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3-12-10·38页·2.5 M

2023--2024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 分钟 试题分数:100 分

第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1. 在甘肃齐家文化的皇娘娘台遗址中发现有一座成人合葬墓,一男二女。男性在正中仰卧,左右两侧各有

一女性,均为侧身曲肢,面向男性,卧于棺外。这一时期( )

A. 人们开始大量使用陶器 B. 氏族公社联合形成部落

C. 熟练掌握青铜铸造技术 D. 仰韶文化处于发展高峰

2. 下图所示是出土的西周中晚期青铜器——格伯簋,其内底有铭文 83 字,记述格伯以三十亩土地交换佣

生的四匹马,双方剖木为证,并在书记官吏的见证下确定了土地的界域,佣生遂作此簋以记录田产。该铭

文反映出西周( )

A. 分封制度推行受阻 B. 青铜铸造水平较高

C. 井田制度受到冲击 D. 文字向简约化发展

3. 关于六亲,历代的说法不一。按《左传》的说法,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按《老

子》的说法,指父子、兄弟、夫妇;按《汉书》的说法,则指父母、兄弟、妻子。这些说法主要体现了

( )

A. 宗法文化的影响 B. 儒学的划分标准 C. 先秦的政治体制 D. 秦汉的文明进程

4. 有学者在谈及秦统一的原因时指出:“在秦人的价值评价中,没有给道德伦理留下位置……内心修养或

道德的自我反省,在这里是没有必要的,需要的是对自我以外实际世界的探求和自身物质需要的索取。所

以人们关心的是生产、作战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务,而不注意仁义之兴废、礼乐之盛衰以及道德之

完善。”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秦人汲取了法家强权的思想 B. 功利主义价值观念推动秦的统一

C. 秦朝的国家组织力较为强大 D. 耕战思想利于强化专制集权统治

5. 下表为汉代部分大司马大将军(中朝官员核心)概况,据此可知两汉时期

姓名 人物简介

卫青 西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弟弟

霍去病 卫青的外甥、霍光同父异母的兄长

霍光 西汉宣帝第二皇后霍氏的父亲(废黜刘贺)

王莽 西汉平地皇后王娥的父亲

何进 东汉灵帝皇后何氏的哥哥(召董卓进洛阳)

A. 选官用官强调血缘关系 B. 外戚政治具有两面性

C. 宦官势力仍被外威压制 D. 中朝的设立威胁皇权

6. 贾思勰《齐民要术》的卷九中专门列有《炙法》篇,对胡人的烹饪方法“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如烧

饼就是把“羊肉二斤,葱白一合,豉汁及盐”熬熟,加入生发面饼中“炙之”,还有用“炙法”来制作家

畜、家禽、水产类的记载。这些记载体现了( )

A. 饮食习俗胡化成为主流 B. 民族交往促进文化交融

C. 人口流动加快南方开发 D. 政治改革推动习俗变迁

7. 《南史沈庆之传》记载,沈庆之在常湖立园舍,“广开田园之业”,每指地语人曰:钱尽此来。西晋

太子洗马江统愤然感叹道:“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这集

中体现了,当时( )

A. 豪强地主干扰市场的发展 B. 政府商业政策发生转变

C. 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趋势 D. 经济作物的种植蔚然成风

8. 唐朝末年的韦昭渡,属京兆韦氏,咸通进士。却被宦官田令孜讥讽为“在中书则开铺卖官,居翰林则借

人把笔”;至于裴枢,出自“代袭冠冕”的河东著族闻喜裴氏,咸通进士。更只被军阀朱温及其心腹视为

“衣冠宿望难制者。”材料表明士大夫群体( )

A. 构成资质令人瞩目 B. 来源兼具科举和门户特点

C. 对品第的维护和自矜 D. 完全由新兴势力构成

9. 唐朝前期,财政完全由中央统收统支,各地的赋税收入要全部上缴中央,运送到京城或指定的国库,中

央对地方的支出又要转运到各地。两税法实行后,属于地方的开支就地留在州县,只有上供的部分才被送

往京城。这一转变( )

A. 导致藩镇势力日益坐大 B. 降低了政府对实物税的依赖

C.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有利于减轻民众的赋役负担

10. 《宗延英墓志铭》是在陕西省北部府谷县发现的一方北宋晚期商人墓志。志文记载了宗延英家族因从

军迁徙于府谷,四代人由兵而农、而吏、而商的频繁转变。据此推断,宗廷英家族( )

