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得分:
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空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范畴。在西方没有这样相似的美
学观念,这是东方民族独特的美学思想。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如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它似有若无,
无人注意,自在开放。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而海涵,小而永恒,其最大的妙处在于:它在“空”中增
加人们玩味的空间,在于其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中国人认为天地自然都由一气化生,面对气化流荡的世界,他们发现了虚实的奥秘,发现了“有形
但为无形造”的哲学原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在虚实二者之.间,中国艺术对虚更为重视,
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在赏画、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
“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欣赏中国画,不仅要看画在画面上的,而且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
西,通过画面的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的世界。诗也如此,诗要沉着,更要空灵,沉着与空灵并重,才
会有悠然的韵味;诗要有言外之意,意外之韵,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
永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他们得诗画“空”之精髓,故有灵气往来。
中国园林创造就是引一湾溪水,置几片假山,来引领一个虚空的世界,创造一个灵动的空间。我们
目之所见的世界,在虚空的氤氲中显示出意义。如果赏园者只是停留在视觉观察中,就有可能错失小园
中所包裹的万般景致。在中国园林中,假山不是山,却有山的巍峨;溪涧不是海,却有大海的渊深。回
廊是狭窄的,它却可以引领人走向宇宙纵深;小桥曲折,却将人度向另外一个世界。至于云墙偎依着篱
落,曲曲地在丛树中逶迤,真把人的心牵向更远。
亭在园林中有着独有的地位,园林无水不活,也可以说,因无亭不灵。亭子是实用的,它可以供人
休憩。亭子又在园林中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松散的景物,往往通过亭子的收摄成为一个整体。而更重
要的是,亭子是为人的心灵所特别设立的景观,古人所说的“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惟有此亭无一
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就是就此而言的。因为它“空”,所以它“有”;“空”通过我们的心灵变成了一
个蕴涵丰富的世界。
(摘编自朱良志《曲院风荷空山》)
材料二宗白华先生曾以“太虚片云,寒塘雁迹”形容艺术的空灵境界,这一描述是十分形象而精
当的。空是虚,是无,是静穆;而灵则是实(不同于写实之实),是有,是灵气,是生命。这两者正好组
成了空灵风格的两个基本点,也是所有中国艺术史上偏于抽象写意的艺术品的两个基本点。然而灵实以
空为前提条件,周济说:“空则灵气往来”,可见不先求空,灵气就无法产生。不过反过来说,没有灵,
空就成了“顽空”“死空”,谈不上美感的力量了。因此,中国古代美学谈空灵往往表现出一种辩证的眼
光。苏轼说得好:“所贵乎枯澹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澹,
亦何足道。”“外枯”乃指外形的简约、空虚;“中膏”是内在的生命力之旺盛,所以“似澹而实美”,并
非一片死寂枯竭。刘克庄说过类似的话叫“若近而远,若淡而深”;金圣叹则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来表达这种艺术境界。
那么,这种空而灵、虚而实的境界是怎么产生的?这就涉及“简”的问题。简者简约,美学上的简
约不同于科学论文或其他实用文体中的省略,而是说寥寥数笔而意趣盎然,也就是说,以极其简化的线
条传达极其丰富的意蕴,从而使人想象于无穷。如果一首诗、一幅画中的意象或线条简约而又有无穷的
美感发生之力,那么这首诗或画就达到了简约和空灵。李东阳认为王维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二句诗“淡而有味,近而愈远”,恐怕正是因为它们以简约洁净的意象深深地透衬出宁静、闲适、恬淡的
心境和意蕴的缘故。王维这首小诗名为《鹿柴》,全诗共四句: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的首二句以空山之空旷、无人、静寂、幽深,作为背景,而活跃跳荡于这个背景之中的则是生命
的声音,无人而生机盎然。后二句似一个特写镜头,诗人捕捉了一束晶莹透亮的光束,它像金色的线一
样穿透深邃茂密的森林,最后栖息于青青的苔藓之上。深邃空幽的绿色丛林中透下这一束光芒四溢的阳
光,这是多么空寂而又灵动的境界!“空山”“深林”是空;而“人语”“返景”则是灵了,这两者一旦被
天衣无缝地接合起来,就是绝妙的空灵境界。
总之,从美感经验的角度说:空灵和简约是指简化的外形中包蕴着丰盛的美感发生之力,每一意象、
每一线条、色彩、音响都凝聚着旺盛的、生生不息的美感张力。如宗白华先生说的:“中国山水画趋向简
淡,然而简淡中包具无穷境界。倪云林画一树一石,千岩万壑不能过之。”而这,不正是抽象艺术超过写
实艺术的地方吗?
