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1)-历史试题+答案

2024-01-13·6页·596.7 K

渭南市2024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命题人:惠军利 孟卫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否则无效。

3.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否则无效。

第卷(共 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探明陶寺遗址的中期城址约 280 万平方米,呈典型的“回”字形,具备双城制结构,分布有宫殿区、

大型礼制建筑、手工业区、王陵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等,功能齐备。陶寺的观象台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

早的观象台,这与《尚书尧典》中尧“观象授时”的记载相符。这可以用于研究当时( )

A.形成了发达的公共权力B.陶寺遗址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C.农耕文明呈现多元一体D.黄河流域文明处于领先的地位

2.春秋时期,鲁、齐、卫、越等国都以农村公社共同体为单位来处理全国的土地和农业人口问题,二十五家

为一社,“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而战国以后,以家户为对象的户籍制度开始成为国家对社区单位进行管理

的主要办法之一。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生产力发展影响户籍管理B.宗法关系逐渐遭到破坏

C.社区管理的模式开始出现D.国家权力延伸到了农村

3.汉代音乐理论将“五声”(宫、商、角、徵、羽)的音声特征和“五政”(君、臣、民、事、物)相联系。

郑玄认为“宫属土,土居中央,总四方,君之象也……商属金,以其浊,次宫,臣之象也……角属木,以其清

浊中,民之象也”。《礼记乐记》中记载“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这

些说法( )

A.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尖锐B.顺应了尊崇儒术的现实政治需要

C.体现了音乐的伦理教化功能D.借助天人感应思想重建礼乐制度

4.唐初内侍机构本是为皇帝及后妃生活起居服务的。中宗、玄宗之后,宦官逐渐掌握武力、干预政事,势力

远在外廷朝官之上,引发了“南衙”“北司”(外廷宰相与官中宦官)之争。这反映唐中后期( )

A.皇权走向异化B.中枢机构弱化C.中央集权涣散D.政治风气败坏

5.宋太祖时期,政府规定:土地买卖的契约须注明立契人的姓名、顷亩、田色、坐落、四界、原业税钱及交

易钱额等再向官府纳税,经官府勘验无误,注籍加印后,田产交易才是合法且有效的。田土产生纠纷,一旦经

官处置,“唯凭契约”。这表明当时( )

A.土地经营理念发生变化B.商业交易的媒介纸币化

C.重视规范田产交易秩序D.政府严厉抑制土地兼并

6.元朝时,虽然在政治上有“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的区分,但是在文化上北人南往,或南人

北上,蔚然成风。北方士人往往以江南一游为荣。南方士人大多以“游孔林”“历燕赵”“谒京师”作为人生的

重要经历。这表明( )

A.国家统一推动了文化的融合B.文人的尊儒信仰驱动北人南往

C.中华文明呈现南北交融特征D.统治政策成为南北交流指向标

7.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

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B.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C.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D.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8.顺治元年,清廷仿照明制设四译馆,负责少数民族和周边属国文书的翻译事宜;康熙四十七年,清廷又在

北京设立了内阁俄罗斯文馆,来为清政府培养通晓俄语的翻译人才;至雍正年间,负责培养拉丁文翻译人才的

西洋馆正式成立。这些措施( )

A.反映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B.体现天朝上国下的文化自守

C.促进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D.源于对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

9.英国公使馆 1861 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

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

A.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B.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

C.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D.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

10.有资料显示,19 世纪 70 年代中叶,我国出口商品的种类只有 80 余种,1894 年增至 200 余种。其中生丝、

茶叶等传统商品出口比重急剧下降,豆类、棉花等农副产品逐渐增多。这反映了( )

A.晚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剧B.实业救国带动民族工业发展

C.清末新政扭转了贸易逆差D.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11.下图《体操器具》刊登于 1913 年《儿童教育画》,用体操器械哑铃9 只和球杆 14 支搭成五色旗和九角旗。

该图隐喻的主题应是( )

A.袁世凯走上复辟帝制的道路B.新文化运动得到民众积极响应

C.军阀割据造成政治分崩离析D.强身健体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12.1915—1925 年,北洋政府开放了 16 处口岸,其中 20世纪 20 年代开放的 11 处口岸基本上是由中国当局

自开。其地域分布多向内陆腹地延伸,涉及华东、华北、华中、西南、东北和西北。这些口岸的开放旨在( )

A.打击革命党势力的蔓延发展B.加速传统自然经济解体

C.阻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D.促进国家经济均衡发展

13.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的”“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重申,向社会

主义过渡将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些论断( )