A. 见证了宋朝的兴衰历史变迁 B. 经商活动与边境贸易相关联

C. 推动了北方丝绸之路的兴盛 D. 深受朝廷崇文抑武政策影响

11. 如图所示为河北出土的南宋时期定窑等瓷器地点数量变化情况。考古学者还在曾经的南宋境内的一些

地点发现了多种金代瓷器,如湖北麻城上马石村宋墓中有陕西耀州瓷和河北磁州瓷等出土;出土金代瓷器

的地点还伴随出土了青白釉、(浙江)龙泉窑等南方烧制的瓷器。这可用于印证( )

A. 政局动荡影响北方制瓷业的发展 B. 南北对峙下物质文化交流密切

C. 北方制瓷业水平逐步超过南方 D. 定窑瓷器成为南方墓葬首要选择

12. 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

法……公卿各保其家,忠义岂有不立?忠义既立,朝廷之本岂有不固?则事无不治,”这表明张载主张

( )

A. 建立世族制度 B. 运用宗法治理社会 C. 推崇道德理性 D. 重视世俗社会教化

13. 蒙古帝国于中统元年(1260 年)设立燕京行省,总领汉地政务,1262 年该行省并入中书省。忽必烈设

十路隶属中书省的宣抚司,由中书省官员出任其长官,于是复有行省的设置,先后有了西夏中兴、北京等

行省。这时的行省多是为统一指挥军队作战而设的。可见,这一时期行省的特征是( )

A. 职权明确、军事控制 B. 中央外派、遇事而设

C. 分权制衡、效率甚高 D. 强干弱枝、羁縻地方

14. 明初洪武年间,天下文职官吏数目不过 5480 名,武职官数在国初也不过为 28000 员。世宗嘉靖朝时,

有大臣上书指出:“本朝自成化五年,武职已逾八万。合文职,盖十余万。”至武宗正德年间,文官

24683 员,武官 100000 员。明代官僚系统不断扩张的原因是( )

A. 专制制度不断走向强化 B. 官僚机构的持续扩大

C. 国家监察体制日趋严密 D. 边境防御压力不断加强

15. 有学者说:“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江、浙、闽、粤四大海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

条谋生之路,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饷”,所以清朝制定以限制为基本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律就成为

必然。”该学者意在强调清朝( )

A. 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的一致性 B. 抑商政策因时局变迁而调整

C. 限制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 D. 商人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16. 有学者研究清代中英贸易时发现,1752 年到 1800 年之间,有 1.05 亿银元流入中国,而 1808 年到

1856 年之间,则有 3.84 亿银元反向流动。以下选项符合材料的是

A. 中国传统手工业具有竞争力 B. 民族资本主义在不断成长

C. 工业革命导致银元反向流动 D. 中国与美洲贸易联系加强

17. 1854 年,英商谈到当时的 中英贸易时说:“如果进口业务(将英货运销中国口岸)继续同近期一

样……我们的贸易逆差将达三四百万英镑。这项赤字需要通过进口银锭弥补。”这一状况( )

A. 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 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 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动因 D. 促进传统手工业的繁荣

18. 1862 年,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指出:“在中国这块活的化石上,就开始闹革命了。这种现象本身

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因为在东方各国,我们经常看到社会基础不动而夺取到政治上层建筑的人物和种

族不断更迭的情形。”由此可知,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A. 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 B. 带有浓厚的旧式农民起义特征

C. 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 D.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19. 洋务运动早期军用制造业“所需钢、铁、木、煤各项工料,均来自外国”,洋务派认为“且恐不可常

恃”“与其购自外洋,不若采自中土”“1874 年(同治十三年)海防议起……(光绪元年)上谕直隶磁

州、福建台湾试办开采煤铁以济军需”。到了洋务运动中期,大多数民用企业实行独立核算,“所有盈

亏,全归商人,与官无涉”。洋务民用企业的这一变化( )

A. 使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巨变 B. 源于中国海防危机加剧

C. 加速传统经济的解体进程 D. 得益于政府的政策调整

20. 下图是洋商在上海《申报》投放的西方军械广告总量统计图,由此可推知,当时( )

A. 早期现代化尝试效果显现 B. 国家权力向地方转移

C. 新政改革中新军建设缓慢 D. 边疆危机渐趋于缓和

21. 20 世纪初,孙中山提出:“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

命。”同时他又强调:“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由此可知,孙中

山( )

