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南昌市第一中学、南昌市铁路第一中学、南昌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

2023-11-20·9页·64.8 K

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命、审题:南昌一中高三历史备课组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臣”在商周原为王室所有,在王室左右活动。到西周晚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臣”已用来指代自王以下整个周王国里的人。其内涵变化反映了A.贵族政治的渐趋衰落B.下层民众的身份跃升C.礼乐制度的严重破坏D.天下一同的观念认同2.下表为公元2—146年登记的人口(依据《汉书》与《后汉书》整理)时期年份(公元)户数口数前汉212,366,47057,671,400后汉574,279,63421,007,8201059,237,11253,256,2291469,348,22747,566,772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小农经济特征明显B.户口统计详尽准确C.社会经济迅速发展D.税收只以户为单位3.韩愈认为,佛道教人超凡脱俗,使人心没有国家、没有君主、没有父亲。他主张拆毁寺观,僧道还俗,烧毁佛道典籍,勿使传习。这一认识A.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B.离散了三教之间的关系C.反映了当时儒学的现状D.导致佛道思想走向衰落4.监察官员由开始泛泛地“察举非法,受公卿群吏奏事,有违失者举之”,逐步发展到“纠举百僚,推鞫狱讼”,甚至不但察举各级官吏违法乱纪事件,还受诏参与司法审判、监军、监财、监试等。这反映了监察制度A.功能增强和职责范围的扩大B.消除了威胁政权的潜在因素C.导致官僚阶层相互倾轧加剧D.在百官之中处于超然的地位5.明清时期徽州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对地主而言,定额租比分成租更有利于规避风险。在《康雍乾时期休宁黄氏公堂租簿》《嘉道实际祁门廖姓租簿》等史料中,记录了近180年中89宗租田的情况,全部为定额租。据此可推断,这一时期A.徽州人地矛盾较为突出B.徽州地区商品经济发达C.政府鼓励租佃关系发展D.定额租制利于缓和冲突6.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即行开始科举考试,在整个统治期间未曾中断。考试形式在许多方面与清制相同,对投考者的资格、背景基本无限制;但内容包括基督教的主旨和对太平军领袖的颂词。这表明其目的是A.选拔传统的治国人才B.寻求社会广泛支持C.传播西方基督教文化D.促进中外思想融合7.梁启超指出,共产主义和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度处于“同一立脚点”;在孙中山看来,“共产主义在外国只有言论,还没有完全实行,在中国,洪秀全时代便实行过了”;无政府主义者也把大同思想认为是共产主义的实质和精髓。这些认识客观上A.确立了向西方学习的新途径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为国民大革命提供思想基础D.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8.1945年8月解放烟台后,中共领导的人民政权迅速将过去被敌伪吞并的企业发还原主,鼓励他们努力经营。烟台全市原有57家织布厂,到1945年12月已有45家复工生产,28家铁工厂也全部复工。这说明在解放区A.发展经济取代了阶级斗争B.执行了新民主主义政策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飞快D.迅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9.新中国成立前,文教、科技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分子有200万人左右,到1957年,全国仅教育系统拥有教师的数量就达233.54万人,全国参加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共763.2万人,其中扫除文盲78.4万人。这表明新中国A.高度重视增强文化软实力B.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C.注重新政权意识形态教育D.适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0.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安排了“五五”计划。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上变化反映了A.政府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加强B.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C.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D.国家治理效能不断提升11.古希腊作家阿里斯托芬(约前446年—前385年)在作品《蛙》里塑造了另外两位戏剧大师埃斯库罗斯(约前525年—前456年)与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年—前406年)的对话如下图所示,在这里,阿里斯托芬意在主张埃斯库罗斯:你回答我,人们为什么称赞诗人?欧里庇得斯:因为才智过人,能好言规劝,把他们训练成好的公民。埃斯库罗斯:如果你不但没有做到这一点,反而把善良高贵的人训练成了大流氓,你说你该受什么惩罚?欧里庇得斯:该受死刑,不必问其他!A.发挥文学的教化功能B.维护法律的公正严肃C.公民的政治素质养成D.营造自由的文化氛围12.海涅认为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民众利益得到维护B.“教随国定”原则确定C.世俗民族精神发展D.“廉俭教会”普遍建立13.根据表格可推知,这一时期的英国一英亩土地平均养活人数变化表年份17001800数量(人)0.180.26一个农业生产者平均养活人数变化表年份17001800数量(人)1.72.5A.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B.工业革命条件更加成熟C.殖民扩张助推农业发展D.工业发展得以反哺农业14.欧洲工人中曾存在着一种自然权利思想:“适当的工作,应获得适当的工资”;但在1832年后,部分工人认识到,在现存地主、资产阶级当权的制度下不可能做到这一点,阶级斗争是社会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必要手段。这一变化A.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B.说明工人主体意识的觉醒C.受到英国议会改革的推动D.推动了工人运动开始兴起15.1928年签订的《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不管其原因如何……(战争都)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这种战争认识观A.