A.吸取了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B.强调了发展新民主主义的必要性

C.意在说明民主革命的艰巨性D.开始认识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质

1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时期,农村集市贸易的传统基本上被保留下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56 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村集市逐渐开放。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内,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和集市贸

易三条商品流通渠道并存,并各自发挥作用。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B.按劳分配原则得到落实

C.积极探索中国发展道路D.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15.20 世纪 60—70 年代,我国以西南、西北地区为重点,开展了一场以工业交通、国防科技工业为基础的大

规模基本建设,史称“三线”建设。下表 1963—1975 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在大区域间的分配比重(%)。据此

可知,“三线”建设( )

内地

时期 沿海

总计 其中“三线”地区

1963—1965年 39.4 58.0 38.2

1966—1970年 30.9 66.8 52.7

1971—1975年 39.4 53.5 41.1

(注:沿海、内地的比重数字总计不等于 100,因为统一购置的运输工具等投资是不分地区的,未划入地区

内。)

A.旨在构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B.意在调整工业布局提升国防力量

C.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D.推动了东西之间交通状况的改善

16.建国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以政府编制计划与高校实施计划相结合。1985 年,政府提出

对国家招生计划内的学生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分配

制度。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转变( )

A.解决了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B.保障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C.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D.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7.以雅典城邦确立和早期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神话传说,构成了雅典人城邦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记忆传承

的过程中,雅典的节日承担了载体功能,节日将这些神话仪式化、符号化,反复在节日活动中出现。雅典历史

记忆的构建旨在( )

A.丰富精神生活B.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

C.强化城邦认同D.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

18.《民法大全》中规定: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如当事人涉嫌犯罪,可通过拷问迫

使其供出同谋与罪行;如王侯涉及叛国罪,需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同样需接受拷问。这反映出罗马法

( )

A.具有合理与节制的特点B.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承认刑讯逼供的合理性D.旨在维护贵族特权统治

19.15 世纪以后,人文主义者倡导的个人主义“深深地镶嵌于西方人的心灵中,并且由艺术家通过刻画个性,

探索者通过探测地图上未标明的海洋,征服者通过努力开拓殖民地和商业资本家通过积累大量财富等形式来体

现”。这表明人文主义( )

A.得到各阶层的普遍参与B.未能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

C.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性质D.开阔了欧洲人的思维方式

20.从 1848 年开始,法国由妇女主办的报纸大量发行,例如宣传女权主义思想和观点的《女公民报》,致力于

推动观念、教育、法律及妇女经济地位变革的《妇女权利》,成为抗议把妇女排除在政治领域外的宣传阵地的

《妇女之声》。这主要说明了( )

A.妇女政治地位得到显著提升B.经济变革影响社会思潮

C.新闻报刊事业得到迅速发展D.教育发展助推社会进步

21.英国议会有上议院和下议院之分。1911 年,新《议会法》通过,选举产生的下议院权力扩大,现代议会

制度确立,世袭贵族为主的上议院,至今仍然保留对下议院通过法案的一年延搁否决权,掌握着最高司法权力。

这表明英国议会制度( )

A.体现出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B.和代议民主的精神相违背

C.在传统与现实之间谋求平衡D.是对开明专制思想的实践

22.1930 年,苏联的外宾商店,通过向外国游客出售古董、在苏联港口为外国海员提供补给,换取外汇。1931

年,外宾商店向苏联普通百姓开放,他们可用沙皇金币购买商品,也可使用日用金器、白银、宝石、外汇现金

以及境外汇款进行交易。据此可知( )

A.苏联经济遭遇西欧国家封锁B.大萧条造成了对苏联经济的冲击

C.苏联开始推行市场经济体制D.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亟需资金积累

23.1950 年美国移民局因为爱因斯坦支持反战并同情社会主义者,一度想取消其美国公民的资格。当时甚至

连3 岁的“童模”也要签署一份“忠诚宣誓书”,保证自己坚决支持和拥护美国的制度,并经过政府审查后才

能拿到拍广告的钱。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国内政策受国际局势影响B.经济危机影响了政府决策

C.冷战中心逐渐转移到国内D.资产阶级代议制全面异化

24.2022 年以来,“全球南方”的概念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焦点。一般认为,“全球南方”通常泛指拉丁美洲、

亚洲和非洲等地区(在地理范围上大多位于南半球)。中国是“全球南方”的成员,愿同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 )

A.各国强调发展道路一致性B.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

C.发达国家履行了援助承诺D.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增强

第卷(共 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5、26 题为必考题,每道题考生都必须作

答,第 27、28、29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37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 7270 万,清