A. 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 认为革命的根本是推翻封建专制

C. 明确提出国家的前途是实现民族统一 D. 指出民族问题的本质是政权问题

22. 从 19 世纪 40 年代到 20 世纪初,清政府虽然每次战败后均与侵略者签订了割地、赔款、开放商埠或允

许在华建厂等丧权辱国的 条约,但就其主要倾向来讲,仍是“仇外”“排夷”的。然而,自《辛丑条约》

签订之后,清政府对外国的侵略就再也不抵抗了。这一变化( )

A. 催生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出现 B. 加速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使列强侵华经济方式发生了转变 D. 使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日益合流

23. 建军初期,南昌起义部队实行了政治指导员制度……一切工作以争取军事胜利为主要目标。1927 年 9

月,“三湾改编”正式建立了党代表制度。1929 年 12 月,《古田会议决议》肯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

则。1930 年 10 月,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突出强调“红军中只允许党

在政治上之唯一领导”。这一过程表明( )

A. 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制度化 B. 党在斗争中日益成熟

C. 军队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D. 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24. 1938 年 3 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统一革命理论肃清政治斗争之意识案》,为使“民族斗

争意识消灭政治斗争意识”,决议制定了多项宣传“民族统一阵线”的措施。国民党的这一提案旨在

( )

A. 与共产党争夺抗战领导权 B. 消除国共两党的政治分歧

C. 塑造政府积极抗战的形象 D.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5. 1937 年 12 月,“满铁”调查部编印的《华北农业开发方案》预计,通过充实的灌溉设备,可使山东地

区麦产增收 30%;同年年底,日本内阁通过“华北经济开发方针”,提出要发展“农业的改善、治水及利

水、造林、合作社等事业”。上述措施出台的历史背景是( )

A. 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被挫败 B. 全民族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 八路军在华北开辟大量根据地 D. 汪精卫集团建立傀儡政权

26. 1941 年 7 月,晋冀鲁豫边区推行统一累进税制,以“有钱出钱,钱多多出,钱少少出”为基本原则。

如表是该边区 1942—1944 年累进税率的变化情况。这说明统一累进税的( )

年 1942 1943 1944

份 年 年 年

16.96% 10.50% 12.75%

A. 壮大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B. 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C. 适应了民族革命形势的需要 D. 推动了减租减息政策顺利实施

27. 齐锡生在谈 1945 年年底到 1947 年年初马歇尔到华调停国共之争时说,马歇尔“认为国共只是在争一

些小事情。一旦美国人对中国领袖们晓以大义,后者必定会接受美国的真知灼见。岂知蒋介石和毛泽东都

不按照他的开导行事,这使他大为失望,铩羽而归”。由此可见,齐锡生( )

A. 反对美国插手中国的内政 B. 指出了美国对华外交狂妄自大

C. 赞赏中国领导人独立自主 D. 揭露了美国“扶蒋反共”的 本质

28. 如图取材于 1946 年 8 月一幅名为《献地》的漫画,漫画中文字为“开明地主自动献地,实现‘耕者有

其田’”。该漫画从侧面反映出( )

A. 加租加息政策受到了地主欢迎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如火如荼

C. 解放区营造土地改革社会氛围 D. 工农专政政权已初步建立

29. 下面所示的文献内容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相关

“The contents of the documents shown arerelated to the activiti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ccording to this,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is out

of the hea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用普选方式产生,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选举各级人民政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执行其职权;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据此可知,该文献内容出自( )

A. 《新民主主义论》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论十大关系》

30. 1951 年 12 月,中共中央就提出:“从 1953 年起,我们就要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二十年时间来

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完成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但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

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材料说明中国领导人( )

A. 认识到经济现代化离不开工业化 B. 关注国民经济结构的协调与优化

C. 国际因素是中共考虑的关键因素 D. 国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31. 如表为建国初期《人民日报》“读者来信”栏目中所报道的部分内容( )

时间 内容

1951 年 湖南华容县完成了修堤大事

甘肃永登县决心努力增殖牛羊

山西富家滩煤矿修理场铁铆组工人提前完成第-季生产任务,为国家节约三

1952 年

万多斤小米

太原钢铁厂炼钢部工人在大炼钢过程中创造了多项新纪录

A. 展现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成就 B. 反映了群众的建设热情高涨

C. 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D. 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32. 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这里还要谈一下工厂在统一领导下的独立性问题。

