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八省八校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历史(湖南炎德版)试题+答案

2023-12-27·11页·3.8 M

2024 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 )

历 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 选择题(共48 分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 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城拥有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系

统,遗址出土有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权贵大墓与普通

墓地的随葬品对比鲜明。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这一时期

A.最早掌握了稻作和养蚕缫丝技术

B.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明显

C.黄河流域已经进入早期文明社会

D.早期国家形成且带有神权色彩

2.楚国虞丘子曾向楚庄王荐举孙叔敖任令尹;郑国子期曾向郑昭公荐子产为相;管仲在

齐国创立“三选”荐举之法,即通过乡选、官选、君选三个环节选拔官吏。这可用来说明,

春秋时期

A.官僚政治雏形出现B. 人才选拔机制成熟

C.君主专制得到发展D. 阶级关系发生剧变

3.下图为山东滕州黄家岭出土的汉画像石拓片。在拓片中,上格为“迎谒”和“锻冶”图,

下格为一个包括耕、糖、种的综合农耕场面。该拓片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A.土地兼并问题的长期存在B. 豪强地主势力的强盛

C.不同阶层间矛盾的尖锐化D. 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4.唐代士人的隐逸与魏晋时期士人全身远祸或附庸风雅的隐逸不同,他们全无消沉颓废

之情,而是在积蓄力量,巩固自我,待机而动,以求有朝一日能更好地建功立业,扬名

天下。唐代士人的隐逸侧面反映了

A.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拓展B. 主流意识形态逐渐嬗变

C.三教合一的思想发展趋势D. 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力

5.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学说就是破“心中贼”的一粒灵丹,有点铁成金的功效。即使愚

夫愚妇,倘真能“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由此可知,

“致良知”学说意在

A.提倡个性自由、思想解放B. 格物致知以求得圣贤之道

C.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D. 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

6.经李鸿章批准,轮船招商局的创办章程第一条赫然写道:“(中国)轮船之有商局,犹外

国之有公司也。”晚清官员盛宣怀指出轮船招商局“实系已成之公司,从前称公局者,即

系公司之谓也”。材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 以实现中国自强求富为直接目的

C.适应了实业救国的需求D. 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渗透

7.1924年 4 月初,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制定了农民运动计划,组织了农民团体,开展农民

运动。5 月初,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又议决成立了农民运动委员会以“辅助中央执行委

员会农民部进行农民运动”。这反映出

A.国民党极力推动“训政” B.土地革命的蓬勃开展

C.工农联盟的政权逐步建立 D.新三民主义得到贯彻

8.延安时期,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把国际主义的内

容与民族形式分离出来,是一点也不懂国际主义的人们的干法,我们则要把二者紧密地

结合起来”。这一论断

A.维护了革命统一战线 B.巩固了“第二条战线”

C.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9.下列有关历史事件,发生在下图所示历史时期中的是

A.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B. 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C.“三三制原则”下的民主政权建立D.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全国广泛开展

10.1972 年,新中国于“重返”联合国后不久便参加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

境会议。1973 年,周恩来批示在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设立一个环境保护办公室。次年,

直属于国务院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它们成为国家环保局(后改组为生态环境部)的

前身。这一进程说明,新中国

A.积极组织开展多边外交活动B. 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C.外交突破推动治理体系发展D. 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

11.《汉谟拉比法典》中除涉及较多关于土地买卖和租赁的条款外,还有大量土地买卖和

租赁契约。而古城西帕尔遗址考古发掘中也出土了古巴比伦时期的 140 多个有关土地买

卖合同的泥板文书。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A.土地私有较为普遍B. 立法蕴含契约精神

C.土地纠纷屡见不鲜D. 政府保护私有财产

12.公元9 世纪,日本嵯蛾天皇即位后,组织编纂了《新撰姓氏录》,收录了第1 代天皇

至第 52 代天皇时期的姓氏,总计 1182 个。《新撰姓氏录》将姓氏分为3 个等级,即“皇

别”“神别”与“诸蕃”。这一举动旨在

A.确立封建统治制度B. 强化天皇专制统治

C.完善社会等级秩序D.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13.下图为 15 世纪中后期至 18 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动方向示意图。据图可

知,这一时期

A.黑奴贸易遍布世界各地B. 美洲白银严重匮乏

C.中国传统经济仍具优势D.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4.1276 年美国独立后,宾夕法尼亚州宪法采用了在当时看来最为民主的选民资格规定,

