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23-11-27·12页·479.6 K

高三联考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阮元在《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中认为,碑和帖的美学实质是线条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区别,

这是由美学理念的不同造成的。同时,人们将碑与帖结合,以此作为表现形式的审美目标——中和之美。

晚清时期“碑派”和“帖派”被用来命名不同风格的流派,《广艺舟双楫》中又有“碑学”“帖学”之分,

将学汉魏六朝碑版的书法流派称为“碑学”,将宗法晋唐以来名家墨迹和法帖的书法流派称为“帖学”。谈到碑

派书家,其所取法的碑版墓志书迹就会自然而然地涉及写手与刻手的关系,有时书丹者与刻手并非一人,刻手

的水平有时也会参差不齐,技艺精湛之人直接奏刀刊刻斩钉截铁,点画方整果敢、古朴峻厚,经过后天风化侵

蚀,便自然天成,颇具“金石之气”。在南北朝时期,碑版所呈现的字体正处于隶变阶段,有种未经雕琢的古

朴与天然之美。墨迹与刻帖作为帖派的取法对象,所呈现的基本特征为笔意柔美流畅,“书卷气”十足。帖派

书家更突出纵向的连贯与气息。传统帖派拥有成体系的运笔法则,然而碑派用笔无定法,笔法更夸张多变,从

而形成不同面貌。与帖派相比,碑派章法上的不足便是字与字之间缺乏时间性与牵丝映带。与此同时,文人士

大夫作为帖派书法的主体,也难免有谄媚糜烂以及程式化的弊病,碑派的粗犷豪迈正好可以弥补帖派的软弱之

气。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过“古质今妍”一词,如果将质与妍结合,就会呈现一种新的审美理念——中和

之美。笔者认为碑帖融合思想就是书法中和之美的表现形式。碑帖融合审美思想形成于清代晚期,虽然在明朝

以及清代前中期已开始萌芽,此种审美趣向是追求个性、追新慕异的必然结果,但尚未提出碑学、帖学的理论,

仍然是一种无意识、非自觉的状态,书家已在帖学的取法中发现其局限性,寻求新的学书道路。

直至清代晚期,随着考古金石学的发展以及相应理论的提出,众多书家更加倾向于兼具碑帖刚柔并济的中

和之美,这一思想逐步成为审美主流,对书法美学的影响延续至今。清代早期碑学倡导者未曾提及皇家墓志,

皇家墓志直到二十世纪初才被书家发现并重视,如能在碑学盛行之时就将墓志纳入视野,就不会有阮元的“妄

以碑帖为界,强分南北”的理论。后来吴玉如先生的“六朝无间南北”和沙孟海的“南北不分派别”也证实了

这一点。以此笔者大胆推断南北朝时期一些书家就萌生了融南北之风的意识。

不可否认的是碑帖书学理论的提出,使碑与帖的问题进入大众视野,将碑学研究推向高潮,以此为书家的

碑帖融合奠定了基础。阮元将书法分为南北两派,在他看来,北碑胜于南帖,因此大力推崇北碑。这直接导致

后来包世臣作为一个有力的践行者提出“尊碑抑帖”,主张学书当学北碑。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第一次

提出了“碑学”“帖学”的概念,对碑的推崇达到顶峰。尤其是康有为“魏碑十美”之说一出,激起世人及后

人的反驳与批判,纷纷提出不该尊碑抑帖,应当碑帖融合。

碑帖融合这一审美趣向贯穿明清时期,最终形成于清代晚期,到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民国时期出现

的沈曾植、郑文焯、曾熙等著名书家,在碑体行草书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一创作思想也是民国时期书法艺

术发展的最高成就。

(摘编自赵琳、王雨微《书法风格的中和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碑派字体呈现阳刚之美,帖派字体呈现阴柔之美,晚清时期碑派比帖派更受推崇。

B.帖派取法于墨迹与刻帖,表现出纵向的连贯与气息,笔法夸张多变,面貌多样。

C.在明朝及清代前中期产生的碑帖融合思想,还处在一种无意识、非自觉的萌芽状态。

D.作者认为,在南北朝时期一些人就有了融南北之风的意识,且中和之美成为审美主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即点明要阐释的中心话题——碑帖融合形成的“中和之美”。