把什么东西都统统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中

央、省市和工厂的权益究竟各有多大才适当,我们经验不多,还要研究。”由此可见,当时党中央

( )

A. 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作用 B. 坚持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C. 反思了苏联模式的弊端 D. 摸清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33. 下图是 1965-1975 年中国内地工业产值的变化情况。这反映了( )

A. 国民经济比例已渐趋平衡 B. 三线建设促进了内地发展

C. 国家经济重心转向了内地 D. 内地工业成为工业化主导

34. 1981 年 2 月,台湾《时报周刊》举办座谈会,与会学者提出:“和平统一……为中国人共同的心

声……中国在这一代生活于台湾的年轻人而言,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或名词,不管是地理环境的隔阂或生

活模式的相异,都无法改变历史与血缘关系。”这( )

A. 凸显了台湾同胞的民族国家意识 B. 表明“一国两制”成为两岸共识

C. 说明谈判是祖国统一的唯一途径 D. 促使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35. 1981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把敦煌壁画的著名故事重新绘制并拍摄为动画片《九色鹿》。下图为今天

看到的壁画原图(图 1)和动画片的图画(图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 1 属于第一手史料,图 2 属于第二手史料

B. 图 2 真实地还原了图 1 的原貌

C. 图 1 只有历史研究价值,图 2 只有传播价值

D. 图 1 有助于图 2 的传播和普及

36. 1983 年 12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门针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提出了若干条界限,包括:不干涉穿衣打扮,不

用“奇装异服”一词;对抒情歌曲及轻音乐,得须经过批准方能禁止;绘画、雕塑方面,不禁止表现人体

美的作品;生理卫生课不是精神污染。这些要求体现了( )

A.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B. 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C. 思想解放工作任重道远 D. 中西文化在交流中碰撞

37. 如图为 1982—2010 年中国流动人口增长示意图。主要影响该图曲线走势的时代因素是( )

A.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B. 政府对人口政策的调整

C. 对外开放格局建立 D.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38. 2017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显示,中国外交政策不再强调“韬光养晦”,而是“将不再远离

世界舞台中央”“更加积极主动地有所作为”。这说明( )

A. 国力提升增强了外交自信 B. 中国已放弃“不结盟”外交

C. 中国开始主导世界新秩序 D. 睦邻友好是中国外交宗旨

39. 2022 年以来,“全球南方”的概念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焦点。一般认为,“全球南方”通常泛指拉丁

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在地理范围上大多位于南半球)。中国是“全球南方”的成员,愿同广大新兴

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 )

A. 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 B. 各国强调发展道路一致性

C. 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增强 D. 发达国家履行了援助承诺

40.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既要突出“随势”和“顺势”,又要强调“谋势”和“塑势”,不

断拓展战略远见,坚持战略底线,提升战略自信,强调战略运筹,主动营造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下列

属于新时代中国改善和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重要一环的是( )

A.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B. 完善世贸组织的规则

C. 全方位外交战略的提出 D. 无敌国外交观念形成

第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第 41 题 14 分、第 42 题 14 分、第 43 题 12 分,共 40 分。

4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与制度】

材料一 下图分别是唐、宋长江中下游政区示意图

唐代 宋代

材料二 宋帝国自诞生之日起,在制度设计方面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目的性国家对工具性国家

的要求,即动员内部力量以应对国家间生存竞争;另一个是纠正汉唐帝国的政制缺陷,完善工具性国家。

就前者而言,主要是壮大经济资源问题,并着力于提高资源的汲取能力等。就后者而言,主要是在制度上

解决基本制度中的缺陷。

——摘编自刘守刚编纂《中国财政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唐代到宋代行政区划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年在“制度设计”方面的举措及意义。

42.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1933 年毛泽东在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情况一览表

时间 地点 内容和成果

湖南省长沙、湘潭、

调查农民运动、论述农民革命的伟大意

1927 年 湘乡、衡山、醴陵五

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江西省宁冈、永新两 调查农村土地占有情况及土地制度改革问

1928 年春季

县 题,为制定土地法作准备

1930 年 5 月 江西省寻邬县 调查富农问题。著作《寻邬调查》

调查社会各阶级在土地斗争中的表现。著

1930 年 10 月 江西省兴国县

作《兴国调查》

1930 年 11 月 江西省东塘等地 调查乡村土地分配实际情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