推动欧洲和平主义思潮产生B.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C.客观上纵容绥靖政策的推行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16.下表反映了1964—1979年英国经济和进出口的变化。针对此变化,英国亟需项目1964年1970年1974年1979年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34.137.740.441.1通货膨胀率(%)3.17.86.913.4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口比例(%)1.62.62.65.7工业产出指数(1975年=100)86.299.9105.7112.8进口渗透率(%)17.123.325.7英国世界,出口产品中的份额(%)14.410.88.89.7A.降低关税税率B.寻求政府与市场间新平衡C.加强国际协调D.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古代中国追求和睦友好,向往“无讼”社会。首次明确提出“无讼”的是孔子。老子“无为”在诉讼上即归于“使民不争”。法家重刑,根本是为“无刑”也即“无讼”。“秦汉以降,司法官多奉行调处息讼原则”。至两宋调处制度化,明清则臻于完备。“明德息讼”官吏才会赢得好口碑,得到统治者赞赏。教化不成的兴讼之人、诉讼参与人,包括证人等均会被视为“待罪之身”。明代建构了双重调解程序:先民间调解,民间调解不能解决时再行诉讼,里老调处是民事诉讼的法定必经程序;即便进入诉讼程序,司法官也优先调解。清代州县诉讼内调解具强制性,当事双方需“遵命和息”。清代还存在委托调解制度,即州县接到诉状,认为事微不值或事关亲族关系不便公开传讯,则将诉状转达乡保、族长调处。又因民事纠纷多发于乡里,乡保易闻真实,这种“半官方”的乡保调解,不但极常见且十分有效于纠纷解决。当然官府也必然同时严密监控和管理。——摘编自张嘉军《古代中国民事诉讼调解政策初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动我国古代民事调解机制形成发展的原因。(8分)(2)请从“古为今用”出发,评价我国古代民事调解机制的当代价值。(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1847年,熟习外文的林钺被聘为美国中文翻译到美国旅居一年。归国后,他将所见所闻写进了《西海纪游草》,成为“近代中国人用来测量外部世界大海的第一只贝壳”。王韬有两年多的欧洲漫游生活,又应日本友人之邀“作东瀛之游”,留下了两部纪行之书,即《漫游随录》和《扶桑游记》。1872~1875年,詹天佑等120名幼童赴美留学。风气一开,到海外修学旅游的人渐渐增多,其中既有公费,也有自费,至五四运动时人数达4万多人。修学旅游的目的地,按照时间的先后分别是:洋务运动时期到欧美;20世纪初多赴日本;清末民初赴美达到高潮;五四运动时期多为法国。清政府于1868年向西方国家派出了第一个正式的外交旅游团,先后游历美国、英国、法国、瑞典、丹麦、西班牙等国。清政府第一次派政府官员出国进行科技考察旅游始于1879年。在“欧游”的20多个月中,徐建寅参观、考察了80多个工厂和其他科技单位,近200项工艺、设备、管理方法,留下了一部堪称科技考察报告的《欧游杂录》。同时,徐建寅欧洲之行的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订购铁甲”,即装甲战列舰,系当时海军的主力舰种。1887年,清政府指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被保荐的75人进行考试,取28名,皇帝朱笔圈出12人分赴东、西两洋旅游。第一名傅云龙于1887年9月出游,参观游览了日本、美国、加拿大、秘鲁、巴西、古巴等国,用图和表的方式分别记述各国国纪、职官、外交、政事、文学、兵制、考工、河渠等状况。1903年张之洞等根据慈禧太后的指示,拟定了奖励政府官员出国旅游的办法,规定“游历之宗旨,以能考察其内政、外交、海陆军备、农工商各项实业,及其章程办法为要义”。——摘编自马晓京《近代中国出境旅游活动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中国出境旅游活动的因素,并概括其特点。(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出境旅游活动的影响。(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各国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家荣辱与共:一个地方的经济减速会对地球另一个地方产生直接的、有时甚至是巨大的影响;社会动乱和体制失败所造成的损失极少能限制在国界之内,它们会四处蔓延,威胁到邻国的政府运作、经济与安全。未雨绸缪,等待转机,才是至关重要的。——(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序言》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凡尔赛宫:标志与象征材料一凡尔赛位于巴黎西南郊。17世纪60年代,为远离暴乱频发的巴黎,路易十四在此兴建凡尔赛宫,王室成员和贵族在其中极尽奢华。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三级会议在此召开,第三等级的代表们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网球场宣誓”。1789年10月,路易十六在巴黎民众的压力下返回首都,凡尔赛宫作为法国政治中心的历史就此终结。在王室离开以后,围绕凡尔赛宫的命运曾产生过争论,部分民众要求摧毁其中的宫殿和花园,以示对专制统治的打击,但最终被议会以“凡尔赛宫是祖国的财产”为由制止。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结束了法国大革命以来长达十年的混乱状态。拿破仑提过对凡尔赛宫的规划:(我)将使其成为我们取得的胜利和我们民族的荣耀的永恒丰碑,雄踞于欧洲首都的大门前,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参观。1830年七月革命以后,法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国王路易菲利普在1833年颁布法令,将凡尔赛宫改造为一座具有公共属性的“历史博物馆”,用来记录能够体现法国光辉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摘编自荆文翰,《从破坏到保护:法国大革命以来国家遗产政策研究》材料二从1870年起,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德三次兵戎相见。普法战争后,威廉一世选在凡尔赛宫镜厅登基,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一战后的议和条约也被选在凡尔赛官签订,埋下了德国20年后挑起更大战争的祸根。二战后,法德在冷战的威胁下,终于出现和解的契机。——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简析法国大革命以来人们对凡尔赛宫的不同态度。(6分)(2)结合材料二法德关系的史实,对凡尔赛宫遗产价值进行解读。