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市下关一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3-11-18·11页·1.4 M

*/HKN1O

!#$%&'(%&%'(%&%))*+#*,-)..$/1/8

./!&#Z$%&

0123

2/'()*1d+

3/,-.&/017234

!#$%!#!&'()%#!*&'(+,$#%!#%#-.%*

+/05kK6789C:1;<$=>?@A&BCDE1F$GH

-#%#%+-.%$-$/012#34!#)5(6789:$;$#&&$#

XIJKL(M0PNO1PQ%RPQ

/<=,&$>$

1/STUV$WX./Y$Z[

!!&'($%+&)#2/\]$I^3/_`$a7b

#$%&!0/HK5cNd)w*$]e.$fgyhij$k

#-5(?#/@AB

(6TUVWX$1/}OC8`BC1%u

%-YZ(&[5\2#<%.]G^5(6T_`(aJ5\bOcC$defg#./v*nwxynz{|}

3/`hIJ~1

'()*+(%'&,($-,(%)$%+&)%.-,(/0123&45$67$/)t*9t1!N&5$N518ho$95!

849:;(<=>1##81BC%jk)t*19

#/#,0'?$@ABC.DEFGHIJKLM@A5NOP8QRSQ1TU&VWX1/<./)>?@A

VYZ[;\$5]^7_`a1VT%bcde$fLMg7hijk2/3/0m)5

1/lmno./pqrno,/.'g(5+)t7_$C$

2/+stno3/uvno+#,,c^%*}~

%/'wx(97ywI1nz{|$}~91$I1!P$1/Pt1

P7S1nz$7#*S+1@A./P

%2/Pt81

1/wI95n1./'wx(73/Pt8n1I

2/51nkI3/@A}\h!#&/~&0STB$)n*$UV$J

'/)p951p*$7B$&p&Z^f*$K)*1-v&&

f951p%8P5n1&&/&Z%$B

1/./2/83/1/PtI1

)/HK$%<1$19./7%k1BC

1/+1}./.52/P1JHi

2/1N3/?1)3/NP1

!!!##$%$$#!!!#%$%$$#

{#{QQABaYYQggiAQAIAAAgCUwGQCACQkAGCAAoORAAMsAABQBFABAA=}#}

##/HK1JH$qr1HI9#+/Znd[)\1&]^_&eN`&\ab&a*Z$PNc}

$dDP!3%Zn\d`e1**cS9

stuv&wxy'%z{|}

1/Nc}ONm8./Zn\dfgh

~42/\dijk[3/lP!Nm5

#0/no1pq)rNstu$2vMwxyz*${0NL|?S

$%

}Nm5M}8!Op~

1/P5c01./4PtMNW

1/./

JKC1F`wN8C12/dDPMNX3/PNcBC

2/I1w3/POI51#$/7BD3I+67?$)1\L&noLX

#%/HK$)'*$CI-?$IJL$+p&XX7$KIf*%

x!$8x)#$$%&!a$'()*%8R19

HKCI77**$P=9+k1/t./L2/3/

1/,-../C/0#,/+)o$w5w%PP#^$

2/'12;H33/6K4i5%^$2oh8C$j%*c

#'/4}w6g]19P

1/1I

&4}6g

./1I

1'(5AI#878\B9:2/1&1I

.'v*;(53/1I

%&/%5.5[k

2'?@V(.ASBB7K=0C

1/p5

3'(5#87DEFeI./N0

2/N0

#)/ykAID8!HK1GH19

3/M0

%#/}[$<_*%

hIG%8

1/Pv1./|PBC

2/7%kv1N3/NP/0

*#%%/&195AIgJXIy1K=L(%k5AI&1

1/#$%&./$#%&2/#&$%3/&#$%

1$H]lH19

#*/$$$

.IJu1&5,NOKLMNHKC)5OPQ#)$8*

R81ST%UST$)$ux$Z$$To$#*

#0OPVW718444$0O%)f$f*

%F`XYIW144&MmI&)#e$*

1/#$./$%2/%&3/#&1/%$#&./#%$&2/&%#$3/&$%#

!!!#'$%$$#!!!#)$%$$#

{#{QQABaYYQggiAQAIAAAgCUwGQCACQkAGCAAoORAAMsAABQBFABAA=}#}

%'/HK$C=84+&$4&1}$!t&'($%)&)#

H1$&9#$%&!