形简而旨丰,以高度抽象、饱蕴张力的形式传达丰富的情感内涵,这种艺术理想在我国古代艺术创
作实践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中国的古诗一向以意象简洁称著,而简洁中包含无穷的情感意味。
(摘编自陶东风《空灵论》,文章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艺术“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观中特别注重“虚”的创造,“虚”是使欣赏者获得空灵的
美的享受的途径之一。
B.中国艺术推崇的“虚”在绘画、诗词、造园等各种艺术中都有所表现,其中造园艺术的“虚”最
能体现“空”的精髓。
C.中国古代美学谈空灵往往表现出一种辩证的眼光,灵实和虚空构成了空灵风格的两个基本点,二
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D.以极其简约的意象或线条传达丰富意蕴,给人以无穷想象,空灵的境界由此达成,因此可以说抽
象艺术超过写实艺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材料二采用了不同的论证结构,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空灵”这一话题。
B.中国园林中假山、回廊等不可替代在于它们引领的虚空世界饱含着灵动性和深意。
C.材料二将诗画放在一起论证,可表现出在中国艺术中“空灵”存在共通性的特点。
D.中国戏曲中“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体现了“空”的艺术特点。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材料二的论据的是(3分)()
A.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酌酒与裴迪》)
B.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
C.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晏几道《临江仙》)
D.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4.结合两则材料,给“空灵”下一个定义。(4分)
5.《红楼梦》中对于林黛玉所住的“潇湘馆”的景致作了如下描写:
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
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
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
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这座“潇湘馆”具有空灵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对此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还魂草
已金
敏,五年了,我没给你写过一个字。
然而今天在林那拿到你托他转给我的短笺。你的亲切的微笑浮现在我眼前,还是那么生动,就像你
昨天才离开我似的。
傍晚,我离开林,匆匆赶回小镇。回到家里,半睡半醒地躺了好一会儿,直到一个小女孩清脆的声
音从楼梯上送进来。
“黎伯伯,你的信来了!”孩子快乐地叫着。
她略带黑色的宽脸上闪耀着一对漆黑发亮的大眼珠,嘴带笑地张开,雪白的牙齿露在外面。她把信
递给我后,小小的手伸起来指着她的浓黑头发,得意中略含一点羞惭,说:“你看,好不好?”
一只红缎子扎的大蝴蝶伏在她的乌亮头发上,映着灯光发出炫目的光彩。
“好看得很,”我称赞道,“哪个给你戴上的?”
“妈妈,”她笑了,“黎伯伯,你给我——”她抿着嘴笑,不再说下去。
“你说,黎伯伯给你做什么?.”
“你给我讲个像还魂草那样好听的故事啊!”
“你还想听得哭起来吗?”我笑说。敏,你该记得还魂草的故事,这是我们敬爱的一个年长朋友根
据传说改编的。我第一次听到它时,还同你住在一起。我们被感动得许久说不出话,默默地互相注视。
这个情景我至今还不能忘记。
敏,你的短笺我反复诵读。在你忙碌的生活中,还时时在打听我的消息。可是我却像石人一样地沉
默了。我为这件事情感到惭愧。
我预备写一封信,告诉你我最近的生活情形,应该从什么地方写起呢?
我的书桌就放在窗前,窗上玻璃被炸弹全震破了,现在补上了几块,也留着几个空洞。只要起一阵
风,大股的尘土就会灌进房里来。你看,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
昨天早晨,我又被利莎喜悦的声音唤醒了,秦家凤也来了.两个女孩年轻的笑脸灿烂地发亮,把我
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她们表情有点相似,只是利莎多一点稚气,秦家凤略带点沉静的
大人气。此外,纯洁、善良、友爱等等,两张脸上都有,而且同样充满朝气,,好像早晨刚刚开放的花
朵。
利莎望着我,央求说:“黎伯伯,给我们讲个故事罢。”她又看看秦家凤说:“秦姐姐,你不是来听黎.
日伯讲故事吗?”
我在利莎的头上轻轻敲了一下:“就你一个人花样多。”
“黎伯伯,不是她一个人,我也是来听你讲敌事的。”秦家凤忙解释道。她亲密地看看利莎。
这时我忽然想起了还魂草的故事。故事里不是也有两个这样年纪的孩子么?他们不也是这样亲密地过
着日子么?