(6分)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DACAABBBADACBBC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1)和谐社会需要;“无讼”理念追求;统治者重视,官员积极推进;熟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民事纠纷增多;人治特点、法治缺失;诉讼成本高。(8分,任答4点即可)(2)首先有借鉴性,根植民族文化符合国人心理;化解纠纷,利于和谐稳定;能降低成本,缓解司法压力补其不足;某些具体做法也有参考意义。其次要限用,古代民事调解存在过度推重与强制性等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依法治国的今天,只应作为一种辅助性手段。(6分,任答3点,有正反两方面思考,言之成理即可)18.(14分)(1)因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救亡图存的需要;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城市的近代化和人口流动;近代新式教育及留学教育的发展;文化近代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统治阶级的推动等。(6分,任答三点即可)特点:旅游活动具有一定的公众性;范围不断扩大;近代旅游开始成为一项经济活动,但还未完全商品化;将旅游与救亡图存相结合;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选择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2)影响:助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为现代旅游的发展奠定入定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学东渐。(4分,任答两点即可)19.(12分)评分标准:12分论点(2—1分)论据(6—5分)论证(4—3分)一等(12—10分)紧扣材料,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说明,按点给分。论证充分,层次分明;史论结合,结构严密;表达流畅,专业性强。二等(9—5分)能够基本结合材料,观点基本明确;简单搬抄材料。史实单一,说服力不足。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层次较分明,但关联性不够,史论能基本结合。三等(4—0分)脱离材料,观点不明确或片面。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逻辑混乱;纯列举史实或纯理论说明。【示例一】论题: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客观上导致了关贸总协定的建立。说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爆发在美国,但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紧密型及美国的影响力,经济危机迅速蔓延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1947年,通过吸取经济危机时的教训,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建立。它客观上推动了战后世界自由贸易的发展。之后,为更好地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协调贸易纠纷,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更好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变动会迅速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一系列经济组织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减缓不利影响,并对一些不良发展倾向作出预判与处理,为经济发展做好提前组织和规范。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推动了世界整体性的发展。【示例二】论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促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制度的创建。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突破了欧洲的地理界线,迅速蔓延成为世界性的战争。二战后期,为了总结战争爆发的原因及清算法西斯势力,1945年,中、美、苏、英、法发起成立了联合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联合国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发展。同时,反法西斯同盟,苏、美、英、法、中五国通过大西洋会晤、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就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搭成了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确立了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国际制度。综上所述,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强及经济发展的需要,相互依存关系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一系列的国际制度的创建,有力的处理了国际突发事件及不良发展倾向,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推动了世界整体性的发展。20.(12分)(1)部分民众要求摧毁凡尔赛的宫殿和花园。(1分)凡尔赛宫是王权的象征,摧毁其以示对专制的打击;启蒙思想广泛传播,民众民主意识提高。(2分)拿破仑和路易菲利普主张将凡尔赛宫改造为历史博物馆。(1分)通过凡尔赛宫体现法国历史,构建民族认同;展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2分)(2)二战前,凡尔赛宫是法德对抗与复仇的标志与象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法德在争夺欧洲霸权与殖民地上矛盾尖锐,极端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导致法德之间长期仇视和战争,给欧洲带来深重的灾难。(4分)凡尔赛宫成为人们敬畏历史、向往和平的记忆之场。保护凡尔赛宫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缅怀历史、珍惜和平,警示人们唯有合作才能共享繁荣。(2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