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 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 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

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问题,提出了调

剂人口的思想,但没有被重视。

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以《东方杂志》为代表,众多报刊积极刊登人口研

究文章。这些文章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

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下表为《东方杂志》涉及人口研究的文章统计表:

涉及人口理论9 篇,强 陈长潇、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人

文章篇数(部分) 调生育控制4 篇,人口 文章作者(部分) 口学者),竺可帧(气象学家)、彭家元

调查 15篇 (农业学家)、张荫麟(历史学家)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 年代经

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

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

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1957 年马寅初著作《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60

年代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1978 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

育一个孩子。21 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 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概括民国初期人口研究的主要特

点。(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影响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10 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历史上人口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3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2005 年,对出版界具有震撼力的出版物恐怕要首推《话说中国》了,同年5 月,中央电视台对该

丛书进行了特别报道和评论。该书的宗旨是将“历史还给人民”,从形式和内容上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对接,

在策划模式上标志着我国出版业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下图是该丛书的分卷目录。

第一卷 原始社会、夏商:创世在东方

第二卷 西周:诗经里的世界

第三卷 春秋:春秋巨人

第四卷 战国:列国争雄

第五卷 秦西汉:大风一曲振河山

第六卷 东汉:浸漫中兴路

第七卷 三国西晋:群英荟萃

第八卷 东晋南北朝:空前的融合

第九卷 隋唐:大唐气象

第十卷 唐五代十国:变幻中的乾坤

第十一卷 宋:文采与悲怆的交响

第十二卷 辽西夏金元:金戈铁马

第十三卷 明:集权与裂变

第十四卷 清一:落日余晖

第十五卷 清二:枪炮轰鸣下的尊严

第十六卷 总索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分卷目录,对其进行阐释。(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27、28、29 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不选或多做,则

按第一道题计分。)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抗战以来,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变化,新事新办也逐渐成为社会的

潮流,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对传统婚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1942 年颁布的《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

例》,规定了订婚和结婚都得双方自愿,禁止买卖婚姻,结婚需要在区级以上政府登记才有效。《晋冀鲁豫边区

政府施政纲领》中规定“保障女权,实行男女平等”“女子在社会上、政治上、经济上与教育上,完全享有与

男子同等的权利”,在法律上保障妇女的权益,注重对离婚妇女的保护。《晋冀鲁豫边区第九专区社会节约办法》

专门对婚姻仪式做了规定:号召集体婚礼,结婚费以参加人数合计,每人至多不超过八元,布置费每对新人至

多以五元为限。结婚仪式采用新式,禁止吹打,提倡以歌咏代之;婚礼场面也逐渐活泼,不再给人尊卑有序、

封建的氛围。人们往往对新兴事物有很大的兴趣,新式婚礼的举办会吸引民众的关注,逐渐地对社会的风俗产

生影响。

——摘编自李林芳《太行抗日根据地婚姻制度的变革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改革婚姻制度的内容。(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改革婚姻制度的意义。(8 分)

28.【历史——选修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海湾战争是指 1991年1月 17日—2月 28 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

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1年1月 17 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使用一系列最新

式飞机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对选定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强度的持续空袭,摧毁伊拉克的主要军工厂、

军事设施和军事力量,瘫痪伊军指挥系统,使科威特战场伊军前沿部队损失惨重。战争使伊拉克、科威特境内

的多口油井遭到破坏,根据国际环境专家的测算,科威特油田大火向大气层释放的污染物质达到 600 万吨。燃

烧后释放的污染物,将会加剧全球变暖,导致病毒细菌滋生蔓延,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增加人类的死亡率,污

染物对陆生植物、水生植物以及名胜古迹都会造成灾难。

——摘编自《动荡中东何时休——以两次海湾战争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海湾战争的特点。(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影响。(6 分)

2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范仲淹认为“善政之要唯在养民;养民之政,必先务农,农政既修,则衣食足”,粮食是国家维持

稳定的基础,灾荒年头百姓流离死亡,国家必须予以救济。他提议把常平仓工作列为各路巡查官员的首要任务,

设定专职管理人员对常平仓进行管理并及时上报,奖优罚劣,从而把救灾粮的储备工作落到实处。他在杭州做

官期间,鼓励地区间的粮食流通,增加灾区市场粮食供应,抑制米价上扬。范仲淹所提出的这些粮食储备思想

对于保证现代粮食安全方面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摘编自支任霞《宋代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范仲淹粮食安全思想的来源。(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范仲淹粮食安全思想的积极意义。(8 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