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统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3-11-28·8页·583 K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检测

历 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 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间, 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由单纯依赖粟和黍逐步演变为多品种农作物种植,

西北地区以种植粟和黍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这些可以用于揭示

A. 早期文明区域分工明显 B. 地理环境决定经济形态

C. 农业生产影响文明发展 D. 精耕细作模式基本形成

2. 管子说: “凡国君之器重, 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 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 君卑则国危。 故安

国在乎尊君, 尊君在乎行令, 行令在乎严罚。 ”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 隆礼重法 B. 尚法尊君 C. 崇德敬天 D. 尊法尚道

3. 表1 是考古发掘出土的两汉时期诸侯王墓葬的玉衣统计表。这反映出两汉时期

表 1

西汉 东汉

时期

类型 汉高祖到汉武帝 汉武帝后 前期 中后期

<

金缕 7 6 0 0

银缕 1 2 2 4

铜缕 0 1 3 10

A. 等级规定日益严格 B. 官营手工业发展

C. 戒奢崇俭风气盛行 D. 诸侯王势力膨胀

4. 唐前期的乡官由耆老、里正、村正、坊正组成, 这些人员均由县司选任。唐后期乡官变成了苦差事, 乡官

选任改由众人推举, 富户充任,采取轮差制的方式。这一变化缘于

A. 乡村治理模式发生变化 B. 政府对基层控制的松弛

C. 社会动荡引发农民逃亡 D. 保甲制度出现重大变革

5.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厨娘最盛的时代,不但皇宫中有“尚食娘子”, 大富大贵之家也争相聘请女厨师烧菜。

图1展示了厨娘备餐的场景,这反映了当时

A. 雇佣关系已经普及 B. 妇女社会地位提高

C. 民众饮食习惯调整 D. 社会消费观念变化

6. 明中后期, 王象晋在《木棉谱序》中提到, “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 南土精织纫而寡于艺,故棉则方

舟而载于南,布由方舟而鬻于北”。这一现象说明

A. 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 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D.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7. 有学者从一个较长时段观察明清东南地区“虎患”空间变化时发现: “明以前, 虎患只出现在浙江杭州、

萧山,安徽祁门,福建福州等少数几个县市,而到明清时期,几乎遍及东南各省许多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A. 人地矛盾凸显 B. 生态环境恶化

C. 土地兼并严重 D. 基层治理失序

8.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

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

A. 照搬明清科举制度 B. 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C. 获得士人广泛支持 D. 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

9.1894年10月, 《万国公报》发表了曾在北洋水师任职的副提督琅威理的访谈录。这位英国将军断言, 中

国海军的实力不容低估, 不仅足以战胜日本, 即与西方大国战亦觉绰绰有余。琅威理做出这一断言的主要依

据是

A. 英国对日本缺乏全面认知 B、中央集权有利于战争的胜利

C. 中国近代化取得较大成效 D. 中国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10. 1924年, 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查点清宫物品时, 发现了清室复辟的企图,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

宫博物院。1925年10月 10日, 故宫博物院宣告成立并向平民百姓开放。这表明故宫博物院的成立

A. 杜绝了帝制复辟的可能 B. 保障了民国社会稳定

C. 担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 D. 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

11.表2为近代某一历史时期“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表”。据此判断,农会会员人数的变化反映了

表2

省份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广东 647766 66.0 700000 7.6

湖南 38150 3.9 4517140 49.4

湖北 4120 0.4 2502600 27.3

全国 981442 100 9153093 100

A. 土地革命的进程加快 B. 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

C.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D. 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

12.1937年7月底, 国民党政府释放了被捕的共产党员, 并同意中共在南京、武汉等地设立八路军办事处,准

许发行报刊。国民党还召集了国民参政会,聘请毛泽东等人为参政员。这些措施有助于

A. 中国共产党政治地位提升 B. 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

C. 国民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3.图2为1956年汕头耀昌火柴厂出品的“大丰收”火花(即火柴盒贴画)。图案为一位农妇站在稻田里,右手

抱着一大捆稻谷,左手举一把镰刀,一脸丰收的喜悦,远处是一辆装满沉甸甸稻穗的马车。该火花从侧面反

映出

A. 人民公社化后的新生活 B. 社会主义改造的新成果

C. 工业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D. 男女自由平等的新气象

14.从1960年开始,我国与缅甸、印度、古巴、阿根廷和坦桑尼亚等国家进行了体育交流。除此之外, 我国还与

法国、英国、 日本、 比利时、荷兰和挪威等国家展开了体育交往。该时期体育外交的背景是中国

A. 与西方实现关系正常化 B. 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

C. 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

15. 图3为1980~2000年中国实际GDP 增长率示意图。 图中两个峰值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 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D.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 共55分。

16. (14分)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经典作品中的都城故事

长安曲江叙事

长安曲江最著名的是唐时新科进士之曲江会。李肇《唐国史补》载: “既捷, 列书其姓名于慈恩寺塔,

谓之题名会。 大宴于曲江亭子, 谓之曲江会。 ”曲江会除了饮酒赋诗、 乐歌妓舞等之外,还有许多特殊习

尚, 且各有名目, 《唐摭言》 “宴名”列出闻喜、樱桃、月灯打球等多种。 曲江会逐渐成为新科进士以庆

祝为重心的宴聚, 且规模越来越大, 以至后来连皇帝也要参加, “上御紫云楼, 垂帘观焉”及“曲江之

宴, 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 这几乎成为长安最热闹的时候。 刘沧《及第后宴曲江》有诗云: “及第

