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抽测-语文试题+答案

2024-01-15·11页·874 K

2023-2024学年高考第一次联合调研抽测

高三语文试题

(分数:150 分,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费孝通先生谈“差序格局”是从私说起,私的问题是个群、人我的界限怎样划法的问题,于是,费

老先生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

中国的社会不像西洋社会,西洋社会是团体社会,称为团体格局,像由“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

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

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像一块石头

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为圈子的

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这个网络像

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

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西洋社会结构里,团体格局是一种平等的观念,在同一团体中,各个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

侵犯大家的权利,是一种宪法观念,团体不能抹煞个人。中国社会结构里,差序格局是一种有差等的

次序,有远近、亲疏的差序。一切价值是以“己”为中心的主义。在这种差序的推浪形式中,把群己的

界限弄成了相对性。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可以说是公。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

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此,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摘编自李鹏亚《读〈乡土中国〉——对差序格局的理解》)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

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

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

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

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

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塑造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

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在家族

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如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中的亲疏关系有一个词叫“五

服”,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

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9 页

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老乡

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对这种情形作

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

大,反之就越小。

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

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

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

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

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

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

质。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材料三

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

还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

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观点:“一

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

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一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

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

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

查……”

明白了“传统”的此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如在《乡土

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

但是我们可以继承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从现实中发现中国

人注重人情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

(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西洋社会结构里,团体格局是一种平等的观念,团体的界限是清晰的。在同一团体中,各个分

子的地位相等。

B.“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其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不断改变和拓展。

C.差序格局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差别。在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决定了差序格局的长

期存在。

D.梁治平认为传统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当下,传统可以在历史中追寻,也可以从当下发现。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二阐明并分析了差序格局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新特点,这是对费孝通相关理论

的拓展与完善。

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了差序格局的内涵,目的都是印证费孝通理论的正确

性。

C.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可以延续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并丰富《乡土中国》的当

代价值。

D.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依然

颇具启示意义。

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9 页

3.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 )(3 分)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C.入则孝,出则悌。

D.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三则材料都谈到了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但侧重点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侏儒

[法]马塞尔埃梅

到里昂的时候,巴纳布恩的马戏班举行盛大演出。三十五岁的矮子丑角照例登台,表演了他的拿

手好戏。他身着彩服,由蛇人搀扶,粉墨登场。那蛇人像一根细长的杆子,矮丑仰面望去,看不见他

的顶部。两个宝贝,一高一矮,高的高得超众,矮的矮得出奇,观众一见便哄堂大笑。蛇人跨一步,

矮人就得连走六七步。来到场子中央站定,蛇人瓮声瓮气地说:“我有点乏了。”观众的笑声刚落,矮

丑就操着女孩一样的细噪门答道:“好极了,菲弗尔兰先生,您乏了,我才高兴呢。”这句话又逗得大

家笑得直不起腰来,一个个捧腹揉胸。他内心平静,从容不迫,享受着观众们给予的欢呼和赞赏。他

登台表演,不像其他演员,从不提心吊胆,也不嗓子眼发紧。小丑巴塔拉克就不行,他为了吸引观众,

非得拿出平生本领,使尽全身解数才行,矮丑可用不着这一套。节目一演完,他跑跑颠颠地退场,蛇

人一把将他拎起来,滑稽的动作又赢得全场一片掌声。

他回到一辆车上,玛丽大妈给他脱掉衣裳,服侍他上床睡觉。从里昂去马孔的路上,约莫早晨八

点钟的光景,矮丑一觉醒来,发起高烧,嚷嚷头疼得受不了。老玛丽把手伸进被窝,摸摸到底怎么样。

这一摸叫她大吃一惊:小矮人的脚居然顶到床栏杆了,可平时少说要差三十厘米呢。眼看着矮丑继续

长个儿,矮丑又疼又怕,连声叫唤,她在一旁束手无策。

将近九点钟的时候,小床已经容不下矮丑了。他的个头儿在一直长,等他们到达马孔城的时候,

他已经长成一个翩翩少年了。她急忙把巴纳布恩先生请来,班主见此情形,惋惜不迭,低声劝慰道:

“可怜的小伙子,您的饭碗算砸了。当初嘛,倒满是个角儿的……”

巴纳布恩先生量量矮丑的身高,好家伙,长了七十厘米。班主无法掩饰内心的气恼,说道:

“实在派不上用场了。这么个小伙子,除了身高一米六五,别无所长,请问,要他有什么用呢?唉!