B.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将碑派与帖派相比,比较二者的差异。

C.第五段列举阮元等人的观点,论证了碑帖书学理论为碑帖融合奠定了基础。

D.文章采用了分一总的论证结构,主要论述了碑帖融合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碑版墓志书迹的优劣与刻手的技艺水平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与书写者也有关。

B.书法中和之美是人们在书法方面追求的审美目标,是碑帖融合思想的表现形式。

C.碑帖融合是人们追求个性、追新慕异的结果,也是人们寻求学书创新的结果。

D.碑帖融合思想影响深远,直至今日,其形成的中和之美依然影响着书法美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将“美术与书法”正式列为一

级学科,2023年下半年启动招生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将按照新版学科专业执行。这个消息对于中国书法界无疑

是一场及时雨,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书法也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之一,它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润泽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灵世界。王

羲之的《兰亭集序》、欧阳询的《皇甫诞碑》、张旭的《古诗四帖》、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

塔碑》、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等历代书法精品,在一撇一捺、起承转合中展现书法家多方面的感悟,成为中

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书法家通过一支毛笔纵横纸上,能将山河沉淀为多变的笔画,将或炽热或沉郁的情感

镌刻进人心,这昭示着审美高度与深厚底蕴。

书法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并可设置博士学位具有重要意义。将其从美术学下的二级学科脱离出来,成为具有

独立属性的学科门类,是对研究生阶段书法专业价值的重新认识,有利于专业学位类别的完善,显示出教育部

门从学科专业上更加重视书法。同时,书法从艺术学、美术学门类中独立为一个专业,也与当下国家大力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摘编自龙其林《书法进入一级学科弘扬传统文化落地》)

材料二:

书法学已经具备一级学科设置的基本条件。首先,书法研究已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与某

些一级学科相比,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之“学”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与外延,足以支撑书法学科向广度

和深度发展。其次,可以设置若干方向清晰的二级学科,如书法理论、书法史与书法创作等。同时,学科建设

成果已得到学界普遍认同,社会对书法人才的需求也较旺盛。

近年来,书法热不断兴起,而书法教育发展不充分,书法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人们的书法学习需求往往只

能借助各种并不专业的社会化培训,而与专业机构、高等院校的教育相比,这些培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

果与文化传承。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校书法教育经过近60年的发展,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的成熟的教学体系和较

大规模的院校群体。截至2021年,全国招收书法学本科及研究生的高校达140多所,其中郑州大学、山西师

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高校已建立了作为二级学院的书法学院。这些高校为

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摘编自张瑜《书法升格为一级学科意味着什么?》)

材料三:

启功先生生前反对设立书法专业硕士与博士,不认为书法能够成为一个专业,他说:“写成什么样就叫书

法博士了,写成什么样就叫书法硕士了,没有标准,无法判断。”这种观念在当时具有普遍性,现在也有一定

的市场。启功先生当年的目光与思考更多地停留在就书论书上,即就书写谈书写,尚未由技进乎道,技道并进,

由技观道,未能从更宏阔的视野来审视书法。如果从近30年书法学科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成果看,书法学者

就职岗位与书法博士招生培养大都依托于艺术、文学(文字学)、历史、文献、哲学、传播、设计等诸多学科,

学科背景积累多元丰富。书法学界在借鉴文学、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已经超越对书法书写层

面的认知,较为深刻地探讨和阐释书法的深厚人文内涵。经过学界同仁的不懈努力,书法史、书法理论批评、

书法教育、书法创作、书法与文学、书法与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形态也已初具规模。换言之,我们认知的书法

不再是简单地写字,是人格与文化的折射、时代与社会的缩影,书法学是人文学科的重要构成,学科研究领域

有着广阔的空间。

(摘编自蔡清德《书法学科提升为何而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之一,其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历代书法精品是中华传统文化最

关键的载体。

B.书法成为具有独立属性的学科门类,不再是二级学科,这有利于专业学位类别的完善,也表明书法才开

始受到重视。

C.书法的社会化培训并不专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书法学习效果与文化传承,要重视专业机构与高等院校