起初她们听我讲两个孩子的友情,还以为我在拿她们开玩笑,后来跟着我的叙述她们看见两个孩子
长成了,两颗热烈的心连结在一起,用同样的脚步,四处去找寻那个普照万物、永不熄灭的明灯……她
们的笑容没有了,利莎的手被捏在秦家凤的手里。
我继续讲下去:在一个寒冷的夜里,在黑暗的荒山中;两人中的一个跌在岩石上受了重伤。另一个
人用尽方法仍然不能挽救朋友的性命。那时据说有这样一种还魂草,要用活人的热血培养,才会长成粗
大的叶子,可以用来救人。这个人找到了,他每天早晚用自己的血来浇这棵草,救活了他的朋友。
敏,还魂草的故事已经加进了我的感情,我随讲随编,给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我看见两张年
轻的脸上都笼罩着明澈无比的微笑,一股热气进了我的心中,我全身都感到了温暖,我感激地微笑了。
敏,这封信对你是一个意外,对我更是。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血像一层雾在我的想象中升上来。
我无处逃避。
炸弹在小镇上空刷刷落下时,我和利莎一家人正在川康银行的防空洞里。飞机盘旋声,炸弹下落声,
然后便是震撼山岳似的霹雳巨响。举目四顾,眼前只有黑暗。我听见利莎担心地自言自语:
“秦姐姐不晓得躲在哪儿?”
“她们一定在城里躲防空洞的。”我安慰她。利莎默默地捏住我的手,她的手在微微颤动。
听见解除警报,她脸上还挂着愁云,低声说:“黎伯伯,我们先到秦家去。”
我拉着她的手走出银行,转眼便是横街,前面显得异常拥挤。街的右边高坡上,一排平屋变成了大
堆瓦砾,人们就站在坡上挖掘。利莎丢了我的手疯狂地往前跑去。我跟着她跑。那里原先有一棵枝叶繁
茂的大树,现在树上只剩下几根光秃的空枝,树下连接地摊开两张草席,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
在外面。
席子旁边,秦家凤的父亲埋着头在那里痛哭。一切的疑惑都是多余的了。死吞食了那个垂着双辫的
瓜子脸的小姑娘和那.个瘦弱的中年妇人。利莎呜呜地哭起来。
天色突然暗起来,太阳落到天外去了。
我们走上野草丛生的土坡,利莎的哭声停止了。她弯下身子,拔起一棵叶子粗大颜色碧绿的草,捏
在手里,出神凝视。
“黎伯伯,这是什么草?”
“这是野草,我叫不出名字。”
“我要带它回去,拿针刺出手指头的血来培养它。”她庄重自语道。
“这种野草?有什么用?”我惊奇地问。
“那么这不是还魂草了。”她失望地说。
“黎伯伯,你给我找一根还魂草来,我会培养它,要我流多少血,我都不怕。”
她的脸颊上还留着泪痕,这个平时脸上永远带笑的孩子现在却有这么多的眼泪,我不能再开口了,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有删改)
【注】《还魂草》写于1941年,以抗战时期大后方重庆为背景,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见闻创作的一
篇书信体小说。小说共六封信,本文节选自第一封和第五封。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两个小女孩的“笑”多次出现,“把我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给故事增添
了一抹亮色。
B.盘旋的飞机、刷刷落下的炸弹、残破的窗户、弥漫的尘土,“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这
是战时重庆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C.“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画面触目惊心,强烈控诉了日军滥杀无辜妇女儿童的
暴行。
D.结尾处,“不能再开口”是因为利莎受到伤害,“我”悲愤难言;“不能再写下去”是因为“我”
对友人敏感到惭愧自责,欲言又止。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黎伯伯给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故事新编”中蕴含着作者对社会的思考。
B.本文以自然、流畅的语言,以及细致生动的描写,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C.通过“我”与“敏”的互诉心曲,情节由此逐步展开,叙述方式可谓别开生面。
D.小说虽然写的是小人物的悲惨遭遇,但更容易唤起大众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
8.小说以“还魂草”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书信的形式讲故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鄙谚曰:`莫众而迷。`今寡
人举事与群臣虑之.而国愈乱.其故何也?”孔子对曰:“明主之问臣,一人知之.一人不知也。如是者,
明主在上,群臣直议于下。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
于乱也。”
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而惠施欲以齐、荆偃.兵。二人争之。群臣左右皆为张子言,而
以攻齐、荆为利,而莫为惠子言。王果听张子,而以惠子言为不可。攻齐、荆事已定,惠子入见。王
言曰:“先生毋言矣。攻齐、荆之事果利矣,一国尽以为然。”惠子因说:“不可不察也。夫齐、荆之事
也诚利,一国尽以为利,是何智者之众也?攻齐、荆之事诚不可利,一国尽以为利,何愚者之众也?凡谋
者,疑也。疑也者诚疑以为可音兴以为不可者半今一国尽以为可.是王亡半也。劫主者,固亡其半者一
也。”.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有删改)
材料二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伸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
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
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
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
锡而察青黄,区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
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
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
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篇》,有删改)
【注】马服: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因战功被赵惠文王赐号为马服君。后代文章多以“马服”指
代赵奢,也有文章指代赵奢之子赵括。锻锡;古人锻炼金属时掺的锡。青黄:蓝黄色,冶炼金属时的
火色。区冶:区冶子,春秋'时善于铸剑的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
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疑也者A诚疑B以为可者C半D以为E不可者F半G今一国尽H以为可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户,指派别、门派,文中指一个派别之言,即“门户之见”的意思。
B.偃,指停止,与“偃仰啸歌”(《项脊轩志》)中的“偃”意思不同。
C.形容,指形体容貌,与现代汉语“喜悦难以形容”中的“形容”意思不同。
D.“迁官袭级”与“不韦迁蜀”(《报任安书》)中的“迁”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君主观察和听取臣下的言行,如果不加验证,就不会知道实情;如果群臣的说辞都
一致,国家就有可能会混乱。
B材料一中惠子指出,如果攻打齐、楚确实有利且整个国家都因此获利,那就肯定有问题.因为聪明
人大多不这样认为。
C.材料二认为华阳之战的惨败、长平之战的大祸,是由魏、赵两国任用花言巧语的孟卯与纸上谈兵
的赵括造成的。
D.材料二运用类比论证,通过讨论如何识别剑器的钝锈与锋利、马匹的低劣与优.良进行比较类推,
阐释了识人之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寡人举事与群臣虑之,而国愈乱,其故何.也?