所有绩税的白人成年男子都有权选举州议会议员;北卡罗来纳州规定,纳税的白人男子

可选举州企议院的议员,但选举参议院的议员时,选举人则需拥有 50 英亩土地才有投

票权。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A.人民主权仍需完善B. 注重分权与制衡原则

C.政党制度逐渐形成D. 政体松散各州权力大

15.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

三个人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属于一切

时代最伟大智士之列,他们天才地预设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

恩格斯意在强调空想社会主义

A.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勾画了平等、和谐的未来理想社会

C.天才的设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非常重要

D.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16.下图是美国与苏联(含沙俄、苏俄时期)工业生产指数(1913 年指数为 100)。对此解读

正确的是

A.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破坏两国工业B. 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的经济迅速恢复

C.两国工业均遭到经济大危机的重创D. 苏联曾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工业强国

第卷 非选择题(共52 分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52 分,其中17 题 18 分, 18题 16 分, 19题 18 分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

材料一 公元前 241 年,罗马从迦太基人手里夺取西西里岛,建立了海外的第一个

行省。从公元前 227 年始,罗马正式向行省派遣官员,标志着规范化的行省制度建立。

西西里行省除少数城市免税外,大多数的行省居民都必须向罗马交纳什一税。统治初期,

行省总督主要负责征收什一税,同时不断往来于各地的巡回法庭,处理各种案件。行省

各城市基本上遵循原有的法律制度,而在一些矛盾激化的城市里,罗马元老院会派遣立

法委员会参照罗马法重新起草和制定新的城市法。罗马还设立了告门审理行省居民控诉

行省总督案件的特殊法庭,制宝了一些措施来防范行省长官收空礼物和从事任何买卖活

动。西西里行省建立后,一批有学识的希腊战俘被带到罗马城,他们成为罗马的第一批

希腊文学教师。其中的杰出者将希腊语动听的韵律与拉丁语铿锵有力的音节结合在一起,

创造了影响久远的拉丁文学。罗马对行省的统治制度,主要是在征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西西里行省的建立是罗马城邦制度终结的标志。

—摘编自宫秀华、王允《罗马国家统治制度的创新——西西里行省制度的建立与运作》

材料二元朝政治家程钜夫在题为《论行省》的奏疏中说:“窃谓省者,古来宫禁之

别名,宰相常议事其中,故后来宰相治事之地谓之省。今天下疏远去处亦列置行省,此

何义也?当初只为伯颜丞相等带省中相衔出平江南,因借此名以镇压远地,止是权宜之

制。今江南平定已十五年,尚自因循不改,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

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所以容易生诸奸弊,钱粮美溢则百端欺隐,如同己物,盗贼

生发则各保界分,不相接应,甚而把握兵权,伸缩由己,然则有省何益,无省何害?……

今欲正名分,省冗官,宜罢诸处行省。”

——摘编自程钜夫《雪楼集》卷十《论行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在西西里行省统治初期的特点和影响。(8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程钜夫对元朝实行行省制的看法。(10分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

材料 革命派和立宪派是清朝末年的两大重要政治力量。革命团体与立宪团体的分

布与清末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有密切关系。

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出两处清末革命团体与立宪团体的

集中分布区城,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革命团体与立宪团体作为一个整体,

不需要分别标识:需标识出两处集中分布的区域并明确写出区域范围;在答题卡的地图

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

材料一 1957年 12月 18 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

明确指出:“农业人口大量外流,不仅使农业劳动力减少,妨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

生产合作社的现固,而且会使城市增加一些无业可就的人口,也给城市的各方面工作带

来了不少困难。目前党和政府正在动员城市大批干部和中小学毕业生下乡上山,投入农

业生产,当然更不允许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可是,在实现农业集体化的进程中,

由于灾荒和来自城市的吸引力,使大量农民涌到了城市,致使大量农民从农业生产第一

线流失。因此,制定严格的户籍迁移制度就被正式提上了议程。1958年 1 月,经过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明确规定:“公民

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

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证明。”《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新中国的户籍制度基本建立,也为

城乡二元户藉管理体制奠定了基本格局。

摘编自赵文远《新中国户籍迁移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摘编自徐唯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迁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58 年中国户籍制度形成的原因和影响。(10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相关知识,围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拟一

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8分 )

2024 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 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8分 )

1.B【解析】良渚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水利系统的出现表明当时已经具备一

定的组织能力,玉钺等礼器的

出现表明当时出现了礼制,权贵大墓与普通墓地的随葬品对比鲜明表明当时阶级分化明

显,私有制已经产生,故选B 项;新石器时代中期,河姆渡文化的居民便已经种植水稻,

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时间上早于良渚文化,排除A 项;良渚遗址位于长江下游,

因此良渚遗址的情况不能说明黄河流域进入早期文明社会,排除C 项;我国最早的奴隶

制国家是夏朝,新石器时代晚期时早期国家尚未形成,且祭祀神灵不代表神权出现,排

除D 项。

2.A 【解析】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楚国、郑国和齐国都出现了官吏举荐制度,这表