的书法教育。

D.启功先生曾经反对书法成为一个专业,因为他认为书法就是简单地写字,而没有能够从更宏阔的视野来

审视书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书法从艺术学、美术学门类中独立为一个专业。

B.书法学比有些一级学科更有科学性,已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可向纵深发展。

C.在书法升为一级学科之前就有高校招收书法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有高校建立了书法学院。

D.目前书法学界对书法的认知已经超越书写层面,而能探讨、阐释书法的深厚人文内涵。

6.三则材料都谈论了书法学科提升的话题,但阐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北爱老藤

就业这件大事应该与父母商量一下,苗青风尘仆仆地回到武汉。

父母正在客厅合看一张报纸,一副极认真的样子。她放下双肩包问在读什么好文章。母亲起身,仔细端详

了她一番,问江峰怎么没一块儿回来。苗青说江峰正忙着去深圳办公司的事,没有空闲,她回来也就住一个

晚上,明天便走。父亲将报纸递给她。报纸上是一个著名经济学家分析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文章,大半个版,

典型的长篇大论。父亲说这篇文章不错,国家2002年就提出东北振兴,十年过去发展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文

章分析了原因,重点讲了人才问题。

苗青知道父亲有浓厚的东北情结,他毕竟在那里工作过,对东北的大事小事格外关注,去年父亲还和母亲

一起去沈阳转了转。母亲说父亲在鲲鹏集团大门前徘徊了许久,那是他参加工作的地方,也是他带着遗憾离开

的地方。父亲当年离开时心有不甘,因为企业转型生产冰激凌机,与飞机制造不搭界。鲲鹏机械厂在千禧年之

后境况大变,国家注入资金,组建了飞机研发生产集团,新型飞机接二连三问世,鲲鹏的大名也重新响亮起来。

父亲说:“知道我最近在做什么吗?有家科研所请我参与研制水上飞机,我答应了,想不到在退休后会重

返老本行。”

苗青很惊讶,父亲脱离这个行业几十年,在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今天,参与水上飞机研制能发挥多大作用

呢?但她还是为父亲高兴。“水上飞机都是螺旋桨飞机,难度系数不大,您肯定能胜任,不过科技更新换代很

快,现在不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吃老本肯定不行。”她说。

父亲拉开抽屉,拿出三个厚厚的棕色笔记本往苗青面前一推:“你看看,爸爸这些年闲着了吗?”

苗青一本本翻看,不看则已,一看顿时愣住了,这是三本写满了各种新型飞机技术特点的笔记。

“看到有用的资料我都会及时记下来,我不习惯在电脑上写,抄写一遍会加深理解。”父亲说,“如果你不

学飞机制造,我可能就断了这个念头,你考上交大那天,我心中冷冰冰的炉灶又‘死灰复燃’。”

“看来都是我惹的祸。”苗青扮了个鬼脸,拉着父亲坐下,很认真地说,“我这次回来是为毕业去向的事,

请二老帮我拿个主意,该南下还是北上。”

她介绍了江峰的打算,也说了自己想从事专业的想法,说江峰的选择很务实,也不是没道理。学校其他专

业的毕业生几乎没有去东北就业的,包括家在东北的学生也不愿意回去,这让她有些困惑。

母亲说:“去深圳比去东北好,东北别的不说,单是冬天寒冷的气候就让人受不了,你从火炉到冰窖,生

活成本会大幅度提高的。”母亲退休前一直在企业做会计,专注于成本计算。母亲的话没有封口,说:“当然了,

这事还是听你爸的,谁让你爸在东北有条尾巴呢。”

父亲突然问:“你若是去东北,是不是意味着与江峰分手?”