1/5x!!x!7./x!7!5x!%#

2/!5x!x!73/x!7!!5x

%)/0Op1Wj$P=9S'#/#))#uvw$x`=>%

#F`no44$BCw84S()=J*

%p144&X1BC&$#$c#y###$'

1/#$%./#$&2/$%&3/#$%J#&7'Jst$

%*/.EX0e1JK$R$j75D-#JkJ$#J

HI1!#F$5$+%$_&'()$8o17~7JJzJ$

P=ST9+++H(})

1/IJ-../N$w4#}J#!#J$%#&'

2/UC*+3/,-.V3(,%$)*%+,%}'(J-$./0$)*(JA12#3A4

%+/UBCM0);/U*$P=90#56,z,#$78sA$9:;?@AB<

1/STUV11./fg*+11CDEFR#GHIJKLtJR$'#M,)*)N*

2/2113/&3*+11&OPQRST#UVHW$BqXY#ZT8{,B[;\#]S$^$_`

%0/45)&U6-7&!$)J+Z%*8P=9P.f|8Ia#bcdV,efgU#hijk,l$V#mnop$'o&qr

91:8BCL(s#8Z'#9t#&uvwx#&yuz{|}$'~97#

1/Z;?3/v^!%!#J%S%T'#fT+$

%$/)8I41N4i@A91B977=.sCD$E+++H(})

Fi0[G%*jk8)B*Hg19##*bw86;BJu$yt)+8*=>1%+)#

1/.4./)o77IJ

2/KLH0mI3/MN0m1

%,/N4O!2?#&))?#$4ww)KPQkR*$[S%zT

?#&*0?#$U1V

S^4_`$4abPQS%4

1/.cHyh1de./fkI1gh

2/%icHyh3/IJ8Pfk%#*bw$y1zE{=%$)#

'&/F.'*&?f7j<(50+)S_$5_$_

k_l%H$mn%*F1P=<19

1/oCpI./o0mq5

2/l.fL(3/r+]sI

!!!#*$%$$#!!!#+$%$$#

{#{QQABaYYQggiAQAIAAAgCUwGQCACQkAGCAAoORAAMsAABQBFABAA=}#}

'%/#%)#uvw$x`=>%''/#))#uvw$x`=>%

w4{W_Jst(,<*w84y#S..?&y#Sy#`y#

%7#d>?#_sJ-y#Jqd$!y..`#y

%]#d>?^_MtHIJ-{,`#Bky$&y$$

%'#d>?@$`#_J-+++(%})

%#d_A9&HI'#

%#d_#%G<-hi#0VJl#hiJ~m$

%#ds!#s!ZJ#%$..0$&#w+#+JuSQb%

t-#Q#T$=m%$%Z%%%

+++H(Wst%m)Juhi#!$

&'5183)IJ|(*$6;5AItR41Iy}$N}$+++H#(}m])

[g%=>+$~g7b$g)$g6;$###*bw86;BJu$y&11!3%+)#

#%)#

%#*bw$0w1I$K.1Eo%6;

BJu$)Uo91%$)#

!!!#0$%$$#!!!#$$%$$#

{#{QQABaYYQggiAQAIAAAgCUwGQCACQkAGCAAoORAAMsAABQBFABAA=}#}

下关一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

历史参考答案

第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DBBACCDA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DCCADCCAD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CDADCDABCA

解析

1.据材料“谷壳、稻秆和稻叶”“稻谷”,并结合所学可知,该遗址应为长江下游的河姆渡

文化,故选B项;仰韶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处于黄河流域,其主要作物为粟,排除A、

