山东济南等地完成了 19 场演出。

走进剧场大厅,一股强烈浓郁的古蜀国气息扑面而来:徐悲鸿之孙、画家徐骥绘制

的油画版海报、硕大的青铜面具复刻版、剧中女主人公佩戴的金色翅膀,一一陈列在大

厅的正中央,每一件都____,引得观众们“沉浸式”打卡留念,为这个寒冷的冬天更

添一份暖意和生趣。灿烂星空下,古蜀国的角色站在高处,以期盼的眼神望着考古现场

正在进行紧张挖掘的现代考古队队员。随着一声惊呼“挖到了”,又一件文物____,

使全场沸腾起来,两个时空的人合唱:“如果有种力量,能够穿越时空,如果有些生命,

可以获得永恒,如果有人相信,世界会有奇迹,就来共赴这场星空下的约定。”高亢激

昂的歌声在剧场回荡,观众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音乐剧《三星堆》演出现场,一

场古蜀文明与现代考古的奇妙相遇正在上演。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21.文中第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

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22.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舶来品”的音乐剧

B.实现了“本土化”的转变

C.观众们“沉浸式”打卡留念

D.一声惊呼“挖到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有两个方向:出与回。出,是出门;回,是回家。人首先要出得了门,走得了

远路,出门是实现梦想的方式。但是人出得了门,还要回得了“家”,因为远路走久了,

容易迷失,懂得适时回家,才能令人保持清醒。

你对人生的“出”与“回”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

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广西名校 2024 届新高考高三仿真卷(一)

语文参考答案

1.B 【解析】B项,“AR 眼镜可以为游客提供全景式、沉浸式的体验过程”错误,原文

表述为“AR 眼镜结合AI 引擎、图片识别、3D 场景展陈与互动等技术,让游客得以 360

度全景式、沉浸式“走入”敦煌壁画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中”,仅依靠AR 眼镜无法实现。

2.C 【解析】C项,“可以预见数智应用将彻底改变人类生活”错误,仅从几个领域的发

展无法推测未来发展的全貌,且“彻底改变”错误。

3.A 【解析】A 项,此观点点明了智能应用在效率、准确度方面的作用,与材料一“智

能出行”“智能农业”等实例所体现的内容相符合。

4.数智应用让生活(出行)更便利 现实、数智交融促文旅发展(文化传承)“人

文+5G”元宇宙里感受创业潮流(经济发展) 数字化助力传统行业(农业)焕发新活

5. 政策措施层面(国家政府):进一步出台并完善相关促进措施;科学研究层面

(科研机构):进一步丰富拓展智能应用场景,让更多更新的数智技术应用落地,为更

多行业注入新活力;应用实践层面(企业商家):兼顾使用体验和服务效率,更好地

助力消费、服务民生。(合理有效约束应用实践的目的,降低对消费者的困扰)。

6.D 【解析】“为了表达他对桑林的感激和志得意满”中的“志得意满”有误。

7.C 【解析】“正面表现出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和伟大”有误,应为“侧面表现”。

8.丰富文章内容,表现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命体验,表达了作者对桑树的赞美。

增强文采,彰显文化底蕴。

9.桑树种植的历史悠久。桑树是中国最古老的原生树种之一,如今塔里木仍保留着栽

桑的习俗。

桑树见证了朝代的兴替和社会发展。它见证了商的兴替,春秋的繁芜,汉的盛大,唐

的绮丽,以及塔里木新城的崛起。

桑树文化意义深远。从嫘祖就地取材发明养蚕缫丝技术,到古诗词中表达对桑之力量

的赞美,再到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桑树始终有着独特的意义。

10.BDF【解析】东南困于漕运,宣宗密询利弊,疏陈补救本原诸策,上畿辅水利议。

第B 处,“东南”为状语后置句“困于漕运”的主语,语意完整;第D 处,“利弊”作“密询”

宾语,语意完整;第F 处,“疏陈”“诸策”,语意完整。

原句意思:东南地区被漕运之事困扰。宣宗秘察咨询他其中的利弊,他上疏陈述了“补

救”“本原”等策略,呈上了《畿辅水利议》。

11.D【解析】“陈胜、 吴广皆次当行”的“次”意为“依次”。

12.B【解析】文中没有写到林则徐“筹饷练兵”。

13.(1)林则徐请求严厉整治鸦片,说:“这一祸患不除,那么在十年以后,不但没有可

以筹措的粮饷,而且没有可以使用的士兵。”宣宗皇帝深以为然(“重典”“韪”各1 分,句

意2 分)