父亲就是父亲,可谓一语中的。这的确是苗青迟迟未下决心的原因所在。苗青说有这种可能,尽管江峰是

个好男人,但不能保证会一成不变。

父亲陷入了思考,目光投向茶几上那张报纸。苗青知道父亲很难表态,爱情与事业,两件原本可以双赢的

事却变成了一对矛盾。父亲说:“你从小就不喜欢我送你的生日礼物,考上大学后态度才有所缓和,做父亲的

不能强人所难,你的事自己拿主意吧。”

苗青到卫生间绞了条湿毛巾,回来将博古架上十九个飞机模型一一擦了一遍。这些飞机模型质量都非常好,

没有一架破损。看着这些飞机模型,苗青不禁回想起以往生日的情景。有两次过生日印象深刻,脑海里一直留

存着高清画面。那是上初三时,她鬼使神差地喜欢上了韩剧并沉湎其中,房间里挂满了各种偶像照片。生日那

天,父亲拿着一个用五彩纸包好的精致礼盒走进她的房间。那是一个金属材质的J—8II模型,这款国产战机

有“空中美男子”之称。父亲以飞机为例劝她说:“国外有F—16,好比你追的韩星,但再好也是别人的;这

架令人艳羡的‘空中美男子’,则是我们自己的星。与其羡慕别人的星,还不如自己去造星,那样别人就会来

追你,这是分子和分母的区别。”尽管苗青当时处于叛逆期,但父亲的话还是听进去了,追剧的兴趣便渐渐淡

化了,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属于自己的星无论怎么追,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另一次是高三毕业那年生日,父

亲送她一架国外最先进的武装直升机模型,父亲说蜻蜓哪个国家都有,为什么有的国家根据蜻蜓原理就能研制

出直升机,而有的国家蜻蜓只能是蜻蜓,说到底是个想象力的问题,设计飞机的人,靠想象力可以与宇宙太空

对话。

第二天一早,她说自己已经做出决定,去东北。

父亲站在那里凝视着她,半天说不出话来。

“不论有多大的不适应,我都拿定主意,听从导师的建议,去东北!”苗青又重复了一句。父亲和母亲相

互看了一眼。母亲摇了摇头,父亲则一字一句地说:“从今年开始,你的生日我不送礼物了,我等着你送我一

件大礼,你知道我想要什么。”

(有删改)

【注】苗青,上海交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江峰,苗青的男友,也是上海交大飞行器

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苗青赶回家与父母商量毕业后的去处,父母在看一篇文章,文章分析了东北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就是

人才问题。

B.苗青的父亲在东北工作过,他当年离开时是心有不甘的,他有浓厚的东北情结,因此格外关注东北的大

事小事。

C.“谁让你爸在东北有条尾巴呢”中“尾巴”的说法很生动,是指父亲参与研制的水上飞机项目,父亲要重

返东北。

D.苗青请父母拿该南下还是北上的主意时,母亲主张南下,父亲主张北上,他希望苗青不要因爱情而耽误

了事业。

8.小说叙写苗青回忆以往生日情景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6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梦想奉献逆行。乙组提出一个关

键词:抉择。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子厚,讳宗元。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

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

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

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

务记览,为词章。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

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

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

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

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

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

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删改)

【注】博学宏词,唐代吏部考试进士及第者的科目,考中者可授予官职。侔,相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其俗A以男女B质钱C约D不时赎E子本F相侔G则没H为奴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授予官职,表示此意义的用法很常见,如“拜臣郎中”(《陈情表》)。

B.务,致力、专力从事,与《过秦论》中“务耕织”的“务”意思相同。

C.诣,到、往,与《桃花源记》中“及郡下,诣太守”的“诣”意思不同。

D.恨,遗憾,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恨晨光之熹微”的“恨”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厚考取了进土,显露出突出的才华;后来他通过了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开始担任官职。子厚才能出

众,廉洁刚强,其名声轰动一时。

B.子厚在礼部员外郎任上遇上当权官员犯罪,被牵连而与同党受到一样的惩处。子厚在闲散的职位上,更

加刻苦用功,诵读和创作文章。

C.子厚到任柳州之后为当地人民规定了政策和禁令,他为借钱的人想方设法,让他们把子女都赎回家,他

的办法得到了观察使的认可。

D.子厚向朝廷请求,愿意自己去播州,而让刘梦得去柳州,刘梦得因此被改派到连州去任刺史。子厚年轻

时勇于助人,却不珍惜、爱护自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5分)