C两项;红山文化遗址处于辽河上游,其居民从事渔猎,其主要作物为粟、黍,排除D项。

2.从材料“而商代除了文献史料外,还有甲骨卜辞及田野考古资料”可知,历史考古实物能

够证明文献史料记载的准确性,反映出考古实物可以佐证历史,故选D项;结合材料可知,

材料强调的是商代的文明,而非夏代,排除A项;《夏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而且材

料强调的是商代历史因文献史料和考古实物互证而更明确,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成熟的文字体系,但中国的文字起源远远早于商代,排除C项。

3.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

国。有学者认为,黄河、长江、辽河、珠江都应该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即黄河、长江、

辽河、珠江等大河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和发展中心,共同孕育了中华文明,体

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不同地域文明的各自特色,不能得出多

样性,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不同地域文明的相似特点和相互融合,不能得出统一性,排

除C项;中华文明的开放性更多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选B项。

4.根据所学,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期更加激烈,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

各国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故选B项;卿大夫掌握诸侯国实权,是春秋后期

到战国前期的事情;而战国时期的变法是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权力,故A项说法错误;

历史XG参考答案第1页(共7页)

{#{QQABaYYQggiAQAIAAAgCUwGQCACQkAGCAAoORAAMsAABQBFABAA=}#}

C项是客观结果,不是主观目的,故排除;各国改革都加强了诸侯国君主的统治,故排除

D项。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动荡,各国有自己的货币,商品交换不具备

使用统一货币的条件,A项符合题意;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兴建确实是在春秋战

国时期,B项不符合题意;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现象,C项不符合

题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在经济上的表现,

D项不符合题意。

6.据所学可知,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尊崇儒术,表

彰六经出现在汉武帝时期,排除A项;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涉及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目的,

不是孔子的主张,排除B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观点,排除D项。

故选C项。

7.本题考查中华民族演变的相关知识,要求根据材料分析得出答案。“无论中原各国之间关

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夷’”说明华夷之辨的意识已经形成,以华夏和

蛮夷之间的区别来强化华夏族的种族和文化认同感,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实

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排除A项;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

体现血缘纽带作用,排除D项。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分封制的地方分权发展到郡县制的中央集权,是“周秦之变”的核

心内容,D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也属于世袭制,两者之间不存在转变,排除A项;从西

周时期宗法制、分封制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与秦朝无关,不是“周秦之变”的表现,

排除B项;从任人唯亲发展到任人唯贤才是“周秦之变”的内容,排除C项。

9.从材料“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可以

看出,柳宗元认为秦朝的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统一,是好的政治制度,A项正确;裂都会

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可以看出应该是地方官职,而不是中央官职,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货币的统一,排除C项;材料也没有涉及文字的统一,排除D项。

10.“清除了秦王朝暴政影响”的表述太绝对,故A项错误;据本题材料“尚清静无为”“轻

徭薄赋”“少修土木工程”并结合所学可知,在黄老之学的影响下,西汉初期的统治者

重视社会经济的恢复,减少了封建剥削和工程建筑,说明黄老之学有利于构建宽松的社

会环境,故B项正确;“清静无为”不能增强边疆治理能力,反而会使边疆治理处于弱

化状态,故C项错误;拼搏向上是“有为”表现,与材料中强调的“无为”不符,故D

项错误。

历史XG参考答案第2页(共7页)

{#{QQABaYYQggiAQAIAAAgCUwGQCACQkAGCAAoORAAMsAABQBFABAA=}#}

11.材料从四个方面描述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符合汉武帝时期的时代特征,故选B

项;A项对应新石器时代至夏朝建立,排除A项;C项对应三国两晋南北朝,排除C项;

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排除D项。

12.本题考查了汉武帝时期的国家财政情况,需要结合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措施的影响来回答。