他若是再长出一个脑袋,或者长出个大象鼻子,我也不至于这样为难了。而且,矮丑,今天晚上的节

目还是麻烦事呢,找谁来替您呀?瞧,我还叫您矮丑,其实,应该称呼您的名字,瓦朗丹杜朗东

了。”

“哦,我叫瓦朗丹杜朗东呀?”原先的矮丑问道。

“我也没有十分把握……您姓什么,我实在搞不清楚,反正您的名字叫瓦朗丹没错儿。”

巴纳布恩先生叮嘱玛丽,千万不能让这件事泄露出去。班主担心这条消息一旦传开,会在马戏班

演员中引起骚乱,这样就会误了演出正事。班主同玛丽对好口径,一致推说矮丑病重卧床,不能见人。

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9 页

“他的衣裳已经不合身,总不能让他失了体面。劳驾,玛丽,到我衣柜里去找找,把那套栗色条纹

的灰礼服拿给他。”

到了晚上八点钟,瓦朗丹明白病痛已告结束。他身高一米七五,俨然成了一个英俊的青年。老玛

丽左瞧右瞧看不够,合着手掌,夸他漂亮的小胡子,给他那漂亮的小脸蛋增添不少光彩,还夸他肩宽

背阔,穿上巴纳布恩先生那套礼服,衣裳挺括,人也精神。

他感到浑身上下全是劲,周围的东西全变小了,不值得他动手摆弄。矮丑头脑里与想象中的所有

概念、所有见解,也都起了同样的变化;昨天他还觉得脑子里很充实,现在却发觉不够用了;每当他

要开口讲话时,总像缺了点什么似的。他对老玛丽说话,让她惊讶万分,她感叹道:“瓦朗丹先生,您

的智慧比身体长得还快!”

巴纳布恩先生总是个大忙人,开场之后,他到这辆车上照了个面,乍一见没认出瓦朗丹,要不是

老玛丽介绍,他还以为是老玛丽请来的大夫呢。“多神气的小伙子!”他说,“穿上我的衣裳这样合

身。”

“巴纳布恩先生,您还不知道他现在有多聪明!真叫人难以相信。”老玛丽说道。

“嗯!老弟呀,您发生的这种变化,确实很怪,究竞会有什么后果,还很难说。可这会儿,您总闷

在车里也不是办法,跟我出去透透气吧。碰见什么人,我就说您是我的亲戚。”

倘若没有巴纳布恩先生陪着,瓦朗丹准会愣头愣脑,干出些古怪的事儿来。

“生活真美啊!”他说,“昨天晚上,我还没有这种体会。个子稍微高一点看世界,它就显得大多

啦!……”

“这话不错,”巴纳布恩先生答道,“然而,世界看上去很广阔,其实不然,也许用不了多久,您就

会有感受。”

二人信步走着,迎头碰见从车厢里出来的蛇人。

“小矮人怎么样啦?”蛇人问道。

“情况不妙,”巴纳布恩先生答道,“大夫刚才来过,已经把他送医院了。”

蛇人擦了擦眼泪,临走说:“他是我最要好的伙伴。他的个头那么小,根本就容不下半点坏心眼。

先生,他脾气温和,为人又厚道。每当他把小手放在我的手中,我俩一块上场时,就别提我有多高兴

啦!”

瓦朗丹听了很受感动,本想告诉蛇人,他就是小矮人,安然无恙。可是他怕这样一讲,会贬低自

己,承认自己过去是个残疾人。

他俩走进马戏班,逢人就得解释一遍,说矮丑刚住进医院,恐怕再难见到他的面了。大家都抹抹

眼泪,说几句伤心话,无不惋惜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尽管巴纳布恩先生把他介绍给大家,称他为表弟,

可是谁都好像没看见他这个人似的。大家全是为了他而这样悲伤,而他本人却讪讪地站在一旁,仿佛

成了局外人。瓦朗丹见无人理他,既感到意外,又觉得扫兴,竟怨恨起矮丑在大家心目中还占着那么

重要的位置。

瓦朗丹没有心思再继续观看演出,急着想出去见见世面,便举足来到街上。脱离了侏儒的形体以

后,他顿觉有了力量,有了自由,心中庆幸不已,好不得意,逛起大街来,也昂首挺胸,神气十足。

然而好景不长,这种陶醉的心情转瞬间便消逝了,因为过往行人并没有特别注意他。他已经成为普通

人,但不大理解自己的新处境,还想着从前的情景:马戏班每到一个城市演出,蛇人或老玛丽只要带

他一上街,行人的目光便集中到他的身上。

“我长高了,”他叹道,“可是,却没人理会。做一个美男子,如果谁都视而不见,那又有什么意思

呢?这个世界好像是专门为矮人创造的。”