明原有的世卿世禄制逐渐瓦解,官僚政治雏形出现,故选A 项;这一时期处于人才选拔

机制的初创阶段,故排除B 项;春秋时期还未形成君主专制,故排除C 项;材料中并

未涉及这些被举荐人才的阶级出身,因此不能判断出这一时期的阶级关系发生剧变,故

排除D 项。

3.B【解析】汉朝时豪强地主的田庄中汇集“迎谒”的社会活动,“锻冶”“农耕”等经济活动,

画像表现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强盛,故B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直接体现土地兼并,更无法

说明其长期存在,排除A 项;画像石与“不同阶层间矛盾”无关,排除C 项;材料没有

相关政府经济政策变化的信息,排除D 项。

4.D 【解析】唐代士人在隐逸时追求有朝一日能更好地建功立业,扬名天下,这明显受

到了儒家入世观念的影响,侧面反映了唐代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力,故D 项正确。材料

无法体现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拓展,排除A 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嬗变,

排除B 项;材料无法说明三教合一的思想发展趋势,排除C 项。

5.C 【解析】由材料“‘致良知’学说就是破‘心中贼’的一粒灵丹”可知,王阳明的致良知,

是通过自身内心的反省,破除留存于人内心的不良欲望,发现存在于内心中的理,而这

个理就是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与道德秩序,因此致良知学说意在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秩

序,故选迅C 项;明中后期李贽提倡个性自由与思想解放,排除A 项;格物致知是程

朱理学的方法论,王阳明提倡心学,排除B 项:致良知的主张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

而非批判,排除D 项。

6.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轮船招商局作为近代企业实行公司简度,具有一定的示范

作用,这有利于推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A 项。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运动后期的

民用工业,以求富为口号而不是自强,排除B 项;实业救国是在民族资本家的推动下,

于 19 世纪末开始兴起的一种思潮,排除C 项;轮船招商局并不能阻止外国资本主义的

经济渗透,排除D 项。

7.D【解析】1924年 1 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正式提出新三民主义的主张,通过了“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而后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制定农民运动计划,组织农

民团体,是在贯彻实践新三民主义的政策,故选D 项;国民党于 1928 年通过《训政纲

领》,宣告训政时期开始,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 项;土地革命开始于 1927 年,与

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 项;工农联盟政权的建立是在土地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

排除C 项。

8.C【解析】据所学,延安时期主要指 1935—1948 年中共中央在延安领导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其中全面抗战时期占主体。据材料可知,毛泽东指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

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强调民族形式主要是为弱化阶级斗争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

选C 项;革命统一战线是 1924—1927 年国民大革命时期为推翻北洋军阀而建立的统一

战线,排除A 项;“第二条战线”是解放战争时期在国统区内形成的广大爱国群众反对蒋

介石专制独裁的爱国民主战线,排除B 项;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

国为反抗法西斯战争组成的国际联盟,材料中毛泽东强调的是“民族形式”的反抗日本侵

略者的战争,排除D 项。

9.A 【解析】据材料地图中几个行政区的名字和范围(六大行政区设立时间为 1949 年至

1954年 )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A 项正确;国民党

对解放区重点进攻时期,是解放战争初期,主要是在陕北和山东,与材料范围及行政区

出现时间不符,排除B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三制是在全面抗战时期的敌后抗日根

据地实行的,与材料范围不符,排除C 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是 1978

年,此时已经没有材料中几大行政区,排除D 项。

10.C【解析】由材料可知,新中国“重返”联合国之后,不但积极参与联合国的会议,还

从中吸纳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并相应调整了政府部门设置,适应了国家治理

体系现代化的要求,故选C 项;材料只体现了新中国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

动,并未完整体现新中国自行组织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故排除A 项;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力提升和国际秩序的变革并不是材料主旨所在,故排除B 、D 两项。

11.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土地买卖和租赁现象较为普遍,这主要和土地私有制

的存在有关,故选A 项;材料“有大量土地买卖和租赁契约”说明当时土地买卖和租赁蕴

含契约精神,而不是立法,排除B 项;材料说明土地买卖和租赁有法律条款和契约保护,

有利于减少土地纠纷,排除C 项;材料强调保护土地买卖和租赁,而不是保护私有财产,

排除D 项。

12.B【解析】由材料可知,公元9 世纪,天皇组织编纂姓氏录,并且将天下氏族分成三

个等级,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完善社会等级秩序以强化天皇专制统治,故选B 项;日本

的封建统治制度在7 世纪大化改新后就已确立,故排除A 项;完善社会等级秩序不是其

根本目的,故排除C 项;这一时期日本处于封建社会,不可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故

排除D 项。

13.C【解析】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初步建立。直到 18 世纪中期欧洲还未进行工业