(2)虽使子厚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开圣寺温庭筠

路分蹊石夹烟丛,十里萧萧古树风。

出寺马嘶秋色里,向陵鸦乱夕阳中。

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空。

犹有南朝旧碑在,耻将兴废问休公。

【注】开圣寺:指润州(今江苏镇江)丹阳开圣寺,始建于南朝。影殿:寺庙道观中供奉佛祖、尊师真

影的殿堂。休公:指南朝僧人惠休,这里借指开圣寺住持僧。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写通往开圣寺途中景象,“萧萧”描写出山中秋风萧瑟、草木摇曳之声。

B.颔联诗人将目光移向寺外的天地,凭高眺望,由远及近,写出了万木萧疏的深秋景致。

C.“竹间泉落山厨静”写出了山泉倾泻的动态,以泉落竹间衬托出山厨的静寂。

D.诗人面对荒废的寺宇,想到南朝大兴佛寺这一段历史,并将之融人对社会变迁的思索之中。

15.“塔下僧归影殿空”与“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两句中的“空”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不同?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蚯蚓的“__________________”和螃蟹的“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二者不同

生活处境的原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证明了学习需要专心致志的观点。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项羽纵火焚烧秦的宫

殿的史实。

(3)古诗词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描摹事物和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

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文物活化利用,既需要、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运

用虚拟现实技术、视频切片技术以及借助大量高精度数据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庄村的韩休墓考古现场完整呈

现出来了。从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到开发文创产品,再到运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展览的趣味性

和互动性,坚持守正创新,拉近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才能让博物馆地焕发生命力。

激发博物馆的活力,需要用“一方水土”滋养“一方空间”。浙江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遗址上原

貌、原尺度进行立体展示,沉浸式打造体验的游览境遇。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结合地方独特环境资源,打造

延伸至40米深长江水下的“时空隧道”,其独特场景让游人……各地博物馆聚焦特点,做强特色,使

博物馆成为不同年龄观众的“打卡地”。

17.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浙江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遗址上以原貌、原尺度进行立体展示,打造沉浸式体验的游览境遇。

B.浙江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遗址上以原貌、原尺度进行立体展示,打造沉浸式体验的游览环境。

C.浙江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遗址上从原貌、原尺度进行立体展示,沉浸式打造体验的游览环境。

D.浙江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遗址上以原貌、原尺度进行立体展示,沉浸式打造体验的游览境遇。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应该说考试综合征是一种心理疾病,有人在面临考试时产生恐惧心理,同时伴随晕场、头痛、休克等各种

不适的症状。考试综合征不仅影响学生的考试情绪,导致学生考试失败,久而久之,还会造成学生因失败而产

生自卑情绪,产生厌学、厌考等心理。此外,长期担负考试压力也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某些不良影响。从

心理学角度看,考试综合征无非是“回忆”受到了紧张情绪的干扰。学生在考试时,,怕影响升学或

自己的前途。这些杂念及由此而引起的情绪波动和紧张心情,实际上造成了压力,阻碍了“回忆”的正常进行。

从生理机制方面看,紧张心情和情绪波动之所以能起干扰作用,是大脑皮质上的神经活动过程产生了负诱导,

引起了抑制,因而。原来人脑的活动有一种称为“相互诱导”的规律。当大脑皮质的一个区域里产生出

一个兴奋中心后就会引起(或加强)其他区域的抑制状态,“怯场”现象正是大脑皮质神经活动过程。

对考试综合征,要积极应对。可使用多种放松方法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比如呼吸训练的方法、想象的方法、

肌肉放松的方法。也应该培养自信,尤其是在考试之前,不断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

字。(6分)

21.上述材料围绕“考试综合征”从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请根据材料写出四个关键词来说明这些不同的角

度,每个关键词不超过4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丁肇中是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因为发现新的基本粒子——J/中基本粒子,在197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

理学奖。有一年,丁肇中来到南昌航空大学做学术报告。现场有同学提问:“丁教授,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

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丁肇中回答:“我不知道。”丁肇中对此作出了解释:“我的全部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

度过的,15年来,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宇宙间寻找反物质。”丁肇中还说:“跟我在一起工作的有600多

位教授,我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只谈论与物理有关的话题。”末了,丁肇中风趣地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这样,就可以在回答其他问题时,坦然回答‘不知道’了。”