他回到巴纳布恩马戏班,决心当一个名演员。巴纳布恩先生念他给马戏班出过力,愿意为他负担

学艺的经费。首先得选择一种节目。空中飞人与杂技,这两种无论哪一种对他都不合适,因为要学这

种杂技,不仅要有特殊的天分,而且要求身体柔软,有弹性,人到成年是学不到家的。瓦朗丹先跟巴

塔拉克学演小丑;可是,学了几个小时,巴塔拉克就好意劝他说,他在这方面搞不出名堂来。

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9 页

瓦朗丹无可奈何,只好听从巴塔拉克的劝告,改学其他杂技,也没有做出突出的成绩。他无论学

什么,都相当灵巧,可是又超不过一般水平。连连受挫,弄得瓦朗丹垂头丧气,连马戏演出都不好意

思看了。

巴纳布恩马戏班到达巴黎的时候,瓦朗丹变成正常人已近一个月了。他这时已经丧失了从事艺术

生涯的一切希望。

他这样孤独,不免感到厌倦与羞愧。演出开始了,马戏班的大部分伙伴陆续上场。他们的每一场

表演,都使他想起他的失败。

“完啦,”他叹道,“我永远也上不了场了。巴纳布恩马戏班里,再也没有我的位置了。”

他默默走到观众席上坐下来,暂时把苦恼置于脑后。周围的观众边看边议论。瓦朗丹忘记了身份,

也从旁插话,评论起来,他成了观众的一员,不假思索地为演员鼓掌。

演出结束,瓦朗丹随着观众的人流到了出口。他再也不憧憬艺术家的生涯,再也不渴望得到别人

的赞赏,反而因为成了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而觉得高兴。巴纳布恩先生望见他坐在观众席上,注视着

他,散场时见他混杂在人群中,渐渐远去,成了一个黑点,同周围的点点人影一般无二。于是,巴纳

布恩先生对身旁的罗瓦亚尔先生说:

“对啦,罗瓦亚尔先生,我还没有告诉您呢……矮丑已经死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矮丑的个子在一天之内从不到一米长到了一米七五,除了身体变得高大健壮,矮丑在心智上也

有了新的发展。

B.马戏班的人一直称呼瓦朗丹为矮丑,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姓名,直到他长高了,班主才开

始称呼他的名字。

C.为了让瓦朗丹获得重新认识自我、适应新生活的机会和时间,并平静地离开马戏团,班主向人

谎称矮丑生病了。

D.“世界看上去很广阔,其实不然”,世界很大,但一个人想融入其中却很难,瓦朗丹后来的经历

也验证了这句话。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与《变形记》都采用了变形的手法,主人公矮丑和萨姆沙的身体都发生了变形,但变形之

后,两人的遭遇却大相径庭。

B.瓦朗丹对过去的身份存在着矛盾的态度,他以过去的残疾为羞,但又怀念过去受人瞩目的待遇,

这种矛盾推动了情节发展。

C.老玛丽悉心照顾瓦朗丹,班主为他学艺承担经费,蛇人为矮丑伤心,本文通过对这些次要人物

言行的描绘,表现出他们善良的一面。

D.本文把瓦朗丹置于流动的环境之中,从里昂、马孔到巴黎,他最终舍弃了熟悉的马戏团,而走

向陌生的环境,显示出他更向往新世界的态度。

8.本文是如何描写矮丑在舞台表演的?请简要说明。(6 分)

9.在读书会上,同学们对本文的主题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人提出了一组关键词:追索回归,有人提

出一组关键词:成长适应,请选择一组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9 页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昔者,七十九代之君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

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

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

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

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 则田荒而国贫矣。

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

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 治国之道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夫本不正者末必倚,始不盛者终必衰。河间献王曰:“管子称

‘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美谷者,国家所以昌炽,士女所以姣好,礼义所以行,而人心

所以安也。《尚书》五福以富为始,子贡问为政,孔子曰:“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国之本也。”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苍苍莽莽之

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晋文公见咎季,其庙傅于西墙,公曰:“孰处而西?”对曰:“君之老臣也。”公曰:“西益而宅。”

