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3-11-23·9页·1.7 M

试卷类型:A

高三历史

2023.1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

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故“亲亲而仁民”;韩非子认为“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

也”,故“治民无常,惟治为法”。他们思考的出发点是

A.知识分子的价值标准B.重构秩序的人性判断

C.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D.治理国家的策略要求

2.元狩六年,汉武帝遣使循行,除了存问抚恤、举荐贤才之外,更重要的是“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职,奸猾

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由此可知,汉武帝此举旨在

A.规范地方行政B.完善监察体制

C.惩治贪官污吏D.削弱郡国权力

3.图1为唐朝不同时期部分地区户口统计变化图。能够解释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赋税政策的调整B.安史之乱的影响

C.经济重心的南移D.土地兼并的加剧

4.对于地方官员德政书写的方式,东汉时期以“飞蝗过境”“猛虎渡河”“纵囚归狱”等为模式与范

本;到了宋代,多出现“民诵之”“民受其惠,诵之”等话语。这一变化说明

A.经济发展促进观念转变B.儒学发展影响官吏评价

C.官员考核方式更加规范D.社会治理模式发生变革

5.清代,山东藤县“城东地多山险,宜粟菽,其俗好种树而饶于枣梨,贫者务农毕,则入山樵采治炭,

妇女缉布,夜纺车之声比屋相闻”。这些做法

A.说明了人地矛盾尖锐B.反映了农业的集约化经营

C.体现了重农抑商观念D.有利于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6.魏源在修《海国图志》时将各国分册页制图,“每图一国,山水城邑,钩勒位置,开方里差,距极

度数,不爽毫发。于是从古不通中国之地,披其山川,如阅《一统志》之图……自西北而东南,将中外一

家欤”。这表明魏源

A.主张唤醒国人救亡意识B.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C.掌握了系统的地理知识D.突破了传统的天下观

7.1920年,邓恩铭指出,“按社会学说起来,人人都是有衣穿,有饭吃才对。为什么富的富得不得了,

穷的穷得不得了?我想社会上一般军阀、官僚、政客、资本家,只知道役使苦同胞为他们做奴隶牛马,还要

横征暴敛无所不用其极”。这表明他

A.强调中国共产党代表劳苦大众的利益

B.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是中国落后的根源

C.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社会问题

D.主张知识分子应与工农运动紧密结合

8.1940年,香港《大公报》刊发社论称,“正太路自八月二十日被截断后,迄在游击军控制下,交通未

能恢复,自然饶有价值,亦是最足令人兴奋的事态。……日人倘使还想‘征服’中国,推行‘新秩序’,

真是做梦了”。这反映出

A.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B.百团大战增强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心

C.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D.正面战场有力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9.图2是1954年7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上的讲话摘录。这反映出新中国

A.积极倡导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B.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成为工作重心

C.为国家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D.为日内瓦会议召开作出积极的努力

10.图3为1990—2000年我国劳动力产业结构变迁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B.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D.民众就业观念转变

11.图4是埃及新王国时期有关商品的交易记录。由此可知,当时

A.商品交易方式多样B.货币经济发展不充分

C.贫富分化日益加剧D.奴隶主贵族垄断贸易

12.表1是14世纪亚平宁半岛组建大学的情况。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表1

大学名称组建时间组建者大学名称组建时间组建者

罗马大学1303年教廷阿雷佐大学1355年城市

佩鲁贾大学1308年城市锡耶纳大学1357年城市

特里维索大学1318年城市帕维亚大学1361年当地诸侯

雏罗那大学1339年城市卢卡大学1369年城市

比萨大学1343年城市费拉拉大学1391年当地诸侯

A.城市自治运动开始兴起B.宗教教育渐趋衰落

C.市民阶层文化需求增强D.人文主义思想活跃

13.有学者认为,近代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以虔诚的信仰来对抗堕落的教会,以圣洁的神性来驾驭败坏

的人欲,重振早期基督徒的纯真信仰和淳朴道德”。该运动

A.追求信仰自由B.复兴古典文化

C.高举理性大旗D.彰显民族意识

14.表2为1840—1900年英、法、美、德四国农业发展水平指数。其中丙是

表2

时间甲乙丙丁

1840年21517511575

1860年225200145105

1880年290235140145

1900年310225155220

(注:100=每个农业男工每年净生产一千万卡植物性热量)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15.图5是欧洲画家鲁道夫斯沃博达于1892年在维多利亚女王资助下前往印