新春选胜游, 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 ”杏园探花、雁塔题名、曲江流饮、 曲

江游宴活动成为千古美谈。

临安西湖叙事

《武林旧事》载: “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 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而不游, 而春游特盛焉。 ”

西湖就是一个偌大的游乐场, 各色人等游历其中。正如当时的俞国宝题于西湖酒肆屏风上的《风入松》所写:

“玉骢惯识西泠路, 骄嘶过, 沽酒楼前。 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由此足见临安耽于游乐之城市

风习。小说《裴秀娘夜游西湖记》描绘了西湖的夜游之盛: “这临安府城内开铺店坊之人, 日间无工夫去

游西湖, 每遇佳节之日,未牌时分,打点酒樽、食品,俱出涌金门外, 雇请画坊或小划船,呼朋唤友,携子

提孙。 ”

————据葛永海《长安——临安:唐宋“都城故事”叙事转向》

(1)长安曲江与临安西湖体现出的都城风貌有何不同? (8分)

(2)如果想进一步深入研究唐宋时期的都城故事,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6分)

17. (14分) “苏报案”是清末震动全国的大案,也是中国新闻发展史上的名案。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苏报案

《苏报》于1898年6月创刊于上海公共租界。1903年5月, 《苏报》聘请章太炎等人为撰稿人,报道各

地学生的爱国运动。以后, 《苏报》又陆续刊登了许多激烈地宣传革命的文章。

清政府的控诉

1903年6月29日,上海道台袁树勋向公共租界“工部局”提出严重抗议,要求逮捕并处死“鼓吹革命”

的章太炎等人以重塑国威。案件审理过程中,清政府多次与列强谈判,甚至不惜以出卖沪宁路路权为交换条件,

要求将两人“引渡”至南京处以极刑。

列强的反映

租界当局在清廷的外交交涉下,于6月30日发出拘票,章太炎、邹容被逮捕, 《苏报》被查封。英法美

俄等国对是否引渡态度不一, 美俄赞成引渡以换取更多权力, 英国担心租借利益受损反对引渡,几经磋商后

决定不向清政府引渡。

审讯及结果

7月15日, 以清政府为原告, 以《苏报》及被捕者为被告的特殊审讯活动在上海租界法庭开始。清廷控

告章太炎等人大逆不道,煽惑乱党,直呼皇帝名讳,对圣上大不敬。章太炎辩解直呼皇帝名讳,这在租界的法

律来说并无不妥,对皇帝不敬的罪名并不成立。之后又进行了两次会审,双方各自聘请律师争辩,清政府要求

判章太炎和邹容死刑,结果没有被接受。12月中旬, 法庭判处章、邹永远监禁,但由于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

对,被迫复审。1904年5月21日重新开庭,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两年, 《苏报》停刊。

————摘编自任家宣《论<苏报>与清末革命舆论的建构》

(1)苏报案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哪些矛盾? (6分)

(2)为什么苏报案会震动全国?请说明理由。 (8分)

18. (12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林则徐的不同形象

清廷官方认为林则徐在禁烟一事上应对无方,将鸦片未能杜绝的原因全部系于林则徐。魏源在

晚清 《道光洋艘征抚记》里认为战争失败不应“求全责备于始事之人”,指出战争起因于“闭

时期 市”,但“闭市”之责任不在林。魏源也指出林在处理英商问题时“求之过详”的态度不妥。

有人认为林则徐“功”在禁烟,“过”在处理问题的手段。

南京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8年设立全国禁烟委员会,开展了具有全国性质的禁烟运动。国府

国民 宣称这场运动为“打倒破坏烟禁之军阀”,“外以雪八十年来之奇耻,内以为民生主义之造

政府 端”。1929年1月,时任驻比利时公使的王景岐向国府提出修铸林则徐铜像的建议。1929年 5

初期 月,禁烟委员会规定每年的6月3日即“林则徐虎门销烟日”为全国性的禁烟纪念日。

在范文澜、胡绳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笔下,林则徐已经成为中国通史叙事框架中一个在中华民

解放 族不断遭遇外患并且通往光明胜利前途中的关键性人物。1948年,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

战争 治》进一步明确,无论清廷任用谁禁烟,无论林则徐如何禁烟,战争终归要爆发:既然战争无

时期 法避免,林则徐便不再背负诱发战争的责任。而其在广东禁烟与组织民众抵抗侵略,更凸显其

“民族英雄”的气概。

————据葛静波《林则徐形象在近代的变迁》等

根据材料,对林则徐形象在近代的变迁作出合理解释。 (12分)

19. (15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建国初期的科普事业

建国初期, 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科普发展的新举措,极大推动了共和国科普工作的发展。

表3 1951-1955年各地科普学会科学讲演工作统计表

年度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分类

总计 (次) 2743 12650 12990 11451 12294

基础科学知识 (%) 22 4 38 22 40

工业科技知识 (%) 7 2 4 18 26

农业科技知识 (%) 17 4 3 4 5

医药卫生知识 (%) 32 55 45 38 15

国家建设方针政策(%) 9 8 1 7 1.

苏联先进科技知识 (%) 6 25 6 5 6

其他 (%) 7 2 3 6 7

———据《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情况》

结合所学知识, 以“建国初期的科普事业”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15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条理清晰。 )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