(2)叛贼听说他出山了,都很震惊害怕,但是没想到他会在途中突然去世,天下人都

很惋惜。(“其”“遽殁”“惜”各1 分,句意1 分)

14.才干卓越,政绩显著;见识深远,超出常人;尽职尽责,实事求是。

【参考译文】

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人。他年轻时机警聪敏,有非凡之才。在他二十岁时,参

加乡试并中举。嘉庆十六年他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一职。先后主持了江西、

云南的乡试,还负责过会试的部分阅卷工作。他被升为御史,没过多久,出任杭嘉湖道,

修海塘,兴水利。道光元年,他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便称病回到了家乡。道光二年,

他被授予淮海道,还没到任,就被任命为浙江盐运使。后又升为江苏按察使,他执法断

案十分公正严明。道光四年,发大水,他任布政使,主持治灾赈济灾民。不久他的母亲

去世,朝廷命他赶赴南河主持修建高家堰大堤的工程,事情办完后才能回家。道光六年,

朝廷命他任两淮盐政,他以守孝期还未过为由推辞,等到守孝期满,补任为陕西按察使。

道光十二年,他被调任为江苏巡抚。吴中地区屡遭饥荒,他上奏请求免去当地所欠的税

款,并筹备抚恤款项。以前在布政使任上时,他曾经议定过赈灾事务的章程,行之有效,

使得多年的积弊一下子清除了。

他考核下属的官吏,上疏说:“要先考察自己然后再考察下属官吏,一定要对自己管辖

范围的大小政务,逐一做到心中详尽,然后才能检验众位官吏是否尽心。如果大臣心中

没有了解得全面透彻,那么从何处考察事情的真伪呢?臣只是怀有不敢不尽力之心,事

事和同僚下属做到实事求是。”皇上下诏嘉奖他,勉励他身体力行。

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董爵滋请求朝廷禁止鸦片烟,朝廷下交给中央和地方的大臣

对此进行讨论。林则徐请求严厉整治鸦片,说:“这一祸患不除,那么在十年以后,不

但没有可以筹措的粮饷,而且没有可以使用的士兵。”宣宗皇帝深以为然,授他为钦差

大臣,赶赴广东查办鸦片。道光二十一年五月,皇上下诏斥责林则徐在广东不能恩威并

施,剥夺了他的四品京卿衔,派他去驻守伊犁。他疏浚水源,开辟沟渠,开垦田地三万

七千多顷,请求朝廷把这些地给回民耕种,将屯田的士兵改为操练驻防,朝廷允许按照

他的建议施行。道光二十七年,朝廷授予他为云贵总督。过了一年,文宗皇帝即位,反

复下诏召见林则徐,他还没赶到京城,因为广西有民众叛乱,朝廷授予他为钦差大臣,

率领军队前去进剿,并让他代理广西巡抚。林则徐赶到潮州时,因病去世。林则徐的威

望和仁慈已经在南方边疆广泛流传,叛贼听说他出山了,都很震惊害怕,但是没想到他

会在途中突然去世,天下人都很惋惜。他临终时有一份奏章递交给了朝廷,皇上下优诏

赐予抚恤,追赠他为太子太傅,谥号为文忠。

林则徐才干和见识都超过常人,而且对待下属很虚心,人们乐于为他所用,到任之处政

绩斐然。道光末年,东南地区被漕运之事困扰。宣宗秘察咨询他其中的利弊,他上疏陈

述了“补救”“本原”等策略,呈上了《畿辅水利议》,文宗皇帝想要命他筹办此事但没能

实现。沿海起了战事,当时众人都认为英吉利最为强大而担忧,只有林则徐说:“真正

成为中国忧患的,恐怕是某国啊!”后来他的话果然应验。

15.D【解析】结尾是以郭祥正与自己所作的两首新诗比古铜剑。

16.诗人酒醉后锋芒毕露,狂放不羁,不顾被“嗔”“骂”的危险,“吐向君家雪色壁”。诗

人之狂放,令人震撼。

竹石本无形,竟然在饮酒后诗人肝肺里快速生成,以不可遏制之势,夺口而出,跃于

墙上。这画竟然像活物一样,令人震惊。

作者把画画的灵感(过程)写得如此夸张、奇幻,这种艺术手法令人惊叹。

17.(1)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3)“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高堂明

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朱弦已为佳人绝,青

眼聊因美酒横”“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等等。满足条件: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颜色词语,古诗词。

18.另一种是“以种适地” 选育耐盐碱植物 才能利用好盐碱地资源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