度创作的油画《瞥视火车》。画的左下角是一部分铁轨,一家人正在等待火

车,背景里有一些泥筑的低矮建筑,人们在屋外纺织和晾晒粮食。该作品意

A.宣传美化英国的殖民统治

B.描绘印度农村的生活状况

C.激发印度民众的危机意识

D.展示殖民地的现代化成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2分,共55分。

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婚姻观

材料一

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

嫁女,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

就,一婿之千余缗。

———(宋)朱彧《萍洲可谈》

薛居正子薛惟吉之嫠妇(即

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

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取。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

长编》卷五十三

据南宋学者洪迈撰写的

《夷坚志》记载,宋代妇女再婚

的事例共有61例,其中再嫁者55

人,三嫁者6人。

(1)分析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8分)

(2)若进一步探究影响宋代婚姻观念的因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

1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蔡元培与女学

材料一本校初办时(1902年),在满清季年,含有革命性质。盖当时一般志士,鉴于满清政治之不良,

国势日变,有如人之稚重病,恐其淹久而至于不可救药,必觅良方以治之,故群起而谋革命。革命者,即

治病之方药也。上海之革命团,名中国教育会。革命精神所在,无论其为男为女,均应提倡,而以教育为

根本。故女校有爱国女学,男校有爱国学社,以教育会会员担任办理之责,此本校校名之所由来也……辛亥

革命时,本校学生,多有从事于南京之役者,不可谓非教育之成效也。

——摘自蔡元培《在爱国女学校之演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蔡元培创办爱国女学校的目的进行解读。(8分)

材料二爱国女学校课程设置

学段年级课程设置

初级修身、算学、国文、习字、手工、体操、音乐

预科

修身、算学、国文、历史、地理、理科、家事、裁缝、手工、体操、音

二级

乐、图画

伦理、心理、论理、教育、国文、外国文、算学、历史、地理、法制、

文科

经济、家事、图画、体操

本科

伦理、教育、国文、外国文、算学、博物、物理、化学、家事、手工、

质科

裁缝、音乐、图画、体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爱国女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8分)

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包产到户的三次争论

1978年,安徽小岗村“包产到户”引发了激烈争论,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人民日报》对此

争论进行报道。

一、包产到户是“前进”还是“倒退”

1979年3月,《人民日报》介绍了安徽一些社队实行“定产到组、责任到人”的做法及显著成效。

有些干部指责“搞分田到组,包产到组,是一种生产上的倒退,是脱离群众,不得人心的”。此后,

关于包产到户是“前进”还是“倒退”的争论范围不断扩大。1980年,国家农委制定了一个相对中立的

方案,既兼顾了集体经济又允许偏远地区实行包产到户。

二、经济发达地区能不能搞包产到户

随着包产到户的推广,经济发展相对好的地方群众要求实行包产到户的呼声高涨。由此产生新一轮的

争论———“经济发达地区或是一般地区可以实行包产到户吗?”一些农业发达地区干部群众认为搞包产到

户会影响机械化发展,搞到最后人心会散,农业发展方向容易走偏。支持者则认为生产责任制的建立,调动

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即使是独木桥也要走下去。1980年,中共中央指出“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

稳定,生产有所发展,现行的生产责任制群众满意或经过改进可以使群众满意的,就不要搞包产到户”,

但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继续实行。

三、包产到户是姓“资”还是姓“社”

1980年初,在国家农委会议上,安徽代表提出“包产到户不同于分田单干”,“这是社会主义积

极性的表现”。反对者则认为“包产到户就是分田单干,就是资本主义。在对包产到户姓“资”还是姓

“社”问题存在分歧和争论的时刻,邓小平指出安徽肥西、凤阳开展的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

快”。1982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包括包产到户在内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

任制”。包产到户正式获得社会主义“户口”。

————摘编自孔瑞雪《对改革初期关于包产到户争论的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包产到户的三次争论”撰写一则历史短文。(13分)(要求:表述成

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英国议会立法和改革

1813年废除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独占权,任何英商可自由进入印度市场。

1832年进行第一次议会改革,将选举权从身份资格转向财产资格。

1846年废除《谷物法》,取消农业进口保护性关税。

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针对贫民窟导致的流行性疾病,要求地方卫生委员会

必须提供新鲜水并负责处理污水,改善居住环境等。

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开放沿海贸易。

1867年进行第二次议会改革,进一步降低选民财产资格。

1884年进行第三次议会改革,实行无记名投票,取消议员的财产资格限制。

1900年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

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供水等配套措施,建造工人住房。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