译文:
(2)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
译文:
14.请综合两则材料分析,在韩非子看来,君主应如何观察和评判臣下的言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辛弃疾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
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
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
亦乐,退亦乐。
【注】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黄阁:借指宰相官署。
芗:同“香”。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脉脉”句用一“逗”字,写出了山泉灵动活泼的情态。
B.本词引用邓禹少年得志的典故,表达自己复杂的人生感慨。
C.“西风”一句,写菊花香气“喷薄”而出,足见作者的豪情。
D.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相同。
16.本词结尾句说“进亦乐,退亦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请结合本词和
《岳阳楼记》结尾段内容,分别谈谈你对辛弃疾之“乐”与范仲淹之“忧”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做好文章并非只需要精进技巧,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分析了孟子和太史公的文章后,得
出这样的结论:。。
(2)《春江花月夜》中“,”两句运用“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
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
(3)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无声之境”十分受高人雅士青睐,它是一种超脱耳根直诉灵魂的感觉体验,
比如有诗词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午睡醒来后,反而比睡之前更累。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主要是由于睡午觉
不规范的结果。午睡是很有讲究的,我们如果不运用合理的方法,就不能真正发挥午睡的作用。
饭后不要马上午睡。刚吃完午饭时,胃被食物充满,因此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这时,我们的血
压会下降,大脑供氧及营养状况也会受很大影响。此时入睡会让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影响午睡质量。
午睡的最佳时间一.般.是在饭后20分钟。
午睡时间不宜太长。据权威研究表明,良好的午睡时长以15~30分钟最为恰当,最长不要超过1
小时。人的睡眠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两个阶段,是周期性循环交替。在入睡超过30分钟后,我们的身体
会进入深度睡眠。我们若在此时醒来,反而容易因“睡眠惯性”而导致醒来后感到疲惫,迷糊。
18.下列句子中的“一般”和文中加点的“一般”,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B.你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别和这些无赖们一般见识。
C.一般说来,这种方式通常会奏效,这次可能是遇到了意外。
D.刘老太爷正在大厅与一般穿得很阔的人们吃酒谈笑,高兴得不亦乐乎。
19.文中画横线的六句话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
改变原意。(3分)
20.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销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1.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一般而言,“新冠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因此,有些人认为,只要戴上了口罩,就能
预防此类病毒。而事实上,它还可以通过密切接触或者气溶胶传播。
当然,佩戴口罩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在佩戴口罩前,也一定要先了解口罩。,如医用口
罩、N95、棉布口罩、防尘口罩等。医用口罩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它结合了医用外科口罩和颗粒物
防护口罩的优点,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各种颗粒物,同时也可阻断飞沫和血液等分泌物、.。N95口罩
属于颗粒物防护口罩,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各种飞沫传染“新冠病毒”。其他类型口罩的效果可能会差一点.
甚至起不到预防的作用。所以,如果选择错了口罩,可能会让病毒有可乘之机。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掌握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戴口罩时要保证口罩和面部尽量相贴合,比如N95
口罩的夹子要紧贴在鼻子上。而如果是医用口罩,我们要仔细地调整铁丝,使其与鼻梁紧贴.这样才可以
有效防止病毒进入呼吸道。可事实上.这往往也是人们容易忽视的,应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4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提到的“睡眠惯性”的现象,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少见。有时候,惯
性似乎不能被随意改变。但有些惯性如果一成不变,也可能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思想观
念等。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QQABCYSQggAgAhBAAQgCQw3SCAKQkBACCIoGxBAIsAABgQ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