在为人、做事上,丁肇中给立志成才的广大青年以启示。请你结合材料和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

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高三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C(A项,“晚清时期碑派比帖派更受推崇”错误,于文无据。B项,“帖派……笔法夸张多变,面貌多

样”错误,原文是“然而碑派用笔无定法,笔法更夸张多变,从而形成不同面貌”。D项,“在南北朝时

期……且中和之美成为审美主流”错误,原文是“直至清代晚期……众多书家更加倾向于兼具碑帖刚柔并济

的中和之美,这一思想逐步成为审美主流”,可见直至清代晚期,中和之美才成为审美主流)

2.D(“文章采用了分—总的论证结构”错误,文章采用了总一分—总的论证结构)

3.B(“书法中和之美……是碑帖融合思想的表现形式”错误,原文是“笔者认为碑帖融合思想就是书法中

和之美的表现形式”)

4.C(A项,“最关键”理解错误,原文是“……等历代书法精品,在一撇一捺、起承转合中展现书法家多

方面的感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B项,“也表明书法才开始受到重视”分析不当,根据原文应

是“更加受到重视”。D项,“因为他认为书法就是简单地写字”不合文意,原文是“启功先生生前反对设立

书法专业硕士与博士,不认为书法能够成为一个专业,他说:‘写成什么样就叫书法博士了,写成什么样就叫

书法硕士了,没有标准,无法判断。’……启功先生当年的目光与思考更多地停留在就书论书上,即就书写谈

书写,尚未由技进乎道,技道并进,由技观道”)

5.B(“书法学比有些一级学科更有科学性”分析不当,原文是“书法研究已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基础和研

究方法,与某些一级学科相比,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之‘学’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与外延”)

6.材料一侧重阐述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之一以及书法进入一级学科的重要意义。材料

二侧重阐述书法教育已经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指出书法学已经具备一级学科设置的基本条件。材料

三侧重介绍书法专业的发展,阐述书法学科提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7.B(A项,“文章分析了东北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就是人才问题”说法绝对,原文是“十年过去发展情

况却不尽如人意,文章分析了原因,重点讲了人才问题”。C项,“尾巴”不是“指父亲参与研制的水上飞机

项目”,而是“指父亲浓厚的东北情结”。D项,“父亲主张北上,他希望苗青不要因爱情而耽误了事业”不合

文意,原文是“做父亲的不能强人所难,你的事自己拿主意吧”)

8.讲述了苗青的成长过程,揭示了她思想转变的原因。通过回忆初三、高三两个生日的情景,苗青在父亲

的教导下明白了很多道理,由原来喜欢韩剧,变成喜欢飞机设计及制造。叙写苗青回忆以往生日情景的情

节也为后文情节做了铺垫,使苗青最终选择理想和事业、“逆行”去东北的情节显得合乎情理。揭示了题。

父亲在送给苗青礼物的同时也是在教育苗青,要学有所成,报效国家。(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

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9.甲组答案示例:苗青怀揣父女两代人的梦想,选择读上海交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学成后想助力我国飞

机的设计和制造。比起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东北的条件是艰苦的,可她还是想去那里奉献自己的青春

和才智。苗青的包括恋人在内的同学,基本没有选择去东北就业的,她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去东北,她无

疑是这个时代最美的“逆行者”。(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乙组答

案示例:抉择是艰难的,一边是爱情和物质回报,一边是理想和事业,二者难以兼顾。苗青背负着两代

人的梦想,在父亲的引导和鼓励下,在导师的建议下,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为了实现国家的大战略,苗

青最终选择了去东北。(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10.CEG[(原文标点)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11.D(意思相同,两句中的“恨”意思均为“遗憾”)

12.D(“刘梦得因此被改派到连州去任刺史”分析不当,根据原文,应是“子厚于是打算向朝廷请求,向皇

帝上疏,愿意用自己要去的柳州调换刘梦得要去的播州,即使重新获罪甚至被杀,也不遗憾。恰好有人将刘

梦得的情况反映给皇帝,刘梦得于是被改派到连州去任刺史”)