对曰:“臣之忠,不如老臣之力, 其墙坏而不筑。”公曰:“何不筑?”对曰:“一日不稼,百日不食。”

公出而告之仆, 仆顿首于轸曰:“君之明,群臣之福也。”乃令于国曰:“毋淫宫室,以妨人宅,板筑

以时,无夺农功。”

(节选自《说苑建本》,有删改)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 分)

今为 A 末作奇巧 B 者 C 一日作而五 D 日食 E 农夫终岁之后作 G 不足以用自食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事, 指从事, 这与《论语十二章》中“请事斯语矣”中的“事”词义相同。

B.归,指亲附,这与《论语十二章》中“天下归仁焉”中的“归”词义相同。

C.本,指事物的根本,与《大学之道》中“物有本末”中的“本”词义相同。

D.贵,指崇尚,这与《老子四章》中“不贵难得之货”中的“贵”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管仲看来,治理国家要先使人民富裕,这样才易于治理,引导百姓从事农业,不让田地荒芜

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B.管仲认为,不生产粮食的国家要灭亡,生产粮食而吃光用尽的国家仅能称霸,生产粮食而又能

食用不尽的国家才可以成其王业。

C.管仲说君王以“天”为贵,齐桓公抬头看天,这说明他理解中的天是自然之天,未明白管仲真正

要表达的是统治者应以民为天。

D.晋文公同咎季对话,并将对话内告知车夫,在车夫的建议下,他下令不准滥修宫室,即使要修

建屋室也不能以耽误农事为代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治国之道也。(4 分)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4 分)

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9 页

14.两则材料关于治国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秋思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注】元龙百尺楼: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许汜路过下邳见陈登时,陈登自己睡大床高卧,而

让许汜睡下床,许汜对此非常不满,刘备批评他在天下大乱之时,不可只顾自己“求田问舍”,应像陈

登那样具有扶世救民的志向。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中,“万火牛”和“一沙鸥”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嘲笑了追名逐利的小人,表现了自己高尚的

志趣。

B.“日长似岁”写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受,“闲”与“醉”看似轻松,实则沉重,包含着作者愤懑不

平的自嘲和期待之情。

C.颈联使用视听、虚实结合的写景手法,虚写砧杵之声、梧桐叶飘落,表现了诗人整夜无眠、思

念故园的悲凉情绪。

D.尾联中,作者想要凭高望远,舒展一下昏花的眼睛,“无高处”“安得”和首联相应,突出了自己

无人理解、无处寄托的孤独处境。

16.钱钟书在《宋诗选注》关于陆游的介绍中指出:“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

全部作品里。”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屈原的《离骚》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作

出了自己的解释“ , ”。

(2)李商隐的《锦瑟》中“ , ”两句运用鲛人泪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让

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悲哀。

(3)陆游的《书愤》中追忆两次抗金胜利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据报道,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项新技术“屏蔽、重定位腺病毒”(SHREAD),使人体能在需要治

疗的确切位置按需 。这项创新可以减少癌症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也有望更好地将药物递送到肺

部,为治疗新冠肺炎提供解决方案。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修改了名为腺病毒的常见呼吸道病毒,

使其能像特洛伊木马一样,将治疗癌症的基因直接递送到肿瘤细胞中。与化疗或放疗不同,这种方法

对健康细胞没有伤害。而且, ,这些被递送的基因就“化身”为治疗性抗体、细胞因子和其他信号

语文试卷 第 7 页 共 9 页

物质的模板,引导癌细胞自身产生上述治疗物质, 。

SHREAD 不仅适用于防治乳腺癌,也适用于递送各种所谓的生物制剂——强大的蛋白质基药物。

这一技术可以应用于一个治疗新冠肺炎的项目中。通过吸入气雾剂给病人开展 SHREAD 疗法,可以在

最需要的肺细胞中有针对性地产生新病毒抗体治疗,这将降低成本、增加新冠肺炎疗法的可及性。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3 分)

19.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 65 不字。

(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日前,三星堆遗址又拆出了一批新“盲盒”。出土的文物_______,包括黄金面具、青铜人像、丝