据题意可知,虽然汉武帝通过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等措施增加了财政收入,但这一时期

由于对外用兵和汉武帝的巡游,依然造成了财政问题,说明汉武帝时期注重了开源,但

并没有重视节流,D项正确;国家财政没有根本好转的原因是不重视节流,而不是朝廷过

度干预经济和经济资源枯竭,排除A、B两项;就当时的情况来说,盐铁官营促进社会发

展,并非不合时宜,排除C项。故选D项。

13.本题考查两汉的文化,要求识记基础史实。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故不选A项;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是《黄帝内经》,故不选B项;结合所学可知,《九

章算术》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

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故C项正确;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

故不选D项。

14.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要求解读图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

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

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317年,皇

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

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它们的都城都在

建康。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

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

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综上,的排

序正确。故选C项。

15.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相关知识,要求识记基础史实。紧扣题干信息,回忆、再现所

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出现了几次局部的统一、出现民族交融,正确,故选A项;士族形成左右政局的力

量、南方政权更迭,与题干“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不符合,错误。

16.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评价

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因素,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

落后的游牧民族向先进的农耕文明学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因此改革取得成功,故D

项正确;北魏实现北方统一为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并非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孝

文帝改革决心坚定促进了改革的成功,是主观原因,并非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孝文

历史XG参考答案第3页(共7页)

{#{QQABaYYQggiAQAIAAAgCUwGQCACQkAGCAAoORAAMsAABQBFABAA=}#}

帝改革的有些措施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并非易行,故C项错误。故选D项。

17.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促进了江南开发,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故选C

项;“消除”错误,应为“缓解”,排除A项;“确立了户口南多北少格局”在北宋时

期,排除B项;“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繁荣”不符合史实,西晋存在于265317年,而

北魏存在于386534年,排除D项。

18.本题考查隋朝相关知识。学生可根据“大运河、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等关键信息作答。

本题考查隋朝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隋朝开凿大运河、

创立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故C项正确;秦朝修筑长城,没有开凿大运河,故排除A项;

西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故排除B项;唐朝时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故排除D项。

19.本题考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根据题干可知,唐太宗

认为对少数民族不能猜忌,主张“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这是一种开明的民

族政策,故A项正确;题干未反映互惠,故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是唐太宗的民族观念,

其对应的应当是民族政策,而非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故C、D两项错误。

20.本题考查唐朝的曲辕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

又名江东犁,可以调节深浅,是古代中国耕犁成熟的标志,主要应用于江南地区,故D

项正确;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三项。

21.本题考查租庸调制,要求识记基础史实。根据“租庸调制,男子不去服徭役可以纳绢或

布代替”和所学可知,这种方式可以节约农业劳动力,使其专注于农业生产,因此可以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故C项正确;租庸调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纳税的方式,没

有涉及农民负担的加重,故A项错误;租庸调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因为可以使劳动力安心农业生产,并且纳税方式多样,故B项错误;租庸调制没有引发

土地兼并,土地兼并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C项。

22.本题考查古代的选官制度的演变,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出自唐朝的孟郊写的

七言绝句《登科后》的诗句,孟郊46岁那年进士及第,心情喜悦,写下了这首诗。是

东汉末年的一首民谣,意思是被推举作秀才的人竟然不识字,被荐举作孝廉的人竟然不

赡养父母,被选拔为寒素、清白的人竟然像污泥一样肮脏,被称为干吏良将的竟然像鸡

一样胆小。主要是说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

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不管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

法做大官。是因为军功(实际也包括事功)而赐给爵位、田宅、食邑、封国的爵禄制

度,是商鞅变法时的措施。故正确,D项正确。

历史XG参考答案第4页(共7页)

{#{QQABaYYQggiAQAIAAAgCUwGQCACQkAGCAAoORAAMsAABQBFABAA=}#}

23.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可知,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材料中涉及交通工程,

六部中的工部掌管工程建设,因此其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故A

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25.本题考查魏晋时期的石窟艺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佛教是从西域传入中