13.(1)他们经过子厚亲口讲授和指点以后创作文章,(这些文章)都有了章法条理而可以(让人)观赏了。

(“口讲指画”“悉”“法度”翻译正确每点1分,句意2分。口讲指画:亲口讲授和指点。悉:全。法度:章

法条理)

(2)假使让子厚一时之间当上了将相,(那么)以这样的前途来换现在的成就,哪个是得而哪个是失,一定

有能够明辨这些的人。(“虽”“易”“孰”翻译正确每点1分,句意2分。虽:假使。易:更换,交换。孰:

哪个,谁)

【参考译文】

子厚,名讳宗元。少年时就很精明聪敏,没有他不明白通晓的。他父亲在世时,他虽然还是青年,但已经

独立成人,考取了进士,显露出突出的才华。大家都说柳家有能扬名显姓的后人了。后来他通过了博学宏词科

的考试,被任命为集贤殿正字的官职。子厚才能出众,廉洁刚强,议论问题时依据古往今来的事例,引证儒学

经典、史籍和诸子百家的著述,显得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常常使在座的人折服。因此,他的名声轰动,当时

人们都敬慕他,希望与他交往。那些公卿贵人争着想让他成为自己的门生,异口同声地推荐和称赞他。贞元十

九年,子厚由蓝田县尉升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子厚调任礼部员外郎。遇上当权官员犯罪,他被牵连,与同

党受到一样的惩处,即到外地去任刺史。他还没有到任,就又与他人同时依惯例被贬为州司马。子厚在闲散的

职位上,更加刻苦用功,专心记诵和阅览,写下了(不少)文章。元和年间,子厚与他人同时依惯例被召回京

师,不久又都被放到外地任刺史,子厚被派往柳州。到任之后,子厚感叹道:“这里难道就不值得推行政务

吗?”他就顺应当地风俗,为人民规定了政策和禁令,州里的百姓遵守子厚的政策和禁令,服从他的治理。按

照当地的风俗可以用子女做抵押去借钱,约定如果不按期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将(其

子女)收没为奴仆和婢女。子厚为那些借钱的人想方设法,让他们把子女都赎回家。其中那些特别穷困因而没

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他们的佣钱,佣钱与债钱相当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子女。观察使把子厚的

办法推广到其他州,等过了一年,免于沦为奴婢而回到家里的将近一千人。衡山、湘水以南考进士的人,都把

子厚当作老师,他们经过子厚亲口讲授和指点以后创作文章,(这些文章)都有了章法条理而可以(让人)观

赏了。当子厚被召回京师然后重又被放到外地任刺史的时候,中山的刘梦得,名禹锡,也在被派遣之中,应当

到播州去。子厚流着泪说:“播州,不是人能住的地方,而且梦得的母亲健在,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受到这样的

困窘,弄到没法向母亲诉说的地步,况且绝对没有让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子厚于是打算向朝廷请求,向皇

帝上疏,愿意用自己要去的柳州调换刘梦得要去的播州,即使重新获罪甚至被杀,也不遗憾。恰好有人将刘梦

得的情况反映给皇帝,刘梦得于是被改派到连州去任刺史。子厚年轻时,勇于帮助别人,却不珍惜、爱护自身,

他认为功勋业绩可以很快地取得,不料因受牵连获罪而被朝廷弃置不用。被贬之后,又没有既了解他而又有力

量的在位者推荐提拔他,所以最终死在边远的穷乡。子厚的才干不能在当世发挥,他的道义不能得时势而推行。

然而子厚要是被贬斥的时间不长,困窘的状况不到极点,虽然他的才能出众,但他在文章和诗赋方面就一定不

会下刻苦的功夫,也就必定达不到像现在这样能流传后世的地步,这是毫无疑问的。假使让子厚一时之间当上

了将相,(那么)以这样的前途来换现在的成就,哪个是得而哪个是失,一定有能够明辨这些的人。

14.B(“由远及近”说法错误,应为“由近及远”)

15.“塔下僧归影殿空”的“空”有“空无一人”之意,诗中将以前僧归塔下与如今影殿空空相比照,充

分地描写了寺宇衰败寥落的景象,传达出昔盛今衰的伤感。“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有“白白的”之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