绸制品残留物等在内的 500 多件文物。三星堆的这一考古新发现_______,引发全世界的持续关注。

网友们跟着三星堆直播报道在线追星,掀起了新一波“文保热”。

数字化传播,让三星堆文物“出土”即“出圈”。从移动平台“云直播”到短视频平台的多样化表达,“龟

背形网格状器”在“吃货”网友眼中神似烧烤架,铜神坛上的人像是网友眼中的健身教练,严肃的文物变

得平易近人,沉睡千年的器物成了人们热议的对象,也成了热搜榜上的“顶流”。一代代考古人用无数

个日日夜夜丈量千年时光,数字化传播让静默时光里走出来的文物变得鲜活,网友们则在即时互动、

脑洞大开中回应着历史深处的文化召唤。

数字化体验,打破了博物馆的“围墙”,拆掉了“冷门”专业的门槛,让文物不再“高高在上”“遥不可

及”。在国内首个大型沉浸式云考古节目《三星堆奇幻之旅》中,虚拟与现实、物理与时空的边界不断

被打破,人们近距离观赏文物细节之美,悠久的文明不再是史书中泛黄的印迹,而是可观、可感、可

体验的巨大震撼。文化自信在更广泛、更深刻的数字化体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进一步加深了公众

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成了全民“追剧”的现场,每次“上新”都能将公众的“期待值”

拉满,不仅是因为出土的文物总能引发人们关于古蜀文明、关于先民生活天马行空的想象,更在于三

星堆的“热度”里有中华文明的璀璨成就,有中华民族奔腾浩荡的历史壮歌,通过数字化演绎,让文化

之根、民族之魂_______,让华夏文明经久不衰,更加鲜活。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21.请对文中“盲盒”“文保热”“高高在上”三处引号的用法进行简要说明。(4 分)

22.画线句子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德国传播学家诺尔诺依曼曾提过“沉默螺旋”的大众传播概念: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少数或

容易被批驳时,会选择沉默来防止被孤立,沉默的一方会使另一方的声音不断地扩大,循环往复,一

方的声音越来越大,而另一方变得越来越沉默。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语文试卷 第 8 页 共 9 页

不少于 800 字。

语文试卷 第 9 页 共 9 页

2023-2024 学年高考第一次联合调研抽测

高三语文答案

(分数:150 分,时间:150 分钟)

1.C

2.D

3.B

4.论证结构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采用并列结构。先总说差序格局具有鲜明的特征,然后分别介绍差

序格局的三个特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论证方法运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儒家的经典

语言和《乡土中国》中的句子以及举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亲疏关系等。使论证有力,说理透彻。

5.材料一侧重通过与西方“团体社会”结构相对比,阐明“差序格局”的概念内涵。材料二侧重论述

“差序格局”的等级性、伸缩性、壁垒性三大社会特征,并指出在现代中国转型时期“差序格局”呈

现的新变化。材料三侧重从传统文化的重建角度,让人们认识到“差序格局”及《乡土中国》在当

代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6.C

7.D

8.描绘侏儒在舞台上的动作、语言来直接刻画他的表演行为;描绘观众的神态、动作来反映他的

表演效果;描写侏儒的心理来表现他的表演心态;与小丑巴拉克的表演做对比,突出侏儒的表演

技巧。

9.示例一:瓦朗丹长高后,丧失了演出的条件,丧失了演员的身份,人们对长高的他视而不见,他

感到价值丧失了,他努力学习各种杂技,都是他对自我价值的追索。瓦朗丹发现人们关注侏儒,怀

念侏儒,于是他想要重新获取这份荣誉,于是他为了获得荣誉回归马戏团,但是失败了。瓦朗丹从众

人关注的不正常的侏儒变成了平凡的正常的英俊青年,从往日的生活中摆脱出来,回归自我,最终他

成功了。本文旨在告诫人们在追求人生价值的时候,不能舍本逐末,追求外在,要回归自我。

示例二:瓦朗丹从侏儒长成英俊的高个青年,标志着瓦朗丹的成长,成长的迟到和突然,把人们成

长中遭遇的困扰凸显出来。在成长中,瓦朗丹有收获——俊朗的外表和智慧的大脑,也有失去——

生存的技能和人们的关注,这也是所有人在成长中必须面对的问题。面对生活的新变化,他一时无

所适从,在一段时间的求索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适应了成长的变化,这正是本文想要书写的内容

——个人的成长历程。

10.CEG

11.B

12.D

13.(1)粮食,是成就王业的根本大事,是君主的重大事务,是治国的(根本)途径。

(2)百姓亲附他(社会)就安定,辅助他(国家)就强盛,指责他(统治)就危险,背叛他(政权)

语文答案 第 1 页 共 2 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