原地区的,在其传播过程中,与中原地区的思想文化逐渐融合,表现在佛像的面部和服

饰方面,即时代较晚的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逐渐整齐,故C项正确;A、B、D三项

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26.本题考查“三教合归儒”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佛教和道教思想对儒家的主流地位构成了冲击,所以唐

朝中期开始提倡复兴儒学,故D项正确;“三教合归儒”主要是回应佛、道思想的挑战,

不是尊崇儒术、无神论和世俗观念,排除A、B、C三项。

27.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背景,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依据“选儒臣干事

者百余,分治大藩”可知,宋太祖选用文官担任地方上的要职,以防止武臣专权。结合

所学可知,这一政策是为了防止唐末和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局面,故A项正确;B、C、

D三项均与本题主旨无关,故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8.本题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本题考查宋朝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侧重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宋朝在中央设置二府三司制度,在地方设立通判等机构,从而使不同的部门之间相互牵

制,以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设立节度使是唐朝的策略,故不选A项;题

干中转运使只是负责经济方面,不能体现出核心精神,故不选C项;设通判负责地方监

督是具体的措施,不是其根本特点,故不选D项;

29.材料“要以违约则罢和市”体现的是宋朝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C项正确;材料中

停止榷场互市的行为,体现的是宋朝政府态度十分强硬,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关

系,并非对外贸易,B项排除;北宋处于一种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并未实现政治统一,

D项排除。

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14分)

(1)(6分)措施:确立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推广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颁行《秦律》;修建驰道、直道。(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历史XG参考答案第5页(共7页)

{#{QQABaYYQggiAQAIAAAgCUwGQCACQkAGCAAoORAAMsAABQBFABAA=}#}

(2)(8分)创新:确立三省六部制;改行州县两级制。(每点2分,共4分)

三省六部影响: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中枢机构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行

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三省相互牵制,分散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州县两级制影

响: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每个制度任意答出一点影响即可

得2分,共4分)

【解析】(1)本题考查秦朝为“大一统”奠定基础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

信息。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中央确立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根据所

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推广郡县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整齐制度,统一文

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在法律方面,秦朝颁行《秦律》;在交通方面,秦朝修建驰

道、直道。

(2)本题考查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创新:根据

材料“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可知,

隋初确立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

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可知,隋初改行州县两级制。影响:三省六部制完善

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中枢机构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三省相互牵制,分散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实行州县两级制,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

效率、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等。

32.(12分)

示例一:

观点: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历来注重对地方的管理,以防止地方力量做大。(2分)

论证:秦始皇时期,废分封行郡县,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等措施打击王国势力;统一收回铸

币权,实施盐铁官营,削弱了地方对抗中央的财政基础;实行刺史制度,加强了对地方

的监察;宋朝派文官任知州,地方设通判相牵制,将地方兵权收归禁军并且定期更戍,

全面加强中央集权。(8分)

总之,古代中国中央政府只有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等置于中央可控范

围之内,方可抑制地方,集权中央,维护国家统一与社稷安定。(2分)

示例二:

观点:约束外朝官僚权力膨胀的核心在于约束相权。(2分)

论证:外朝官僚集团的首领是宰相,宰相权力过大会威胁皇权。约束相权的原则主

要在于分化和弱化相权。从秦朝建立宰相制度到明朝废除,相权经历了一人独断、一分

为三乃至消亡的过程,从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到二府三司制,相权逐渐被削弱。此

外,皇帝通过建立另外的决策机构来制约外朝官僚集团,如汉武帝时的中朝。与此同时,

皇帝依靠内侍宦官集团来制衡外朝官僚,但也容易造成宦官专权和朝政腐败混乱,导致

王朝衰败。(8分)

历史XG参考答案第6页(共7页)

{#{QQABaYYQggiAQAIAAAgCUwGQCACQkAGCAAoORAAMsAABQBFABAA=}#}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