革命而生产力水平不高,中国农耕经济繁荣。15 世纪中后期至 18 世纪中期,中国在对

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世界贸易中白银很大部分最终流向中国,故选C 项; “黑奴贸

易”主要是在欧洲、非洲、美洲三大洲之间形成三角贸易,A项 “遍布世界各地”材料未

体现,排除;“严重匮乏”不符合史实,美洲盛产白银,且与材料秘鲁、墨西哥白银流向

马尼拉、中国相悖,排除B 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排除D

项。

14.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建国之初,各州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民众参与政治,但

是对选民资格有种族、性别和财产限制,这说明当时美国的人民主权仍需完善,故选A

项;B、C 两项材料未体现;材料并没有体现邦联制的弊端,排除D 项。

15.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恩格斯认为德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

上,即空想社会主义天才的设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非常重要,故选C 项;空想

社会主义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但A 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启蒙思想家

勾画了平等、和谐的未来理想社会,排除B 项;空想社会主义确实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

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但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 项。

16.B【解析】由于一战和三年国内革命战争,苏俄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战争结束后,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故B 项正确。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国都先利用中立国地位,使得经济得到发展,之后都卷入战争,但并没有严重破坏其

工业经济,排除A 项;苏联利用了西方国家经济大萧条的机遇,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工

业总产值跃居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排除C 、D

两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 52 分,其中 17题 18 分,18题 16 分,19题 18分 )

17.(1)特点:行省总督的权力集中在税收和司法上;行省总督的权力受到监督和限制;

行省法令在保持原有法律的基础上也受罗马法的影响。(任答2 点计4 分 )

影响:终结了罗马的城邦时代,加速了罗马的对外扩张;促进了罗马文明与希腊文明的

进一步融合;为罗马普遍推行行省制度提供了制度典范。(任答2 点计4 分 )

(2)解析:程矩夫认为元朝实行行省制应该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不应成为经久之制,

建议废除行省制。(2分 )程钜夫认为行省长官骄傲自负皆以宰相自居,行省隐瞒赋税、

掌握军政大权,地方权力过大会威胁中央集权。(2分 )但是他没有议识到元朝作为中国

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空前辽阔,且实行四等人制,推行民族压迫、

民族歧视政策。因此,相比于加强中央集权,稳定地方局势、巩固统一的任务则更为迫切。

(2分 )行省同时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双重性质,代表中央管理地方,行

省制下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这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巩固多民族国家的

统一。(2)分)行省制还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

我国省制的开端。(2分 )

18.分布区域 1:集中分布在京师。(2分 )

理由:京师是清政府的政治中心,革命团体和立宪团体设在此处便于与清政府进行交渡。

1895 年康有为与梁启超在京师集结众人公车上书,此后戊戌变法也主要是以京师为核心

展开变法活动,这一时期维新派提出的君生立宪主张对后来立宪派的形成影响巨大。戊

戌变法时期成立了京师大学堂,培养了一批批新式人才,促进了新思想的广泛传播。(3

分)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以京师为核心改革官制、制定法律,在京师设立的

资政院为立宪团体的活动提供了极大便利。《辛丑条约》签订后,外国在京师设立“使馆

界”,大量外国官员、记者等长期驻扎北京。革命团体和立宪团体设在北京,有利于争取

国际支持。(3分 )

分布区域 2:集中分布在东京。(2分 )

理由: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走向富强,并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击败了中国和俄

国,极大地改变了远东地区的局势。甲午战后,中国有识之士提倡以日为师,试图效仿

日本确立君主立宪政体。(3分 )

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时期和清末新政时期都派遣了大批留学生出国,其中日本因与

我国一衣带水、文化相近,又距离较近,吸引了大批留学生前往,掀起了“日本留学

热”,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留学生聚集在东京,为革命、立宪团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3分 )

(若答到其他集中分布区域,如江浙沪一带、粤港澳一带等,言之有理也可)

19.(1)形成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农民涌入城市,使得农业

集体化受到影响;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点 2 分,2点 4 分,3点 5 分 )

影响:在政治管理、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严格限制人口自由迁移,

制约了城镇化进程;城乡二元户籍管理使得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方面权益不

平等,扩大了城乡差距。(1点 2 分,2点 4 分,3点 5 分 )

(2)拟定论题,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关(2 分,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入题)

紧扣材料,围绕拟定论题展开论述,表述清楚,逻辑严谨。论述时要提供2 个与论题

相关的史实,注意史实的选择只能限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可结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废除农业税等重大历史事实展开合

理的论述。

注意:结合1 个与论题相关的史实,并展开合理论述,给2 分;结合2 个与论题相关的

史实并展开合理论述,给4 分。

总结提升,2 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